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

李瑁以輔政親王,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命下令,着高適爲江南道招討使、江陵大都督,統領山南道兵馬六萬,東向問罪永王李璘。

李瑁用高適平叛,並未想的太多,只因李瑁清楚地記得,歷史上的永王之亂便是高適掛帥所平,這也是高適首次作爲主帥參與戰事。

永王李璘有志無才,自幼長於深宮之中,不懂人間世事,連政務都不能熟稔處理,何談軍國大事。

歷史上的李璘叛亂,至德元年十二月起兵,至德二年三月乃平,前後撐了不過三月,而且這還是在江北大亂,淮南朝不保夕,唐朝主力都被困於中原一代的時候。

如今李瑁定鼎中原,淮南已無戰事,李璘在這個時候違背天下人心,憑着府內幾個空有文采,卻無韜略的謀士,又能掀起什麼風浪?在李瑁眼中,李璘作亂不過兒戲罷了。

高適軍略雖不及天策府諸將,但他跟隨李瑁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行軍之道早已通熟,在來瞋、韋陟等將的輔佐下領軍掛帥自然不成問題。

而且此戰在李瑁看來,平亂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要穩定江南局勢。

高適頗有才幹,任王府長史多年,身份特殊,乃天下皆知的李瑁心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李瑁的意思。高適掛帥,平定戰亂之後可儘快安穩人心,穩定江南局勢,保證江南道稅賦不斷,人心安穩。

李瑁的想法簡單,但看在來瞋、韋陟的眼中,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因爲李瑁的做法讓他們想起了一個人——房玄齡。

太宗爲親王時,房玄齡便爲秦王記事參軍,爲李世民掌管案牘文書,軍報奏摺,與如今的高適何等相似。

高適也是同樣初任壽王府記事參軍,而後升任靖王府長史。

房玄齡亦曾在軍中任職,累計功績,在李世民登基後得以拜相,那如今的高適呢?李瑁豈非正在在爲高適拜相鋪路,安排他在軍中積攢資歷?

所以在來瞋、韋陟等人的眼中,此次與他們一同出征的哪是什麼王府長史、江陵大都督,分明就是未來的宰相,將來的大唐門下侍中,而且有這種觀點的還絕非少數。

高適以長史職驟升大都督,招討使,爲地方大吏,當屬倖進,但當高適帶着李瑁的詔令來到山南時,卻沒有一個人有絲毫的傲慢,因爲在這些地方將領的眼中,來的不是王府長史,而是大唐未來的宰輔。

“末將來瞋、韋陟、裴戎率山南道諸將拜見大都督。”高適率領八千劍南精騎剛到江陵城外,來瞋、韋陟等人已經率衆在城外等候多時。

以往高適隨侍在李瑁身旁,自然也見慣了前呼後擁,隨扈如雲的陣仗,但這一次當他自己掛帥,卻纔是真正體會到了其中的感覺。

高適翻身下馬,上前將衆人扶起,笑道:“有勞諸公相迎,快快請起,咱們城中議事。”

“謝大都督。”衆人起身,將高適迎進了城內。

江陵,舊稱郢都,古楚國都,南臨江水,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越,稱“七地通衢”,自古便是中南重鎮。

自打李瑁出兵後,李瑁更是在此處截獲江淮轉運關中的錢糧無數,此處便成了李瑁的屯糧聚兵之所。

光是一個江陵城,不算上山南道其他州郡,駐軍便已滿四萬。

早知大都督高適將至,各部將領已經將兵卒點檢完畢,高適入城,便安排檢閱。

高適站在城牆之上,看着城下林立的數萬士卒,心中頓生一股豪氣。

“本官奉殿下之命南下督戰,實屬文臣掛帥,于軍中之事恐不甚精通,來日大軍出征,若有不到之處,還望諸位賜教。”高適初來乍到,倒也沒擺什麼近臣的架子,反倒謙虛地很。

高適擅詩作,與岑參、王昌齡等文壇泰斗齊名,若論詩才,高適自然是名滿天下,但卻從不以軍務見長,衆人本也擔憂高適初來乍到,胡亂指揮,如今有了他這句話,倒也放心了不少。

“大都督言重了。”衆人齊聲拱手回道。

高適道:“如此,那邊有勞諸位將軍統兵,明日順江而下,移軍歷陽,進軍吳郡。”

衆將聽到高適的話,微微一愣,顯然沒想到高適的安排竟如此急促。

來瞋與周圍諸位眼神對視了一下,開口道:“如今已然入冬,雖江南之地不必北地嚴寒,但亦不宜行軍,但貿然出征士卒恐有怨言啊。眼下不如屯兵鄱陽,精修兵甲,待來年春至當可一戰而定吳郡、丹陽之地。”

高適聽了來瞋的話,立刻便猜到了他們的意思,他們只當高適本是李瑁近臣,如今外放自然一心求功,這才急於在冬日出征。

不過高適搖了搖頭道:“本官着即日出徵並非急於求功,而是受形勢所迫。如今天下未定,待明年開春,北地當有戰事,屆時江南務必亂不得,故而永王之亂務必於年內平定,不可拖延。”

高適的話一說完,心思活絡的來瞋等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高適的言下之意。

明年開春靖王在北地將有大動作,看來靖王是等不及想要入主關中了,倒是北方若是大戰,南方自然不能出半點岔子。

高適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們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當即齊聲應了下來。

高適奉李瑁之命南下平叛,而在數千裡之外的朔北,郭子儀卻在被李瑁一封詔令愁的一臉苦色。

李瑁以輔政親王,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命招郭子儀入東都覲見,商討來年平叛之事,與此同時,太子李亨也同時下令,傳郭子儀進京述職,犒賞他平叛之功。

兩封詔令像是商議好的一般,一前一後地到了郭子儀的手中。

“阿爹可是在位太子與靖王的詔令發愁?”郭子儀的長子郭曜見郭子儀面露愁容,終日不悅,於是上前對郭子儀問道。

郭子儀嘆了口氣道:“太子和靖王,一個招爲父去長安,一個招爲父去洛陽,爲父是一個都開罪不起啊。”

郭曜看着郭子儀的一臉愁容道:“其實阿爹心裡已有計較,只是不知該如何取捨罷了。”

郭子儀聽了郭曜的話,臉上竟露出了一絲奇色,問道:“你何出此言。”

郭曜道:“投靖王、投太子,孰強孰弱,孰利孰弊,天下皆知。”

“哦?”

郭子儀聽了郭曜的話,話中帶着些考校的意思,問道:“那你覺得爲父靠向誰更加合適?”

郭曜似乎早有腹稿,不假思索地回道:“太子性格猶疑,耳根子軟,重文輕武,而且看重出身,最重世家門閥。而靖王軍旅出身,他麾下諸將解釋靖王親自自行伍中提拔,更何況靖王一向看重阿爹,早在王忠嗣免職後便曾上表奏請阿爹爲朔方節度使,故而在兒看來,靖王更加適合阿爹。”

郭子儀聽了長子郭曜的話,臉上的愁容似乎淡上了許多。

郭曜亦是軍中將領,耳邊亦聞得無數靖王之事,若是靖王登位,對於他們這些武臣來說,自然要比重文的李亨處境好上許多。

一番計較後,郭子儀終於下了決定,出言道:“既然曜兒也這麼說,左右年末還早,未到進京述職的時候,那爲夫便先去一趟洛陽,覲見靖王殿下。”

第十五章 授首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章 內鬥第四章 提詩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章 籌糧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八章 返程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三章 暗探第十八章 襲城第四章 密信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六章 謀退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七章 試探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九章 密謀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五章 再遇第四章 提詩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六章 中毒第三章 問安第十一章 挑撥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二章 龍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