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閃擊汝南和《心術篇》的影響

雖然已經立了冬,但興平元年的雪來得特別晚,立冬之後天氣雖轉涼了一點,但還沒有太過明顯的變化。當曹操回到鄄城三天之後,卻是再次傳來消息,曹操大軍準備出征。

對於這一次曹軍出征,曹植覺得有點奇怪,蓋因歷史上好像沒有詳述這一次出征。不過很快,曹植便從曹昂口中得知這次出征的對象,乃是豫州境內陳國的黃巾。現在的黃巾充其量只是一大羣形成了戰鬥力的流民,非十年前跟隨張角之時可比。

而在大部分諸侯眼中,黃巾是一羣麻煩的人,數量衆多不止,裡面大部分皆是老弱婦孺,因此一般諸侯都不會將黃巾放入境內。隨着越來越多強勢諸侯的崛起,這數年黃巾的生存空間從以前的兗豫青徐四州逐漸收窄到現在的豫州部分,可見中原形勢變化之大。

不過黃巾的變化,卻是與一人息息相關,這便是曹操了。在其他諸侯眼中避之則吉的黃巾,在曹操眼中卻變成了寶貝。自從前年其強勢入主兗州之後,兗州黃巾不是被收編就是被驅逐到北面的青州和南面的豫州,至於東面的徐州黃巾雖然想去,然卻被勢力漸大的陶謙驅逐。

立足兗州之後,曹操次年便在戲志才的建議下入青州收編了百萬黃巾,使之實力大漲。而也是因爲青州黃巾爲之清空,十室九空且沃土千里的青州吸引了袁紹和公孫瓚二人的目光,使青州也納入了二人爭鬥的範圍。

其實對於青州,曹操何嘗不想染指,但是自身實力不足,便只能暫時退出。將青州這塊餌吐出來讓袁紹和公孫瓚二虎相爭,這也是曹操第一任軍師戲志才當時所定下的計策了。而直到兩年多之後的今天,這兩虎還在青州鬥個不止,相信明年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由此可見,當初戲志才的先見之名,讓出一州之地換來曹操發展之機。

不過事情總有些曲折,今年呂布強勢入兗州,將兗州大部分都佔去,曹操只保下三城。雖然曹操迅速從徐州回師,奪回不少失地,但一日未能成功擊敗呂布,兗州的形勢亦不容樂觀。

現在整個兗州形勢如下,西面的陳留、東郡爲呂布親自掌控,其中以東郡的濮陽爲大本營。而與東郡在東北部相連的東平國、魯國和泰山郡,則爲呂布部將李豐、薛蘭所控制。只不過這兩個傢伙與夏侯惇在從徐州東海郡回師的時候戰過一場,結果當然是大敗於夏侯惇之手,之後便龜縮在幾座堅城裡面不出了。而又由於曹操所控制的鄄城、東阿以及範縣三座小城,橫在了呂布本人所掌控的區域與李豐、薛蘭二人所掌控的區域之間,使得雙方之間的聯繫比較困難。看起來似是呂布和二將從西南、東北兩方夾擊曹操,但是這三城抱成一團,換個角度看,卻是三城割裂了呂布與二將之間的聯繫。

整個兗州的總形勢是這樣,但還有一些三不管地帶,這便是濟陰郡和山陽郡以東的那一片地方了。濟陰郡由於與東郡緊鄰,加之現在曹操的大本營便在濟陰郡北部的鄄城,因此這裡成爲了呂布與曹操交戰的前線,休戰的情況下也就兩軍的緩衝地帶了。而東面的山陽郡乃至任城國那一片地區,因爲與徐州的彭城國和東海郡相連,因此現在曹操雖然沒有派親信官吏去直接管治,但已經默認爲曹操的地盤了。這片地區唯一的威脅,便是來自於北面的李豐、薛蘭二將,不過他們自從被夏侯惇擊敗之後,已然嚇破了膽,不敢再有所異動。

而與歷史不同的是,歷史上的曹操之前沒有于徐州奪得寸土,如今由於曹植的介入奪了一大片的地方。因此迴歸鄄城之後,對於歷史上這一片不太重視的地方,還是作了一些部署。便是讓泰山郡人于禁,率領一萬大軍進駐,負責守衛那一片溝通徐州地區,以保證兩地之間的順利來往。

如此一來,雖然整個兗州曹操實際掌控只有三座小城,但他的對手呂布實際能夠掌控的地區也就只有半個東郡以及陳留郡。其中陳留郡還是這次蝗災最嚴重的地區,對呂布來說,陳留郡似乎更是一種負累。至於其他的地方,雖然各受到雙方的影響,但那些地方不足以對呂布與曹操之戰產生較強的影響。若是算上曹操在徐州的地盤,綜合實力上其實是曹操略微佔優,當然,士卒的戰鬥力方面還是呂布遠勝曹操。

在兗州漸趨穩定的情況下,曹操卻是趁着大雪未至的這段時間,將目光鎖定了豫州。前文有言,在衆諸侯當中,曹操或者說是曹營是唯一將黃巾當成寶貝的勢力。如今在呂吃了虧,士卒折損還好說,難辦的是軍心。一向善戰的軍隊驟然遭到挫敗,若不能找回平衡點對軍心影響極大。這一點,不止統兵的曹操,其麾下文武也清楚得很。

一番商議之後,衆文武都決定以勝仗讓軍隊重拾信心,但目標雖然定了,不過對手卻不好找。此等情況下,負責曹軍戰略的荀彧便建議拿黃巾來開刀。此議一出,立即遭到曹操的強烈贊同,現在青徐兗三州的黃巾基本肅清,要找有一定規模的黃巾,就只有豫州。幸好濟陰郡現在是三不管地帶,濟陰郡的南面便是豫州地界,曹操要出兵豫州並不困難。

豫州黃巾人不算多,最起碼沒有青州黃巾的規模那麼誇張。而且由於豫州多山的關係,豫州黃巾也沒有如青州黃巾一般抱成一團,而是按郡國分成一塊塊。好像這次曹操要打的陳國,黃巾頭領便是何曼,而汝南郡那邊也有一股規模更大的黃巾。

由於豫州黃巾按郡分割,這就使得曹操不需要一口將豫州黃巾全部吃下而可以分開一口一口的吃。攻打黃巾,可練兵重整軍心、可收編精壯、可收集糧食,好處之多難以想象,因此在曹植看來,這些黃巾更像是補充曹軍能量的美食一般,讓人垂涎不已,也怪不得曹操一聽到要去打黃巾,會如此興奮。

雖然此戰看起來會是十分輕鬆,但曹操還是拉了大隊去,除了留夏侯惇和曹仁守禦三城之外,其餘大小將領一股腦都帶了去,而大軍也出動了五萬人。曹家的大公子曹昂,這次也被曹操親自點名要隨軍出征。

由於怕大雪很快會降臨,因而此次出征行動十分迅速,曹軍也是剛從濮陽撤下來,重新整軍不是太難。因此很快,鄄城熱鬧了一番之後,再次打回原形。

曹植雖然不能隨軍出征,但是留在鄄城之內他要做的事還是極多的,最大的一件便是協助荀彧搗鼓印刷術了。由於這次是大規模使用,遠不同於之前曹植自己小打小鬧,因此曹植直接便建議,放棄使用泥活字改用銅打造字模。

曹植的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荀彧的贊同,用泥造字模雖然方便,但泥活字壞得很快,刊印幾次之後,便會出現裂痕。損耗太大確實不方便,而用上金屬,便可輕易解決此事。至於爲何要用銅而不用鐵,主要是銅較軟,容易刻字。

字模的問題解決了,剩下最重要的一樣便是紙的問題。不過這自然難不倒曹植,本來他以麥草爲原料製作紙,工序上面已經比較成熟,現在需要改變的是紙質較黃的問題,只要更換原料便可。曹植原本設想的造紙原料乃是竹,但由於當時時間比較緊,一時之間難以尋到竹,因此才用麥草頂替,現在換回竹子便是。

竹的分佈區域很廣,荀彧一聲令下,便抽調了士卒出外尋找竹林。雖然大的竹林找不着,但小的還是可以尋到,如此一來造紙的原料問題也輕鬆解決了。

紙還有字模都好辦,曹植最擔心的還是油墨的問題。顧名思義,印刷術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兩種意思;“刷”字,指的是拓碑施墨這道工序的名稱。曹植給曹操演示的那種印法其實也就是演示之用,真正印刷的時候是不可能一個字一個字來按印的。而是會先排好字模,再附上紙,之後刷上油墨。

不過一千八百年後曹植那個年代,可以用噴墨法解決油墨會化開的問題,古代卻是不能。因此印刷的時候,常常會因爲工匠的手藝不精,而導致印壞紙張的出現。不過對此,曹植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也只能讓工匠多練習。而且現在曹操全力支持,雖然暫時還沒有一個州作爲後盾,但以曹操的財力,浪費一下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若說印製聖人典籍的計劃還在緊張的準備當中,那麼曹植所寫《權書》的心術篇,卻是在這段時間已經流傳開來。此文一出,三城內無論寒門、豪門,所有士子都爭相拜讀,特別是開頭點睛那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不瞬”,讀過的人盡皆折服。

如若說以前曹植的名聲,是因爲鄭玄的關係而打響,裡面小聰明的含量居多,但是這《心術篇》一出,頓時讓以前不屑於曹植神童之名的人盡皆閉嘴。這麼一篇文章,就算讀了數十年書的人也未必能寫得出來,加之內容精闢實用,卻是讓無數士子折服。

不過有贊自然有損,很快一些老人邊跳出來罵了,而罵的原因不外乎曹植小小年紀不去讀聖賢之書,反倒去看兵書,是本末倒置。然而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且不說曹植在徐州闖下的“仁義”名聲,就是《心術篇》的內容也是建議爲將者不可師出無名,要打便打正義之戰。這裡面何曾不是包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又略帶止戈的意思。

這股風潮先是在兗州三城颳起,士子們爭相抄錄傳閱。而此事,正巧趕上荀彧想試驗一下印刷術的影響力,於是下令負責印刷的工匠,大肆刊印《心術篇》。這《心術篇》只有寥寥數百字,刊印出來極爲簡單,不到五天便印了不下千份。而後荀彧便讓那些已經投靠了曹家的世家商隊幫忙,將《心術篇》運到其餘各州販賣。

如今雖是戰亂,但世家的商業並沒有停止,荀彧這招,讓《心術篇》流傳得更加快了。不到半個月時間,附近的徐州、青州、冀州、豫州士林之中,已經開始爭相心術篇》。而曹植才子之名,在不到一個月時間之內於關東地區打響,甚至荊州地區,也開始流傳有曹植的才名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而此次《心術篇》在短短一個月內影響力遍達關東地區的現象,卻是引起了各地諸侯的關注。

當是時,孔融在北海國衆名士的推薦下看了此文之後,撫掌大笑道:“小小年紀,文章氣度恢宏,已然有大家風範,與其相比,吾小時的確了了”要知道,孔融身份特殊,乃孔子後裔,也是當世屈指可數的大儒,其除了經學造詣深厚之外,文章水平也是高絕。最重要的是,孔融在小時候,也被稱之爲神童,他此言一出,也就間接承認自己日後可能不如曹植,如此一來,自然使得曹植的名聲憑空拔高了數丈。

在青州,由於孔融的評價使得曹植在青州士林內名聲顯赫。而在徐州,陶謙看完《心術篇》之後,只是不停搖頭嘆氣,同時閉門不讓人進來,只不過當夜州牧府內就傳出陶謙病危的消息。而棲遲巖內,據鄭玄的弟子說,鄭玄看過之後難得地露出一點笑容,繼而小心將這篇文章收好。

而在冀州,在陳琳的建議下袁紹也看了《心術篇》,看過之後,袁紹大笑三聲道:“孟德生的好兒子。”不過幾日之後,鄴城有傳聞,當夜袁紹少有地痛罵了袁熙和袁尚一頓,同時着人修書一封帶去給平原的袁譚,據說袁譚看完書信之後,臉色十分難看。

冀州、青州、徐州是世家集中的地方,自然士人數量也比較多,因此《心術篇》在這三州的影響力比較大。而在豫州,劉備也是認真地看完《心術篇》對於其點睛一句以及裡面要師出有名的言論深表贊同,同時也讓關羽、張飛、簡雍以及新投的孫乾和陳羣學習。不過隨着陶謙病危的消息傳來,劉備的心也迅速飛到徐州那裡去了。

相比較其他幾家諸侯來說,處於揚州北部的袁術算是比較遲看到曹植此文的,但是袁術一向眼高於頂,看不起宦官之後的曹操,連帶着看曹植也不順眼。其管家獻了《心術篇》上來,說明了作者之後,袁術只是冷笑着反問了一句句:“區區小兒之作,也獻上來?真當我袁公路麾下無人?”便直接燒燬。

當然除了這幾大諸侯之外,關東地區不少名士,也因爲曹植這《心術篇》開始正眼關注被呂布抄了老巢,陷入殘存之境的曹操

《心術篇》影響之大與流傳之迅速,大大地出乎了荀彧的意料,當一個月後各地的情況反應回來,荀彧已然清楚地明白到印刷術的巨大作用。沒有片刻猶豫,他立即請示了因爲大破黃巾,滿載而歸,正在路上的曹操,要求加大對印刷術和造紙術的投入。

曹操雖然在豫州攻打黃巾,但各地的情況也瞞不過他的耳目,加之收到荀彧的詳細情報,曹操直接大手一揮,任憑荀彧處置。得了命令之後,荀彧自然立即行動起來了,不過由於這兩項技術已然上了軌道,曹植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漸小,於是荀彧就將其送回府中,讓丁夫人監督他讀書去了。

數日後,當大雪來臨前夕,曹操大軍終於順利返回了鄄城。而在家中見到曹操那洋溢在臉上的笑意,不用想都知道曹操此戰獲益甚多。不僅軍心士氣重新回到了巔峰,糧食、兵器、流民也收回來不少,補充了曹操不少元氣。

不過這些都是既定的收穫,真正的意外之喜是一個人,或者說是一員猛將。當初曹操回來的時候,曹植見到護衛曹府從原本只有典韋一人,變成了與另外一條大漢交替指揮,便知道,曹營中第二名武藝達到頂尖級的武將——虎癡許褚,來了

據曹昂所說,當初曹軍攻打敗何曼所部黃巾的時候,讓典韋追擊。不想何曼等人卻是爲許褚所擒,典韋不善言辭,與許褚發生口角,二人便這樣打了起來。這兩個蠻漢一交上手,便停不下來,從中午一直打到黃昏,也不知道戰了多少個回合,總之分不出勝負。曹操聞說之後大爲動容,當晚便與郭嘉定下計策,次日讓典韋詐敗,將許褚引入埋伏圈內將其生擒,隨後曹操再親自出面說降了他。

收得這員虎將之後,曹操對其極爲信任,當即任爲親衛,許褚這個直爽漢子自然感恩戴德,對曹操忠心耿耿。

而當曹操回到鄄城之後,興平元年的第一場雪,終於落下了,這也意味着這一年華夏大地的戰爭,終於要告一段落

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305章 誤會?還是乖乖上賊船吧!第202章 賣了還數錢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289章 曹彰叫陣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477章 北方既定第427章 援軍到第91章 伏擊(二)第145章 責罰第7章 書生意氣第67章 白馬義從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293章 聖人?大盜?賈詡的點醒!第253章 天子侍讀第455章 絲綢的妙用第112章 去鄄城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493章 趙雲VS甘寧第281章 燒你宗卷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60章 還是逃了第52章 初見孫乾第292章 勸降向縣第99章 大公子曹昂第140章 火爆老頭第60章 還是逃了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94章 伏擊(五)第136章 大漢風骨第367章 趙雲帶來的軍情第172章 司馬兄弟密談(下)第449章 商稅改革第410章 抵達金城第175章 誤會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337章 政論第392章 孤身往漁陽第231章 高手老頭第56章 針鋒相對第290章 呂布青睞第76章 郭嘉出招第167章 印刷術成(下)第105章 樂進VS張遼第478章 南方的局勢與部署第277章 劉備,終於來了!第25章 糜竺之謀(上)第342章 袁紹出手第417章 生擒匈奴單于第426章 再拼一把第133章 冰釋前嫌第41章 還是選擇中策第130章 朱門酒肉臭第289章 曹彰叫陣第320章 書院辯論(上)第56章 針鋒相對第45章 夏侯淵到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337章 政論第226章 天子駕許都第88章 讓徐州(上)第241章 劍斬敵酋第337章 政論第39章 荀攸之謀第146章 鄄城世家的異動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115章 兄弟分歧(上)第164章 引導流民(下)第4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449章 商稅改革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446章 建設東西兩市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4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85章 曹植與趙雲(上)第134章 “司馬八達”之首(上)第434章 火燒烏巢第166章 印刷術成(上)第128章 屍橫遍地第458章 海船問題第432章 決戰!第113章 包圍第376章 被識破了第399章 小憩第324章 呂布,降!第288章 突然增兵第97章 大旱(上)第266章 格局大變第488章 糊里糊塗的婚禮第275章 城外狩獵(上)第150章 兄弟(上)第464章 徐母的轉變第419章 此女何人?第270章 家變第73章 戰書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341章 許田打圍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160章 屯田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