254.第25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4

bookmark

“哦……是這樣啊……你明日與趙世卿打個招呼,先讓李天經到內府十二庫做個從九品的副使,就說是徐光啓的好友。

過些日再去找他說皇后要養蠶,朕也打算親耕,讓他派個不怕死的侍郎仿照世宗舊制把西苑管起來。如果犯難你再給他出個點子,侍郎沒法隨便加,加個郎中不算太難。讓李天經擔當此任,有徐光啓照拂朕這裡也好交代。”

要說洪濤和王安互相配合起來,經常能有神出鬼沒的功效。王安對宮內和朝廷知之甚多,洪濤則是一肚子彎彎繞,最善於找漏洞鑽空子,真是雙劍合璧,一加一大於二的典範。

這次也不例外,爲了達到目的,居然合起夥來給內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下套,假借仿效先帝的由頭,憑空讓個舉子一躍成爲正六品官員。

完事趙世卿還得對王安心存感激,此時此刻,凡是正經官員哪兒敢隨便入宮伴駕,讓誰去都得罪人,戶部裡好像只有徐光啓介紹來的關係戶李天經最合適。

知道爲啥正直的人在官場中爲啥永遠也鬥不過政客了吧,誰的底線高、誰撒謊騙人不如吃飯順溜,誰是失敗者。這就是遊戲規則,誰理解得透徹、執行的堅決,誰佔便宜。

李天經是何許人也,又有什麼特殊本領,值得皇帝單獨爲他設計晉升路線,難道又是歷史上的大牛?

按照後世大多數人的標準,李天經既沒開疆拓土、又沒詩文傳世、也不是清官、還不曾開創朝代,肯定稱不上大牛。

不過洪濤的標準與常人有所區別,他更重視技術型人才,從骨子裡討厭政客、梟雄、官僚和皇帝。李天經恰好符合了他的標準,所以哪怕費點力氣也值得。

李天經的特殊才能就是天文和曆法,明代的崇禎曆法,他是編纂者之一,只是名氣沒有徐光啓、李之藻、湯若望等人大。

一部曆法值得如此大驚小怪嗎?怎麼說呢,這玩意粗看上去好像可有可無,但仔細琢磨琢磨吧,對生產生活還是挺重要的,尤其對古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古代的農業技術之所以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領先全世界,除了2000年前就發明了的壟耕法,準確的歷法也不可或缺。

後世裡所謂的農曆,是1929年頒佈的紫金歷,除此之外幾乎每個朝代都要修改曆法,大體上幾十年就得來一次,目的就是適應農時。

在中國歷史上比較重大或者重要的歷法只有五部,分別是漢代的太初曆、唐代的大衍曆、元代的授時歷、明代的崇禎歷和清代的時憲曆。

漢代以前,中國的歷法比較混亂,西周以11月爲歲首,每年只有春秋兩季,沒有夏天和冬天。到了戰國的四分曆之後纔有了一年四季,可曆法依舊不太統一,比如秦國每年以10月爲歲首。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古人靠觀測星象確認曆法,方法沒錯但觀測手段比較簡陋,誤差比較大。隨着日積月累,誤差會越來越大。

到了漢代,誤差已經大到無法使用的程度,漢武帝不得不令司馬遷父子重新修訂曆法,正式把二十四節氣納入其中,確定了每年12個月,這就是太初曆。到了唐代,印度文化傳入中國,除了佛教之外也包含曆法。印度僧人善無畏的弟子僧一行參考了印度九執歷,修訂了大衍曆。

元代的授時歷則是雲集了一大批阿拉伯學者,徹底做到了多種文化的融會貫通。到了明崇禎時期,徐光啓、李之藻、李天經參考了歐洲數學算法,匯同傳教士湯若望修訂了崇禎歷。

看,李天經確實有點特殊才能吧,也值得精心培養吧。洪濤雖然很熟悉後世通用的格里高利曆,但對農曆真不摸門。想讓糧食高產,除了農藥、化肥之外,曆法也很重要,他一個人說不定能頂百萬畝產量。

當然了,李天經現在可能還沒能力修訂曆法,不要緊,洪濤可以給他創造更優越的學習環境,比如說系統的接觸數學、幾何,再比如說有限度的明白地球與行星、太陽的關係。

另外洪濤還想招收幾名來自歐洲、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一起進入欽天監參與曆法修訂工作,看看能不能在諸多種文明的碰撞下,撞出一些靈感的火花。

不過這個願望可能要拖一拖,目前來講讓西番僧人入朝爲官好像不太靠譜。禮法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想改變只能潛移默化徐徐圖之,太生硬了容易出事。

接下來是兵部,有了兵部侍郎孫瑋做榜樣,在謀反案中落馬的兵部官員數量僅次於禮部,目前人員短缺急需補充。

皇帝欽點之人也是景陽三年的科舉進士,現在翰林院任九品侍書的孫承宗,因奏對山海關防禦體系內容詳實、數據充分,破例擢升兵部武選清吏司五品郎中,主抓練兵。

談起明朝中後期的對外戰爭,孫承宗肯定算一號人物。他是個讀書人,從未領兵作戰過,但被天啓帝任命之後,在遼東斷斷續續經營了十多年,細心打造的關寧錦防線一直很穩固。

雖然結硬寨打呆仗的方法耗費了大明朝廷很多財力物力,可效果還是不錯的。弄得後金很難受,不得不說在軍事方面確實有點天賦。

當年在進士名單裡看到這個名字時,洪濤就想馬上派個軍事職務到遼東前線試試其成色,可惜手中沒有那麼大權力。

現在時機來了,孫承宗也經過了三年基層磨礪,應該換個更大也更合適的舞臺展現一下才華了。如果能把紙面文章付諸到實踐中去,在未來很多年裡,將是一位可以與袁可立並駕齊驅的帥才。

另一個得到提升的是兵部武庫清吏司六品主事王家楨,他的升遷沒什麼爭議,皇帝欽點的狀元郎,沒去翰林院熬資歷等着入閣,跑到六部裡當個主事,踏踏實實不驕不躁,再往上走一步做個郎官合情合理。

第1051章 消化吸收2220.第220章 意外297.第297章 二桃殺三士2094 初步解決方案008 雙喜臨門631.第631章 當好官並不難060 削藩138.第138章 奉旨走私第805章 漂白粉640.第640章 科恩總管630.第630章 不計劃也不自由297.第297章 二桃殺三士2060 削藩052 王承恩361.第361章 喜訊連連014 咱家的大院子161.第161章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098 摸到魚了555.第555章 葉閣老轉正了042 年號景陽301.第301章 是狼是狗第675章 忠奸難辨252.第25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2第781章 大洋的洗禮278.第278章 新人和故人553.第553章 本不該有的戰爭073 舌戰羣儒(求點推薦票、月票和收藏)448.第448章 此銀行非彼銀行第830章 赤峰447.第447章 日新月異7419.第419章 鐵與火的風暴125.第125章 先進的不一定好用179.第179章 糧荒4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551.第551章 究其根源344.第344章 如意算盤第843章 隱患258.第258章 驅狼吞虎331.第331章 珍倪和爆箱243.第243章 一場空542.第542章 僱傭軍580.第580章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193.第193章 放棄2095 把水攪渾269.第26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470.第470章 塞王第837章 內蒙古384.第384章 得加錢!319.第319章 早朝發難2260.第260章 天高皇帝遠2458.第458章 兵者,生產力也048 兩宮皇太后276.第27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676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089 報紙031 李贄2257.第257章 薩琉戰爭556.第5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54章 荷蘭特使384.第384章 得加錢!586.第586章 規矩325.第325章 有實有虛第757章 歐洲的戰火245.第245章 一場空3第723章 擠兌3490.第490章 衡量559.第559章 積極備戰3445.第445章 日新月異5第841章 皇家無私情第1101章 艦船雲集2416.第416章 三大營的覆滅433.第433章 欲加之罪2第1107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1095章 來點刺激的220.第220章 意外588.第588章 出征第789章 八卦城第812章 民以食爲天第775章 任重道遠2第1054章 鬱金香期貨475.第475章 短暫的和平623.第623章 呂宋特區566.第566章 草木皆兵160.第160章 輿論武器第1034章 扔鐵球的老頭第800章 爲君之道第1070章 一網大魚010 經筵第1074章 失就是得第973章 日新月異第827章 分崩離析474.第474章 放長線的底氣277.第277章 初現端倪第889章 蛋殼上有裂縫423.第423章 新與舊2第852章 雙軌制第715章 閶門魅影3第961章 熊來了2第986章 不宣而戰2077 峰迴路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