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二章 府兵制和衛所軍制度

沈猶龍與陳子強相談甚歡,自然也不會冷落了鄭芝龍,雖說大明朝文重武輕,可也要看人啊,不說鄭家現在和陳子強走得近,就是鄭家本身就不容輕視。

在福建廣東任官多年的沈猶龍,如何不知道鄭家對沿海地區意味着什麼,說到底是話語權,許多海商要靠着鄭家,自然支持他們,而海商可不僅僅是商人啊,不是士紳階層你根本成不了大商人。

大明的官場有幾人敢像陳子強這樣得罪士紳的,故而鄭家是武將,卻掌握着沿海地區的話語權,自然能得到文官的尊重。

沈猶龍漸漸地把話題引到水軍建設上來,因問鄭芝龍道:“此次廣東新建水軍,原本的沿海衛所單獨劃出,此事還未有定論,鎮海侯可有良言供老夫參詳一二。”

廣東建立水軍這次甚至是直接下給沈猶龍,讓他籌劃好後寫個章程提交內閣審閱,並沒有像南直隸那樣來個大變動。

皆因兩廣是邊地,緊靠着已經建國的安南,加上十幾年前才平定的奢崇明之亂,朝廷並不願不查清狀況就匆匆行事。

沈猶龍擔任兩廣總督好幾年了,自然最有發言權,鄭芝龍早做好了準備,沉吟着說:“沈督如今的策略的就很好,以募兵和衛所軍相結合,循序漸進的模式纔不會引起大的波瀾.....”

“循序漸進嗎.....”

沈猶龍低語着,他其實並不想取締衛所軍,只是鄭芝龍這話裡透露出的意味,確實日後水軍要脫離衛所制度。

舉目望向陳子強,見他滿臉含笑的啜着清茶,彷彿一點也不關心這事,他馬上明白,這其實就是陳子強的意思。

遲疑着問道:“繡虎是要改變衛所制嗎,可這牽一髮而動全身啊....”

陳子強聽他問自己,放下茶盞微笑道:“沈大人問得好....衛所制從太祖皇帝設立以來,已經三百年了,其實在成祖之後衛所軍已經不適合戰爭了,戰鬥力大幅度的下降,軍士全部淪爲農夫,可沒有衛所,朝廷無法承擔這麼多軍隊的糧餉,這是個死結啊。”

沈猶龍身爲總督,是軍政一把抓的一把手,豈能沒研究過大明的衛所制度,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可確實此事無解,大明疆域太大了,養不起不事生產的軍隊。

聽陳子強着話裡話外,是想改變可也沒有養軍的好辦法,狐疑的問道:“繡虎所言老夫知道,可辦法呢?”

兩人親近了說話自然隨意多了,沈猶龍直接問出問題,而不是拐彎抹角的敲邊鼓。

陳子強反問道:“前輩研究過府兵制嗎?”

不待沈猶龍回答,他自問自答道:“它和咱們的衛所制各有優劣,只是最後也崩潰了,僅僅幾十年時間,從戰無不勝的大唐鐵軍,淪落爲被吐蕃壓着打的藩鎮兵,雖說武則天要付最大的責任,可軍制其實才是罪魁禍首,故而大明若要強盛,軍制不可不改。”

“府兵制啊,從六朝開始,成熟於大隋,唐初繼承後確實打出赫赫威名,只是結束的太快了啊....”

沈猶龍感嘆道,他研究過歷代的兵制,這是作爲兵部侍郎必須要的知識,府兵制大名鼎鼎,豈能不研究。

許多人以爲府兵制和衛所制一樣,是職業軍人加屯田軍,其實是錯的,府兵制其實類似於西方的騎士制度和秦朝的軍功賞爵制。

這是唐初爲什麼軍隊強大的保證,每個府兵打仗時自備軍糧,自備戰馬等戰爭所需,國家只提供武器,其餘的都是軍人自備。

作爲回報,朝廷給每位府兵分配土地,府兵其實就是小地主,平時在家訓練,並僱人種地,戰時被徵召入伍,打完仗還有財物賞賜。

正常作爲府兵,每個人都要輪換着鎮守邊疆,但不是終身制,近的地方一年一換,遠的幾年一換。

因爲衣食無憂,保國就是保家,故而府兵制開始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故而戰鬥力極強,可隨着大唐的版圖越來越大,輪換的地區越來越遠,將士們一來不願去遙遠的地方戍守,二來也沒有那麼多小地主家庭出身的年輕男子。

加上高宗時大量的土地兼併開始,富得流油的大地主讓府兵們眼紅,誰還願意去戍邊打仗啊。

兵源不足的大唐,只能開始募兵,形成了一個個藩鎮,這爲日後留下極大的隱患,加上武則天這位女皇,爲了不被李家奪回權利,全心思的放在內鬥上,忽略了周邊崛起的勢力已經能威脅到大唐的安危了。

更是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自己的心腹,而不是看他是否有指揮作戰的才能,大唐連續戰敗,失去制約吐蕃的大小勃律。

這點在黑齒常之身上最能印證,黑齒常之是大唐名將,突厥人出身的他忠於李家,最終在奪回安西四鎮後,卻被武則天逼死。

這是閒話,說回明朝的衛所制,衛所軍其實就是農夫,終年被圈禁在土地上勞作,根本沒有像樣的訓練,你讓他們如何會打仗。

除了第一批的衛所軍有戰鬥力外,後面的基本上就是拿着武器做樣子的,他們要養活自己,哪有功夫訓練。

加上朱元璋死後,軍官們開始大肆佔用衛所的土地,讓軍戶們替他們種地,衛所軍等於要種兩份地,還不能養活自家的老婆孩子,誰替你去打仗。

唐朝的府兵不幹了大不了交還土地,還是一個自由民,可以從事其他的工作,官府並不會管你,可明朝的衛所軍是世襲制,你只能世世代代種地打仗,其他任何工作都與你無關,若是想去幹那是犯罪。

這是府兵制和衛所軍的最大不同,但大明朝確實靠衛所軍支撐了將近一百年,纔開始在九邊軍鎮招募士兵,補充衛所軍的不足。

這比唐朝府兵制緊緊三十年多年就青黃不接好多了,這兩個朝代各自開始募兵後,唐朝造成繁鎮割據,明朝造成將門集團,實在說不清到底誰優誰劣。

沈猶龍遲疑的問道:“繡虎分析府兵制和衛所軍到底是爲何?能和老夫說說嗎?”

“自然有些想法,相與老大人探討,看看能否走出一條合適的道路來…”

第二十八章 戰滎陽(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兩百零九章 大明勳貴的意外舉動第八十章 戰前佈局第一百五十章 李自成張獻忠的覆滅第兩百一十四章 和鄭森的對話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服洪承疇第一百零六章 彈劾薛國觀第兩百五十四章 再戰遼東第兩百三十四章 閒談中的靈光一閃第一百九十七章 朝鮮偵查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愁的駱養性第兩百六十三章 計賺廣寧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中的三大反賊第一百七十七章 秦淮美人第五十一章 清軍的敗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爾袞的奇謀第兩百七十八章 海軍種子培訓第一百一十六章 說服何可綱第三十五章 再次出征第一百九十八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與姐妹第二十六章 南歸第兩百一十八章 失手的虎衛第兩百三十七章 殺人立威第三十四章 虎軍的步馬成型第一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第七章 連過兩關第二十五章 戰後升遷第兩百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兩百零九章 大明勳貴的意外舉動第兩百六十四章 插漢部的無奈第兩百六十五章 準備韃子的反撲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與姐妹第一百九十章 和黃道周賭氣第兩百一十七章 晉王府的野望第八十四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各處拜年第一百零五章 孔貞運的舉薦第一百零五章 孔貞運的舉薦第兩百零一章 李倧的王爵名份第七十六章 初到遼東第九十二章 遼東備戰第一百一十章 雙雄會第一百零六章 彈劾薛國觀第一百零八章 談判結果第七十八章 去錦州第四十七章 入寇第兩百三十六章 南京皇宮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猛將的任務第一百零四章 皇太極求和第三十章 小妾美姬第三十八章 奉旨北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第兩百八十五章 交換貨物的女真人隊伍第兩百三十章 母隨子去第四十三章 曹化淳的主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分配任務第兩百二十四章 翟家抄家第一百九十二章 平江侯府的宴遊第兩百一十章 曹化淳第五十八章 義母第十六章 消弭巨禍第兩百三十一章 聯合勳貴的奏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秦淮美人第八十一章 伏擊第七十五章 赴京面聖第兩百八十一章 差點氣死的吳克善第四十九章 對峙第十八章 中舉喪親第兩百零七章 想死的大同總兵第三十章 小妾美姬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家子女(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立憲的構想第兩百三十一章 聯合勳貴的奏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十章 陰人誰不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改革從皇室宗親開始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兩百四十章 弱雞一般的魏國公第十二章 回鄉第一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最後的決斷第兩百五十章 再見彈劾第兩百四十七章 王微求救第一百三十九章 送禮八十七章 豪格撤兵第六十六章 密摺第一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最後的決斷第六十五章 政爭第兩百三十八章 祭奠第二十四章 大勝第十九章 任官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心所向第二十九章 秦淮名妓第二十二章 揮師北上第兩百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兩百七十章 武英殿大學士第兩百四十八章 聖旨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