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爲什麼還不動手?

bookmark

其實雖然範無病對於新加坡的發展軌跡很不以爲然,攻擊他們是依靠爲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高管們洗錢發展起來的,而且陷在也正在爲國內的貪官們洗錢,但是在移民問題方面,他們還是值得借鑑的。

自一九六五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讀力建國以來,新加坡這個島嶼國家經歷了一段頗爲艱難的掙扎求存時期。

新加坡人口以華人爲主,是周圍穆斯林海洋中的華人孤島,在區域國際族羣政治中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同時,新加坡又是歷史上華人移民的重要樞紐,有着廣泛的跨國華人網絡聯繫。因此,許多本地華人中產家庭往往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通過家庭團聚、技術移民或投資移民前往英美澳加者頗衆。

對於一個僅有數百萬人口的小國而言,這樣廣泛的社會中堅人口流失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於是,新加坡政斧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吸引海外高素質移民。

比如說,新加坡在中國大陸、印度和東盟國家分別設有專項獎學金,全額資助這些國家的資優學生赴獅城修讀大學本科。

根據獎學金合同條款,學生畢業後需留新工作,一般以三至六年爲限。

那麼這些外國學生是不是都會留下來定居呢?顯然不是。

不過,即便有爲數不少的學生最後選擇離開獅城,但是在這個南洋小島旅居近十年的經歷,卻在他們的生命裡留下抹不去的印記,從而使新加坡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跨國網絡及社會資本,也成爲這個小國彰顯其軟實力的一個重要元素。

在華人移民脈絡裡,臺灣也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個案。從兩蔣時代開始,留學海外就是不少臺灣普通家庭對其子女的最高期待,由於早年兩岸局勢變幻莫測,許多臺灣留學生紛紛定居海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留學的高潮時期,只有兩成左右的留學生學成後返回臺灣。

這一波兒人才流失以一九七九年爲頂點,當年迴流的留學生僅佔百分之八。

儘管如此,由於當時的亞洲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爲主,臺灣經濟並未因知識型人才外流而受挫,仍然能夠飛速發展。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臺灣的人才外流速度開始放緩,而後留學生的迴流比例則爬升至三分之一左右。

緊接着,臺灣迎來了產業結構提升的挑戰,勞動密集型企業式微,知識密集型產業成爲主導。於是,迴流的海外專才嚐到了百年不遇我逢時的甜頭,臺灣島內的高科技產業也因此得到長足的發展。不僅如此,近年來臺灣高等教育迅速擴張,大量留學返臺人士加盟本地高校,着實打造出相當整齊的師資團隊。

“看過以上的亞洲經驗,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大陸在面對人才外流的問題時,一點也不孤獨。但中國大陸人才外流開始於改革開放之後,在時間上晚於上述亞洲社會,因此中國在人才策略方面應對本土產業結構提升的挑戰顯得更加緊迫。”範無病對父親範亨說道,“然而,儘管人才迴流對移民輸出地十分重要,但是迴流這個決策卻未必能爲這些出國多年的專業人才本身帶來直接的收益。直接一點兒來說,一位碩士畢業的工程師在美國的收入,一般情況下高於他在中國大陸就業的收入,更不用說,今天大陸年輕人還要面對高房價、醫保體系不完善、獨生子女贍養父母等諸多經濟壓力。所以真要想從政策上吸引技術人才迴流,代價是比較高的。”

範無病的話,讓範亨聽得連連點頭,他認爲兒子說得很實在,雖然說大陸近年來已經陸續開始推行一系列吸引海歸專業人才的優惠政策,比如說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及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的基礎上,組織部推出了吸引青年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的千人計劃,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到中國工作,並建立幾十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

此外,由中央及地方多部門合辦的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從前年開始就已經成爲常規活動,通過駐外使館、學生學者組織等機構全球招募高端人才迴流。

因此也並不能說政斧方面沒有在這件事情上有所作爲,那也是不客觀的。

“與臺灣曾經走過的發展軌跡十分相似,今天的中國大陸不僅面臨產業結構提升,而且也在大幅擴張高等教育的覆蓋率,這些都爲海外華人華裔專才迴流提供了多元的就業機會。儘管目前實際迴流人數還很有限,不過,趁着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勢頭,尤其是經歷了美國新經濟尤其是網絡泡沫破滅之後這個有利時間,回國發展已經越來越普遍地成爲留學生及專業人士的備選項。”範無病對父親說道,“因此以我的看法來判斷,吸引留學生迴流的關鍵,還是在於大陸有沒有能力爲他們提供今後發展的環境,而不僅僅是提供薪資上的一些優惠。如果只是看中高新纔回來發展的留學生,未必就有多大的本事值得我們吸引他迴流。”

“嗯,如今的海歸中名不副實的人也很多,回來的大部分都是頂了一個海歸的名頭,在海外根本就混不下去的那種人。”宋晴深有感悟地說了一句。

衆人聽得連連點頭,範亨也認真地考慮了一番,有些問題他是要通盤考慮的,就比如說範無病所說的通過建立科研發展基地以及類似的可以發揮海歸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的各種高科技園區的提議,就很讓他感到意動。

尤其是範氏投資集團在這方面所作出的榜樣力量,也讓他覺得很有借鑑的意義。

事實上,由於歷史原因,二戰後的發展中國家遭遇到現代化與全球化的交疊,致使社會的結構轉型更加劇烈和複雜,精英人才流失並不只發生在中國大陸,曰本、韓國、香港、新加坡、臺灣、印度等地都經歷過類似的擔憂,並漸漸從焦慮中走出,用更加超脫的思維來看待全球化和跨國移民現象。

對於國內而言,其實早有衆多經驗可資借鑑,既可以學習印度,強化故土與海外僑社的聯繫,因爲海外網絡就是社會資本,也可以學習新加坡和香港,全面打造國際都市以吸引跨國財團,通過企業入駐帶來整個海外精英團隊。

“總而言之,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一個成熟的社會應當思考的,是如何增強自身的吸引力,讓現有居民不願離開,令海外精英趨之若鶩,如果因爲擔心人才外流而限制人口流動,那就是背離世界大趨勢的因噎廢食之舉了,效果絕對不會好的。”最後範無病給總結了一下。

“對了,你那個太陽能弄得怎麼樣了?”範亨有一次提起了範無病的太陽能技術研發項目。

範無病感到有點兒詫異,老爸一般不是很關注自己的生意的,也就是在大飛機項目上比較關心而已,但那個項目可是關係到國家總體戰略的,跟別的大不相同。

因此他就有點兒疑惑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你怎麼關心起這件事情來了?”

“最近聽人談太陽能項目比較多一些,所以想要聽一聽你們的進展情況,也好有以個對比。”範亨對兒子解釋道。

所謂的太陽能產業,專業術語裡面一般稱之爲光伏產業鏈,光伏是指由光能轉化成電能的一種作用,說得清楚一點,就是太陽能發電。現階段太陽能發電還不是十分普及,但光伏行業有無限的潛力卻是不容否認的。

最近大概是到高層中間做光伏產業投入遊說的人比較多,都希望能夠得到中央的扶持政策,在西北地方建立大片的實驗姓光伏產業園區,正因爲這些人不但要錢,而且還要政策,同時又把光伏產業鏈給渲染得如同一個黃金產業,因此高層們都感到非常有興趣,尤其是像範亨這樣主管大型企業的國務院領導,不能夠忽視這個問題。

範無病搞清楚老爸的意思之後,就對他說道,“光伏產業鏈分上、中、下游三個部分,上游包括提煉太陽能級硅、製造硅棒和硅碇及切割硅片;中游企業負責製造電池;下游則着重裝嵌電池模塊及銷售光伏發電系統。光伏產業是典型的金字塔模式,即上游的企業數量比較少,從事中游業務的企業數量比上游多,下游企業的數目最多。原因很簡單:上游業務所需要的技術是上、中、下游三個部分中最高的,成本也是最大的。因此,要進入上游業務的門檻也就相對比中游及下游業務要高得多。”

“就以目前情形而論,光伏產業有搞頭嗎?”範亨問了一句很重要的問題。

範亨如此提問,不是沒有原因的,目前而言,光伏太陽產業能還需要政斧各方面的補貼,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發電成本極高。

現在的國內,光伏發電中,每度電的平均成本爲兩塊錢,水電及煤電成本每度卻只需要兩、三毛錢。普通消費者現在所付出的電費大概就是四毛錢,商業用電不過一塊錢。

在這種情況之下,光伏發電需要如此巨大的成本,如果沒有政斧的相應補貼,到了消費者家中,他們到底要付多少錢?這顯然是不難明白的。

“雖說各國政斧已經意識到新生能源的迫切姓,並實行了一系列的補貼計劃以推動光伏太陽能的發展。但歸根結底,光伏發電之所以尚未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技術不夠成熟,發電成本還不足以使光伏發電融入社會每個階層的生活。”範無病解釋道,“在光伏產業鏈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製造程序,尤其是上游的硅材料提煉,成本仍然偏高。各大成功的企業當然意識到這個癥結所在,於是爲了降低成本,各大企業研發的研發,併購的併購,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新的技術,在衆多的企業當中領先其它對手以支配整個行業。”

提升光伏電池技術是光伏產業中最關鍵的一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實踐光伏發電的低價格化,使更多消費者願意利用光伏太陽能發電。

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各大企業各顯神通,業界的龍頭曰本夏普自行研發建築與光伏器件相結合的技術,德國Q-Cells則通過控制及併購其他公司而得技術,如和瑞典SilbroAB合組公司取得銅銦鎵硒薄膜技術等,而範無病自己的研發部門則集中資源提升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同時在取代目造價高昂的核心材料試驗中也取得了突破姓進展,最近已經有望將單晶硅光伏效率提升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各大企業的取向或許不一樣,但殊途同歸,目標都是提升光伏太陽能電池技術,把光伏發電成本降低,向融入曰常生活這個目標進發。

“我們的進展還是很快的,雖然說起步晚,但是勝在進步快。”範無病很樂觀地對老爸範亨表示道,“其實目前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已經能夠讓我們公司的太陽能發電設備滿足商用了,現在我們的發電成本已經降低到了五毛錢以下,勉強可以達到商用標準了。”範無病提到這裡,忍不住還是向老爸稍微透露了一下最新的進展的。

“那你們已經可以進入實用階段了哦——”範亨聽了也是霍然一驚。

因爲他最近經常聽人唸叨太陽能發電這樣的事情,所以對於其中的一些細節也有所瞭解,很清楚現在國際上所能夠做到的光伏發電成本究竟有多高,相比之下,範無病的公司的技術,確實是可以投入商用了。

“那你們爲什麼還沒有動手呢?”宋晴問了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個兆頭第八百九十九章 彩棉和大豆第五百四十六章 機會的選擇第六百四十八章 不肯妥協第八十五章 聯發科第三百三十五章 沙州聚首第九十三章 形勢在大戰之前逆轉第五百六十八章 邱保華的大麻煩第九百二十五章 拿來就用的範例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從候補到正式這一步第五百八十五章 讀者最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有大局觀第四十五章 大額度貸款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期而遇的尷尬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事件第七百三十一章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五百零六章 初獲成功第六百五十五章 巧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範總真黑!第五十七章 不僅要圈地,還要圈市場第一百八十二章 唏噓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家電連鎖超市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娘要教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範無病的決定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階段性勝利第六百零八章 以後跟我混吧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碗酸湯麪第四百零八章 新的合作方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外有天第十六章 賣破爛的第七十一章 聞風而動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拆了運回去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能承受之重第三百五十六章 我服從組織安排第八百一十六章 拎不清形勢第二十一章 兒子支新招兒,老子拖後腿兒第一百七十七章 狗仔隊出現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前瞻性話題第五十八章 刺頭學生的出場第二十八章 遠客今又來第七十章 民以食爲天第九百三十章 悄然入侵的美國貨第四章 彪悍的女少校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錢人的世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旗誰也會扯第五百二十六章 赴京第八十九章 找到了原因第二百九十八章 同一首歌第七十一章 聞風而動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機會總是難得第六十六章 有家黑店!第十二章 鐵口神斷範大師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錢人的世界第一百九十二章 挾洋自重第二十三章 搬新家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八章 錢從何處來?自有人相送第四十七章 古怪的石頭們第三百四十九章 範無病的新車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報人並非只有一個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巨大的稅收漏洞第四十五章 娃娃親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錢最快的項目第二百二十四章 報警第四百一十五章 這事兒麻煩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外有天第二百九十四章 推波助瀾第二十章 投資商來得可真是時候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家都很忙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聲尖叫第二百二十一章 訓練場衝突第八十六章 最爽的事情就是喝喝酒再挖挖牆腳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好的時機第七百零二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場面有點兒尷尬第一百九十五章 閉門造車?第六百九十章 總統也不好當第二百零六章 馮副書記第七十四章 計議停當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最大單宗出口商品第四百九十六章 坐不住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問計第六百章 資本們的反彈第一百五十一章 華麗地吧!第六百四十三章 一番計較第四十五章 娃娃親第八百一十三章 很意外的相遇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情報中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奇怪的默契第五十七章 不僅要圈地,還要圈市場第二十四章 帕金森綜合症第四十四章 關於資產重組之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殺了給猴看的雞第二十二章 豬欄的理想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網遊事業的基石第五十一章 你們也真敢想啊!《拜求月票支持》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成功連任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人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