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第434章 何患無辭

bookmark

“高愛卿,你是不是忘了,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全牽扯其中,讓朕如何再信任吶?難不成先把刑部和都察院上上下下全清理一遍,找找有沒有逆賊的同黨,再開堂審理不成!

你再來看清楚,刑科左給事中曹於汴是不是也在供詞之中?若是找他籤駕帖,你猜那些人有沒有可能會提前知道消息,只需兩刻鐘,這些書信怕是就全變成灰燼了吧!

別忘了朕頒佈的封禁令還未解除,在此期間東廠和錦衣衛不光要抵禦外虜還得防範內敵。整日內外操勞居然還要獲罪,朕不清楚大明律是怎麼寫的,卻明白如此做法會令忠貞將士人人心寒,逆臣賊子個個無憂。

說到這裡,朕不得不對諸位說句心裡話,伱們真是太令朕失望了。沿途多個衛所,兵將幾萬,面對不足萬的女真人既無章法也無鬥志,統統一觸即潰,這才讓建虜愈戰愈勇,膽大包天,竟敢以偏師襲擾京城。

禁軍又如何呢?三大營五萬對陣不滿萬,背靠堅城依舊潰不成兵。若不是朕平日裡有所準備,再加上海軍傾囊相助,此時坐在養心殿裡的就該是褚英了。

京營如此,順天府衛所如此,想必其它地方衛所、邊軍也好不到哪兒去。可是朝廷每年的軍餉並沒減少,這些錢糧都去了什麼地方,想必諸位心裡也有答案。

現在朕要提一個問題,三大營沒了,該由誰來守衛京城呢?看看看,朕剛剛提了一句,還沒說到重點呢,已經有人快忍不住了。

別急,聽朕把話說完。京城該由誰守衛暫且不做定論,但朕有個要求,那就是誰掌兵誰負責。京營與衛所、邊軍不同,可以不善進攻但必須善於防禦。不用多,只要失敗一次大明朝就沒了。

諸位愛卿都坐下吧,好好想想京營的問題,然後給朕一個明確的答覆。今後該怎麼守、誰來守、需要多少人馬、多少錢糧。”

皇帝面對高攀龍的小伎倆並沒遲疑,馬上就給出了答覆。不光反駁了沒有駕帖胡亂抓人的指控,還提出了一個更令人深思的問題。

“……”此話一出,在座的羣臣立刻就知道整件事的脈絡了,有人皺眉、有人咬牙、有人慾言又止,唯獨沒人站出來主動出謀劃策。

沒轍,滿朝文武又被算計了,整件事從女真入境開始都是一盤棋局,皇帝先走了三步,現在就等着朝臣們接招了。

可誰都不能埋怨皇帝人品差,一切算計和手段都擺在明面上。比那些大敵當前不思忠君爲國,卻在暗地裡密謀遷都的官員們要光明百倍,一個是陽謀一個是陰謀,高下立判。

現在皇帝完全佔據了上風,三大營被打垮了不說,朝臣們還背上了謀逆同黨的嫌疑。很明顯,皇帝不光想取代三大營,還要求朝臣們主動表態,最好是求着皇帝抓軍權,不答應就一頭撞死那種求。

擱在以前,朝臣們完全可以推選出來某位或者某幾位武將功勳重整三大營。反正距離前線還很遠,女真人不可能一而再而三的輕鬆入邊。就算真的再來一次,誰率領三大營出戰誰就去頂雷唄。

但現在這一招顯然沒法用了,皇帝親自帶兵打敗了女真人,且有了戰鬥力的標杆。和海戶司、海軍水手、工廠工人臨時拼湊起來的守城隊伍相比,誰敢說重建的三大營就能超越?別說超越,怕是連等同都做不到。

此時誰也不敢找人來頂雷了,就算找了也沒人肯出面,除非皇帝下旨強令。問題是皇帝會配合嗎?明顯不太可能。這位可是彈指一揮間令敵人飛灰湮滅的皇帝,想在軍事問題上矇混過關等於自取其辱。

“千萬不要太相信朕的耐心,如此朝廷大事做爲臣子面對君上詢問全都沉默不語是何道理?難不成嫌謀逆同黨的罪名太縹緲,生怕東廠查證不利,非要讓朕背上嗜殺之名嗎!”

足足等了一盞茶仍舊沒人回答,皇帝終於被激怒了,蹭的一下站了起來,雙手撐在桌面上瞪着眼巡視每一個人,言語中充滿了赤果果的威脅。

“陛下息怒,臣是兵部尚書,京城防禦懈怠、三大營不堪大用,臣首當其衝!”此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如果再不回答問題,皇帝極有可能徹底撕破臉,拿某個人或某些人當雞殺了。可一屋子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更放不下臉面去違心的要求皇帝掌控軍權。

這麼做肯定能躲開眼下的麻煩,卻躲不開滿朝文武的鄙視。如果被整個階級唾棄,和被皇帝砍頭相比,孰重孰輕很不好界定。最終還是兵部尚書王象幹出面接下了帝王之怒,讓在場的所有人,包括王承恩和王安都長長舒了一口氣。

“如果朕沒記錯,王愛卿是景陽五年十月任兵部尚書,至今三年有餘。那就給朕詳細說說,在這段時間裡你是怎麼把三大營從十萬餘變成了五萬,又是怎麼讓精銳變成了老弱的。

王承恩,紙筆伺候。王尚書說的每個名字都要清清楚楚記下來,一個都不能漏。他們都是挖空禁軍的罪魁禍首,誅三族,千刀萬剮也不足以抵消罪孽!”

想簡簡單單認個罪,以一個人的仕途挽救整個朝廷官員的絕境,事後再被滿朝文武當做恩人,這也太不拿皇帝的智商當回事了。如果王象幹願意捨身救同僚,洪濤還真不介意把三大營虛報、貪墨的罪名送出去。

不過這個罪名有點大,光靠王家幾百口子人命肯定不夠殺的。能把三大營禍害成這個樣子,兵部必須獨木難撐,怎麼也得把五軍都督府也捲進去。

現在就要看看這個老滑頭舍不捨得把一衆武將勳貴全搭進去,而武將勳貴們又會不會配合,甘願割肉飼鷹,捨身成仁了。

“啓稟陛下,臣等有負聖恩,甘願領罪。然三大營廢弛已久,絕非王尚書一人之過。說起來,從武宗皇帝在位時,已經不足編。

若想重新恢復三大營往日榮光,不光要挑選練兵治兵之臣,還需由衛所選拔精銳士卒填充纔可。但衛所恐怕也拿不出足夠的人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果然,一直作壁上觀的永年伯王明輔、武清伯李銘誠終於忍不住了,互相對視了一眼,齊刷刷的起身跪下主動請罪。

由武將勳貴出席御前會議,在大明朝不是沒有先例,但自正統之後已經有一百多年未曾見過,突然受召入宮,令兩位勳貴誠惶誠恐。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進入養心殿,屁股雖然坐在了椅子上,可心裡一直七上八下,生怕這羣文官們爲了推脫責任,把三大營潰敗的罪過全扣在各都督府頭上。

但皇帝一露面就用疾風驟雨般的攻勢把六部九卿先打了個頭暈目眩,多一半全沾上了謀逆同黨的嫌疑,已經自身難保。接下來討論的問題確實和三大營有關,卻距離背黑鍋越來越遠。

等王象幹一發言,兩位勳貴終於算是聽明白了,合算折騰了半天,連三大營的幾萬兵馬全搭了進去,最終的焦點並不是保衛京城,也不是追究誰的責任,而是在爭搶京營的控制權呢。

在這個問題上,王明輔和李銘誠就沒啥可猶豫的了。做爲武將勳貴,早就受夠了文臣的傾軋和指手畫腳。做爲皇親國戚,一旦皇帝失了勢,基本也就等於沒了前程。無論從立場還是親疏關係,都必須也只能支持皇帝。

第1242章 該走的要走,該來的會來第1475章 政策調整628.第628章 忠武校尉189.第189章 舉賢不避親第1074章 失就是得第814章 橡膠第726章 擠兌6620.第620章 盛世初現第951章 還有時間251.第25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33章 向教育開刀第1235章 大膽的想法2540.第540章 船廠鎮3024 新式自鳴鐘第1322章 東征8010 經筵060 削藩379.第379章 是明軍乾的2第109章 拳怕少壯第1097章 上了惡當235.第235章 毒!3第987章 不宣而戰3第1202章 又有意外050 暗中積累第1321章 東征7第687章 勝利在望第746章 以點破面029 耶穌會第1162章 勸降2第1152章 法奧港之戰6第1405章 肉身飛昇2第850章 鹽務2第676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287章 大美人第968章 轉輪短槍278.第278章 新人和故人027 雪中送炭第1089章 與哲學家爭論第908章 美好的藍圖第896章 恩威並濟187.第187章 知己知彼317.第317章 是善是惡很難講531.第531章 何爲兵2078 東林書院226.第226章 遼東鎮第1111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3第1080章 都套上轡頭第766章 刑不可知,威不可測528.第528章 鴻門宴第1193章 一語成讖581.第581章 陰雲密佈第744章 北方有變第1159章 塹壕戰3第932章 沙廉港3第1283章 送來位公主2第1339章 血戰巴拿馬城3第1145章 全面封鎖2514.第514章 相國府第737章 真狠人第691章 趁熱打鐵第1309章 新部署503.第503章 另類狀元第895章 破陣2117.第117章 嘴上全是主義第1423章 冤大頭472.第472章 塞王3第816章 秘密工作2354.第354章 化腐朽爲神奇528.第528章 鴻門宴258.第258章 驅狼吞虎426.第426章 銀行218.第218章 千瘡百孔079 東林書院2第780章 尼科巴羣島2第838章 內蒙古2第1465章 人心364.第364章 南洋總督2第1297章 暗流涌動589.第589章 灤州基地423.第423章 新與舊2第1448章 西域樓2226.第226章 遼東鎮第992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1407章 都來了2477.第477章 海關法637.第637章 修煉內功450.第450章 祖國和個人第889章 蛋殼上有裂縫第740章 廷杖第1374章 恩鳥港大戰3474.第474章 放長線的底氣第983章 科恩總督4362.第362章 禍不單行123.第123章 關於善良和勇敢第14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2532.第532章 軍武世家第790章 分化成功296.第296章 二桃殺三士第1227章 謠言152.第152章 來自美洲的快遞(白銀盟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