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屯田制(下)

屯田制,其實並非曹操所創,早在東漢初期,由於邊境糧食短缺,因此便在邊境進行小規模的屯田。只不過曹操是將屯田制大規模使用的一個人,而且還是使用得比較成功,因此後世的人每提到屯田制,就必定想起曹操。

只不過曹植知道,屯田制並非一項可以長期執行的良好國策。短時間內特別是戰亂時期,實行屯田制對百姓和諸侯都有不少好處,但若要長期執行,屯田制恐怕會不得民心。這是因爲戰亂之時,百姓流離失所,經常食不果腹,屯田制可以保證他們吃飽,自然支持了。然而一旦進入承平年代,百姓的要求就會提高,屯田制民屯中的屯農,毫無自由可言,與農奴無異。而軍屯方面,戰亂時期多荒地還好,承平年代百姓自己耕地不足,軍隊還來搶地,自然也會惹來百姓不滿了。故此,在司馬昭下令廢除屯田制的時候,卻是爲他篡奪曹魏江山爭來極多的民心支持。

雖然曹植知道屯田制的壞處,但此時此刻,要讓曹操擺脫世家的束縛,真正在經濟上獨立,還不得不依賴屯田制。

這邊衆人聽到荀彧提到屯田制,程昱輕輕點頭,沒有說話,顯然他早就知道。剩下的衆小裡面,夏侯德、夏侯恩和曹彰對文事不感興趣,連忙詢問什麼是屯田制,曹丕和曹真輕聲爲他們解答。

司而曹昂聽到之後,卻是大喜,思索了一下便說道:“既然父親準備實行屯田制,那麼我等可以大幅減稅了!”

話音剛落,滿寵搖頭道:“大公子有所欠慮,若主公明年推行屯田制,確實可以不再理會這些世家的田賦。但寵以爲屯田制非長久之策,減稅之後要加稅恐怕會激起民怨,故此寵以爲免稅三年更好。三年之後,無論是不是繼續施行屯田制,收取的田賦額度都不變。”

荀彧和程昱聽到,齊齊微笑着點了點頭,顯然都十分欣賞滿寵這個提議。

曹植見到,暗讚道:“果不愧是文武雙全的牛人,這個辦法比大哥提出的減稅之策好多了。”於是曹植也拱手道:“大哥,滿將軍此策更善。”

曹昂左思右想了一番,也心悅誠服地向滿寵拱手道:“伯寧此策確實比昂之策更爲有遠慮。”

滿寵謙遜道:“大公子謬讚了。”頓了一下,滿寵又說道:“雖然免稅能紓百姓一時之困,然而鄄城外尚聚集了數千流民,這幾天寵負責守城,見到流民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鄄城附近百姓可以用免稅來讓他們留有足夠的存糧過冬,然這些流民無田無地,免稅對他們毫無影響。要讓他們安然渡過寒冬,恐怕……”說到這裡,滿寵閉口不語。

主位上荀彧卻是微微一笑道:“此事伯寧儘可放心,流民過冬之糧秣彧早有計較,只是流民掩體之處,卻是要伯寧多多費心。”

滿寵聽到,立即拱手道:“寵定當盡力。”

計較已定,荀彧便說道:“既然如此,免稅之事立即執行。夏侯德、夏侯恩你們二人各領一隊衙役,到鄄城、東阿、範縣三城外各重要村莊傳下免稅之事,不得有誤!”

兩人齊齊出列,拱手應道:“諾!”

荀彧目光一轉,落到滿寵身上,下令道:“伯寧,現在城外流民人數不少,若不管治恐怕容易生變,此事交由汝負責。曹真、曹彰、夏侯尚,汝三人從旁協助,但一切皆要聽從滿將軍吩咐。”四人聽到,出列應諾。

最後環視一下衆人,荀彧說道:“大公子、二公子、四公子還有文稷你們且留下,其餘的各自行動吧。”

“諾!”

聽到曹昂、曹丕、曹植皆能留下,衆人也不覺得意外。這三個皆是曹操的親子,而且都是立志從文,如今大好機會,荀彧自然讓她們留下學習了。於是皆告罪一聲,紛紛散去。

衆人皆散去,大廳門被掩上,除了留下的四人之外,尚有程昱。衆人中除了曹丕有些不解之外,衆人皆知道留下來的原因。曹昂見到,卻是小聲地向曹丕分說此事的前因後果。曹丕聽到之後,大爲驚異,他雖然猜到荀彧和程昱會有應付那些世家之策,但沒有想到此策竟然出自自己這個四弟的手筆,望向曹植的眼神也變得有些不同了。

曹植對於曹丕投來的驚異目光,只是一笑置之,那邊荀彧先卻是對曹植笑道:“四公子,文稷的武藝確實不錯,伯寧與其交過手,坦言武藝有所不如。”

文稷聽到,連忙抱拳謙遜道:“是滿將軍有意承讓,荀大人謬讚了。”

滿寵其實並不以武藝聞名,只不過怎麼都是一員武將,武藝還是不錯的。文稷能生下一個厲害的兒子,加上有一個非人類的孫兒,武藝強過滿寵一點也在情理之中。對此,曹植並沒有覺得意外,只是淡笑着點了點頭。

客套過後,荀彧便說道:“現在主公已經將戰馬調來,不日便到。文稷,當日四公子去白家借糧之事汝乃親歷,因此本大人準備讓你打着魏續的旗號,向兗州內那些投向了呂布的中、小世家借糧,而此事則交由你全權負責!”

荀彧雖然早就跟文稷打過招呼,然而文稷此時聽到,還是忍不住心中激動,他原本只是一員什長,想不到會受到如此重用。因此大力抱拳,聲音微微顫抖道:“文稷必不負大人所託!”

荀彧點頭道:“你能如此想便最好。此事絕對不容有失,城外數千流民有沒有糧食渡過寒冬,便看你的了!”

“這……”文稷聽到,驚訝不已。

荀彧彷彿猜到他所想,點頭道:“方纔商議,吾並沒有騙大家,糧倉的存糧的確是所剩無幾了,現在流民每日都在增加,彧也不知道糧倉的存糧可以支持幾天。故此能不能讓那些流民渡過寒冬,便看你能借來多少糧食了。”說完,荀彧也無奈地嘆了口氣。

文稷聽到,知道責任重大,重重地點頭應道:“小人明白,請大人放心!”

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124章 形勢失控第14章 徐州陳元龍(上)第4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25章 糜竺之謀(上)第202章 賣了還數錢第320章 書院辯論(上)第468章 司馬懿暗謀第224章 打臉!《靈芝篇》的下闋!第125章 亂中求勝第259章 郭嘉的吩咐第293章 聖人?大盜?賈詡的點醒!第356章 張頜突現白馬城下第477章 北方既定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319章 前往潁川書院第481章 郭嘉來訪第155章 世家試探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14章 流民第417章 生擒匈奴單于第165章 世家鼓譟第244章 華佗的選擇第516章 投石砸騎兵四百第75章 算計陶謙第411章 多疑的韓遂第267章 曹操察覺,以退爲進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186章 大豐收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221章 青釭和倚天(下)第443章 魯肅爲使第134章 “司馬八達”之首(上)第302章 曹衝傳訊第441章 取得軍心第381章 計引二將第229章 均田制第420章 才女蔡琰第58章 三問(下)第232章 商業構思(上)第372章 甄宓回河北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466章 回許昌第317章 出兵徐州第412章 涼州智者楊阜第494章 水軍的訓練地點第104章 車陣戰騎兵第97章 大旱(上)第342章 袁紹出手第417章 生擒匈奴單于第172章 司馬兄弟密談(下)第121章 準備第343章 曹操應對第278章 佈局刺殺第126章 戰後(上)第64章 平原劉備第90章 伏擊(一)第45章 夏侯淵到第61章 對策第39章 荀攸之謀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286章 偏師襲淮北第345章 袁軍高人第182章 包圍第111章 放他離開第78章 陶謙應對(下)第287章 單福拜主第141章 劫糧渡荒第245章 蠻女夏侯娟第34章 夜襲彭城·樂進第9章 箭囊與酸梅湯(上)第418章 談條件第194章 魯班門前耍大斧第187章 曹操敗歸第300章 猜字《孟冬篇》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466章 回許昌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175章 誤會第169章 司馬懿現身第22章 神童第395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51章 張繡的算計?第304章 半路殺出個關平第486章 天子當盾牌第317章 出兵徐州第190章 獻奇術(下)第487章 青州核心,曹植的規劃第392章 孤身往漁陽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東襲淮南第304章 半路殺出個關平第145章 責罰第115章 兄弟分歧(上)第427章 援軍到第371章 找晦氣的呂布第286章 偏師襲淮北第202章 賣了還數錢第488章 糊里糊塗的婚禮第291章 臧霸來訪第234章 曹植習武之劍客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