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鬼子的心目,柳川平助這一套下來,包抄華夏精銳部隊,只不過是開胃小菜。
做完這些工作後,柳川平助的第十軍會和鬆井石根的海派遣軍,遙相呼應。
鬆井石根的直屬部隊兵力更多,達到了24萬以。
這兩支戰鬥力驚人的大部隊,將會組成一個殺傷力驚人的包圍圈。
到時候,華夏主力精銳部隊,加正處於淞滬會戰各戰場的普通部隊,都會被消滅。
很明顯,一旦達成這些戰略目的,很有可能,華夏會向島國投降!
這樣,讓島國覬覦了幾百年的華夏,這麼富饒遼闊的領土,這麼多讓鬼子垂涎不已的資源,都會被島國控制。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沒想到的是,戰局的發展,遠遠出乎島國大本營的預料。
又是葉天,又是抗倭救國軍!
什麼?
抗倭救國軍還聯繫了其它自發抗戰武裝?
然後,這三支部隊,趁第十軍登陸的時候,實行了一波半渡而擊!
發現遭遇到襲擊後,沒有任何猶豫,第十軍乘坐的那些軍艦,馬開始了表現。
一剎那間,成千萬門大口徑艦炮,開始向華夏岸防部隊發起攻擊。
沒想到的是,人家華夏岸防部隊,早已經挖掘好了防禦工事。
最重要的是,發現己方在實行地毯式轟炸後,人家華夏部隊,順着早已經挖好的很深的坑道,連個招呼都沒打,撤離了戰場。
損兵折將無數,不過這還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偌大的登陸場,都變成了沼澤地。
到處都是大型塌方,海水不停的倒灌進來。
因此,第十軍的勇士們想要快速跨越這片地區,從而繼續執行使命,非常艱難。
事實,不僅人過去麻煩。
各種重武器,各種輜重給養,想要跨越這裡,難度更大。
在柳川平助交給島國大本營的件當,他是這麼形容的:
很多勇士,掉進了沼澤地,找都沒法找;
很多武器裝備,尤其是絕大部分島國平民都吃不到的大米,也都陷入了沼澤地;
受到這些影響,全軍下,士氣非常低落;
柳川平助表示,他辜負了天皇的信任,打算自殺殉國;
……
經過一番緊急商議,在天皇的直接干預下,針對第十軍的處置方案,拿了出來。
柳川平助不能剖腹自殺,而應該戴罪立功。
他的軍銜,也從大將降低到將。
事實,他這個大將的軍銜,纔剛剛拿到幾天,還沒捂熱乎呢。
大驚失色、勃然大怒之餘,島國大本營還拿出了一套特殊方案。
以華制華!
這些大鬼子打算,要成立一支專門的部隊。
部隊的士兵,全都有華夏人擔任。
當然了,各主要軍官,尤其是負責訓練士兵的軍官,都應該算島國人。
另外,爲了安撫這些華夏漢奸們,這支部隊明面的大領導,可以是華夏人。
不得不說的是,垂簾聽政,是鬼子們的拿手好戲。
現如今,東三省的僞滿洲國,實際全都在島國的控制。
因爲這個方案,是天皇簽署過的,因此,方案剛剛形成,各級鬼子都馬行動起來。
很明顯,島國之所以打算成立這支部隊,爲的是對付葉天的抗倭救國軍。
也是,抗倭救國軍的兵力雖然不多,但對島國的危害太大。
在此以前,抗倭救國軍只能在戰術層面,影響島國。
事實,這種影響不是很大。
沒想到的是,抗倭救國軍的表現,竟然越來越可怕了。
包括平津會戰,尤其是這次淞滬會戰,抗倭救國軍的影響,已經大到了大的戰略層次!
例如,若非他們搗亂的話,柳川平助的第十軍,早已經成功登陸了。
而第十軍成功登陸後,很可能會導致華夏直接向島國投降!
正是考慮到這些,連天皇,都特意爲這個方案做了批註:
找到抗倭救國軍,並全殲這支部隊;
抗倭救國軍的首領,是那個代號催命判官的葉天,一定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不得不說的是,這個方案,有個重點。
即將成立的漢奸特殊部隊,主要任務是設法尋找抗倭救國軍。
然後,在第一時間內,向當地島國部隊最高指揮官彙報。
而得到彙報後,各最高指揮官,務必要馬實施圍殲任務。
甚至,得到彙報後,不管這些島國部隊正在執行什麼戰鬥計劃。
例如正在攻克某一座城市,並眼看着要攻下來……
……
島國和在華夏的各鬼子部隊,都在雞飛狗跳之,反觀華夏,卻稱得是遊刃有餘。
鬼子有在金山衛登陸的打算!?
執行這個任務的,是島國第十軍,兵力有10萬之巨。
按理來說,10萬這個數字並不是多大。
可惜的是,自己人最知自家事。
因爲訓練有素,無論是訓練時間,還是訓練質量,尤其是實彈射擊,都能得到保證,因此,鬼子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
公認的是,一個鬼子的單兵戰鬥力,是一個華夏正規軍人的五倍。
若是對華夏非正規部隊,例如各自發抗戰武裝、各地保安民團等,一個鬼子甚至能輕鬆對付十幾個華夏人。
別的不說,單論槍法,這一點,華夏人不得不佩服鬼子。
事實,鬼子的槍法普遍很好,是舉世公認的事實。
也是,在300米範圍內,鬼子能做到指哪打哪。
這不是槍法好的話,怎麼纔算?
其實,除了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外,鬼子的團隊作戰能力,也很強大。
鬼子軍官大都是百戰老兵,普通的鬼子大都悍不畏死,甚至以戰死爲榮,執行力更是強大的嚇人。
最重要的是,在重機槍、大炮、飛機等重武器方面,島國能遠爆華夏。
因此,想要對付第十軍,華夏至少要出動100萬兵力。
並且,最好全都是德械師。
讓所有有良心的華夏人都鬱悶的是,眼下,各精銳德械師,正在淞滬會戰的正面戰場,和鬆井石根的海派遣軍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