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魂兵工聯合體的輕型坦克項目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獲得了成功,並開始投入批量生產。當然德國國防部得到了豹式坦克,希特勒授意讓首批五十輛坦克就進入了西班牙作戰。
而同時,龍魂兵工聯合體也搞出了變形的豹式坦克,它的名稱叫做小龍坦克,當然就包括系列的車輛,自行火箭炮,自行榴彈炮,自行迫擊炮和步兵戰車四種類型。
在1934年11月,龍魂兵工聯合體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三屆國際防務展。由於西班牙內戰的爆發,所以參加防務展的軍火商和買家都更多,交易額也比第二屆高出百分之二十。
龍魂兵工聯合體還是防務展的最大贏家,最受關注的焦點。
因爲龍魂兵工聯合體不但推出了風雷系列發動機,獲得了上千臺的訂單,而且m40大型運輸機也斬獲了五百多架的訂單。當然,原來的老產品同樣是繼續熱銷。
在地面武器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小龍坦克和它的變形車了。
小龍坦克,乘員爲3名,包括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有一個向右轉動開啓的艙蓋,上面裝有3具晝間觀察潛望鏡。車長位於駕駛員後方,有1個向前開啓的車長門,可旋轉,不開啓部分裝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爲晝夜合一微光觀察鏡。
小龍坦克的中部爲炮塔,其外形非常低矮。使用一門30毫米機關炮,車體後部爲載員艙,還可搭載2名全副武裝的步兵,以背靠背坐在載員艙內。載員艙內有2個頂蓋,左右各2個。通過鉸鏈與車體頂甲板相連。步兵下車作戰的主要出入口爲兩扇車後門,這兩扇後門同時也作爲柴油箱。爲便於步兵乘車作戰,在車體兩側及左後門上共設有2個射擊孔並有觀察瞄準裝置,供步兵射擊用。
兩側最前面第一個射孔用於班用機槍,可向車前方30度方向射擊。其他2個射孔用於突擊步槍或衝鋒槍射擊,射孔內有球形支座。可使槍上下俯仰12度左右,左右轉動15度。廢彈殼收集在彈殼袋內,火藥氣體可經抽氣風扇排除車外。此外,該車還備有1具40毫米火箭筒、10枚手榴彈。
比起原型車豹式坦克來,它又有許多改進,外形也不一樣。最大重量爲135噸,減輕了一噸多,另外最大行駛速度達到了60千米每小時,因爲它採用了一臺280馬力柴油發動機。使用渦輪增壓技術。最大行程達到300千米,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配備一具反坦克火箭彈發射器,這是世界上任何坦克都不具備的。
所以小龍坦克一出現在防務展上,就被瘋狂地圍觀了。最後它的訂單達到了2500輛,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西班牙內戰中的雙方當然是最大的買家了,弗朗哥雖然得到了德國的支援,有幾十輛豹式坦克,但他還是覺得不夠。又買了500輛小龍坦克。當然,這些小龍坦克交貨的時間。是在一年內分批交付。
另外,小龍自行火箭炮,同樣受到了青睞,它的車體仍然是採用小龍坦克的底盤。但是在車頂上安裝了一部箱式火箭發射器,並且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同時可以選擇不同的口徑。當然。現在只有130毫米火箭彈可供選擇,這種火箭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5千米,每一輛自行火箭炮發射車可以在十秒內發射完車頂發射箱內的19枚火箭彈,同時車內還備彈60枚。這樣強大的炮兵火力,更是吸引了無數的買家。
小龍履帶式步兵戰車戰鬥全重爲136噸。乘員3人,載員8人,採用頂置式單人炮塔。安裝20mm火神炮,高平兩用,能變換射速和彈種,可首發自動裝填,電擊發,爲雙向單路彈鏈供彈,有爆破榴彈和脫殼穿甲彈,彈藥基數400發。並列機槍爲58毫米輕機槍,彈藥基數爲1000發。炮手採用可見光高平潛望瞄準鏡,能變倍率,對地射擊時爲6倍,對空視場大於40°。設有餘彈計數器,可同時顯示兩條彈鏈上的剩餘彈數,並能在需要補充彈藥時發出信號並終止射擊。炮塔兩側裝有130毫米反坦克火箭彈發射器,每側各1具。這種車還具有水上浮渡性能,可以說是世界上性能最強大的步兵戰車,就是面對各國主戰坦克也不會落下風,因爲它不但有反坦克火箭彈,還有火神炮。
小龍自行榴彈炮,同樣非常受歡迎。它構造簡單,在小龍輕型坦克底盤上加裝一門博福斯105mm榴彈炮,無炮塔開放式設計,僅在炮身正面設置一面炮盾。此外車上也沒有任何瞄準射控系統。炮身水平轉動範圍左右各225度,炮身俯仰範圍爲45到80度,一般射程8km,最大射程12km,備彈50發。輔助武器爲1挺762毫米班用輕機槍。小龍自行榴彈炮編制車長、駕駛與五名炮組人員,炮組人員在行駛時位於車尾艙內,操作時則需暴露於車外。當然,在加上了榴彈炮之後,車體重量就達到了20噸,行駛速度降爲45千米每小時。
雖然自行火炮也不是新鮮玩意,1917年,第一門自行火炮由法國發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誕生後不久,法國人爲了使笨重的牽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能夠在各種地形條件下迅速地思考轉移陣地,在一輛履帶坦克底盤上安裝一門野戰炮,使具有機動越野性能。但這時的自行火炮沒有裝甲防護,只適用於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
但是比起小龍自行榴彈炮來,法國的自行火炮就差得遠了。而其他國家還在發展之中,所以這種105毫米的榴彈炮一亮相,就吸引了非常多的目光。各國都紛紛訂購了這種威力強大的小龍自行榴彈炮。訂單數量突破500輛,這還是在很多國家想通過試用,然後進行仿製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