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第367章 好大一盤棋2

bookmark

按照洪濤的規劃,明朝的官員體系最終要被大部分取代,換成更符合時代以及需求的模式。但想做到這一步,有個幾乎無解的難點,如何培訓後備幹部。

想取代現有的官僚體系,肯定不能用機器人,那下一代官員該從哪兒來呢?科舉顯然不成,明代的科舉體系和官僚體系是個整體,或者說科舉就是官僚體系的訓練營,兩者相輔相成。

動一個就會引發另一個的堅決反擊,激烈程度基本等同於不死不休。也就是說要廢除就得一起廢除,要保留就得一起保留,沒辦法只留下一個。

那利用科舉選拔上來的人才,再經過短期培訓,能不能取代現有的官僚呢?答案依舊是否定!只要看看科舉的教材和老師,就知道爲什麼了。人很難自發反對自身所處的階級,這是人性。

當一個人從小學的東西、接觸的老師都出自舊官僚體系時,他很容易就會把自身當做這個體系的一份子,並對這個體系加以維護,誰反對誰就是異類外加敵人。

想用半年、一年、三年時間,對從小耳濡目染學習了十年、二十年的成年人進行新知識體系和道德體系的洗腦,不能說不可能也非常難,或者代價極大,搞不好洗腦沒成功先把國家給洗沒了。

既然無法做到循序漸進取代現有的舊官僚系統,那能不能採取一刀切的辦法,乾脆利落的全給消滅呢?答案是可以,且很簡單。

無非就是用軍隊去殺唄,隨便弄個罪名,再煽呼底層百姓搞個運動,把認識二百個字以上、會寫文章的人大部分弄死,真不是很難,也不會很慢。

但這樣做除了會造成混亂之外,還有個幾乎無法補償的缺點,怎麼重建管理體系?把舊的殺光了誰來當新的呢?只剩下識字不超過二百,連封信都寫不明白的人,純樸倒是足夠,管理能力咋辦?

由這些人建立起來的管理系統可能還沒有原來的強,砸爛一套東西很容易,重建卻很難,且需要大智慧和漫長的時間。

哄也不成、騙也不成、殺更不成,難道就無解了嗎?洪扒皮是誰啊,人世間的事情就沒有他不會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吧?不能一刀切是吧?成,這兩種辦法他都不用,乾脆重打鼓另開張新建立一套體系當備胎,也就是海軍。

洪濤給袁可立的要求是在海軍裡實施一套全新的軍規,總體上講就是八個字,細化條例獎罰分明。儘可能把原本模糊其詞、故意留着後門的條例清晰化、具體化。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存在一和二之間需要由上司拿捏的區域。讓官兵們誰也不用看上司表情、猜上司心情做事,只需把條例背熟,就知道下一步走出去是該被獎勵還是懲罰了。

想做到這一點,編寫詳細並符合作戰生活需要的條例並不難,嚴格執行也不太難,難的是讓每個士兵能聽懂、看懂並理解。

要知道這可是17世紀初,全國八成甚至九成的人都是文盲,能選擇當兵做爲出路的恐怕識字率還要更低。連字都不認識,根本就談不上看懂和理解。

所以在海軍裡各種掃盲班、算數班、幾何班層出不窮,有的是海軍承辦的,有的是參謀部組織的,目的只有一個,儘快讓海軍官兵認字並學會基礎代數和幾何。不然別說晉升了,連最基本的作戰要求也達不到。聽上去是不是挺合理的?使用六分儀和航海鍾導航、利用火槍和火炮進行射擊的軍隊自然要多學點東西,否則連海圖和彈道都算不清楚,到了大海上豈不是自尋死路。

其實完全沒必要這麼做,只需培訓一部分軍官負責指揮就足夠用了。真正需要計算和寫寫畫畫的也不是水手,大部分人全學會了也派不上用場。

但洪濤給袁可立的命令就是全要學,還必須考試,通過了才能晉升。像使用六分儀、製圖、計算彈道這些比較高深的知識,可以只要求特殊部門和人員掌握,像識字、看圖、簡單計算這樣的課程,必須人人過關。

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藉着培訓海軍官兵的名義,不聲不響就把新官僚體系的基層幹部給培訓出來了。

當兵不能當一輩子,在和平時代,大部分官兵到了一定年歲就得離開部隊。明朝可沒有退休一說,更沒有退伍轉業安置。這些人從哪兒來就回哪兒去。如果趕上打仗,不幸受了大傷,不能再在軍隊裡服役的也是這個結果。

但是海軍官兵有一個算一個,只要不癱瘓、不得精神病,哪怕少了兩條腿也不可以退役,照樣要留在海軍的後勤部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幹好幹壞無所謂,兵餉減半而已。

這也是洪濤給袁可立的死命令,所有海軍花名冊都在司禮監備案,誰死了、誰新加入,都要有司禮監加印才能發放餉銀。

很多原本的漕船水手、流民、水師兵卒、包括海盜,之所以願意加入規矩極嚴的海軍,除了看上很高的餉銀之外,也受到了這條規矩的吸引。

當兵的誰敢保證不受大傷,如果受傷之後還能拿一半餉銀養活自己和家人,有地方待着幹活,每天提醒自己不是廢物,夫復何求啊。

其實他們不知道這些餉銀和工作,只不過是爲皇帝賣一輩子命的預支款。說不定哪天皇帝一聲令下,他們這些上了年紀、身體有殘缺的海軍官兵就要夾着包袱卷奔赴全國各地,去當典簿、知縣、知府、參議、參政,甚至入京做大官。

沒錯,他們就是洪濤給舊體系譜寫的安魂曲。有了這些能寫會讀、能量會算、紀律性極強的老兵,就等於有了基層幹部,甚至連中層幹部也能頂替。

海軍有多少官兵,預備役幹部就有多少數量。再過幾年,短時間內拿出一兩萬基層官員將不是做夢。到時候誰再想利用現有的官僚體系去制衡皇帝,誰就要倒大黴了。但肯定有人會這麼做,等待他們的依舊是個巨大的坑。

第697章 天師駕到154.第154章 內憂外患2484.第484章 爲君不仁437.第437章 有朋自遠方來043 早朝267.第267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135.第13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014章 中場休息3第957章 十年之後4404.第404章 戰報2第871章 土謝圖汗第787章 呂宋熟 大明足第744章 北方有變220.第220章 意外第852章 雙軌制第835章 大軍壓境518.第518章 晉商548.第548章 大魚645.第645章 行行皆學問第921章 海軍的問題第855章 高原驟變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244.第244章 一場空2第950章 來得快去的也快第679章 奇怪的軍隊第953章 初見成效177.第177章 糧荒2616.第616章 可惜有點晚288.第288章 開海的準備第936章 孟族的報復557.第557章 積極備戰第944章 縫縫補補又三年第786章 繼續南巡第972章 驅熊行動第769章 動還是靜?第679章 奇怪的軍隊第791章 瓦剌各部249.第249章 算賬時間4第1044章 規劃亞洲3071 忍無可忍第680章 奇怪的戰法651.第651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326.第326章 湖邊上課第830章 赤峰435.第435章 總參謀部046 內臣第889章 蛋殼上有裂縫338.第338章 連錢都算不明白225.第225章 嚴懲首惡不問脅從第808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357.第357章 人盡其才2第1041章 科學和技術第979章 草原和大海第1043章 規劃亞洲2第949章 富可敵國470.第470章 塞王第939章 皇帝幫着撒謊第860章 融合得潛移默化第684章 重騎兵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第950章 來得快去的也快第1042章 規劃亞洲第1030章 暗度陳倉第991章 迅速馳援133.第133章 揣摩聖意429.第429章 銀行4第960章 熊來了第1030章 暗度陳倉第837章 內蒙古465.第465章 大買賣480.第480章 薈萃一堂2144.第144章 經濟賬第706章 新軍第680章 奇怪的戰法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第770章 連城鎖北疆033 最是無情帝王家204.第204章 以文御武2150.第150章 各顯其能405.第405章 戰報3第1025章 禍水西引2第955章 十年之後2590.第590章 徇私情第942章 攤牌2第908章 美好的藍圖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第905章 大軍壓城563.第563章 收收心第799章 深諳人心第733章 臣子葬沙場559.第559章 積極備戰3第703章 鹽業公司333.第333章 開不一樣的海173.第173章 司馬遷二世053 忠臣556.第5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106章 內疚第1117章 不得不救第867章 種豆得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