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老者的回憶

“後來怎樣?”見到老人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說得越來越慢,張紹曾忍不住追問了一句。

老人嘆氣道:“大家都很英勇,敢起來殺倭國人的哪裡有怕死的。可是倭國人有槍有炮,我們連大刀也做不到每人一把。後來大當家領着我們偷襲倭國人,開始我們打得不錯,殺了不少倭國人。可是倭國人後來增兵了,他們越來越多,我們就擋不住了。大家一路敗退,死傷的弟兄填滿了山溝,血水把河都染紅了。”說道這裡老人已經哽咽着抽泣了起來。

“老人家,後來怎麼樣?”傘兵第一團的團長顧祝同剛來了一會兒,他聽到老人家的哭泣,忍不住追問着。

老人道:“死啦,都死啦。倭國人太可恨了,把所有反抗的人都殺了。我被砍了一刀昏死過去,這才撿了一條命。等我醒過來的時候,倭國人已經走了。我從死人堆裡爬了出來,忍着傷痛爬回家裡,躺在牀上大病了一場。等我病好能夠下地了,這才聽同村的人說好多義軍都被殺死了,劉永福將軍的黑旗軍全軍覆沒,將軍被迫退到會稽去了。”

聽到老人的講述,正在傾聽的所有人都嘆了口氣。張紹曾低聲道:“弟兄們都聽清了吧,倭國人殺害了我們多少同胞。今天是我們討債的時候了,記住我們沒有簽署日內瓦公約,沒有善待戰俘的必要。對於那些侵略我們的倭國人,一個也不要留下。我們要讓倭國人知道,血債血償。”最後四個字,張紹曾是咬着牙說出來的。

“是,血債血償。”戰士們都低聲答應着。

“顧祝同,人都到齊了嗎?”張紹曾問道。

團長顧祝同點了點頭:“除了三個人出現意外,摔死在樹林裡,其他人都在這裡了。”

張紹曾點了點頭:“掩埋烈士的遺體,將所有降落傘也掩埋起來,我們現在就向基隆港出發。”

“我一定幫你們儘快趕到基隆。”老人抹去眼淚,一下子跳了起來:“今天我要再幹一次,殺光那些該死的倭國人。”

“好,多謝大爺帶路了。”張紹曾笑道。

老人揮了揮手:“我還不老,今年剛五十七歲,距離花甲還有好幾年。”他似乎又恢復了當年的精力,披上一件衣服,他想了想又將鋤頭抄在手裡。老人向着北邊走去,張紹曾帶着大家緊緊跟上。

傘兵團的戰士們依靠着指北針和星星定位,加上老人熟知附近的道路,他們即使在黑夜中行進也不費吹灰之力。到了這裡張紹曾才知道,夷州的人民有多渴望來自祖國的軍隊,老人在路上去了幾個相熟的村子,很快就有不少年輕人拿起鋤頭釘耙等農具跟上了隊伍。按照他們的說法,反正倭國人在,他們也活不了多長時間。與其被倭國人抓壯丁,不明不白的死掉,不如跟他們拼了。

傘兵團的戰士們一路上與這些青年熱切的聊着天。儘管傘兵團的戰士大多來自西北,聽夷州青年的會稽口音十分困難,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變成好朋友。等到傘兵團來到基隆外圍的時候,這些年輕人已經能和傘兵團戰士們很好的交流了。

“所有人停止前進。”張紹曾命令部隊停下,他們不打算這麼早驚動倭國人。藉着手電筒看了看手錶,距離天亮還有一個多小時,而預計的增援部隊還有五個小時才能到達。他們必須利用這段時間,儘快佔領整個基隆港。

都是住在臨近鄉下的漢子,來過基隆港的人不在少數。那些年輕人都自願擔任嚮導,很快每個排都有了自己的嚮導。

張紹曾低聲的向主官們分配任務,傘兵團將以連爲單位,迅速攻佔整個基隆港內的要地。基隆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而傘兵團所在的獅球嶺則是基隆向島內的最重要通道。

華蘭先民於三國時期就開始耕耘這片土地,用辛勤的汗水建設起了最初的漁港。1626年紅衣國殖民者入侵基隆,1642年被紅毛國殖民者所取代,直到1667年才被鄭經率部趕走。光緒12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義正式開放爲商港。1887年建築基隆至臺北鐵路,1891年開始通車。

當時就任夷州巡撫的劉銘傳曾進行基隆港的建港規劃,並委由當時的夷州首富林維源總辦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將當時興建中的縱貫鐵路分出支線至港區。但後來建港工程因劉銘傳的離職而未全面實行,主要設施中只完成一座陸海聯運碼頭。

自從1895年倭國入侵之後,這裡就再次落入了殖民者的手中。因爲這裡是夷州北方最爲重要的海港,倭國人對這裡的發展十分重視,他們不但爲基隆至臺北的鐵路複線,還在這裡大肆修建港口和炮臺,企圖將這裡變成倭國人控制整個夷州的基地。

正是因爲基隆港良好的港口設施與鐵路交通,西特軍在決定進攻夷州之後,纔將這裡作爲登陸的首選之地。不過基隆港雖好,對登陸部隊卻有着很大的威脅。這裡羣山環抱易守難攻,從後金時代開始就在附近修築了大量炮臺,倭國人佔據夷州之後,又繼續加強防禦。到了這個時候,基隆附近臨海的山丘上,已經密佈大大小小的炮臺,讓這裡成了全國炮臺密度最大的地方。

如果陸軍想要登陸,必將遭到衆多炮臺的火力殺傷,而依靠如今特區海軍所能調動的軍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摧毀那些炮臺。正是因爲這樣的困難,趙守宏纔想到了利用傘兵。

因爲當時的防守觀念,基隆港的炮臺都是面向大海修建的,它們對內陸的防禦基本上等於無。正是因爲這樣的有利條件,基隆港的炮臺很難對付來自內陸的威脅。只要傘兵在內陸空降,利用對方的思維慣性發動偷襲,很容易佔據這個城市。

張紹曾就是因此被派到這裡來的,爲了能更多的攜帶彈藥,這次過來的只有傘兵旅第一團的官兵們。旅長張紹曾親自帶隊,指揮了這次偷襲行動。如今嚮導已經有了,見到基隆港內的防禦鬆懈,張紹曾立刻命令大軍出擊。

, !

第四百六十三章 賭約勝出第一百五十八章 起義準備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火炮決勝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新式戰機第二百九十八章 冥北鼠疫第八十五章 斯文的秦二爺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配戰艦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上內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朝廷的難處第五百六十四章 全殲登陸倭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放棄的計劃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外狀況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全國大選第五百六十二章 空軍參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才衆多第五百一十七章 刺殺的真相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戰到底第九百零四章 踊躍捐款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裝衝突第七百七十九章 激烈交鋒第八百八十五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異常情況第一百一十七章 嫁禍岑春煊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肆販賣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軍政不和第四百九十八章 肥水大戰第六百三十九章 命中目標第六百四十三章 羅剎軍投降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堅守地峽第七百一十九章 暫時撤退第五十二章 只誅首惡第八百七十一章 合作的條件第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第七百零五章 事情鬧大了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聯合進攻第五百六十九章 倭國政府的決斷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寨敵襲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撒倭元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元帥的心事第八百九十四章 水電站評估第八百二十八章 圍殲希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正面佯攻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路運動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路運動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敵強我弱第一百三十二章 喬裝破城第九十八章 神秘科學家第四百六十章 回國的海圻號第五百三十三章 “徇私”的鹿鍾麟第四百一十六章 海軍官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鐵甲列車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艦隊覆滅第三百七十章 起義約定第三百一十九章 早起的困擾第一百九十四章 橡膠股票高漲第七百章 夢幻之藍第九百六十一章 空中亂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放虎歸山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汽車上的討論第七百章 夢幻之藍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密擴軍第九百四十六章 軍閥授首第五十五章 化學大師第七百七十二章 抵達白鷹國第九百零二章 解決方案第第十三章 神秘的同學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難啃的骨頭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殘酷的真相第七百三十六章 山中被圍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大規模轟炸第一千零十六章 平射的防空炮第二百六十七章 雨林伏擊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酒席上的討論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集體農場第三百七十四章 沈壽堃的告誡第九百三十章 桂系的用意第一百五十一章 ‘精明’的海因茲第八百五十三章 海南求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造艦的誘惑第一百三十一章 誘敵出擊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海口的重要性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廉皇儲來訪第五百九十四章 試探口風第七百九十三章 基爾起義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廉皇儲來訪第九百一十一章 工人大罷工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海軍會議的邀請第四百二十七章 參觀船廠一百零七章 艱難的海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普選國體第七百五十五章 喬裝入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沈壽堃的告誡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且戰且走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洞效能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反擊”白蘭國第九百七十八章 空襲的威力第九百九十三章 任務失敗第六百五十二章 白鷹國的憂慮第四百一十章 止步邊境線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鬆懈的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