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是漢族、土家、壯族等名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就是在新娘子出嫁的時候,親人哭唱,表現不捨。
在以前的話,哭嫁一半是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或者是一個月開始,有的地方甚至是從三個月前就開始了。
不過,到了近代,哭嫁就沒有那麼長時間了,這個時間在逐漸的縮短,一個星期,三天,到現在的實時。
是的,現在的哭嫁就是在新娘子出嫁的那天才開始的,有的甚至都是新娘子要出門纔開始,畢竟現在的人都是要忙着生活,忙着賺錢,哪有那麼多時間的啊。哭嫁都是一些親戚,誰會沒事半個月就來你家呆着天天哭呢?
以前,只要是親戚和鄰里,那都是要哭嫁的額,但是現在卻是不一樣了,現在哭嫁主要都是至親,有的甚至只有新娘自家的人,舅舅啊、叔叔啊、伯伯啊、嬸嬸的之類,其他人現在也不參與了。
現在哭嫁的時機一般是在接親的隊伍來到新娘家的時候,這時候新娘的叔伯嬸子就去新娘的閨房哭嫁。哭唱必須要按照傳統禮儀來進行,不是隨便哭哭就行的。
新娘哭唱的內容主要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哥嫂兄妹的關懷之情,而長輩的哭唱的內容則是對新娘出嫁的不捨,思戀,畢竟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嘛,這出嫁了,那就是人家的人了,不在是自家的人,所以哭唱的內容以思戀之意爲主。
哭唱的內容在很早的時候就有詩歌敘述了,比如這個《閨聲哭》。
“娘聽後園鳥雀驚,要聽房中女兒聲。我娘當門苦葛藤,手攀苦葛訴苦情。我娘苦情苦過了,女兒苦情才起根。桔子開花葉子青,陽雀開聲我開聲。新打銅盆才裝水,新打剪刀兩面青。娘不開口我開口,娘不開聲我開聲。當門一根木蓮樹,目蓮樹上掛卷經。一本經書背完了,未見我娘來開聲。虧了我娘睡得穩,爹媽眼淚貴如金。”
這就是很早的時候就流傳下來的哭嫁內容,十分的傳統,就像是詩歌一般。而在古代的時候,這些東西也的確是都是以詩歌的形式來記錄。
這不光是傳統的習俗,還是文化的肯定,也充分的說明了我們國家在古代的時候,文化發展的重要。
哭嫁,那可是每家女兒出嫁都是要進行的一種儀式,要是沒有的話,那真的會被鄉里鄉親瞧不起的,要是哭的內容不準確,自然也是一樣的被瞧不起。
所以,古時候的女孩子,不管是窮人家的,還是富人家的,只要家裡不是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女孩子都是要讀書認字,最起碼的也把《三綱五常》、《女戒》等書記背誦下來。
所以說,古代的女孩子,還都是要識點字的。
然後還有《哭爹孃》、《哭兄妹》等等,一連串下來,要夠新娘子哭好長時間的,所以古時候的哭嫁時間都是很長的啊,半個月,一個月。大戶人家親戚多、鄉里鄉親的也要哭嫁,你說這是一項多麼浩大的工程啊。
這是哭嫁的一種說法,也是官方的說法,而在民家,對於哭嫁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新娘子對未來的迷茫、不解、恐懼。
古時候結婚,大家都是知道的,新娘子在沒有掀開蓋頭的時候,那絕對是不知道自己的丈夫長得啥樣子,也不知道他的家庭是個啥樣子的,你說能不恐懼嗎?
另一種說法就是埋怨社會,爲什麼會對女子不公,埋怨媒人,爲什麼不讓自己去選擇未來的丈夫。
這兩種說法都是私下裡流傳的,與古時候的政治相違背,所以是登不上臺面的。
不過,這兩種說法似乎也是有些道理的。
林晨他們一下車,就聽到新娘子的閨房裡傳來了鋪天蓋地的哭聲,還把李瀟然給嚇了一跳。
林寶兒倒是還好,她見過人家結婚的,知道這叫哭嫁,但是李瀟然不知道啊,還以爲是除了啥事情呢。
要知道,哭嫁的內容聽起來可是不好懂的啊,到最後,差不多就是嗚嗚咽咽的樣子,要是不知道內容的,根本就不知道哭的是啥。
在李瀟然看來,這一下子這麼哭了起來,那指不定是出了什麼事情,要不然的話,爲啥要哭的這麼的傷心啊!
“晨哥哥,這怎麼了啊?爲什麼有人在哭呢?”李瀟然抱着林晨的胳膊,一臉擔憂的問道。
“這叫哭嫁,是新娘子要出閣了,親友們告別的一種儀式。”林晨解釋道。
李瀟然還是有些不明白的問道:“既然是結婚,那肯定是好事情啊,爲什麼還要哭呢?”
“額,你難道沒聽說過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嗎?這是傳統的婚禮,和你見到的婚禮是不一樣的。你想想啊,這女兒嫁出去了,就不是自家的人了,你能不想戀嗎?女兒嫁出去了,以後再想見到父母就困難了,她不思戀父母嗎?所以,這是出嫁之前的告別,當然是要哭的啦。”
林晨只好把哭嫁的原有簡要的和李瀟然說了一下。
李瀟然這纔有些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原來哭嫁指的是這種啊。
“感覺這有點不好,結婚的時候還在哭,總是有點彆扭的。”李瀟然撅着小嘴說道。
“好啦,你是在城裡長大的,沒見過農村的這種婚禮,等會兒啊,你就和寶兒在一起,不懂得就別說話,看着就行,拿手機拍照玩玩,別亂說話,要不然人家說你不懂事,知道不?”林晨叮囑道。
李瀟然連連點頭,她也感覺到自己還是不說話的好,因爲這裡面有好些的習俗她都是不知道的啊,一張口,肯定要說錯話的。
這種場合下,說錯話,那會讓人很不高興的啊。
李瀟然乾脆就和林寶兒一起呆着,哪也不去,林晨則是和他表弟在一起,他現在的身份差不多就是相當於伴郎的。
接親的隊伍很快就被安排入席,然後新娘家的親友也開始入席,哭嫁繼續,新郎子這一幫子人先吃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