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作局

上午。

朱玉衡參加完江州大堂的臨時戰前會議,

拜完潯陽王,領魚符而出,去城外軍營,點兵出征。

和他一起出行的,還有容真挑選出的監軍女官,一齊跟隨。

這次江州前軍出動的前鋒兵馬,共計一千五百府兵。

都是曾跟隨朱凌虛父子一起倒戈的降卒,某種意義上算朱凌虛父子二人的私軍,由朱玉衡率領,作爲前鋒出徵,算是某種以身作則。

朱凌虛作爲戰場老將,八千餘前軍兵馬,並不是一股腦的開拔出城,也要分個先後順序。

щщщ_ ttКan_ C〇

況且大軍出動,糧草先行。

這麼多兵馬,拍拍腦袋就全部上,所相應所需的後勤,簡直爆炸。

前軍所需要的糧草、裝備、士兵和馬匹等事宜,千頭萬緒,也是一項繁瑣工程。

朱玉衡率領的前鋒軍,就顯得便捷一些,輕裝上陣,先行出征探路。

朱凌虛的中軍大帳,則是暫留潯陽城,繼續整訓剩下的六千五百餘府兵,整訓後,這幾日都陸續出動……

所謂的整訓,就是將領等人事安排好後,開始將各地軍府派來的行兵,以隊爲基礎紛紛打亂,按照行軍制度,重新進行混編。

防止各地聚集來的府兵隊伍拉幫結派、小山頭林立。

這項工作稍費時間,但朱凌虛清楚重要性,嚴格執行。

這點倒是令歐陽戎高看一眼。

朱凌虛不愧老傢伙,用兵風格十分傳統老牌,主打一個穩健,無懈可擊。

倒是適合那種大兵團的正面對決戰役,不看重什麼奇兵、夜襲。

讓正面戰場的敵人,難鑽空子。

硬碰硬的決戰,比拼就是各方的戰爭潛力。

如此,優勢一方,自然易勝。

不過,這類古典老派的將帥,穩打穩紮的風格,也意味着後續幾乎每一步命令行動,都是有跡可循,不難猜到。

歐陽戎參加了這幾次的戰前會議,摸清楚了朱凌虛的領軍風格後,幾乎閉眼都知道這老傢伙往後幾步大致怎麼走,

例如眼下前鋒朱玉衡的率先出徵,早早就有預料……

不管如何,當下,一切都按照戰前會議商量的安排,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離閒、歐陽戎、王冷然等人,將朱凌虛父子送到了城門處。

“王爺、諸君請留步,送到城門即可,玉衡已領王爺心意,哈哈,後面的路,讓他自己去吧,總要獨當一面的。”

朱凌虛彎腰行禮,帶笑的叫停了衆人。

朱玉衡點頭,他今日一身鎖子甲,朝離閒敬了禮,又朝歐陽戎、王冷然等人拱拱手。

不過目光在經過歐陽戎身上時,無視般的越了過去。

自從朱凌虛父子來到潯陽城,以往曾共同出席李正炎宴會的歐陽戎、朱玉衡二人,就沒有再說過一句話,形同陌路。

少頃,離閒帶頭上前,象徵性的給朱玉衡倒了杯踐行酒,一番寒暄。

喝酒間隙。

不遠處安靜站立的歐陽戎,看了朱凌虛一行人。

爲了方便軍務,王冷然這兩日爲朱凌虛在城內安排了一座大宅子歇腳,靠近江州大堂,朱凌虛開始每日大搖大擺的進城。

今日,朱凌虛依舊只隨身攜帶了某人此前嚴格規定的十名親衛,進出潯陽城。

只不過這兩日,朱凌虛身邊的十名親衛換了一撮,變得有些不一樣。

除了六個此前經常看見、歐陽戎記住的原親衛外,另外四人,十分面生。

這四人,

一僧,

一道,

倆番人。

領頭的一僧,老邁駝背,穿深黑僧衣,耳垂極長,低眉順眼。

道士倒是年輕,二三十歲光景,戴混元巾,表情輕佻混不吝,髒兮兮的黃白道服,背長劍兩柄,瞧着像是北邊的遊方道士。

至於剩下倆個番人,一高一矮,灰色勁裝,扎有髒辮,看面相像是親兄弟。

不過這副造型歐陽戎認識,應該是鮮卑人,以前丘神機也是差不多打扮。

身邊多出四位古怪親衛,這變化發生在那天王冷然通知朱凌虛,魏王派人護衛他安全之後。

想必這四人,就是魏王挑選的高手。

歐陽戎輕輕點頭。

那一僧一道,他一時間看不出太多端倪。

不過這一高一矮倆鮮卑大漢,歐陽戎倒是不久前,眼尖瞥見一絲靈氣運轉的跡象。

淺紅色靈氣。

七品修爲,兩個七品。

至於剩下的這一僧一道,至少也是持平。

某位冷冰冰的宮裝少女今日也和衆人一起來到城門處。

她派出手下一位古板女官,出城跟隨前鋒,充當監軍。

至於容真本人,作爲監軍使,自然是跟着暫時留在潯陽城的中軍大帳。

歐陽戎發現,朱凌虛朝身後四位古怪親衛微微偏頭。

那兩位鮮卑大漢,立即上馬,緊跟朱玉衡身後。

很顯然,是隨他一齊出徵護衛。

歐陽戎餘光忽然瞧見,

朱凌虛身後那個背劍道士,似是覺得前方寒暄敬酒的戲碼無聊,左右張望了下,轉頭,朝容真微笑搭話。

容真絲毫沒有正眼瞧他。

某刻,冷眸偏轉,看了眼那個氣息寂滅、沒有存在感的頭陀僧。

少頃,喝完餞行酒。

“那本王就祝朱都尉勝報傳來,待回潯陽城,王府設宴,請朱總管與朱都尉喝慶功酒。”

離閒含笑留步。

“哈哈,王爺客氣了。”朱凌虛擺手。

“多謝殿下擡愛。”馬上的朱玉衡表情不變,微微彎腰。

朱凌虛不忘回頭叮囑長子:

“陛下和王爺們都看着呢,此次率軍出征,獨當一面,切忌衝動……兵貴神速,按時抵達撫水縣,不許延誤軍令。”

“是。”

今日正好是陳幽在西城門值班,守備城門。

剛剛離閒與朱凌虛、朱玉衡父子聊天間隙,歐陽戎走去與陳幽談話,恰好站在城門口。

此刻,伴隨踐行結束,朱凌虛父子準備出城。

陳幽立馬帶人去開城門。

留在原地的歐陽戎,站在城門前的橋洞下,隴袖回頭。

朱凌虛父子與十位親衛騎馬上前,也在城門前的橋洞下停步。

後者人多,人高馬大。

迎面走來時,歐陽戎的站位顯得有些擋住主道。

於是,他微微偏轉身子,自動讓開主路。

除朱凌虛、朱玉衡、黑袍頭陀僧目不斜視外,輕佻道士等其它親衛們紛紛側目看來。

兩隊人,同處於城門橋洞的黑暗中。

歐陽戎身姿修長,一襲單薄文衫,孤立馬下,被擠於邊緣。

其他人騎在高頭大馬上,俯視這道文弱書生的身影。氣氛寂靜。

隨着咯吱咯吱的鐵鏈滾動聲響起,城門正緩緩打開。

“嗤——!”

突然有一聲嗤笑響起,即使在咯吱鏈響的橋洞內,也顯得十分刺耳,衆人皆聽到。

歐陽戎平靜轉頭,看了眼那嗤笑之人,發現,是朱凌虛身邊攜帶的六位原親衛之一。

這漢子頸脖處隱隱有鞭痕未愈,用皁袍衣領遮住,此刻,他手抓繮繩,昂首等待,不瞧歐陽戎,可嘴角弧度十分譏諷。

其它親衛見狀,或是懂得內情,呵呵跟笑;

或是如輕佻道士那樣,頗爲好奇的看了眼馬下似是受辱的俊朗青年,不知此子怎麼作死得罪了朱凌虛與親衛。

朱凌虛像是暫時耳聾,過了好一會兒,城門即將洞開,才後知後覺的轉頭,

他先是瞪了眼名叫陳老三的親衛,然後回頭,老臉歉意:

“歐陽長史別誤會,這廝混不吝的……但絕不是那意思……”

這是,咯噔——!一聲重響,城門已經完全洞開,歐陽戎搖了搖頭,平靜側身,攤掌示意。

朱凌虛見狀,自若點頭,率領十名親隨,騎馬出門。

至於朱玉衡,全程目不轉睛,像沒看見歐陽戎。

一羣武人揚長而去。

“豈有此理,這些武人未免也太囂張了……”陳幽壓着火氣嘀咕。

“無事,做好咱們自己事吧。武人常上戰場,腦袋掖在褲腰帶上,自然言語無忌一些。”

收回目光,歐陽戎反而安慰起陳幽,後者佩服。

送行結束,衆人散去,歐陽戎送離閒回王府。

往後幾日,歐陽戎一切如舊,安心做着手邊之事,而江州前軍的整訓,也陸續完畢。

根據朱玉衡前鋒最新傳來的消息。

前鋒已經突入洪州境內,爲大軍探明一條道路。

收到軍報,朱凌虛的前軍大部隊,準備開拔。

時間暫定後日。

歐陽戎收到這個消息時,正坐在大堂內處理公文,眼下戰時狀態,江州大堂需要配合朱凌虛的前軍,事情有些忙。

這估計也是朱凌虛一直不與他明面翻臉的原因之一,還需要他這個熟悉江州事務的長史配合後勤工作呢。

“明府。”

燕六郎氣吁吁趕來,勻了會兒氣,遞上一張紙條,湊到歐陽戎身邊耳語:

“這是李慄在潯陽城經常出沒的幾處地址……

“還有你讓我打探的吉水縣消息……那個吉水縣尉趙如是,被陛下興起,封爲遊擊將軍。

“其實就是個虛名,不過,前幾日,王冷然、朱凌虛派他率兵處理吉水縣周邊幾座投降縣城的收復事宜……截至昨日,已收復完畢。

“此人這兩日預計返回潯陽城,對朱凌虛、王冷然彙報工作,看來要受提拔了,這趨勢,官階可能會轉入征討前軍,領一支隊伍,坐實遊擊將軍的名頭。

“呵,收復失城這種容易拿功勞的事情,朱凌虛專門交給此人去做,想必關係匪淺……

“還有,朱玉衡那邊傳回消息,昨日已如期抵達洪州境內的撫水縣,輕鬆佔據,比比預定的提前半日。

“朱玉衡的前鋒離洪州城不遠了,根據線報,洪州那邊,蔡勤正在倉促戰備……”

燕六郎事無鉅細說完。

歐陽戎放下手中事,默默傾聽片刻,指尖蘸水,在桌上書寫起來。

惹得燕六郎側目,明明手邊就是墨硯和毛筆,歐陽戎卻偏偏用水漬。

只見,弱冠長史在桌上古怪的寫了些歪歪扭扭的字,似是計算了一番距離和時間。

“這距離不遠不近,剛剛好……終於都到位了。”

他埋頭自語了聲。

少頃,歐陽戎拂袖,也不嫌髒,抹去桌上水漬。

擡起頭,微微頷首:

“辛苦了。”

“明府才辛苦。”

歐陽戎忽然展顏一笑:

“算起來,許久沒有休假,大郎約我去新建好的聚賢園賞琴吟詩,明兒請假一日,六郎同往否?”

燕六郎搖頭:“卑職有事,暫去不了,明府去放鬆下吧。”

歐陽戎點頭:

“也好,那後日再聚,正好朱總管後日要率正軍出征,我回來遞杯踐行酒吧,好好送他上路。”

語氣十分認真。

燕六郎微愣。

半時辰後,歐陽戎有條不紊處理完手頭諸事,留下一封休假書,提前下值,返回槐葉巷齋邸。

破天荒的請假一日,歐陽戎一身輕鬆。

臨近傍晚。

“去趟王府,今夜不回來了,明夜……也可能不回來,你別等我,早些睡吧。”

歐陽戎吩咐完這些,稀罕的換上一身紅色常服,頗爲張揚,

他走去暗格,掏出一枚青銅面具,默默塞入袖中。

然後,取出一個早準備好的嶄新琴盒,裡面是真琴;

歐陽戎轉頭,又將裝有真鼎劍的琴狀劍匣、一枚魏字玄鐵令牌、墨蛟丹盒等物,用灰布包裹在一起,

灰包裹與真琴盒一起抱在懷中,他帶出門去。

出門之前,歐陽戎不忘從櫃中掏出一頂氈帽,抖抖灰,低頭戴上,揚長而去。

少頃,宅府後門,歐陽戎登上一輛等候多時的馬車。

掀開車簾之際,隱隱可見謝令姜的紅裙倩影正在等待,貼心接過他手上包袱……

半個時辰後。

修水坊,一輛兜兜轉轉的馬車停在車水馬龍的潯陽王府門口。

起初並沒有吸引信使、過客們的注意。

歐陽戎彎腰下車,手中某個灰包裹不知所蹤,只剩一把狹長琴盒,抱於懷中。

世子離扶蘇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出來親自接人,頓時引得周圍的遠道而來的信使、客卿們詫異。

歐陽戎目不轉睛,當衆抱琴,走進王府大門,離大郎笑迎上來:

“良翰可算來了,今日天氣不錯,晚霞如火,又是十五,定然有星有月,適合對酒當歌……”

歐陽戎微笑點頭,輕拍琴盒:“不醉不歸。”

相視一笑,無視他人,碰肩入門。

不過,江州城有不少人知道歐陽良翰與潯陽王世子關係好,私下頻往,周圍的看客們倒也沒驚訝太久。

二人進門沒多久。

一刻鐘後,王妃韋眉突然帶領一羣丫鬟們大張旗鼓出門,似去出門採購。

隨行丫鬟中,有一位嘴皮極薄的年輕女子,她默默跟在韋眉身後,在同行一大堆丫鬟中,並不顯眼。

兩刻鐘後。

修水坊的西市鬧街上,韋眉帶着丫鬟們沿街採購東西,身後某位共同出門的薄脣丫鬟,身影消失不見。

第192章 填海第113章 視察水閘與江州來信第441章 墨精妙思第91章 熔鼎鑄劍,柳氏低頭(跪求票票!)第578章 歐陽戎寶簪贈三女,離裹兒趁機要高第406章 近在咫尺的繡娘?第549章 洛陽紅人,師憑徒貴第180章 始信此爲傾國色第587章 來自地宮畫壁的神秘鼎劍劍氣!【求第229章 劍懸蝴蝶溪(一更)第589章 明月金丹欲贈君【七千字加更!月初第366章 請君赴死第176章 蘇裹兒:與吾共患難共富貴之人第580章 不防君子趙清秀,過門不入陽良翰【第273章 平步青雲第143章 生死時速,晚了一步?第331章 匹夫可爲百世師第324章 大佛與天樞第382章 依稀蓮步夢中來第311章 雨後小故事第383章 作局第723章 紅襪轉運【求月票!】第102章 劍非劍,鼎非鼎第207章 我的形狀了(感謝“最愛東山晴”好第444章 哭也算時間哦(小年快樂)第86章 茶道 約定和鑽被窩……第411章 秦家爺孫女(元旦快樂)第79章 才子佳人必須狗血!第633章 一座籠罩江南的陣?【求月票!】第740章 進擊的大郎【求月票!】第363章 噩夢!第392章 多事之“秋”第95章 獅子大開口(跪求票票!)第383章 作局第356章 挾廢帝以令天下第427章 助人的方式第146章 大聲密謀?第74章 蘇府一家子(五千二)第527章 兩團火(求月票!)第324章 大佛與天樞第302章 準備生辰禮第314章 辭舊迎新又一年第322章 爲君解圍第320章 離裹兒:你休想本公主穿它!(中秋第589章 明月金丹欲贈君【七千字加更!月初第300章 商人也憂民?第626章 青銅畫軸,裹兒念“曌”【5k,求月票!】第500章 衛氏的分歧第185章 紅豆最相思,紅衣最癡情第619章 晚輩良翰,請陶公降神可好?【跪求月末月票!】第679章 起猛了,看見越處子在男人懷裡【月末最後三天,求月票!】第315章 禍亂之源(求票票!)第438章 菊花酒,玉人足(大章求月票!)第406章 近在咫尺的繡娘?第84章 最後一柄信劍第46章 小撲街的上架感言!第1章 此地淨土第236章 詭異九品第589章 明月金丹欲贈君【七千字加更!月初第82章 又一份福報(求票票!)第406章 近在咫尺的繡娘?第469章 小師妹的賢者時間第9章 價值一萬功德的福報第560章 冰白玉簪佩檀郎,女史舊人勸新人【第643章 從容不迫容女史【求月票!】第712章 嬸孃,她也姓趙【4k一更,求月票!感謝基友“蜜汁姬”盟賞】第388章 八品的儀式!第683章 你若知他,視他如一粒蚍蜉見青天【國慶七天投月票可抽獎!】第445章 借一雙眼第10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206章 初窺神話?又來騙我功德!第182章 來自繡娘師門的信第19章 滿門善人第575章 速通師妹,履約繡娘!【求月票!】第442章 最笨,沒有之一(月初求月票!)第504章 離裹兒:恨不是男兒身第411章 秦家爺孫女(元旦快樂)第130章 今日殺人,不飲酒(求月票!)第260章 爭第450章 一步殺一人(新春快樂)第193章 蠱惑人心者,當斬!第734章 生當復來歸【求月票!】第619章 晚輩良翰,請陶公降神可好?【跪求月末月票!】第717章 夢夫人【求月票!】第261章 佛說不行我說行第17章 蝴蝶結與驚喜第271章 國士待之第491章 互挖牆腳?第424章 停車坐愛楓林晚第9章 價值一萬功德的福報第356章 挾廢帝以令天下第657章 容真:前冷淡而後殷勤,思之令人發笑【求月票!】第57章 葉薇睞(元宵快樂!)第496章 檀郎更厲害第244章 重返地宮,福報兌換第472章 先天陰陽聖體第345章 七千功德的新福報!第144章 謝令姜:大師兄對我真好第113章 視察水閘與江州來信第472章 先天陰陽聖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