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廠,在國內雖然不如正在生產殲十四,殲十的1132廠和生產殲十一的廠有名,但是,這個工廠的創收能力其實也是很強的。
當年,在測繪運八的時候,就是上級調派了一架安-12過來,由工廠自己測繪的,沒有經過科研所的幫助,自己就搞出來了。
而殲轟七,那是6603所設計,交給1172廠生產的,算是廠所結合的產物。
轟六,這款漢國主力的轟炸機,雖然已經有了全套的圖-16轟炸機的設計圖紙和原型,也是靠着1172廠的鑽研,最後全部完成的仿製。
他們的科研能力很強大。
現在,他們背了黑鍋,將一架電子豹燒掉的罪名給承擔下來了,雖然高層知道怎麼回事,但是畢竟下面肯定會議論紛紛的,他們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僅僅秦觀幾句話,那是彌補不了他們心靈受到的傷害的,他們當然也要搶項目了。
引進兩架獵迷反潛機,絕對是不夠的,既然那些技術資料也同步到來了,乾脆由己方來仿製好了!
至於載機,也有現成的,就是運八啊!
聽到魏廠長這麼一說,秦觀也是暗自裡皺眉頭,這個項目,自己是打算用運十來搞的,沒有想過上運八的。
或者說,前幾年的時候,秦觀其實是考慮過運八的問題的,畢竟後世國內的很多改裝都是以運八爲平臺的,但是現在,隨着c-130逐步進入漢國空軍的序列,這麼一比較,立刻就發現運八有很多的不足了。
運八是全面測繪仿製的安-12,而安-12又來自於熊國的安-10客機,這點和專門研製的c-130運輸機是沒法相比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不同,就是機翼面積。
c-130的機翼面積足足160平方米,運八的原型機安-12只有130平方米,雖然減小了飛行阻力,但是造成了飛機升力的不足,導致安-12和運八低速能力差,真可謂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安-12選擇這麼小的機翼面積,一是節省重量,二是翼載荷大了有利於惡劣氣象下飛行穩定性,三是會增加一點兒速度。
只不過,這絕對是得不償失的,本來渦槳運輸機速度就不高,也不是設計的重點。短距起降能力、飛行穩定性可以在未來通過升級大功率發動機來加強,c-130j在換裝大功率發動機後螺旋槳的滑流讓運輸機幾乎不能進入失速,c-130在氣候嚴酷的南極也能很好的執行任務。
相比之下,小面積的機翼和較大的展弦比還限制了外掛能力,整個設計中,機翼一直都是在拖後腿的,機翼內部空間不足,要知道在運輸機中,油料主要就是放在機翼中的,更何況,它的貨艙還不是加壓的,在後期,比如運8c改氣密型爲了增強生存能力不得已取消腹部油箱,航程陡降到3700公里。
那麼,重新設計機翼不就行了?
當然不行,機翼是關係重大的,如果重新設計了機翼,那整體的氣動佈局都變了,工作量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款飛機。
在後世,運8系列改型很多,不是因爲基礎設計有多好,是因爲無機可用。
作爲巡邏機螺旋槳噪音大,滑流拍打機身振動大乘員易疲勞,比如聖潔國就反映過zdk-03預警機的這個問題,所以鷹國和熊國都是用更合適的下單翼p-3c和il-38改裝。
作爲加油機的話,沒有c-130那樣的外掛副油箱增加燃油量。
作爲特種機的話,較小的翼面積帶來的低速操縱性比c-130差,不利於改成炮艇機等對低空性能要求高的機型。
到了後世,下一代的運30模型更是直接照抄c-130,設計師的選擇傾向已經很明顯。
正是因爲這款發動機的落後,所以,在熊國,安-12運輸機僅僅是一個過渡而已,熊國很快就開始了專門的伊爾-76運輸機的研發,成爲了主力運輸機。
但是在國內,因爲技術有限,一直都是在運八上修修補補,哪怕是叫做運九,那也是運八的一個改款而已。
現在,聽到了魏廠長在興致勃勃地說運八的問題,秦觀知道,這件事,最終是要乾的,既然魏廠長提出來了,那就乾脆交給他們好了。
“大家覺得,咱們的運八,和c-130,究竟哪個更先進?”秦觀說道。
“當然是c-130。”頓時就有人說道,這還用說啊, c-130的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
“對,既然c-130更先進,那咱們上一個新項目,測繪仿製c-130,如何?”聽到了秦觀的話,衆人都愣住了。
如果能測繪仿製c-130,那當然更好了,只可惜,現在己方的實力有限,能完成對這種飛機的測繪仿製嗎?
衆人是沒有信心的,當初要是有信心,直接就搞 c130了,何必仿製安-12呢?
畢竟,他們只是一個工廠,工廠的科研水平,如何能和設計所相比?
“咱們空軍已經裝備了c130,對這款飛機讚不絕口,如果咱們能夠測繪仿製這種飛機的話,那將會極大地提高空軍和海軍的運輸能力,還具有改裝的巨大潛力,如何?”秦觀說道:“如果大家要是沒有信心的話,那就交給別的工廠了。”
在國內,各個廠 都是有自己的專長的,論大飛機的話,那就是1172廠,但是,現在也有別的了,運十的研發在華亭,華亭的飛機工廠,也是可以造大飛機的,如果己方不承擔下來的話,那說不定就會給華亭的。
“可以,我們有信心,一定會完成測繪仿製的。”魏廠長答話了:“這將是我們今後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
這款運輸機如果能仿製成功了,肯定會有很大的前景的,不僅僅自用,還能出口,反正現在國家的科技水平是在飛速發展的,現在不行,說不定等到仿製結束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呢?
魏廠長答應了下來。
秦觀點點頭:“我會向上級提出這個建議的,如果上級撥款有限的話,我們北方工業公司也可以注入資金,完成新機的研發。”
現在,北方工業公司已經是全國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了,也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持各種項目的發展,秦觀相信,空軍和海軍一定都會對這種運輸機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