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攬東風

李泌壓制着心中的震動,臉上又恢復了往日的淡然,故意問道:“如今天下靖平,四海安寧,百姓安居樂業,殿下何來蕩盡海波平一語呢?”

李瑁轉過身去,重重拍了拍小樓上陳舊的扶欄,感嘆道:“以公子之才,難道看不出這盛世之下所掩藏的風波嗎?”

“李泌不知,還請殿下試言之。”李泌心懷顧慮,始終未能交底。

如今大唐的弊病已顯露於外,以李泌的才智,李瑁不相信他什麼都看不出來。李瑁見李泌對自己始終心懷疏遠,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

既然你執意裝瘋賣傻,那本王便叫你振聾發聵,看你還坐不坐得住。李瑁在心中暗暗想到。

“在本王看來,盛世之下,其患有三:其一,父皇爲求邊功,大肆任用胡將,設立軍鎮,封十節度使。各節度使手握重兵,尾大不掉,若父皇尚在,或許可以彈壓,可待父皇萬年之後,新君當真可以節制這羣驕兵悍將嗎?

其二:地方豪強林立,土地兼併嚴重。富者田連阡陌,貧着無立錐之地,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寄人籬下。大唐賴以穩定的府兵制已從根子上被破壞。包括關中在內的全國州府,兵員嚴重不足,十存二三。連各大軍鎮的一半都不到,支強於幹,早晚必成大禍。

其三:右相李林甫口蜜腹劍,驅逐閒相九齡公。爲飽權欲,在朝中大肆安插親信,廣植羽翼,任人唯親不唯閒,以致吏治糜爛不堪,朝中衆臣均無人敢言,朝政儼然成了他的一言堂,如此下去,天下必亂。

有如此三患,難道長源公子還覺得天下靖平,長治久安嗎?”

此時的楊家還未崛起,尚無外戚之患,所以李瑁沒有提及。

李瑁的話是站在已知者的角度訴說的,其中一字一句如綻春雷,每一個字都在李泌心中掀起軒然大波。

李瑁所說的大唐三患,直指邊軍,田政,吏治三大禍患,每一個字都血淋淋地直切要點,直指要害,竟與李泌內心裡的想法簡直不謀而合。

可政見相同歸政見相同,方纔李瑁所言多有大不敬之語,甚至是對皇帝的指摘,哪怕是透出一句話,都足以讓他罪人無數,爲千夫所指。

這些要命的話他爲什麼要和自己說呢?他聽了李瑁這些話,還能全身而退嗎?表面風輕雲淡的李泌是真的後悔來到這裡了。

“如今儲君已定,殿下以親王之位尚能這般關心朝政,李泌深感佩服。”李泌拱了拱手,不鹹不淡地對李瑁笑着說了一句,試圖將自己摘出來。

可李泌自己不知,李泌雖然如今聲名未顯,但他的才幹,李瑁比誰都清楚,李泌其人,李瑁可謂志在必得。

李瑁見李泌始終是這幅不遠不近的模樣,心中已經有些着急。

李瑁暗自思慮了片刻,決定將意圖直接挑明。

“長源公子以爲以太子之才能穩固我大唐江山嗎?”李瑁直截了當地問道。

李泌面色微微一震,回道:“太子殿下頗有才幹,乃皇上欽定的儲君,自然需擔起穩固大唐的江山的重任。”

李瑁搖了搖頭,似乎對李泌的話並不贊同:“需要擔當和能夠擔當是兩回事。將來禍患若起,當需一強勢之主以重手法清除沉珂弊病,方能挽大唐於水火。可太子優柔多疑,色厲內荏,不過中人之資,若逢盛世,尚可爲之,可若是面對內外交困之局,恐怕難有作爲吧。”

李亨是大唐儲君,李瑁說這些話其實已經有些過了,但爲了得到李泌,他不得不冒這個險,哪怕是僭越。

李泌少年時曾與太子李亨相識,他很清楚,李瑁對太子的評價並無歪曲。

聽的李瑁的話已經露骨到了到了這個份上,李泌知道,他再也無法淡定地顧左言他了。

認或不認,當有一斷。

李泌看着李瑁,試探着問道:“壽王殿下的三患之見李泌佩服,然弊病已知,不知殿下又有何良策呢?”

李泌此時的話,已經有些考較的意思了。

李瑁稍稍思慮了片刻,便回道:“良策無他,唯有對症下藥。其策有三:一.抑藩鎮,興府兵;二.丈田畝,清戶數;三.整吏治,重科舉。以上三策,公子以爲如何?”

李瑁的話,一字一句如激流般衝擊着李泌的內心。這時他終於知道,原來心中有此想法的並不止他一人。

“殿下,這是你自己的意思嗎?”這一次,李泌看向李瑁的眼神已經有所不同了。

李瑁點了點頭,回道:“如今的大唐看似繁華,實則內裡已經逐漸糜爛,本王雖欲一掃百年沉珂,再續盛世。然此事幹系重大,非登九五之尊不能爲之,前路坎坷,一人難行,還請公子助我!”

說着,李瑁拱手躬身,一拜到底。

李瑁貴爲親王,對於一個並無功名的士子,可謂禮遇已極,而李泌的內心也開始意動。

原先李泌見李瑁爲了王妃甘犯聖怒,只當他是一個重情之人,沒想到他竟還有這樣的野心和見識。

太子雖好,名分雖正,但李亨卻生性涼薄,過於老成,眼界和魄力有限地很,身後的各方勢力也是錯綜複雜,多有瓜葛,去他那邊不過錦上添花,反倒落了謀士的下成。

反觀銳意進取的李瑁,他的背景就簡單了許多,政見和性情也與自己極爲相投,於他而言未嘗不是明主。

李泌本就有救世之心,既遇到同道之人,又是這般禮遇,李泌心中思慮了許久,終於決定不再拘泥。

“殿下不以臣愚鈍,以國士相待,臣自當附殿下尾驥,助殿下共謀大志。”李泌手執臣禮,朝着李瑁鄭重的拜了下去。

李瑁見李泌終於同意投入自己麾下,心中大悅。

李瑁扶着李泌的肩膀,喜道:“有長源相助,本王如得高祖子房。本王這就下令,拜長源爲長史。”

“殿下不可。”李泌連忙擺手回絕。

“這是爲何?”李瑁不解地問道。

李泌回道:“前些日子,殿下拒送王妃入宮,已經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此時殿下不宜再有動作。臣出自趙郡李家,若此刻被拜爲長史,難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趙郡李家是當世有數的世家門閥,而李泌正事趙郡李家的旁系子弟,此刻若是將李泌引入王府的確會引來許多非議。

李瑁贊同地點了點頭,回道:“長源之言有理,那壽王府的長史之位便先替長源留着。只是本王眼下又該如何自處,長源還請教我。”

李泌長長地吸了口氣,稍稍思慮了片刻。

“皇上身體康健,春秋還長,殿下不必急於一時。如今一動不如一靜,殿下要做的便是蟄伏府內,靜待良機。右相李林甫與太子一向不合,太子甫立,根基未穩,李林甫一定會對太子一黨大力壓制,朝堂之上波雲詭譎,兇險異常,最近幾年殿下只需要做一件事即可。”

“什麼事?”李瑁忙問道。

“等。”李泌秀口微張,緩緩吐出一個字。

“等?等什麼?”李瑁接着問道。

“等一個機會,一個破局的機會。如今朝堂之上陣營鮮明,儲君和右相兩強對立,殿下沒有插手的機會,殿下只能從地方入手。”

“如何從地方入手,還請長源明言。”聽了李泌的話,李瑁原本昏暗的頭腦似乎隱隱看到了一絲清晰的道路。

“殿下需擇一良機,外放方鎮,經營地方進而影響朝堂。待到太子黨與相黨兩敗俱傷之時,便是殿下佈局朝堂之日。屆時李泌自當拜入王府,助殿下一展宏圖。”李泌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雙眼閃爍着與年齡不向符合的深沉與智慧。

李泌不愧是將來輔佐四代君王的宰相,不過短短數語,便將李瑁眼下的局勢和未來的安排佈置地妥妥帖帖,聽了李泌的一席話,李瑁頓時覺得心中豁然開朗,原本瀰漫在心頭的瀰漫瞬間消散。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小樓之上,山風突來,吹拂着李瑁的衣袂飄飄而舞。

李瑁彷彿停一隻雄歭崖邊的大鵬鳥,東風已得,將欲振翅而飛。

帝王賢相,一段波瀾壯闊的盛世傳奇從這裡開始書寫。

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六章 名將第二章 神箭第十七章 新軍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九章 春獵第十五章 入宮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三章 心機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四章 贈禮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十八章 襲城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章 交易第二章 緣起第一章 面聖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五章 提點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七章 閿鄉城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八章 回府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二十章 賑災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十四章 請戰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三章 暗探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四章 贈禮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