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立場問題

bookmark

“哦?”範亨聽了頓時一愣,心道各國都有各國的國家利益,這個無恥之尤又從何談起?

範無病指着網上的那些東西向老爸範亨解釋道,“這東西很明顯就是爲中國人準備的,表面上讓中國人看了感覺好一點,但實際上半點意義也沒有,因爲英文才是新加坡真正的官方語言。”

新加坡總理吳作棟響應美國華盛頓郵報“封殺中國”的號召,公然拒絕訪問中國,引起世界輿論大譁,與不久之後訪華的法國總理、印度防長形成鮮明對比。

吳作棟回去以後,《聯合早報》論壇還得意洋洋地說“吳作棟的舉動得到東南亞國家的讚揚和歡迎”。就在五月二曰的時候,吳作棟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還公開懷疑中國治理SARS的能力,宣稱外資應該撤離中國。

但是幾天之後,[***]急先鋒[***]在臺灣放棄一貫攻擊中國大陸的口吻,改而祝願中國大陸和香港儘快渡過SARS危機。美國華爾街曰報反而發表了《SARS難掩中國經濟光環》的文章,與吳作棟形成鮮明對比。

在東盟國家SARS峰會上,吳作棟開始是帶頭拒絕中國參加會議,但是沒有中國的參加,這個會議就沒有意義,後來不得不“臨時邀請”中國參加,還規定東盟首先開會,然後在第二段議程才讓中國參加進來。

儘管受到低規格對待,中國總理還是參加了這一次會議,在會上提出建立防治SARS基金,並表示中國願意捐出一百二十萬美元。

不料此時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公開拒絕提供那筆平均下來少得可憐的十三萬美元捐款,不捐也就算了,吳作棟回去還得意洋洋宣揚一番,說當時其他東盟國家領導人都看他的態度,是他帶頭拒絕中國建議的,宛如自己是東南亞國家的英雄般。

新加坡此時高調反中[***]並非全無道理,因爲他即將出訪美國簽署新美自由貿易條約,需要把自己打扮成美國在東南亞地區反中[***]的橋頭堡,爲自己爭取最多好處。

吳作棟在訪美期間,高調讚揚美國,並希望美國在防治SARS的鬥爭當中發揮領導作用,不料今天美國衛生部長和吳副總理通電話,說願意全力支持中國抗SARS的鬥爭,讓他感到碰了一鼻子灰。

這次中國抗擊[***]的鬥爭當中,德國大方地給了鉅額援助,法國在中國內外交困的時候以行動打破了世界對中國的封鎖,印度也主動打破國際封鎖並批評國際媒體報道過度,曰本主動提出給予資金、科技和設備的援助,韓國象徵姓給中國提供了緊急援助,英國提供了五百萬美元援助,美國也承諾盡全力幫助中國度過難關。

全世界只有新加坡是唯一的一個高調批評中國、奚落中國和幸災樂禍的國家。

新加坡振振有詞地說,是因爲中國沒有新聞言論自由,讓新加坡遭受SARS侵襲,所以新加坡當然有理由痛罵中國。

可是新加坡有言論自由嗎?新加坡的聯合早報論壇已經對評論中國和新加坡外交關係的帖子實行全面封殺政策,包括刪貼和封IP。一個小小的論壇尚且如此,聯合早報的新聞自由度更是不用說,實際上聯合早報從來沒有批評過李光耀這個新加坡的讀才者。

新加坡實際上是一個頭頂明煮光環的家族式讀才國家,和朝鮮沒什麼區別,新加坡的下一代領導人是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這是早已經內定的,吳作棟不過是一個過渡而已,畢竟如今的李顯龍年紀太輕,還壓不住陣腳。

從新加坡打電話到中國比從美國打電話到中國還貴,原因就是新加坡的電信公司由李式家族一手壟斷的。李光耀還曾經爲了美國媒體對他的“不實”報道大發雷霆,和美國媒體打了一場官司,在美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例外國領導人和美國媒體的官司。

實際上李光耀並不瞭解美國法律精神和新聞自由精神,美國媒體報道公衆人物並不需要保證百分之一百的準確,因爲公衆人物有話語霸權,隨時可以爲自己辯白。

李光耀和媒體的官司,只能顯示出他對明煮、自由精神的無知。

“其實新加坡一直是[***][***]的橋頭堡,從前李光耀借馬來西亞[***]人的影響起家,新加坡讀力之後又大肆屠殺[***]人,關閉中文學校,禁止說漢語。

香港迴歸中國的時候,新加坡到處製造輿論,說香港即將衰落,東亞地區金融中心應該轉移到東南亞,結果這個夢想觸發了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激烈競爭。

爲了爭奪金融中心地位,東南亞國家加快實行金融自由化,引進外資銀行,最後終於成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要不是中國頂住壓力,承諾人民幣不貶值,東南亞國家早就完蛋了。”

“香港的各個政黨,無論左中右,對於李光耀都非常反感,香港媒體更是大力鞭撻李光耀。李光耀去香港訪問,要接受港中大名譽博士學位,結果一幫大學生跑去抗議。李光耀挖苦他們說,如果他們敢去中南海抗議纔是真正的勇氣,言下之意是中國不過是一讀才國家。”範無病對老爸範亨說道,“可是又有哪一個新加坡人敢向李光耀抗議?李光耀不忘吹噓自己,強調說他是新加坡民選出來的領袖,可新加坡的選舉,憲兵和國安人員可以堂而皇之監視選民塗寫選票,這種國家暴力下的選舉居然標榜成民選,難道不是笑話?”

範亨對此倒是沒有發表什麼意見,有的事情,實在不需要說的太明白了。

但是在國內,因爲長期以來的新聞不暢,報道不實,對於一些有負面影響的新聞採取不發表不公開,導致了中國人對於某些國家的徹底不瞭解,所以誤會很多。

客觀地說,中國人對於新加坡的親近感實在是毫無來由,僅僅是看了幾部新加坡肥皂劇,就直覺地認爲新加坡人是中國人的一份子,甚至一些頭腦簡單的年輕人甚至以爲新加坡應該是中國的一個遠洋派出機構。

實際上你如果認真地研究過新加坡的歷史以及形成,就不會做此感想了。

新加坡早年作爲一個地處東南亞以華人爲主的英國殖民地,不可避免的帶有殖民地的色彩,少數受過英文教育的華人爲英國殖明煮義政斧服務,享受着比較高的生活條件,而大多數不會講英語的華人生活的並不如意,他們只是把新加坡當作一個謀生之地,仍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即使是一些發了財的華人,由於不接受英文教育,堅持強烈的中華文化傳統,因而在新加坡的社會地位並不高,這些人也同樣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一直到一九六五年新加坡建國之後,很多老一輩的華人仍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在中國和新加坡於一九九零年建交之後,新加坡的華人才逐漸的習慣稱自己是新加坡人。

一個國家裡面不可能只發出一種聲音,在新加坡也有親中派和親美派,但是以李光耀爲首的政斧是鐵桿兒的親美,嚮往中國的華人一直受到打壓。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南洋大學曾經和親美派李光耀的政斧對抗,結果受到了殘酷鎮壓,大學被關閉,現在更名爲南洋理工大學,後又重新開放。

一九九七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把法,中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出手幫助了他們,充分體現出大國風範,不像美國的現實主義那麼置身事外,因此新加坡的親中派一度擡頭,印尼,馬來西亞紛紛對中國開放簽證,菲律賓拒絕美國戰艦駐紮。

在新加坡,以王鼎昌總統爲代表的親中派也希望能像中國靠攏,但又一次被李光耀鎮壓,王鼎昌總統隨後下臺。

一九九三年,新加坡舉行第一次總統大選,王鼎昌獲勝,成爲新加坡首位民選總統。但是在一九九九年因健康原因放棄競選總統,於是新加坡巡迴大使、研究院院長拉潘.納丹在無對手有資格挑戰的情況下被宣佈當選爲總統。

隨後王鼎昌結束總統六年任期,定居美國接受治療。

去年二月的時候,王鼎昌在醫院內病逝,隨即在新加坡舉行了“國家協助的葬禮”,而不是正式的國葬,這是因爲王鼎昌總統在最後的任期裡,因爲國家儲備金的看法與當時的人民行動黨有爭執,而被認爲他不因享有國葬的禮遇。

事實上王鼎昌總統的下臺,主要是因爲政治上抵不過李光耀集團,被迫遠走美國,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政斧高層中的親中派都抵不過李光耀集團,自然普通新加坡華人更談不上什麼了,儘管在新加坡有很多向往中國的華人,也希望能向中國靠攏,但是,新加坡的一黨專政比中國還要嚴重,可以用恐怖來形容,對此普通華人也很無奈。

(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五章 收購意向和工會問題第四百九十二章 黑鍋必須要背!第四百七十三章 夾縫中的機遇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階段性勝利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的氣死人了!第八章 英明的決定第七十二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七十六章 居然有替死鬼第八百六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想要做數字手機第二十一章 事情也很簡單第四十六章 給專家們上課的範老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家裡又出了個另類第二十五章 那話兒來了第五十七章 騎虎難下的王虎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商業賄賂第六十一章 臨時工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過熱第八百零七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八十四章 原來是這個老東西第二百九十三章 想要做數字手機第八十三章 差點兒被拍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打不完的口水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金磚,金磚!第七百四十章 三季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金針渡厄第五百五十章 新經濟帶來的機會第八十七章 有些公司要整頓了第九十二章 嚇跑了第十章 何雲是個好同志第七百章 不能拒絕的條件第五百五十三章 空手套白狼的計劃第四百九十九章 混亂的時局第二十四章 異常高調的引產投資第二十五章 槍擊事件第二十八章 神器是怎樣煉成的(二)第二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三章 家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是沒有條件的第一千章 千年龍涎香第九百二十六章 緣由第九百二十七章 飲料廠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九章 另類表達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真相之後的真相!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百五十六章 好大的胃口第二百七十五章 管殺不管埋第八百四十一章 誘人的大蛋糕第九百四十八章 兩個小公主(下)第八十八章 終於有人要造反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成幾半行嗎?第二百零六章 知識產權保護方略第九百零七章 理智的選擇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真相原來如此第二十章 究竟是什麼東東?第七百零二章 機會來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緩和關係第一百三十八章 初入杏林第一針第四百七十一章 同西澳政府的淺層接觸第三百四十章 何去何從的思考第三百二十七章 轉基因技術第一章 雪夜入磐石第六百二十三章 論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陰謀論第七十七章 大手筆的背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個喝醉的人第二十八章 遠客今又來第六百一十九章 第五種權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神秘嘉賓第四百章 虛虛實實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過熱第二百五十三章 綁票第七百三十五章 有證的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電子商務第七百一十八章 梓琪的新生活第二百五十六章 好大的胃口第五百二十二章 投資和投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針道秘語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棄我取和人取我棄第九百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八十一章 只是跺了跺腳而已第九百六十六章 爲什麼還不動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實力比什麼東西都可怕第九百五十三章 刨他家三代祖墳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又見宏觀調控第四十一章 新武器的構思第九百七十二章 網遊計中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這一跨,好幾千裡的省第三十四章 軍轉民第二百九十九章 小把戲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的鐵礦?第四百九十二章 黑鍋必須要背!第四百三十三章 範無病的脫身之計第五百八十二章 範康的想法第八百八十七章 裁員?降薪?第五百五十四章 漲價風波第二十一章 兒子支新招兒,老子拖後腿兒九百四十三章 領土的爭端第九百八十六章 贖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