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縣,因其境內有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四水交匯而得名。嘉靖三十八年設縣,屬肇慶府。
轄區之內西北和西南是山區,但海拔不超過700米,東部和中部是丘陵地帶,東南爲平原。氣候溼潤,降水充沛,溫度適宜,土層厚實肥沃,盛產柑橘。其中有一種貢柑,從宋代起就是皇家貢品。
但種植柑橘並未給當地百姓帶來豐厚的回報,只因鮮果不宜長期保存,也不方便長途運輸,最簡便的方式就是用船順着河流運到廣州城售賣。
每到柑橘收穫季節,便會有商賈駕船來此設點收購,附近果農則肩挑手擡車載,把自家採摘的新鮮柑橘運到碼頭售賣。不過有個問題,商賈的收購價很低。
從每年秋天到冬天,不同種類的柑橘會在幾個時間段裡集中成熟,貨源很多。這時柑橘不光價格賤,還得被挑挑揀揀,只選賣相最好、口感最甜的運走,剩餘的白給都沒人要。
這麼一來就給種植柑橘的農戶造成了很大打擊,辛辛苦苦伺候了一年,好不容易豐收了,不光賣不出好價錢還得佔用家中勞力採摘運輸,有點得不償失。
可是不種吧,明年總產量小了價格立馬又上去了,只能眼看着別人賺錢。趕緊多種點,等個三兩年果樹掛果了,價格又下去了。
來回折騰這麼幾次,家裡有果樹的也沒了熱情,不願再精心打理,更不會擴大種植面積。愛結多少結多少,能賣幾個錢是幾個錢,全不指望了。
可今年不太一樣了,縣裡來了衙役,敲着銅鑼挨村串,扯着嗓子嘶聲裂肺的喊着一件事,讓家裡有柑橘樹的農戶千萬小心伺候。
結果越多越好,別再怕賣不出去。只要果子沒問題,到了採收季節,縣城西門外會設置專門的收購點,來多少收多少。
不願意送或者沒能力送的也不怕,到時候會有來自廣州的大船逆流而上,一個村一個村的收。只是收購價格要比縣城低一些,畢竟僱船僱人也是成本。
這時就該有農戶問了,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說多種柑橘好,萬一到時候沒人沒船來收購,讓我們找誰說理去?哭都找不到墳頭。
衙役們也不氣惱,在村頭找棵大樹刷上些糨子,把手裡卷着的紙鋪開一貼,扔下句自己看,敲着鑼頭也不回的走向下一個村。
大部分村民肯定是看不懂的,因爲不認字。但每個村裡基本都有幾個識字的,找來一看,大呼福氣,轉頭就往村外跑。有點人品的還能告訴村民爲啥跑,操蛋點的乾脆不說,生怕知道的人太多。
佈告上寫的分明,新任廣東右布政使要在四會縣建工廠,用柑橘做罐頭,如果本地柑橘不夠數,就要去周邊的三水、東鄉等地收購。爲了讓農戶放心,罐頭廠會與有意出售柑橘者寫下文書字據,由縣衙作保,提前約定好收購價格和收購數量,並支付三成定銀。
到了收穫季節不管當時價格是多少,也不管豐產還是欠收,都要按照約定購買交付,任何一方違反了字據都會吃官司。
那些識字的村民急急忙忙往縣城趕,就是去和罐頭廠籤文書的。啥叫罐頭他們不清楚,但這筆買賣肯定做得過。啥都沒看見呢先拿三成定錢,打着燈籠都難找的好事!
就算趕上壞天氣收成差也沒關係,咱不會往少裡說啊。本來每年能收200斤果子,就說100斤,留着富裕也就是了。另外先少說點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即便有縣衙擔保,有些事沒見過也得謹慎,看一年效果左右不虧。
這麼簡單的道理很少有人不懂,不認字不代表腦子笨。當下通往縣城的大道小路比趕集還熱鬧,全是行色匆匆的農戶,一個比一個走得急。咱四會的貢桔連皇帝都誇,憑什麼讓其它縣的人佔了便宜!
不光四會,從正月底到二月底的這段時間裡,廣東各地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罐頭廠、甘蔗酒廠、餅乾廠,一大堆不明就裡的工廠像雨後春筍般的集體冒頭。四處張貼布告收購原材料、招募人手入廠,我方唱罷你登場,熱鬧非凡。
最厲害的是廣州城外的琉璃廠,揚名海內外,一套上品透明雕花琉璃酒具能賣出同重金子價格的時間工坊居然也來廣州開分號了,即便廠房剛剛打地基,每日依舊有不少閒人特意趕過去瞧瞧。
緊接着,剛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商報》就在頭版頭條給出了答案。這些工廠的集中開辦不是偶然,它們全都是新任廣東右布政使袁應泰遵循皇帝民辦官督旨意搞的。
辦廠的銀子都來自各地豪強富戶,其中有一部分是屬於皇帝的,且經營管理也是由皇家指派。但稅收是交給當地,使用的工人也大部分來自於當地,先不管掏錢辦廠的人能掙多少,反正本地人百分百能多一些收入。
此舉還得到了兩廣總督李贄和都指揮使司李如梅的大力支持,同時也貼出佈告,若有人發現誰在阻撓、破壞袁布政使的施政,可以就近去廣州都指揮使司和肇慶總督衙門揭發,調查過後情況屬實,告發者可得白銀百兩。
《商報》在第二版裡還詳細解釋了簽約字據裡需要留意的幾個地方,提醒各地農戶商賈看清楚想明白再籤,一旦簽名就無法單方更改。
完不成的話得雙倍甚至好幾倍賠償,錢不夠會被官府抓走去工廠苦役幾個月到幾年,到時候再說沒看清就晚了。
關於去工廠做工的細則也有詳盡說明,比如一天干幾個小時、一個月幹多少天、每個月幾號發放工錢,什麼情況會獎勵、什麼情況會扣罰等等。
其中用大號字體特別註明,有土地或租賃土地耕種的,每戶只能報名一人,還不許撂荒農田,尤其是稻田。縣衙會派人去各村查驗,發現一個抓一家,苦役五年起步,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