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雙軌制

bookmark

第852章 雙軌制

那根源是什麼呢?皇帝認爲很多,比如律法不嚴格、執行不到位,這些今後都要陸續完善改正。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根源,是科舉制度。

大明官員絕大多數都出自科舉,而科舉所學也都是教人向善的聖賢書。爲什麼學來學去,最終千挑萬選出來的佼佼者,卻全是憋着害人的王八蛋呢?

如果是個別官員變壞了,還可以說是人品低劣。可大規模出現問題,就不能在品格上找答案了,最大的可能就是教的不對,或者說是教材有問題。

那到底是不是聖賢書出問題了呢?皇帝也不敢妄加斷言,可又不能完全排除。所以提出了一個辦法,增設大學,選擇其它教材授課,然後與科舉一同成爲入仕的渠道。

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先不提對錯高低,拿出來比一比,看看結果,大致上就能有正確答案了。

怎麼比呢?很簡單,三年後的春闈分成兩部分:舊舉子與新大學生一起參加,考題也分兩部分,經史典籍與新學教材內容都有。

任何一部分成績合格,算同進士出身;要是能做到七成合格,算進士出身;如果兩部分都能做到合格,這就厲害了,必須進士及第!

針對不同的成績,還有不同的待遇。進士及第者直接安排正七品實職,進士出身者正九品實職,同進士出身者只能給個從九品的末流。

終於要對科舉下手了!凡是讀書人,看到這篇罪己詔之後,第一個反應肯定不是爲天子的虛心認錯叫好,而是對科舉一途憂心忡忡。

景陽皇帝登基快20年了,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改。從皇家到民間、從朝廷到地方、從祖制到約定成俗,隔三差五各種各樣的改。

皇室宗親的特權被一刀砍掉了八成,這些年各地王府都在縮編,有些不得不變賣田產宅邸,有些旁枝幹脆上疏皇帝,請求去皇莊裡掙工資補貼家用。

如果說全大明誰最恨景陽皇帝,真不是官僚士紳地主,畢竟其中有一部分靠着新政獲利匪淺,是堅定的保皇派。

但皇室宗親,不管有沒有職務的,絕大部分都會在背地裡詛咒景陽皇帝趕緊死,然後再恢復成原來的模樣。那就可以躺在府裡繼續山珍海味、夜夜笙歌了。

對軍隊的控制權也被一把抓走了,連根毛都不給剩。官員們手裡沒有軍隊,和皇帝說話就沒底氣,然後朝堂成了一言堂,官員全成了應聲蟲。

誰敢說個不字,馬上就有東廠番子和錦衣衛登門查賬,隨時隨地抄家苦役。換任何人來當官也不願意腦袋上時刻懸着一口大鍘刀,更不願意不吃不拿。寒窗苦讀數十載,既沒特權又沒榮華富貴,圖啥呢?

隨後又把《大明律》改得面目全非,律條寫得要多清楚有多清楚,每年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增減。這不光給判案官員增加了學習任務,還等於剝奪了官員的特權。

要是老百姓在沒判案之前就知道罪責細節和處理辦法,那還會懼怕官員嗎?不懼怕官員了,怎麼吃拿卡要、怎麼翻手雲覆手雨、怎麼湊銀子給上官求進步呢!

甚至連佛祖也逃不出被改的厄運,好好的佛教寺廟,凡是發現破戒現象錦衣衛馬上登門,和尚抓走服苦役,廟產全都充公。

光靠這一項,皇帝的內帑就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每一座寺廟幾乎都是一座金山,肥得流油。

現在可好,寺廟改道觀了,一羣牛鼻子整天練武、採藥、煉丹、堪輿,還開設了很多醫館和學堂,免費治病外加傳播新學。

百姓們眼皮子淺,得點好處就真信,道友越來越多,一邊唸咒一邊念大明律。這誰受得了啊,本來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的窮棒子,現在被大聲呵斥都會拿大明律說事了。

搞得各地衙門口天天有人爲了屁大點的事情打官司,還有熟知大明律的道士幫忙寫狀紙,唯恐天下不亂,簡直世風日下!

現在又把黑手伸向了科舉,這簡直就是挖士人階層的祖墳。獨尊儒術,關鍵的不是儒術,而是獨尊。只要獨尊這個前提在,不管後面跟着啥效果都差不多。

獨尊是個體系,是個圈子,誰想進來都必須遵守的潛規則。這套規則不光能爲士人階級提供特權,排除異己,還能控制皇權,保護自己。

能不能加上新學一起玩呢?肯定是不能的。都獨尊了,任何同等的東西都是毀滅性的。失去了獨,就談不上尊,不尊了,還怎麼忽悠人嘛。

敢不敢不同意和新學並駕齊驅呢?肯定是不敢的。以景陽皇帝的魄力和毒辣,估計此時就等着有人鬧事呢。

鹽法就是前車之鑑,本以爲有機會向新政發起反攻,沒承想反倒給皇帝提供了裁撤南京朝廷的藉口,然後連老窩被一起端掉。

再鬧?誰知道皇帝在哪兒貓着呢,一旦被找到了藉口,正好把科舉取締,完全換成新學。

誓死不從?有人敢死,皇帝就敢殺。爲此死幾十萬士人真不算事,沒看都把八旗軍弄來了嘛,到時候保不齊還會有蒙古軍、呂宋軍、安南軍一起來。

漢人軍隊不敢幹的事兒,在這些外族眼中啥也不算,說不定他們正想多殺點漢人,報家園被毀、親人被殺的仇呢。

那敢不敢聯合起來罷考呢?咱都不當大明的官了,有本事一個科舉出身的官員都別用,全靠新學頂着。

按說這是唯一能與皇權抗爭,且獲勝把握比較大的辦法。景陽皇帝再厲害,目前也還離不開官員的輔助。如果大明士人能整齊劃一的不合作,肯定會爭取到部分權力,甚至阻止新學的加入。

可話又說回來了,士人階層啥時候能統一過?士人只是個宏觀的相對觀念,具體到微觀,裡面還包含着諸多派系。

就拿可以參加御前會議的十多位總參軍機舉例,十多個人有七八種思想流派,有皇帝壓着還能在諸多問題上取得一致,如果上面沒有一錘定音之人,馬上就得吵成一鍋粥,誰也不服誰。

當年的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那麼大學問、那麼高聲望,照樣也做不到一呼百應,同時期依舊有不同思想學派存在,且相互不服。

假如真出來一個什麼子的,能將大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統一起來,那就離天下大同不遠了。而他就是千古一帝,其他皇帝都得靠邊站。

實際上也是如此,在是否同意把大學與科舉並列的問題上,朝野上下衆說紛紜。有堅決不同意的、有既同意又反對的、有嚴重贊成的、還有不聞不問愛咋滴咋滴的,始終也做不到衆口一詞。

連本階級內部都達不成一致意見,到了皇帝面前很容易就被左手打右手互相抵消了,最終的狀態就是爭吵依舊存在,現實依舊如此。

597.第597章 大金國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163.第163章 以利誘之2第1033章 賺大了611.第611章 既不精彩也不熱血280.第280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2443.第443章 日新月異3第113章 會試和京察2313.第313章 水清好還是水渾好第829章 爲政者無私第790章 分化成功644.第644章 談不攏401.第401章 禁和不禁都是生意487.第487章 冥界海軍上將603.第603章 出關181.第181章 撕破臉298.第298章 軟硬不吃091 正不正常?564.第564章 唯一的聲音第1074章 失就是得第112章 會試和京察657.第657章 沙皇羅曼諾夫第1054章 鬱金香期貨178.第178章 糧荒3第1021章 惡虎難敵羣狼第946章 大廈將傾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第932章 沙廉港3065 有人歡喜有人恨第796章 突傳噩耗第669章 利益共同體2第1064章 美洲開拓公司第907章 還沒結束第709章 金融預警149.第149章 八仙過海(白銀盟主6)第695章 文武全才第825章 重頭戲128.第128章 敞篷馬車第772章 新科技第903章 出爾反爾第675章 忠奸難辨276.第27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934章 沙廉港5462.第462章 士別三日2418.第418章 三大營的覆滅3第757章 歐洲的戰火622.第622章 開疆拓土2416.第416章 三大營的覆滅080 東林書院3338.第338章 連錢都算不明白第958章 十年之後5235.第235章 毒!3578.第578章 最後的榮譽2046 內臣第952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570.第570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92章 維和部隊244.第244章 一場空2第1034章 扔鐵球的老頭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149.第149章 八仙過海(白銀盟主6)第850章 鹽務2018 番僧和鐘錶481.第481章 分歧第712章 金融工具2206.第206章 知才善用587.第587章 種族天賦第895章 破陣2500.第500章 噴死一個第702章 鹽禍022 李之藻078 東林書院651.第651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164.第164章 三十六行(白銀加更11)126.第126章 跳躍式發展032 進步和不足第910章 時間不夠347.第347章 馬尼拉大帆船3第821章 諜影重重2299.第299章 軟硬不吃2179.第179章 糧荒4097 談笑間人命飛灰湮滅第1045章 最後一塊拼圖019 王皇后(推薦票、收藏都來點啊!)第800章 爲君之道第794章 將計就計550.第550章 殺人誅心249.第249章 算賬時間4第1081章 科倫坡就是卡蘭巴第737章 真狠人301.第301章 是狼是狗388.第388章 美中不足第925章 答案在緬甸3150.第150章 各顯其能第1076章 仇人見面168.第168章 三十六行5第1075章 霧裡看花第971章 樟腦第940章 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