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無法截獲目標!這種先進的雷達,居然也會在這個重要的關頭掉鏈子?
王昂的心中很是着急,他的手指繼續撥動一個個的開關,切換雷達模式,想要將該死的干擾去掉。
終於,雷達屏幕上的雜波消失了,他的心中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就在這時,耳機裡面已經傳來了雷達告警接收機的聲音。
鎖定,已經被鎖定!
怎麼回事?對方居然已經鎖定了自己?王昂心中大駭,難道對方沒有受到電磁干擾?
如果比雙方的雷達的話,殲十一戰機的機頭最大,雷達天線也是最大的,所以探測的距離最遠,同時,雙人駕駛體制讓雷達官有充足的時間來反應和切換,在空戰中,哪怕是比敵人早一秒,也是生死攸關的。
現在,殲十一戰機的雷達官已經提前擺脫了干擾,操作己方的雷達鎖定了對方。
在空中對抗中,只要被對方的雷達鎖定,就會被判定爲失敗了,畢竟誰也不能真刀真槍地用導彈。
王昂此時已經可以在雷達屏幕上掃到那兩個亮點了,距離八十,對方鎖定了自己!
這種距離上,對方的不死鳥導彈已經可以發射了,也就是說,已經算是被演習指揮部判定爲己方輸了?
那當然不行,這樣多沒有面子,一個照面沒打,就已經落敗了?
王昂咬牙,推動操作杆,蹬方向舵,殲八2戰機開始向着一側翻滾過去。
果然,雷達告警接收機的警報聲消失了。
側轉擺脫,這是對付脈衝多普勒雷達的一種常見手段。
雷達在掃描搜索中,最大的麻煩就是地面雜波的干擾,如何濾除干擾曾經是擺在所有雷達研製者面前的一個攔路虎,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地面的物體是不動的,他們的多普勒頻率漂移就是確定的,在戰機的機載雷達中,應用快速的傅里葉變換,把這些不動的全部都過濾掉,那剩下的就是目標了。
哪怕就是貼着地面飛行,只要有速度,那和地面靜止的物體就是不同的,按照理論就能被發現,但是受限制於系統性能,不可能把奔跑的汽車也給過濾出來的,所以只能是地面幾百公里每小時高速運動的纔可以。
這樣,也就給對方提供了一個擺脫的方式。
在受到對方的雷達照射之後,那就側轉擺脫,當轉到和對方垂直的方向上之後,在對方的眼裡,就是靜止的了,自然就被濾除掉了,這就是躲避雷達鎖定的原理。
當然,這是需要技巧的,早晚都不行,方位稍稍不合適,不是完全的方向垂直,就會被對方給重新搜索出來。
同時,自己這麼一側轉,也在意味着和對方的距離增大,如何才能衝上去格鬥?
當然是轉回來!
剛剛是轉過去,現在再轉回來,這樣在天空中形成了一個s的形狀,就是後世常見的s機動了。
身體被緊緊地壓在座椅上,王昂承受着機動帶來的過載,同時,在他的眼睛裡,已經看到了遠處天空中出現的亮點了。
哼,你很厲害嗎?能夠在遠距離上就攔截嗎?不死鳥導彈,對付轟炸機還差不多!王昂在心中暗自想到。
這一套動作,那都是請教了陳瑞之後學的,現在看來,這套動作相當的有效,成功地躲避了對方的鎖定,突入到了視距內!
這個時代的中距導彈,可靠性根本就不高,看看鷹國在猴子國上空的教訓就知道了,簡直就是無控的火箭彈。
一直到現在,採用了最新的單脈衝引導頭技術,纔算是穩定下來,空中打靶的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說百發百中,那也不一定的。
現在,目視中看到了對方,王昂的心頭一陣的欣喜,只要進入了視距內,那就好辦了,看我怎麼收拾你!
雷達兩次脫鎖,劉志航聽着身後的雷達官的話,那也是心頭一愣,對方看來真有兩下子,難道是野戰部隊裡出來的?
哼,管你呢,看我的!
雙方的距離在迅速地靠近,靠近,在萬米高空中,雙方都在準備做下一次的努力,近距格鬥!
以前的時候,漢國根本就沒有可靠的導彈,也沒有迎頭攻擊的能力,所以尾追攻擊就是最主要的方式,而現在,己方裝備的霹靂-8已經有了一定的迎頭攻擊能力,如果是在實戰中,大家是可以迎頭髮射導彈的。
但是這樣的話,演習指揮部不容易判斷誰取勝,所以,這種攻擊方式就不算了,當中距空戰沒有勝負的時候,大家就只能繼續在咬尾中發力了。
雙方的距離在迅速地靠近,靠近,此時殲八2的飛行高度更高,雙方擦肩而過,當殲八2從頭頂上飛過之後,劉志航立刻就推動操作杆,蹬方向舵,開始大過載的轉向了。
計算機控制下的可變後掠翼,齊刷刷地向前伸,擺到了機翼展開的位置,這種位置下,擁有最小的轉彎半徑。
兩人的身體被側着壓在座椅上,至少有五倍的重力壓在身上,眼前也開始慢慢模糊,劉志航放開操作杆和方向舵,戰機重新恢復平衡,此時,那架殲八2清晰地在自己的視線裡。
對方上當了。
對殲八2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遠地打槍,近身的不要,畢竟它本來就是一款高空高速戰鬥機,誰知道,它居然不知死活,想要來和己方近距格鬥?
沒有任何戰鬥機可以在近距格鬥中和雄貓討到便宜,當初陳瑞大戰雄貓,那也僅僅是一個特例而已。
哪怕就是鷹國自己,他們的f-15戰鬥機在雄貓面前也是丟盔棄甲的。
現在,殲八2也想要調頭過來。
誰先轉過身體來,誰就能咬住對方的菊花,王昂飛了殲八十幾年,對這款飛機是相當熟悉的,他沒有在水平面內轉向,而是選擇了在豎直面內翻筋斗。
殲八2本來是一款高空戰鬥機,爲了實現設計指標,它的身體被拉長了,這種設計導致了它的滾轉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拉的過載太大,戰機隨時會空中解體的。
所以,他只能是在豎直面內機動,向上爬升,然後翻過來,這樣在上爬的過程中,戰機就可以減速,速度減小之後,也可以更快地轉過頭來。
只可惜,在殲十一的前面,它就慢吞吞地像一個蝸牛,望着這架飛機,劉志航毫不吝嗇地打開了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