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尼科巴羣島

bookmark

第779章 尼科巴羣島

景陽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九,大明海軍遠征艦隊趁着黎明的黑暗,掛着一串串桅杆燈,在旗艦漢001號的引領下,一艘跟着一艘靜悄悄的鑽出峴港基地。在附近海面上稍作停留,迅速編成兩支縱隊,張開層層迭迭的帆具向南而去。

“司令,此港爲何處?”

做爲艦隊副司令,黃南平依舊要乘坐漢001號旗艦,但身邊少了王遠鏡、苗不準。那兩位被轟到了武裝貨船編隊,對之前沒有參加過皇帝特訓的艦長進行再教育。

當拿到目的地的海圖之後,望着那個遠在3000多公里外的小島,眼神裡充滿了迷茫。既不知道此島是何處,也不知道要去做什麼。

他從記事起就跟着父親在大海上游蕩,又在大明海軍裡服役了11年,可以說對南洋、東洋瞭如指掌,但卻從未去過西洋。

一是海路遙遠,沿途危險重重,也沒什麼地方可以補給。二是海軍嚴令艦隊不能向西越過暹羅(馬來半島)、向南越過婆羅(加裡曼丹島)和麻葉甕(勿里洞島)。

“大尼科巴島,是葡萄牙人發現的。那裡沒有港口也沒有城市,艦隊不停靠,只是路過。通知各艦在沿途加派人手觀察,多留意海盜。”

如果沒有葡萄牙、西班牙,洪濤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地圖上的很多地名。現在好了,只要不想改名的就往他們腦袋上推,保準沒毛病。

改名?算作漢人的發現?第一次穿越到古代時洪濤還真這麼幹過,直接把呂宋、琉球都給改名了。

可是改着改着就不改了,倒不是真有起名困難綜合徵,而是改了名字之後連自己也不知道在哪兒了,還得滿地圖找,太耽誤事兒。

另外洪濤也沒有大漢族、大中華的癖好,他只想通過嘗試尋找一種更合理的財富分配方式,或者叫國家制度,對千古一帝、幾千年文明之類的虛名沒有任何好感和需求。

“司令要帶領艦隊去西洋?”黃南平有點明白皇帝此行要做什麼了,可並不覺得特別興奮,反倒是充滿了對陌生海域的恐懼。

“不是西洋,以後都叫南洋!你做爲南洋艦隊都指揮使,不該先去看看自己負責的海域嗎?”

害怕當然是正常的,但野心也是正常的。洪濤打算看看這位都指揮使到底能不能勝任,如果他只有害怕沒有慾望,那趁早還是換人吧。

至於說西洋、東洋、南洋的叫法,大明與後世不太一樣。倒也不是誰發明的,而是從以前朝代流傳下來的,沒有太具體的邊界,只是籠統的泛指。

東洋,沒什麼爭議,專指朝鮮、日本方向的海域。南洋,和後世的東南亞海域差不多,但不包括馬六甲海峽以西。海峽以西的海域被稱作西洋,所以纔有鄭和下西洋的說法。

而此時的歐洲被稱作極西歐羅巴,大西洋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地球的概念。認爲過了日本就是世界盡頭,但從來沒去探索過,太缺乏好奇心是古人的致命弱點。

“都……都歸南洋……臣斗膽請令,先帶兩艘戰艦前面探路,待一切無礙之後陛下再親率艦隊前往!”

這次黃南平沒有拉胯,略加思索之後馬上提出個比較穩妥的辦法,主要是不想讓皇帝以身犯險。這要是出了意外,不光自己要倒黴,恐怕整個海軍都要跟着吃瓜落。

“你還以爲本司令不會航海嗎?”可惜皇帝對這個建議很不感興趣,甚至挑起了一根眉毛,開始斜着眼看人了。

“臣不敢……”好歹也朝夕相處了一個多月,黃南平已經大致熟悉了皇帝的一些表情和動作,見狀趕緊把繼續勸阻的話嚥了回去。

“不敢還不去傳令?以後少爲朕操閒心,更不要學舊官員揣摩上意的臭毛病。專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對朕最大的忠心!”

如果不是黃南平在海軍初建時立了不少功,且年富力強經驗豐富,洪濤是真不想留用。就像朝中的很多官員一樣,溝通起來不是很順暢,用起來還不如個剛從海戶司裡畢業的年輕人順手。

爲什麼要把目的地定在大尼科巴島呢?四個字,地理位置。大小尼科巴島與一大堆小島組成了尼科巴羣島,正好位於馬六甲海峽的西側出口處,連同北邊一些的安達曼羣島,就像兩扇門。

後世裡這兩個羣島屬於印度的海外領地,是當年注輦國對外擴張留下的遺產。注輦國是哪兒?印度半島南部。

在被英國殖民之前,印度半島只是個地理名稱,並不是國家。所以呢,在被英國殖民之前沒有印度國,只有很多王朝,就像是中國一樣不停更迭。

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半島歷史上的所有王朝都不曾統一過印度半島。也就是說在被英國殖民之前,印度半島上至少存在着兩個以上的政權,或者叫王朝、部落什麼的。

歷史上有名的印度王朝不少,比如孔雀王朝,再比如修建了泰姬陵的莫臥兒王朝,爲什麼都無法統一印度半島呢?在洪濤看來無非就是三點,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印度半島的地形比較好概括,北方是高原加平原,南方則是被兩條靠海山脈包圍的山區,期間還被N條東西走向的大河貫穿,到處都是熱帶雨林。

這就是地不利,無論從南到北還是從北到南都非常困難,要在雨林山脈中行走上千裡。以古代的交通能力,幾乎就是不可能做到的。

由於地形不同、緯度也不同,印度半島的南北氣候相差很大。總體上講北方偏乾旱,南方偏熱帶季風。

這就是天不時,看看古代中國就明白了,要想發展農牧業,北方的平原、高原比較適合,而南方別看水多,卻很難有效利用起來。

印度半島本身就存在土著居民,從北到南分了很多部落,民族、語言、風俗都不相同。

從公元2世紀開始,又不停的被外族入侵,希臘人、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突厥人、蒙古人走馬燈一樣的出來進去,整個印度歷史幾乎就是被侵略史。

這就是人不和,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民族太多,數都數不過來,又給統一增加了很大難度。即便靠武力給強行捏到一起了,稍微鬆點勁兒又得散開,根本沒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220.第220章 意外578.第578章 最後的榮譽2073 舌戰羣儒(求點推薦票、月票和收藏)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第829章 爲政者無私第1018章 損失181.第181章 撕破臉289.第289章 艱難的選擇第984章 科恩總督5580.第580章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393.第393章 大無畏者546.第546章 收網第952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505.第505章 爲長遠計第747章 富峪城537.第537章 工廠和民風617.第617章 塔山堡158.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銀加更9)第1078章 長筒襪595.第595章 林丹汗590.第590章 徇私情第716章 閶門魅影4458.第458章 兵者,生產力也024 新式自鳴鐘637.第637章 修煉內功第1004章 私掠船許可第1030章 暗度陳倉第1106章 內疚第1117章 不得不救第749章 新軍制2256.第256章 帝王無情第990章 神秘艦隊359.第359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656.第656章 歷史很頑固541.第541章 天降橫禍180.第180章 糧荒5216.第216章 威嚴受損第1077章 兩手準備第853章 蘭州工業基地144.第144章 經濟賬450.第450章 祖國和個人117.第117章 嘴上全是主義365.第365章 好運來了誰也擋不住043 早朝第934章 沙廉港5第724章 擠兌4第677章 鄂爾多斯304.第304章 南海匪患3第847章 關鍵點2第684章 重騎兵505.第505章 爲長遠計第754章 荷蘭特使217.第217章 向錦衣衛開刀401.第401章 禁和不禁都是生意416.第416章 三大營的覆滅032 進步和不足第900章 來的很及時233.第233章 毒!第983章 科恩總督4第965章 小琉球大基地2501.第501章 趁熱打鐵006 東宮第1006章 兩大洲的碰撞2286.第286章 重用外戚第107章 十王府5(盟主加更2)第1095章 來點刺激的第829章 爲政者無私654.第654章 新時代的開啓3142.第142章 太貴用不起第933章 沙廉港4第731章 報復不隔月2第887章 若羌第892章 于闐戰役240.第240章 決戰紫禁城2186.第186章 禍不單行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160.第160章 輿論武器531.第531章 何爲兵2614.第614章 侵略與道德315.第315章 大才!467.第467章 大買賣3第941章 攤牌第975章 日新月異3002 太子462.第462章 士別三日2655.第655章 大刀闊斧第888章 審美一致第980章 科恩總督560.第560章 積極備戰4417.第417章 三大營的覆滅2第1001章 跟蹤追擊2339.第339章 那就讓明白人算吧611.第611章 既不精彩也不熱血第852章 雙軌制第690章 又一位帥才349.第349章 馬尼拉大帆船5060 削藩607.第607章 莽古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