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鐺鐺鐺……”沒等王承恩准備好紙筆,頭頂上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鐘聲。
“嘿,難不成亞齊國還有援軍?瞭望長,怎麼回事!”警鐘,意味着在外圍遊弋的戰艦發現了異常情況,洪濤只好先把葉爾羌國的問題放一放。
“……大元帥,警戒艦隊在15公里外的海峽中發現了來自恩鳥港的通訊船,船上有緊急戰報。”不多時,旗艦的瞭望長把敲響警鐘的具體原因報了上來。
“恩鳥港的緊急戰報……讓通訊船靠過來!”
這下洪濤真輕鬆不起來了,好望角是帝國海軍的第一道防線,恩鳥港則是戰略位置非常關鍵、發展潛力極大的海外領地,如果出了問題會全面影響帝國的海洋戰略。
“諸卿,此次出海巡視是朕提前準備好的計劃,本打算處理完亞齊國的事情再去沙廉港看看就返航。
可人世間不如意十之八九,剛剛接到印度洋艦隊急報,恩鳥港遭到了突襲,敵人來自海上,規模不詳,目前能確定的只有來者不善。
現在印度洋艦隊的主力都被抽調來攻打亞齊國了,有道是救兵如救火,既然朕趕上了,那就要義不容辭的先去救援。
不過北方還在鏖戰,朝廷不能一直空虛,諸卿就不要跟隨朕一起遠征了。先換乘運送俘虜的船隻返回峴港,再由海軍安排船隻護送回京。
望諸卿能各安其位、通力協作,務必配合總參謀部給前線將士做好後勤工作,爭取一戰定乾坤,爲大明今後數十年的安危奠定基礎。”
半個多小時之後,一艘渾身溼淋淋的雙桅快速巡洋艦緩緩靠了上來。甲板上的水手們全都穿着雨衣,顯然剛剛經歷過長途高速航行。
這種船型的幹舷比較低,長寬比很大,船身修長重心低,採用混合帆型,推重比高、適航性強。但無法裝載太多貨物,船體也不夠堅固,不能安裝大口徑艦炮,除了遠洋高速航行之外別無長處。
在民間,這種船被稱作飛魚船,因爲在海面上升滿帆跑起來之後非常快,遇到大浪往往會爬上浪峰,遠看就像是海里的飛魚躍出水面。
在海軍裡則被稱爲泰山級巡洋艦,與更早定型量產的華山級單桅巡洋艦一起,擔負起大明帝國海疆的訊息往來重擔。
別看只是通訊船,其級別卻在戰艦和武裝貨船之上,屬於常年享受各種優先特權的存在。
船上的水手都由資深老海軍擔任,待遇同樣排在第一。普通操帆手的薪俸比海軍指揮使還高,平日在基地裡不出航時也可以去軍官餐廳吃飯。
爲什麼要給通訊船水手如此高的地位和待遇呢?沒別的理由,就兩個字,重要。再來兩個字,危險。
在沒有電報、電話、飛機、火車的年代裡,信息傳遞的速度慢得令人髮指,動不動就幾天、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想把時間縮短,只能成立一支很專業的快速船隊。
這支船隊從船隻設計建造到人員選拔培訓,核心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快!可大海不比陸地,自然條件太惡劣,不管怎麼提高技術,安全性依舊難以保證。
常年在大海上日夜不停地奔波,難免會碰上風暴,地位和待遇如果跟不上,誰會願意整天提着腦袋拼命呢。
這艘泰山級巡洋艦來自恩鳥港,傳遞的信息非常重要,是關於戰爭的。16天前,駐守在恩鳥港的印度洋艦隊分艦隊在日常巡邏時,在恩鳥港以西100多公里的海面上發現了一支龐大的艦隊。
由於數量懸殊過大,分艦隊的戰艦隻觀察了一會兒,大致看清楚對方的船隻外觀特徵、懸掛旗幟,就趕緊返航向基地指揮官彙報去了。
時任恩鳥港基地指揮官的是海軍陸戰都司玉衡衛指揮使朱能,在聽聞這個消息之後感覺來者不善,一邊下達了備戰命令,一邊讓僅有的兩艘秦級戰艦和一艘廣州級武裝貨船出港遊弋,防止被敵人全堵在港口裡。
然後派出三艘通訊船向西運動,試圖搞清楚這支艦隊的具體來歷,再根據得到的情報向印度洋艦隊基地彙報。
可是三艘通訊船還未抵近從西邊來的龐大艦隊,就遭到了對方多艘戰艦的圍追堵截,不得已只好再次返航。
具體船型、數量、來歷一個也沒搞清楚,但能確定一件事,對方的船隻上沒有懸掛任何明顯的標誌和旗幟。
朱能接到通訊船的彙報,終於確認了對方的敵意,這才把三艘通訊船一口氣全派了出去。一艘去科倫坡港、一艘走巽他海峽去馬尼拉港、一艘去沙廉港。這樣即便在中途遇到了意外也不至於全軍覆沒,耽誤了重要戰報的傳遞。
洪濤碰見的這艘通訊船是最新型號的泰山級,速度最快,先抵達了科倫坡港。聽說印度洋艦隊大部分戰艦都跟着皇帝去了亞齊,又馬不停蹄的追了過來。
在通訊船上服役的水手除了精通駕船技能之外,有一些很專業的測繪員、領航員和瞭望手。他們的任務也不僅僅是在港口之間傳遞重要消息和人員貨物,還要擔負起海上測繪、航道探索和偵查船的工作。
這艘通訊船上就有兩位精通繪畫的測繪員,凡是他們沒見過的山川地貌、動物植物、人物城池,全會畫在紙上以供參考。
“這艘應該是西班牙大帆船,這兩艘就不太清楚了。能肯定他們的船上沒有懸掛任何標明身份的旗幟嗎?”拿着被潮氣弄得有些軟塌塌的鯨魚皮紙,看着上面線條分明的圖案,洪濤很是迷茫。
從圖畫上看,突然出現在恩鳥港附近的艦隊裡總共有三種船型,其中一種很眼熟。
高聳的艏樓和艉樓,刀砍斧剁般平直的船尾,船頭突出如撞角,下寬上窄的船身,上中下三層橫帆和船尾三角帆的佈局,與當年俘獲的馬尼拉大帆船如出一轍。
後世裡把這類帆船稱爲西班牙大帆船,但在船型方面不太統一,有的說是卡拉克型,有的說是蓋倫型,而西班牙人則認爲既不是卡拉克型也不是蓋倫型,就是西班牙大帆船型。
就這個問題,洪濤曾和蒙塔尼斯號的船長交流過,並部分認同了他的觀點。西班牙大帆船雖然也有高聳的艏樓和艉樓,但與卡拉克型相比還是低一些,船體也略微增長了點。
並取消了四桅杆設計,全部改成前桅中桅三層橫帆,後桅三角帆,既保持了接舷戰的優勢又降低了重心,提高了適航性和靈活性。應該算一種新船型,至少也是卡拉克型的升級版,或者叫西班牙蓋倫型。
蓋倫型帆船是英國人發明的,專門爲了對付西班牙大帆船。它上層建築要比西班牙大帆船更平,基本取消了艏樓和艉樓設計,船體長寬比更大,進一步降低了重心,增加了適航性,俗稱女王船。
西班牙蓋倫和英格蘭蓋倫帆船在外形上的區別,主要來自於作戰理念的不同。西班牙人始終癡迷於接舷戰,通常會在戰艦上攜帶儘可能多的陸軍士兵,所以需要艏樓和艉樓做爲接舷時的堡壘。
英格蘭人從16世紀末就認識到了新的海戰模式,不拼刺刀了,改爲打擊對方的船隻。所以戰艦上不攜帶陸軍士兵,而是想辦法裝更多火炮、讓操作更靈活,高聳的艏樓和艉樓不光沒用還成了累贅。
事實也證明英格蘭人的選擇是對的,他們就是靠噸位稍小、火炮更多、重心更低、操作更靈活的蓋倫型戰艦,把無敵艦隊裡龐大笨拙的卡拉克型和西班牙蓋倫型帆船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