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周易》問世

兩人閒扯了一會兒,但是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話題,不一會兒就到了懿仁宮。

也不知道是皇后的恭順,還是因爲懷有身孕的緣故,太后對其的態度有了明顯轉變,在簡單的請安之後,安排了一桌家宴,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

但是,其中大部分話題都與孩子和養胎有關,好幾次說得皇后只能低頭吃飯,一邊偷偷瞪向楊沐這位罪魁禍首。

或許是看出了皇后的身體不適,太后笑吟吟的叮囑兩人夫妻恩愛時要節制,還對楊沐一番口頭訓斥,提醒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同房而眠。

當然,最讓楊沐注意的還是皇后,別看平時一副什麼都不在乎的樣子,但是對於宮廷禮儀,卻是非常的熟悉,舉止優雅得體,很多地方就連禮儀官都不如,這讓人非常意外。

而後,皇后與楊沐一起,來到了萬壽宮。

這是她第一次來到外廷的宮殿,一衆太監和宮女都十分緊張,對這位後宮的女主人,是又敬畏又懼怕,只能小心伺候着,生怕傳言是真的,自己頸上的人頭不保。

因此,整個萬壽宮的氣氛都沉重了許多,就連姬翎兒這個皇帝身邊的貼身侍女都不敢出大聲,該跪的時候跪,該行禮的時候行禮,不敢絲毫怠慢。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一衆揣測和擔憂中,皇后的表現與傳言大相庭徑,一直呆在楊沐的身旁,洗筆研墨,紅袖添香。

這不僅讓一衆太監宮女大鬆了一口氣,也讓暗中注意的楊沐大爲放心,安靜的抄寫起《周易》。

之所以只是抄寫《周易》這一本書,是因爲這是諸夏文化中影響最爲深遠的經書,被譽爲“羣經之首”“大道之源”,其中包括六十四個卦象共五千多字,貪多嚼不爛,在有限的時間內,僅僅是這一本經書就夠皇后感悟很久。

說起《周易》,世人也稱之爲《易經》,其實《易經》一共分爲三部,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並稱爲三易。《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兩書在魏晉之後就下落不明,所以後世的《易經》通常指的就是《周易》和孔子後學所著的《易傳》。

所謂“易”就是變化,“經”就是不變,《易經》闡釋的就是永恆不變的變化,廣大精微,包羅萬象。

寫毛筆字是一個累活,即便是有旁邊這位如花似玉的女神陪着,楊沐也還是累得慌,花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這纔將一本《周易》抄寫完,交到皇后手中。

“這本書……千萬不要流傳出去!”臨走之前,皇后神色嚴肅,特地叮囑:“臣妾……我剛纔在看的時候,就覺得深奧異常,不似凡間所有,其中不僅闡釋了天地至理,更包含着許多變化和本源之道,一旦流傳到武林中,肯定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有這麼誇張?”楊沐驚詫。

不過很快他就想明白過來,《周易》乃是萬經之首,大道之源,可以說是一切經典的母體,不同的人帶着不同的目的,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答案,諸子百家或多或少都受到它的影響,儒、道兩家更是將其奉爲共同的經典,千百年來不斷從中吸取精華和養分。

一旦這部經書被武林人士得到,那麼從中吸取的就是武學大道,正所謂俠以武犯禁,這勢必會造成天下的一場大動盪,武林的繁榮的就是天下百姓的災難。

“不管如何,這部經書都不能被外人得到,臣妾在參悟之後,一定會將其焚燬。”皇后語氣堅定,下意識的捏緊了手裡的經書。

楊沐點點頭,經過皇后的點醒,他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看來圖書館裡很多書都要有選擇的公佈了,萬一引起別國的覬覦,對蒼國來說是一場大災難。

“回去之後好好參悟,朕晚上會來找你的。”末了,楊沐神秘一笑。

聞言,皇后面色一紅:“昨晚只是爲了補償你,下不爲例,你不要再抱有幻想。”

“你想哪去了?朕只是過去講講故事而已,你馬上就要突破瓶頸了,難道不準備把《西遊記》聽完再走?”

“那……那好。”皇后點點頭,帶着毓靈宮的隨從,一路離去。

楊沐享受了一會兒姬翎兒的捏肩捶背,短暫的休息之後,又開始忙碌起來。

主要還是安排戰後的事,封賞和撫卹只是其一,但是一連串的相關問題,卻是多如牛毛。

本來這些事情可以交給範宏濟和兵部去處理,但畢竟現在整個蒼國的軍權都掌握在楊沐的手裡,所以都要他一一做出批示,其餘的官員纔敢具體執行。

一會兒之後,楊沐在一堆奏摺中翻了一下,找出衛忠全的奏章。

杵着下巴,沉思了許久,楊沐這才提起硃紅大筆,在上面畫了個圈,表示已閱。

但是,對於奏章上所述的事,他還是陷入了思考。

出征之前,他曾經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召一萬名新兵士卒,現在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這幾天沈安有事沒事總是往軍營跑,就是在傳授一些將領軍訓的經驗。

問題是,目前蒼**隊的編制太少了,一萬名新兵士卒的加入,讓蒼國的正規軍總量直接達到了兩萬人,而且秋收之後,肯定是要在全國範圍內再一次徵召新兵的,到時候整個蒼國將會達到三四萬兵力,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將領的數量太少了,最高的大將軍職位,只有衛忠全這麼一個。

這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士卒可以源源不斷的招募,但是將領的培養卻不是一朝一夕,軍隊一旦壯大,管理和調動都是一個大問題,還有就是戰事來臨時,直接在一個軍隊中抽調兵力太散亂,難以統一調動。

所以,衛忠全在奏章的末尾提起過,應當效仿鄭國,多添置幾位大將軍,形成幾個獨立的軍團,這樣的話就能不僅僅是防禦,更能職責分明,隨時能夠主動出擊。

對於這個建議,楊沐深表贊同的,因爲這次出征,他也感覺到了這個問題。

本來,皇城一共駐守着六千兵力,司馬宏帶領一千人配合孔尚賢,押解戰俘開墾渠道和農田,剩餘的五千士卒全都被調走,若不是有衛忠全這位大將軍,還真不好統一發號施令。

所以,組建成幾個獨立的軍團,非常有必要。

問題就是,該怎麼組建?由誰來統領?

第451章 沒有資格的楚國商隊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172章 素女功的威力第40章 我們投降吧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159章 加徵和改革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66章 皇后會武功第234章 俘虜之爭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215章 不平等條約第56章 天降奇兵第594章 推恩令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594章 推恩令第571章 秦堪的無奈第597章 入侵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388章 女帝之劫第5章 甕中捉鱉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533章 臨戰第608章 波瀾壯闊第455章 萬喜的憂慮第208章 死志第616章 擴散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45章 一封書信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336章 族議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222章 議事第471章 大運河的考量第34章 再次沸騰!第587章 武國君臣的待遇第145章 會見第114章 義軍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228章 大戰落幕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434章 蒼楚決裂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194章 皇見皇第338章 算計第559章 康國對峙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18章 二桃殺三士第131章 投石車第490章 留給陛下的時間不多了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234章 俘虜之爭第602章 浩蕩大勢第71章 四大軍團第284章 進擊的火鍋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39章 初次交戰第377章 工業城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510章 塔防?第41章 投名狀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371章 閱兵進行時(三)第164章 造紙廠和印刷廠第287章 特殊的禮物第258章 卷軸第268章 見面第198章 邦交第391章 祭天第352章 設宴第303章 君臣異論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180章 炎國第399章 吳邵之策第459章 蒼楚宣戰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347章 大朝會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18章 二桃殺三士第571章 秦堪的無奈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99章 現身第292章 令人忌憚的楚皇第568章 範國投降第485章 雲毅躊躇第175章 機械紡織第220章 突變第249章 鐵石第54章 申城之戰第542章 重創第87章 小村莊的補貼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第578章 中計第527章 攻城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391章 祭天第497章 楚國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