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各國插手

本來是做爲偏師使用,目的是擾亂政府軍的進攻節奏,不讓其輕易進攻芝加哥的部隊,卻彷彿變成了主力部隊。巴頓的軍隊越來越多,很快就超過了十五萬。

巴頓的快速推進,讓政府軍極爲恐慌,他們很快在查爾斯頓調集大軍,準備與巴頓打一場決戰,以消滅巴頓的主力。面對政府軍調集起來的超過三十萬大軍,他卻怡然不懼,率領着大軍迎上上去,雙方在查爾斯頓城近郊爆發了激戰。

巴頓依仗着大陸軍更多的火炮配置,將步兵防線挖的縱橫交錯,同時以大口徑火炮猛烈炮擊對方陣地。政府軍本來想要以陣地戰消耗大陸軍,沒想到對方突然拿出如此多的大口徑火炮,依靠更遠的射程直接猛轟。

這種被動挨打的滋味可不好受,火炮不如人的政府軍只好發動進攻。面對政府軍的進攻,巴頓沒有如傳統作戰方式一般,用機槍陣地對付衝鋒的步兵,那可不是巴頓的風格。

當對方發動進攻的時候,大陸軍後方突然衝出大量坦克。強大的t1e1型坦克全速越野出擊,很快打亂了政府軍的隊形。政府軍也有大量坦克在隊伍中,但是隻有機槍的克里斯蒂安坦克根本無法擊穿t1e1的前裝甲,而擁有二十毫米坦克炮的t1e1坦克卻能輕鬆擊毀對方。

在巴頓的率領下,大陸軍坦克部隊很快衝散了對方的陣型,政府軍坦克遭到屠殺,跟在後面的步兵更是被碾得血肉四濺。政府軍的整個陣型都被衝散,在徐進的彈幕掩護下,巴頓的坦克部隊與步兵配合前進,很快攻破了政府軍防線。

這一戰打得乾淨利落,僅僅耗費了一天時間,就擊敗了政府軍主力。對方三名將軍被俘,超過四萬人成了俘虜。查爾斯頓之戰成了白鷹國第二次國內戰爭的轉折點,自此之後政府軍只能依託各處城市被動防守,再也不敢主動出擊與大陸軍打野戰了。

大陸軍各支部隊氣勢如虹,打得政府軍節節敗退,眼看就佔據了半個白鷹國。到了這個時候,西大陸諸國急了。烏托邦主義的擴散,被他們視爲最大的天敵,昔日對紅聯國的封鎖力度就可見一斑。如今資本主義最大的支柱白鷹國,竟然也是受到了烏托邦主義的侵蝕,資產階級政府有被推翻的危險這還了得。

儘管國內經濟困頓,西大陸的諸多強國還是派出了大批志願軍前往白鷹國,加入到對大陸軍的作戰之中。這一次大戰促成了西大陸各國第一次合作出兵,撒爾帝國、高盧國、條頓國、羅馬國、比利國、紅衣國等各個國家紛紛派出志願軍,幫助白鷹國政府作戰。

一時間源源不斷的物資和人員被輸送到白鷹國,政府軍實力大漲。儘管他們依然在被動防守,但大陸軍攻克城市的速度卻在大幅下降,往往攻克一座小鎮,都需要損失一兩千人。

大陸軍的攻勢越來越疲弱,這也引起了斯特林的注意。在資本主義的世界中,找到一個同盟者可不簡單。原本華蘭國的政體有些烏托邦主義的影子,但那是個大雜燴,是趙守宏根據後世一千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過渡社會形勢。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任何參照物,無法將這種政治制度歸類到現有的任何一種社會制度中去。

正是因爲華蘭國政體的似是而非,才讓烏托邦主義的紅聯國與資本主義的西方各國都不將華蘭國當做朋友。這樣的情況看似孤立,讓華蘭國找不到一個有力的盟友,但也有另外一層含義沒有敵人。當資本主義和烏托邦主義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時,華蘭國反而能夠置身事外,做那最後的漁翁。

斯特林見到自己的盟友即將出現,爲了改變紅聯國的態勢,他自然要幫羅斯福一把。通過第三國際,布黨很快對全世界的烏托邦主義者發出號召,號召他們前往白鷹國組成國際縱隊,爲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對方奮鬥。

各國烏托邦主義政黨紛紛響應,大量黨員通過各種方式源源不斷的匯聚到白鷹國。他們以國際戰士的身份加入到白鷹國軍隊中,成爲了叱吒風雲的國際縱隊。當他們手持武器,唱着《國際歌》走上戰場,那高昂的士氣與忘我的戰鬥精神,讓政府軍爲之膽寒。

國際縱隊很快成了大陸軍中的王牌,所到之處望風披靡,攻堅克敵無所阻擋。儘管這支部隊損失最爲慘重,卻成爲了讓雙方都尊敬的存在。白鷹國的內戰持續升級,雙方死傷越來越慘重,而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強國都牽涉其中,猶如一場小型的世界大戰,華蘭國卻成了唯一獨善其身的國家。

在白鷹國戰事波及全國之後,整個國家已經失去了控制,沒人有心情去仔細查證日常工作,海關和不少政府部門都陷於癱瘓。正是藉助着這樣的便利條件,好萊塢財團開始分批將設備與熟練工人、工程師運送到各處碼頭,然後依靠財團掌控的物流公司,猶如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的運送到南十字星共和國。

好萊塢財團剩餘的實體工業開始搬遷,趙守宏已經做好了將這些年在白鷹國的成果撤回國內保存的想法。在無人注意的情況下,好萊塢財團採取多點出貨分散撤離的方式,將白鷹國三成鋼鐵工業,七成的汽車工業,一半的飛機工業和四成的造船業都搬到了南十字星共和國。

這次被成爲好萊塢大撤退的著名搬家行動,花費了超過三年的時間,幾乎貫穿白鷹國的整個內戰。這次搬家行動由趙守宏欽點的盧作孚爲總指揮,其精密的算計和靈活的運載方式堪稱經典之作,也成就了他世界運輸業龍頭的地位。

,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大規模空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華墨密約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嚴詞拒絕第九百三十八章 產品的優勢第三百二十三章 加入先鋒黨第七百六十六章 安福俱樂部第四百五十五章 艱難渡河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齊柏林級航空母艦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古斯塔夫第一百八十六章 成功首飛第十一章 提督馬維騏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白鷹國擴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間諜審判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攻取火車站第四百五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東大陸自由聯盟第八百六十八章 尼赫魯的轉變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視同仁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炮榴彈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巴巴羅莎計劃第六百一十七章 情報局長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慘烈戰鬥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孤膽阻擊第四百一十一章 出兵內匈奴第六百七十六章 段瑞泉免職第五百八十四章 海軍六大巨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攻取永宗島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授勳儀式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兩個逃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低矮的政府大樓第九百九十一章 苦肉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主動出擊的湯薌銘第八百五十九章 西特軍的火力配置第四百零四章 掌控光海城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極限跳傘第六百七十三章 傘兵破交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高盧出手第六百三十七章 華倭空戰第九百五十八章 沒有保護的船隊第七十二章 朝堂對答第五百二十五章 主動投效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固大戰第九十三章 接手造船廠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談判第三百五十五章 談判結果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入茶館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力支持第一百九十三章 好萊塢財團第八百零八章 疫情緩解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首次核爆第七百八十六章 請客吃飯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老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戰略資源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倭兵肉搏戰第一千零十九章 空軍改編第四百九十六章 蔡廷乾的邀請第五百五十八章 深夜出航第一百六十三章 獨抗強敵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軍隊改編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海軍劣勢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各省規劃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龍湍號的發現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方向性錯誤第四百零七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九十九章 汽車展覽第九百八十七章 和平談判第五百六十七章 死守陣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賭約勝出第一千零一十章 形勢微妙第八百零五章 禍水它引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岸炮擊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倭族援軍第二百七十章 攻克城市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大規模換裝第五十一章 無能的旗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橡膠股票高漲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以血還血第七百三十七章 炮兵的威脅第六百四十一章 海戰大勝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德惠翁主第八百七十七章 不惜代價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早上的報紙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高盧出手第七百四十章 摧毀炮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制定新法第五百三十一章 交換條件第九百一十九章 遊行隊伍第七百二十一章 蔡松坡的怨氣第四百六十九章 暢銷產品第二百六十二章 陸大雙雄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叛徒第一千零八十章 舉棋不定第八百二十章 交通事故第二百五十四章 縣立醫院第二百七十章 攻克城市第一百零六章 艦隊司令程璧光第七百八十三章 集中突破第四百四十九章 我軍劣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羅剎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