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削藩2

bookmark

但越是這種人還越想要臉,於是就美其名曰讓自己家孩子去前面衝殺保衛國家,還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藩屏帝室。功臣將領們忙活大半輩子也該享福了,去董事會裡準備拿紅利吧!

說的是挺好,可等他把兵權差不多收回來之後,就開始一個一個挑毛病了。今天說你遲到早退、明天說你上班玩手機,找各種藉口全給踢出了公司,最次也給扔到二線閒職養老。

歷史上這麼做的帝王不在少數,利弊也都顯而易見,那爲什麼老朱還要這麼做呢?有兩種可能,第一,他根本就不知道歷史,文化水平低看書少,看過了可能也理解不了;

第二,他心裡明白但就是忍不住。私慾嘛,越是能力強的人就越大,總覺得全天下就他最聰明,所有好東西都應該是他的,也順理成章的由他分配。

注意,這時候的藩王還有軍權,可以練兵、帶兵,並參與一部分地方政務,有點像唐代後期的節度使,軍政大權一把抓。

結果老朱剛死,他的兒子們就掄圓了大巴掌啪啪抽臉。燕王朱棣起兵造了侄子的反,利用兵變的方式把皇帝寶座拿到了手,這就是明成祖永樂皇帝。

朱棣坐上了皇位之後天天吃不香睡不着,總怕再有兄弟侄子啥的也來個清君側,於是就把老爹還熱乎的遺訓給改了改。

從此以後藩王該封還是封,但從邊關遷往內地,消減了王府護衛,剝奪了軍事指揮權,鼓勵當地官員檢舉揭發藩王的不法行爲。

但朱棣做的還是不太徹底,很多藩王封地裡依舊殘存着護衛,尤其是他的兩個兒子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有滿編三護衛。

結果到了宣德皇帝時期,當侄子的朱瞻基果然又和叔叔朱高煦打了起來。這次是侄子贏了,坐上皇位馬上着手調整藩王制度,一次性把軍權全給剝奪了。

而且不允許藩王在當地參政、議政,不能和朝廷官員隨便交往,沒有聖旨不能隨便離開王府,甚至連清明節上墳都要和當地官員請假。更不許考學、經商、種地、打工……說白了吧,就是國家花錢養着,最好啥也別幹。

其實光是幾十位藩王和家屬朝廷肯定養得起且沒啥難度,可是老朱設計這套體系的時候好像忘了一件事,人是可以生人的,且越生越多。

朱元璋一生冊封了25位藩王,加上公主、駙馬之類的宗室人口總共才58人。可是到了萬曆二十七年,200年間,老朱家的金冊上就有了157000多口子。

按照老朱的規定,皇帝的次子封親王,親王的世子可以襲封;次子以下封郡王,郡王的長子襲封;次子以下封鎮國將軍,往下就一代一代降級了。

鎮國將軍的所有兒子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所有兒子封奉國將軍,奉國將軍的所有兒子封鎮國中尉,鎮國中尉的所有兒子封輔國中尉,輔國中尉的所有兒子封奉國中尉。

成了,到此爲止就不再降級了,不管傳多少代依舊還是奉國中尉,永遠拿朝廷俸祿。當然了,如果有立功表現啥的還可以再封王爵,那就從頭再走一遍。

除此之外皇帝還有女兒也得冊封。皇帝之女封公主,親王之女封郡主,郡王之女封縣主。郡王孫女封郡君,曾孫女封縣君,玄孫女封鄉君。

從親王到奉國中尉、從公主到鄉君每年都有祿米、祿麥、祿鹽和籽粒(地租)。親王歲祿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800石,奉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公主每年食祿2000石,郡主800石,縣主600石,郡君400石,縣君300石,鄉君200石。

從這套分封體系中就能看到一個漏洞,藩王們啥都不能幹,想致富最簡單的辦法不是靠腦子和能力,而是肚子。每多生一個兒子或者女兒至少可以獲得2000石到200石不等的歲祿。

於是藩王們就玩命生,生的越多越富、生得越多機會也越多,萬一哪個孩子混出點名堂,整個家族全跟着一起受益。

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的生產力水平遠遠跟不上宗室們的繁殖速度,每年的財政支出越來越多,到洪濤登基的時候,差不多一半歲入都要被宗室吃掉,窟窿越來越大了。

這還僅僅是歲祿一項,很多藩王宗室還有大量不納稅的土地,加劇了土地兼併的速度,減少了國家稅收,兩頭加一起就遠遠不止歲祿這麼點了。

問題洪濤早就想到了,也有了對應之策,本想等屁股稍微坐穩點再動手,誰承想計劃趕不上變化,朝廷居然連賑災的錢都要等着內帑撥款,逼着自己不得不提前有所行動。

削藩!這個詞放在歷朝歷代都是個棘手的大麻煩,稍不留神就會釀成大禍,輕則罵聲不絕,重則禍起蕭牆小命不保。

不過洪濤倒不怎麼怕,此時的的藩王們已經和明初中時期不可同日而語,完全沒有了兵權和行政權,只要處理得當別太急於求成,危險性還是可控的。

“朕不願意苛待宗室,然江山社稷更重,兩害相較取其輕,只能事急從權了。朕打算裁減宗室用度……先不要忙着反對,聽朕說完。

此次不光要裁減宗室用度,還要從朕開始。皇宮用度減少三分之一,三大殿就全停了吧,朕每日三餐全部減半,後宮除了兩位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也全部減半。

各地宗室歲祿同樣減半,且世襲方式要變一變。親王公主以下只有嫡長子長女可以世襲,每代降一級。其餘兒女可以到皇莊裡租用土地、充當工匠自己養活自己。爾等即刻擬一份奏章上來,退下吧!”

洪濤採取的辦法不是削除而是消弱,先把待遇減半再把繼承權斷了,這樣既能短時間減少財政支出,又可以從長遠上降低各地宗室玩命生孩子致富的動力。

還不是一降到底直接把人逼死,以前賞賜的土地依舊可以保留,只是福利待遇少給些,來個溫水煮青蛙,把由此引發的阻力和反彈降到最低限度。

同時給以後出生的宗室親戚們找了條出路,從政、經商依舊不允許,但可以種地務農。不過也別想利用手中權力兼併土地禍害百姓,統統都來給皇帝打工吧。不是說一家人嘛,成,那就一家人幫一家人。

493.第493章 錦上添花者277.第277章 初現端倪078 東林書院第793章 我行我素400.第400章 德川幕府第726章 擠兌6049 皆大歡喜286.第286章 重用外戚288.第288章 開海的準備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第1054章 鬱金香期貨267.第267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645.第645章 行行皆學問387.第387章 工業基地178.第178章 糧荒3435.第435章 總參謀部272.第27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8第726章 擠兌6第990章 神秘艦隊第687章 勝利在望第959章 十年之後6354.第354章 化腐朽爲神奇068 漕運2017 葉向高第733章 臣子葬沙場533.第533章 延綏系032 進步和不足255.第25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175.第175章 無奈的決定第755章 荷蘭特使2389.第389章 新人新船295.第295章 爲國取士2第1021章 惡虎難敵羣狼650.第650章 一個頂倆424.第424章 新與舊3579.第579章 最後的榮譽3430.第430章 論功行賞498.第498章 破案259.第259章 天高皇帝遠370.第370章 意外收穫3276.第27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934章 沙廉港5047 內臣2045 內閣615.第615章 反應挺快第1101章 艦船雲集2482.第482章 羣毆318.第318章 早朝發難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122.第122章 拔膿膏2361.第361章 喜訊連連243.第243章 一場空第1014章 中場休息3268.第268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650.第650章 一個頂倆012 沈大學士088 甜蜜的誘惑第802章 李代桃僵第923章 答案在緬甸189.第189章 舉賢不避親269.第26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053 忠臣第1028章 收外喀爾喀097 談笑間人命飛灰湮滅472.第472章 塞王3131.第131章 老憤青有大用第1118章 大軍南下第883章 動一發牽全身376.第376章 大淩河畔第688章 天不遂人願第730章 報復不隔月498.第498章 破案032 進步和不足570.第570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787章 呂宋熟 大明足092 遼東李家第1074章 失就是得416.第416章 三大營的覆滅312.第312章 告狀的來了第916章 勞累命363.第363章 南洋總督第112章 會試和京察第1009章 海上輕騎兵2第887章 若羌第685章 見面不如聞名第898章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第713章 閶門魅影第708章 齒軌第995章 窮瘋了第752章 新軍制5第782章 印度洋的心臟526.第526章 特別禮物第737章 真狠人522.第522章 抗爭第958章 十年之後5第872章 百聞不如一見554.第554章 出師無名第987章 不宣而戰3第894章 破陣208.第208章 以利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