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兩粵局勢

華蘭公社黨還只是萌芽階段,對歷史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也只有趙守宏這樣的後來者,纔會予以關注。現在的華蘭國內已經成了全世界熱點的地區之一,也沒人會關心底層人民的思想變化。

五月的時候,南原戰爭突然爆發,南原省百姓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驅逐軍閥活動。南原人向來團結而不畏強暴,在全省人民的積極響應下,隸屬於皖系的軍閥張敬堯被驅逐出南原,其弟張敬湯被殺。

早在1918年張敬堯入主南原省的時候,他與幾個兄弟就開始肆無忌憚地鯨吞南原人民的財富,實行殘暴統治,引起了極大的公憤。一位南原人甚至寫了副對聯給他:“堂堂手張,堯舜禹湯,一二三四,虎豹豺狼。”

張氏兄弟在南原省稱霸一方,大發橫財。在霍邱馬店、龍潭寺一帶買田幾萬畝,又在桑郢子大興土木修建極其華麗的督軍府,並在天風城置了不少房屋和地產。

因爲張敬堯的名聲狼藉,連帶着段瑞泉也遭到了質疑。不少人都規勸他處罰張敬堯,將其調離南原省。但是考慮到一旦將張敬堯撤職,南原省勢必落入直系手中,因此段瑞泉採取了隱忍的態度。

然而隱忍並不能解決問題,段瑞泉在這件事情上的沉默,讓他飽受質疑。民間的憤怒就猶如即將噴發的火山口一般,就算暫時將其壓制,一旦爆發只會更加猛烈,而這次爆發只需要一個契機。

1919年12月2日,張敬堯收了日本領事的黑錢,派兵鎮壓學生的反倭鬥爭,驅張運動隨即爆發。長沙學生、教員萬餘人舉行總罷課,並派代表團分赴北華、光海、衡陽等地擴大宣傳。同時利用在衡陽的王佔元手下直系軍隊以及南原軍各派系與張敬堯之間的矛盾,打擊其勢力。在南原全省的團結抗擊之下,張敬堯最終與六月底被趕出了南原省。

張敬堯的敗退宣告了皖系勢力的輝煌時期已經過去,衰退不可避免。原本處於劣勢的直系與奉系開始秘密聯手,打算將重新登上總理位置的段瑞泉驅逐出權力中心。對於直系和奉系的小動作,段瑞泉早已看在眼裡,然而他卻並不怎麼放在心上。段瑞泉的信心來源,就是從西大陸戰場上撤回的十二萬百戰老兵。

這些皖系部隊都是經過了世界大戰的洗禮,見過大陣仗的,對於國內這樣的小打小鬧,對他們來說太輕鬆了。如今已經有不少士兵提出,對於國內戰爭中胡亂放上幾炮就衝鋒的做法相當不屑一顧,當然段瑞泉也接到了不少軍官要求加強炮兵火力的申請書。(雖然步兵武器全部被帶回國內,但重裝備並不在此列,火炮、坦克、汽車等裝備均被收回。)

段瑞泉手握十二萬精兵,顯得有些目空一切。可是如今皖系的兵力已經超過三十萬人,軍餉問題卻讓他比較頭疼。國內連年大戰,極大的破壞了地方經濟,讓不少商人投奔了西部特區。商人的缺乏更加劇了這種情況,在賦稅大部分壓在農民身上之後,不少無地的農民也加入了逃亡大軍。如今的華蘭國雖然號稱人口超過六億,實際上有四億多人口都在西部特區境內。

爲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也爲了讓地方分擔軍費與口糧,段瑞泉將這些部隊分散到各個皖系掌控的省份,以增強當地的作戰能力。這也是直系和奉系雖然秘密聯合,卻不敢立即動手的原因。因爲皖系強大軍力的壓制,讓華蘭國內部暫時恢復了安寧,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在平靜水面下的暗流涌動,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平復的。

陸榮廷首先挑起了戰爭,1920年8月11日,駐紮在粵西省的桂軍突然出兵,向鄰近的粵東省進發。當初護法戰爭時期,孫文海以國大黨的名義,從兩粵巡閱使陸榮廷手裡借來了粵東省。當時講明只是暫借,等到國民政府打垮了北域軍另佔省份之後,就將粵東省歸還。

護法戰爭雖然初期一路過高歌猛進,甚至打過了龍江,孫文海卻始終沒有提歸還的事情。後來皖系與直系暫時聯合,結果護法軍遭到重創被迫大踏步的向後撤退,結果僅僅保有了粵東省和半個會稽省。

在直系的提議下,雙方最終握手言和,孫文海被迫避居海外,粵東省的軍政大權就落入了本省人陳炯明的手中。作爲老共興會員,陳炯明卻是個很有私心的人,掌控粵東省大權之後,他非但沒有向陸榮廷歸還粵東省,反而牢牢掌控了當地軍權,將陸榮廷的軍政官員一一排擠了出去。

對於陳炯明這種不講信譽的做法,陸榮廷大爲光火,心中也暗悔當初不該一時衝動,將大好的地盤借給孫文海。因爲這樣的關係,桂系與粵系也就結了仇,陸榮廷始終想要將自己的地盤奪回來,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

在段瑞泉將參戰軍的十二萬老兵分成八個師,下放到各省之後,會稽省的李厚基也分到了一個師的兵力,加上他原本的一個師,皖系在省內的兵力就達到了三萬多人。

此三萬非彼三萬,一個精銳師的戰鬥力,絕對頂的上五個新兵師,何況粵軍的戰鬥力一直不怎麼強。在手中有了實力之後,李厚基開始向陳炯明透露要拿回半個會稽省的要求。

這個時候陳炯明手中也只有一個軍的兵力,雖然對外說是一個軍,聽起來編制不小,其實也僅僅有三萬人而已。依靠這些人想守住會稽省,必須重兵佈設防線。

正是因爲李厚基有意無意的威脅,讓陳炯明不得不小心應付,他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在地形複雜的會稽省南部擺開了陣勢。見到陳炯明根本不搭理他,還調兵遣將想要抗拒,李厚基也是以牙還牙,同樣將由老兵組成的第二十一師抽調了上去。

雙方的緊張對峙持續了一個多月,卻是誰也不先發動進攻。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方方面面都要花錢,在各省經濟開始下滑的今天,沒有多少人會進行無謂的戰鬥。

, !

第六百一十四章 四面出擊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新式戰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會見羅剎皇帝第六百九十六章 猶太士師第七百五十三章 路旁的上校第七百一十五章 首尾難顧第六百零四章 搶先一步第三百五十五章 談判結果第三百零二章 歸隱的利弊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七百三十章 夜戰政府大樓第四百四十七章 無賴騎兵戰術第四十七章 各負其責第四百四十五章 突破防線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兩棲作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集團公司第二百一十八章 登船離開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倭族援軍第四百三十八章 羅剎異動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紐倫堡法案第四百九十章 輿論攻守第五百零五章 四方支援第四百九十九章 譚延闓的行動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倭國的暗招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配戰艦第三百三十四章 真假倭元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岸炮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傷勢嚴重第七百零一章 老闆武百祥第九百四十七章 古怪的水井第七百七十一章 獎勵機制第二百四十六章 集團公司第二百九十九章 伍聯德博士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空中鏖戰第二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的結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謝明爵的手段第一百章 汽車製造人才第七百二十六章 封死海港第八百四十八章 戰後的經濟狀況第九百一十一章 工人大罷工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哥薩克的對決第六百八十五章 對外宣戰第九百零二章 解決方案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核動力潛艇第六百三十六章 博爾賈攻防第五百零七章 傘兵攔截第七百九十九章 鐵證如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軍神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作戰動機第六十章 三班工作制第三百七十四章 沈壽堃的告誡第九百八十章 主動賠償第一百三十七章 戲曲電影第五百三十二章 鍺與酚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新年講話第六百五十四章 烏拉爾和約第六百二十四章 偷營劫寨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事化小第二百零五章 改變行程第九百四十章 合作意向第三章 確定年代第四十一章 追悼大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宴請官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庫特金雞尾酒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超低空激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朋友的承諾第二百九十八章 冥北鼠疫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八百二十四章 分贓的和約第六百零九章 故意挑釁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式巡洋艦第六百一十七章 情報局長第七百零四章 酒館鬧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倭國政府的決斷第二百五十章 孤立政策第四百八十二章 第一次選舉第四百八十六章 昂貴的藥物第一百八十四章 全殲緬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李純的電報第五百三十一章 交換條件第五十四章 西大陸留學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雨林伏擊戰第七百零六章 組建華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兌換雜幣第九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高盧國的頹勢第八百八十章 反攻敵境第三百一十八章 升職從一品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邊協定第九百零五章 萬衆一心第十一章 提督馬維騏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放虎歸山第五百三十二章 鍺與酚醛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新式防空武器第一百零二章 工廠搬家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放虎歸山第二百九十一章 鼎力支持第九百四十章 合作意向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新式防空武器第一百八十章 被迫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