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動還是靜?

bookmark

總參謀部、陸軍和兵部沒想到的可能性他早就想到了,只是沒料到林丹汗會這麼配合,還這麼蠢。

沒錯,就是蠢!向西攻打蒙古右翼,是所有對大明不利的選擇中最最最不該選的一個,還沒有之一,僅次於孤注一擲強攻山海關。

古人說的好,誰過年還不吃頓餃子呢。沒想到這麼大的餡餅,居然準確的砸在了自己腦袋上。剛收到這份戰報的時候,洪濤使勁兒揉了好幾次眼睛,還暗暗掐了大腿一把,總以爲是幻覺。

當時的冷笑真不是要坑誰,而是實在憋不住了,又不好意思當着王承恩和魏忠賢太失了儀態。皇帝嘛,多少也得有點城府,不能太輕浮。

“……”可在座的總參軍機們真不知道皇帝心裡在想什麼,聽完這一大套分析之後全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心裡不停的算計、衡量、揣摩,想知道皇帝意欲何爲。如果真要出兵塞外,又該怎麼規勸。

沒錯,在座的絕大多數重臣,全都不贊成出兵參與蒙古左右翼之間的征戰。理由很簡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想當年太祖爺還在世的時候,曾經屢次出兵北征,而每次都是絕對碾壓級別的兵力,每次也都大勝,把北元殘部殺得屁滾尿流,斬首多少多少、俘獲多少多少。

可是隔不了一兩年就還得再派大軍繼續北征,前前後後十多次。如果把每次斬殺、俘獲的人數都加在一起,別說北元了,恐怕整個蒙古高原上都看不到人了。

結果呢?一直到太祖駕崩,蒙古高原上依舊不平靜。然後成祖皇帝繼續北征,甚至死在了征途之上。依舊是次次大勝,卻次次沒什麼作用。

大勝,自然是說給百姓們聽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只有高層知道。每次北征都是對大明帝國的嚴重消耗,但獲得的戰果卻嚴重不匹配。

所以每次北征之後還要繼續北征,成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大明帝國軍事實力和財政狀況急劇惡化。但蒙古各部卻從未傷筋動骨,此消彼長,迫使大明不得不從主動出擊轉爲戰略防禦,龜縮在長城後面無力再北上。

現在皇帝又露出了要北征的意圖,如何能不讓人膽顫心驚。隨着新政的推廣和深化,這幾年朝廷財政終於不再捉襟見肘、寅吃卯糧了。可畢竟家大業大,到處都是窟窿,常年累積下來的虧空並沒完全彌補上。

如果此時又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能不能徹底擊敗蒙古不清楚,讓這幾年的努力全付之東流卻是顯而易見的。

“諸位如此沉重,該是擔心朕貿然出擊損兵折將勞民傷財。沒錯,以大軍去草原荒漠上與蒙古牧人鏖戰是非常愚蠢的,屬於以短克長。

遊牧民族向來居無定所,強敵則退、敵駐則擾、敵弱則攻,誘敵深入,利用大縱深將敵人拖疲拖垮,再尋找有利時機和地形聚而殲之,是他們最慣用也最有效的戰法,且屢試不爽。

反觀我大明軍隊,無論如何訓練馬術,在草原荒漠之中也比不上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的牧人靈活自如,一旦離開邊牆過遠,後勤補給就成了大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讓我們的士卒每天吃肉乾、奶酪,大地爲牀、蒼天爲被,燃燒牛糞取暖做飯,不用等敵人來攻,個把月就會出現大量非戰鬥減員。南方有煙瘴之地,北方一樣也會水土不服。

兵法有云,揚長避短。若想打敗遊牧民族,就不能按照他們習慣的方式作戰,必須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牧人善騎射、習慣長距離奔襲,那我們就不玩騎射,不給他們奔襲的機會。”

雖然眼下皇權鼎盛,無人能左右自己的決定,但在國家大事上洪濤還是願意先聽聽大臣們的意見,也願意和他們講一講自己的想法。武力只是最後的依仗,以理服人才是日常。

“臣斗膽一問,如何才能讓蒙古遊騎按照陛下的旨意行事?”

對於皇帝的作戰指導思想,幾位軍方首腦全都沒有異議,盯着地圖冥思苦想如何具體實施。反倒是禮部尚書楊嗣昌不太服氣,提問中略帶調侃。

“朕確實能讓他們聽話,但不是用旨意而是用實力。楊愛卿既然問起了方法,那就先回答朕一個問題,開平衛在什麼地方?”

洪濤倒是不在意有人不服氣,那麼多位大明皇帝,包括開國之君全無法解決的問題,讓自己輕輕鬆鬆幾句話說成了簡簡單單,必須會引來質疑。但誰質疑就懟回去也是順理成章的,咱還不拿權勢壓人,而是講道理。

“……原屬宣府鎮管轄,治所獨石口堡,現已裁撤,其防區由歸化都司統領。”

別看楊嗣昌是個文官,對軍事常識也不是很生疏,而且眼神很好,坐在桌邊眯縫雙眼就能看清楚牆上的巨幅地圖。

“楊愛卿所言不錯,身爲朝廷重臣就該多瞭解國事。但此開平衛並非真正的開平衛,王愛卿,你替朕來爲楊愛卿解惑吧。”

洪濤笑了笑,先肯定了楊嗣昌的博學,然後話鋒一轉又否定了答案的正確,至少不完全,隨後把眼神瞄向了兵部尚書王在晉。

“回稟陛下,洪武二年,李文忠等取元上都,設開平衛及興和等千戶所,屬北平都司。到宣德年間,由於糧餉供應龐大,難以供贍守軍家屬之需,乞簡精銳者更番守城,令其妻子入赤城、雲州立堡居之。

其後守軍及其家屬陸續南遷至獨石口、雲州、赤城等堡居住,只留二千哨騎定期巡視。到宣德九年,上都城廢棄,獨石口堡遂稱開平衛至今。”

被皇帝當堂點了名,王在晉沒有慌張,起身展了展袍服,捋了捋美髯,不急不緩娓娓道來。上任兵部尚書這兩年多,平日裡沒事就會翻閱相關案卷,爲的就是此時此刻。

景陽皇帝喜歡在御前會議上提問已經是公認的習慣了,別怕,只要能把本職工作所需回答清楚就不會受到責難,也是共識。

051 不擇手段257.第257章 薩琉戰爭436.第436章 總參謀部2302.第302章 南海匪患120.第120章 只武,不舉!第1057章 歐洲代表團618.第618章 父與子084 意外收穫第945章 黔國公沐家202.第202章 存錢罐523.第523章 萬事俱備531.第531章 何爲兵2第829章 爲政者無私318.第318章 早朝發難255.第25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021 一張大網第1055章 股票交易591.第591章 鐵軌494.第494章 軌道第962章 熊來了3498.第498章 破案498.第498章 破案166.第166章 三十六行3553.第553章 本不該有的戰爭第1096章 跟着惡魔去天堂119.第119章 金榜題名044 早朝2384.第384章 得加錢!242.第242章 決戰紫禁城4第883章 動一發牽全身第893章 排隊槍斃604.第604章 姍姍來遲第1001章 跟蹤追擊2第908章 美好的藍圖146.第146章 銀貴(白銀盟主5)第664章 不堪大用465.第465章 大買賣062 削藩3600.第600章 投其所好第1041章 科學和技術117.第117章 嘴上全是主義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384.第384章 得加錢!525.第525章 反應遲緩第1074章 失就是得443.第443章 日新月異3235.第235章 毒!3510.第510章 四大家族第739章 越訟586.第586章 規矩第884章 白與黑2016 先露一小手第716章 閶門魅影4第914章 叔爺的背刺306.第306章 南海匪患5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遠5167.第167章 三十六行4(白銀加更12)第687章 勝利在望第927章 又一位三省總督140.第140章 一日之兄(白銀盟主3)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第1010章 海上輕騎兵3第708章 齒軌第908章 美好的藍圖392.第392章 陸軍2003 心腹141.第141章 前裝米尼步槍第699章 仙術第868章 機會難得136.第136章 對臺戲第854章 意欲何往?310.第310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659.第659章 不詳之路246.第246章 算賬時間第771章 漢級407.第407章 京城保衛戰2161.第161章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第949章 富可敵國118.第118章 心裡全是生意242.第242章 決戰紫禁城4第794章 將計就計第792章 林丹汗的反擊238.第238章 上陣親兄弟483.第483章 拖字訣607.第607章 莽古爾泰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140.第140章 一日之兄(白銀盟主3)297.第297章 二桃殺三士2第1050章 消化吸收第768章 左右互搏第106章 十王府4(盟主加更1)545.第545章 毫無懸念219.第219章 剜肉治瘡266.第266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第111章 搖旗吶喊第767章 急遞鋪第738章 《大明律》227.第227章 遼東鉅變515.第515章 來者不善322.第322章 再勝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