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

大唐重武,將帥無數,劍南馬璘、崔乾佑,隴右哥舒翰、段秀實,安西封常清、李嗣業,朔方的郭子儀,甚至就在長安也有李光弼和高仙芝這等名將坐鎮。

大唐朝廷可謂將星雲集,星光璀璨,這些人俱是當世人傑,一時之選。

大唐善戰的名將有多少,李瑁興許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這些人中一定沒有畢思琛這個人。

畢思琛原爲前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麾下押牙,早年和高仙芝相爭,因軍略才幹均不如高仙芝,一直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後來楊國忠掌權,畢思琛便適時投靠了楊國忠,被楊國忠倚爲臂膀,任命爲右衛大將軍,這才逐漸身居高位。

楊國忠的鷹犬,靠着溜鬚拍馬上位的將領,實實在在的一員庸將,竟被予以重任,派去抵禦安祿山的河北鐵騎,無異於是那豆腐往鐵塊上撞,註定了必敗的結局。

中原承平已久,整個東京畿不過湊出了萬餘府兵,畢思琛到了洛陽後立刻大肆徵兵,倒是在短短五日內徵得了八萬“大軍”。

只是這八萬“大軍”良莠不齊,大多是由市井商販、地痞流氓組建而成,何談戰力和軍紀,不過一盤散沙。

天寶十年五月,安祿山兵圍滄州不過五日,滄州隨即城破,五千靜塞軍全軍覆沒。

滄州城破後,大唐在黃河以北的唯一一支可堪一戰的軍隊覆滅,河北其餘州縣難當叛軍鋒芒,紛紛開城投降,不過十日,安祿山已佔得河北大半。

安祿山在滄州修整了不過一日,隨即南下,準備攻取最後的魏、相、黎、衛四州,全據河北之地。

可就在安祿山大軍出城的時候,卻從謀主高尚口中得到了一個消息,八萬唐軍已進駐魏州,范陽軍的攻勢受阻了。

安祿山聞言先是猛地一愣,臉上閃過一絲擔憂,問道:“唐軍主帥是誰?可是李瑁?”

高尚果斷地搖頭道:“非是李瑁。”

安祿山聽到不是李瑁,明顯地鬆了一口,接着道:“那讓我猜猜?是哥舒翰還是高仙芝?”

高尚繼續搖頭道:“都不是。”

“那是誰?”大唐各鎮節度中真正能入安祿山之眼無非是這三人,安祿山聽到高尚這麼說,不解地問道。

高尚回道:“是右衛大將軍畢思琛。”

“哈哈哈!”高尚之言方落,安祿山便大聲地笑了出來。

安祿山軍旅多年,大唐的將領他很是熟悉地七七八八,畢思琛這個右衛大將軍他自然也是聽過的。安祿山得知對手是他,豈有不笑之理?

安祿山得意道:“若來的是李瑁,我或許還會忌憚三分,這畢思琛算是什麼東西,你敢來河北送死?”

高尚聞言,好奇地問道:“爲何大帥不懼哥舒翰、高仙芝這等宿將,偏偏對李瑁忌憚三分?李瑁雖有軍功在身,但畢竟臨陣不足,恐怕比不得那兩人吧。”

安祿山道:“李瑁雖有將才,但卻獨好用奇弄險,臨陣指揮着實差了些。若只是一個李瑁,我自然不懼,我真正擔憂的是天策府那幫人。李光弼、馬璘還有崔乾佑俱是帥才,若是他們帶着劍南軍跟隨李瑁來了河北,我想要取勝恐怕不是易事。不過如今來的只是一個畢思琛,當真是蒼天助我。”

高尚也笑道:“大帥乃天命所歸,自有蒼天庇佑。”

安祿山握拳道:“李隆基老兒自尋死路,他這是要將河北拱手讓我。傳令下去,三軍疾行,三日後我要看到畢思琛的人頭出現在面前。”

------

兩日後,河北,魏州城。

畢思琛站在高聳的城牆,看着城下的范陽軍,嘴角泛起了一絲不屑。

城下的范陽軍根本沒有半點百戰之師的模樣,稀稀拉拉地分散在魏州城下,沒有半點精銳邊軍該有的模樣,反倒比起畢思琛七平八湊的軍隊還有所不如。

“哈哈哈,安祿山就是帶着這羣散兵遊勇來攻打我魏州城的嗎?”畢思琛指着城下的范陽軍,對身邊的副將得意地笑道。

畢思琛的副將和畢思琛也是一路貨色,聽見畢思琛這麼說忙奉承道:“安賊大軍如此散漫,這等於是將軍功拱手送於大帥手中啊!”

畢思琛聽到副將口中大帥的稱呼,臉上的笑意更甚了。

天寶年間,大帥之稱僅屬於十大節度,若不爲節度使,就算是十六衛大將軍也不敢當而皇之地自稱大帥,副將的話正中畢思琛的下懷。

正如楊國忠所許諾的那般,等到他平定了安祿山的叛亂,安祿山的范陽節度使之位就是他的了。

早年他和高仙芝爭安西節度使失敗,只能進京投奔楊國忠,如今他也算是快圓了他的心願。

畢思琛和副將在這裡臆想,一旁的魏州刺史崔沔的臉上卻露出了滿滿的疑色。

“范陽乃北疆精銳,多是身經百戰的勁卒,安祿山本人更是一員宿將,經戰陣無數,豈會如此無能?”崔沔指着魏州城下的范陽軍不解道。

畢思琛聽到崔沔質疑的話,臉色一下子陰沉了下去,滿臉不悅地回道:“崔刺史這是不相信本帥的判斷嗎?安賊造反失了民心,他麾下的范陽軍早就成了一盤散沙,久攻范陽不下自然就失了銳氣,士氣不佳也是應該的。”

崔沔倒是沒有畢思琛這麼樂觀,他仍舊擔憂道:“安祿山既然能攻下滄州,那想必范陽大軍的底子還是在的,又怎會如此散漫,不堪一擊呢?”

畢思琛立即反駁道:“大軍,這也能算是大軍。本帥自安西起家,征戰二十載,歷戰不下百場,豈是滄州李擇之流可以比擬的?”

“可是?”崔沔還是覺得有些不安,開口道。

崔沔的話還沒說完,畢思琛當即拍板道:“崔刺史不必多言了,崔氏乃是文官,自然不知行伍之事,戰場之上良機稍縱即逝,豈容耽擱。來人,傳本帥軍令,大軍出城,務必活捉安賊!”

“諾!”副將領命,和畢思琛一同下城,領着新募的八萬大軍衝出了城。

果然,局勢的發展正如畢思琛所預料的一般,唐軍出城,范陽軍便入流水一般退了下去,往後方奔逃而去。

畢思琛擔心安祿山逃跑,丟了這個大功,被慾望和麪前的成功衝昏頭腦的他連忙不顧一切地追了上去。

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三章 圈套第九章 高仙芝第十五章 退封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五章 官學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六章 中毒第十六章 定策第八章 議政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七章 試探第八章 回府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九章 決裂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八章 議政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六章 名將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一章 定議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章 暗探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