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的時候,有一種情況稱之爲——一見鍾情。”樸都昌說道:
“一見鍾情理論,其核心在於“完美形象”的概念。所謂的完美形象,指的是,在每個人心目中,最完美無缺的戀愛對象。用一個不精確的說法,也可以稱之爲夢中情人。完美形象,雖然很容易理解,但大多數人很難確切地知道和描述清楚對自己的完美形象。完美形象是後天形成的,比如童年地生活,在生活中接觸到的不同的人,在時間的過程中逐漸填充豐滿起來的,而且會隨着時間和經歷而不斷髮展和變化。
一個人對他人的完美程度的認知,稱爲完美度,可以用百分比表示。完美形象的完美度,爲100%。對於每個人來說,構成完美度的各個因素和重要程度都不同,這些因素包括形象、氣質、性格、身材、人際交往、事業、興趣愛好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那幾個因素,稱爲完美度的主要因素。
如外貌協會的人,外貌形象在完美度中所佔的權重就很高;對拜金者,金錢在完美度中就會佔到較高的權重。當然,完美度也是會不斷變化的,隨着對一個人瞭解和接觸,完美度可能會變高,也可能變低。特殊情況下,如同性戀和雙性戀,主要因素中,還需要加入性別這一因素。
對於具體的某一個人,可以進行戀愛所需要達到的完美度,稱爲戀愛點。戀愛點較低的人,比較容易進入戀愛,反之如果戀愛點較高,則相對難一些。如日久生情這種情況,就是隨着瞭解的不斷深入,對方的完美度不斷升高,達到及超過戀愛點,成就好事;反之,原來戀愛的兩個人,因爲一些原因陷入冷淡和爭吵,完美度會不斷降低,當低於戀愛點時,就可能瀕臨分手。
能夠發生一見鍾情程度所需要達到的完美度,稱爲一見鍾情點。通常情況下,一見鍾情點要比戀愛點要高得多,也許有的人戀愛點爲30%,一見鍾情點卻要達到70%,對於完美主義者,一見鍾情點可能更是會達到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所以,一見鍾情發生的概率非常小,由於機緣問題,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發生一見鍾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情報工作中,我們接觸的人,大多時間是通過對方去獲得情報,如果想讓一個特定的人對你有深刻的印象的話,那麼我們得學會根據對方的愛好,建立起他們對我們的一見鍾情的點,當然還有的時候在敵後,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研究那些,那麼人性就能幫助我們,每個人對金錢與生命有着無法抵擋的誘惑,當然,如果對金錢與生命無動於衷的時候,看看對親情會心痛麼,萬一遇到一個什麼都不在乎的話,袁陽,請問你們特種部隊是怎麼做的?”
“大刑伺候。”袁陽道。
“對,雖然是有一些殘忍,不會還是挺實用的,用刑不僅是對身體上的折磨,更加對心理上的折磨,用刑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刑,對方就屈服了。”
科技的發展每一樣新科技出現的時候,它們第一時間就是被軍方與情報部門盯上,潛水艇的發明一是爲了能更好的打擊敵方海面艦艇,同時也是爲了能讓對方的情報人員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離開敵境或者進入敵境,而相機發明後,情報部門就想到這玩意兒能不能一小再小,小到一部相機像指甲一般大小,而手槍的發現讓情報部門的科技工作者們硬是弄出了掌心手槍,鋼筆手槍等玩意兒。
而現在各類掃描儀,竊聽器,遠程紅外偵測裝備等讓全世界的間諜們有一種學到老,活動老的感覺,而敵我雙方的反偵察設備更讓一些幾年前還處於想象中的玩意兒很快就用到了情報領域。
袁陽小心翼翼的擺弄着面前一個蒼蠅,在外人眼中這就是一個大號的紅頭蒼蠅嘛,但是袁陽知道這玩意就是一個仿生偵測電子蒼蠅,它的翅膀除了負責飛行以外,還是天線,它的背部是太陽能電池,那大大的紅色頭部上在一個小攝像頭以外還是語音偵測系統和掃描系統,腹部的六條腿可以進行溫度與溼度的偵測,同時還是頻率探測儀器。
看到手中這麼好的玩意兒簡直是間諜們的最愛,有了這樣的玩意兒可以隨意出入對方的房間,進行竊聽,拍攝都可以,唯一不好的是它是一次性產品,只能玩五個小時,而指揮中心在沒有中轉的情況下,它的活動範圍是一公里之內。不過,這種內部稱之爲“紅色藥丸”的仿真蒼蠅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在它的腿部或者蠅頭塗下毒藥,飛到對方的房間,在對方的皮膚上狠狠一叮,然後揚長而去。
當然這個故事告訴大家,晚上睡覺一定要關好門窗,防火,防盜,防蒼蠅。
在第七局裡還有名式各樣的機器人和無人飛行器,而一些稱之爲“快遞”的無人飛行器是我方人員在敵後需要器具時,它可以利用自己個頭小,雷達偵測不到的優勢順利地將人員需要器件空投到指定地方,如果人員需要的話,還可以把它拆成需要的裝備。
“對於一名間諜或者刺客來說,殺人是一門藝術。”樸都昌說道: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提但是像電影裡一樣,一名狙擊手扛着一支高精度的步槍,站在高處,一槍幹掉對方就行了,真是那樣的話,會留下許多線索的,只有不知不覺地讓對方死去,不會留下任何一點線索的手法纔算得上高手。比如,用毒,就是一種方法。”
在人類的進化的試驗室裡有種各式各樣的製毒方法,許多人在吸食香菸的時候,都知道那裡面含有尼古丁很害人的,只需要一點滲透到皮膚的話,那人就差不多算是在閻羅王那裡報到了,一包香菸在水裡浸泡到三到五個小時,當水變成深褐色時,然後進行蒸餾最後得到一些褐色物質,雖然不是高純度的尼古丁,但是也可以殺人了。
甚至人們藥用的明膠,對,就藥品的膠囊只需要加一點日常用的一些生活化學劑,馬上變成讓人查不到原因的毒藥。因爲我們身邊常見的一些植物和生活用品都可以提煉毒藥,甚至我們生病時所用的醫藥如果掌握不了劑量的話,也可以成爲毒藥,這就是說爲什麼醫生可以成爲下毒手的原因。
人類發現毒藥是一種偶然,可能是在做飯的時候發現了某些植物含有劇毒。當時具有毒藥知識的人在那個時候被尊爲是部落的術士。
西方歷史和中國歷史上用毒的人才與方法,案例數不勝數,早在公元前331年,就有在食物和水中下毒的記載,這種行爲變得司空見慣。用毒藥謀殺的現象更是見於社會各個階層,就連貴族也經常用毒藥來對付政敵或生意上的對手。
到現在爲止,很多15。16。17世紀的毒藥已經消失了。那個時期最常見的下毒方法是在酒中或食物中,因爲那時期的食物採用大量的香料,已至無法品嚐出毒藥的味道,所以專門的試毒者也出現了。
15世紀意大利的波幾亞家族是最出名的下毒家族,幾乎家族中人人掌握這種殺人方法。一位名爲凱瑟琳德梅迪奇的意大利公主嫁往法國,從此神秘的死亡開始出現,以後極爲流行的砒霜開始盛行起來。因此,法語中的“意大利的”一詞成爲“下毒”的代名詞。這位公主還擅長使用在新大陸發現的尼古丁謀殺家族的政敵,或是把砒霜餵給蟾蜍,再從其屍體上提取毒素。
西方歷史有幾位著名的用毒專家:安東尼伊西里,可以用毒藥控制被害者的死亡時間;拉芳欣,路易十四的宮廷香水師,宮廷衆多的貴族死於她的手下;瑪麗多培亞,利用下毒取得家產,並在醫院的病人身上實驗,最後死於實驗中。
在文藝復興時期,毒藥的非法使用達到了頂峰,可以說那時毒藥已經成爲刺客或殺手的必要工具。這在某種程度上則歸咎於毒藥製作原料的新發現。例如,意大利鍊金術師在14世紀與15世紀時發現,將毒性物質混合後的湯劑可能比含有單一毒性物質的湯劑毒性更強,同時其他毒藥的新性能也被研究得更加透徹,更有一項專門研究毒藥的學科誕生,也就是今天的毒物學。而在當時的社會,正因爲處於用毒高峰,人人都懼怕毒藥,也就警惕性很高。哪怕是參加晚宴,人們都會謹慎防範,以免吃到被主人或其中一位賓客施毒的食物或飲料。
中國曆代的道士喜歡煉丹,所以掌握的化學知識和毒藥知識也不少,中國歷史並不見少那種下毒的案例,比如明朝最有名的“紅丸案”。
近代毒藥的正式研究開始於19世紀早期,砷標誌是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納得研究馬錢子的藥效。被公認的現代毒藥學奠基人奧菲拉所寫的《毒藥的特性》於1814年出版。到了1830年,幾乎所有的的無機化學物的成分都能通過化學分析的方式而得知,但是用這種方法不能分析出有機毒藥。比利時化學家讓塞爾維斯塔在1851年在調查殺人案時提取出生物鹼,打破這一結論。檢查毒藥的方法增加了以後,毒殺的方式也隨之衰落了。
在20世紀初,無嗅無味的砒霜使用率很高,往往殺人於無形之中。[1]
20世紀中期則非常流行使用氰化物毒藥,其中氰化氫是一種無色氣體,帶有淡淡的苦杏仁味,但四成人因缺少相應的基因,壓根聞不出它的味,而氰化鉀和氰化鈉則都是無色晶體,只有在潮溼的空氣中,水解產生氫氰酸纔會具有苦杏仁味。可見,不論使用以上何種作爲投毒藥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易被人察覺,又都會使人斃命。
20世紀以後,工業大發展,化學藥品增多了,人工毒藥紛紛出現。根據情報分析,下毒用的最多的是外用藥,清潔劑和其他家用產品,其次是殺蟲劑、生物鹼,最少的下毒是煤氣和濃煙。
過去人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使用者身上,而忽視了毒藥的解毒。因此解毒的技巧並不高超,只留下了一些迷信。例如認爲牛奶是萬能解藥,其實牛奶只具有稀釋作用而已。鹽水被認爲是急救藥,但是用鹽水解毒是很危險的,因爲其只能起到一定的稀釋作用,而注入過量的氯化鈉會導致心臟病,對虛弱者更危險,袁陽提醒掛鹽水者下次要小心了。但是任何解毒藥都必須小心使用,否則會比毒藥更危險,甚至會成爲殺人陰謀的一部分。
世界上並不存在萬能的解毒藥,使用解毒藥只有取決於毒藥的類型、用量、用法及時間等等。也就是說,解毒的唯一途徑就是靜觀症狀發生,再施以相應的療法。
就學科而言,現代毒藥學與法醫學是交叉學科,不可分割。同時,毒藥也是一名合格的間諜所必須掌握的殺人方法之一,也是一名間諜在暴露時自殺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