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馮玉祥的決斷

紅羅國派出了大量軍事顧問參與到黃埔軍校和粵東軍訓練之中,一批紅羅國出產的莫甘納辛步槍和馬克西姆機槍開始遠渡重洋,輾轉運送到粵東省境內。就在孫文海厲兵秣馬,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北方首先爆發了一次大戰。

自從三派大戰之後,曹錕就和張作霖搶佔了原本屬於皖系的地盤。當時奉系勢弱,根本無法與直系爭鋒,但張作霖卻利用西部特區的壓力,巧妙的取得了齊魯一省。

這次談判雖然讓張作霖勝了一籌,卻在曹錕心中埋下了一顆釘子。後來在雙方掌控地盤的時候就小動作不斷,雙方軍隊甚至爆發了幾次小規模衝突,卻都被雙方高層壓了下來。

在這種雙方貌合神離的情況下,矛盾的激化在所難免,而他們所爭奪的焦點就是北華城的全國政權。取得北華城的權利,就能夠名正言順的對全國各路軍閥指手畫腳,想做出什麼動作也有大義之名。此外北華城與天風城地區的富庶,也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因此直奉兩派都希望奪取這些地方的掌控權,以擴大自己的財力來源。

張作霖的政治手腕更加高明,他極力籠絡重新登上政治舞臺的交通系首領樑士詒,並推舉其出任內閣總理。樑士詒也投桃報李,在登上總理位置以後,首先赦免了六位皖系政界要員,隨後又在軍費問題上公開偏袒奉系,拒付組閣時答應曹錕付給直系的三百萬軍費。

樑士詒上臺的時候,本來答應給予直系不少便利,當上了內閣總理卻翻臉無情,曹錕如何咽的下這口氣。他也不是個好惹的主,在樑士詒公開倒向奉系以後,他立刻開始聯絡各省直系督軍,聯合通電揭露樑士詒媚倭賣國的醜行,逼迫其下臺。

在這個時代的華蘭國,賣國是個極大的罪名,也最容易招致百姓們的憤慨。結果樑士詒想要爭取倭國支持,以部分華蘭國主權取得援助的事情被抖落了出來。這件事情一經在各大報紙詳細披露,樑士詒立刻受到了全國百姓的一致聲討,結果僅僅組閣一個月的樑士詒,被迫宣佈下野。

見到曹錕將樑士詒驅趕下臺,同時任命了直系大將馬佔元爲總理,張作霖知道自己在北華城根基太淺。就算聯絡上一些皖系舊人,想要在北華城站穩腳,也必須打敗直系才行,因此他就有了武力驅逐曹錕的想法。直系厲兵秣馬準備進攻奉系的消息,張作霖早已得知,所以他決定先下手爲強,打直系一個措手不及。

4月10日,奉軍四個師,九個獨立旅約12萬人陸續入關,進駐到了奉系所掌控的長辛店、馬廠一線。同時張作霖密電掌控齊魯的奉軍將領張宗昌和褚玉璞集結兵力,準備從背後給曹錕致命一擊。

12萬人的大調動瞞不了人,曹錕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迅速調集軍隊迎戰。因爲準備時間較晚,曹錕不可能調集太多的兵力,倉促間直軍只能在直隸及附近省份抽調七個師的十萬兵力迎戰。

曹錕當然不會忘記背後的齊魯省,那是奉系在直系腹地的一個大釘子,因此他一面電令江北省督軍孫傳芳出兵襲擊齊魯省側後,一面派出得力干將馮玉祥進駐黃驊進行阻擊。

在直皖奉大戰之後的兩年,直奉大戰再次爆發。面對着主動出擊擁有局部優勢兵力的奉系大軍,曹錕帶着衆多親信將領,率領八萬大軍親自迎了上去,雙方在長辛店、琉璃河、固安、馬廠一線展開了激戰。

與此同時三十歲的第十一師師長馮玉祥,帶着本部兵力,以及曹錕加強給他的手槍旅在黃驊修築了堅固的防禦陣地。面對着12萬奉軍主力,兵力只有8萬的直軍採取守勢,但好在有田中玉、蕭耀南等名將的指揮,防守還是相當穩固。雙方兵力差距不大,直軍守得並不算太過艱難,但在另外一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手中只有兩萬兵力的馮玉祥,雖然被公認爲直軍中的猛將,但在面對六萬齊魯聯軍的進攻時,也顯得力不從心。張宗昌和褚玉璞都是著名猛將,打起仗來相當兇猛,馮玉祥只能小心的展開防禦兵力,儘量不給對方留下可供利用的漏洞。李銘忠、劉鬱芬和吉鴻昌各自掌控一個旅的兵力,拼命抵抗齊魯聯軍的攻勢,雙方反覆爭奪着陣地,場面相當慘烈。

此時的馮玉祥就坐在距離前線不足五公里的指揮部內,緊皺起眉頭看着桌上的一份電報。那份電報是西特軍東部軍區司令官徐海清上將發給他的,信中聲稱國家分裂依舊,內戰卻一年勝過一年,百姓早已困苦不堪。如果馮玉祥願意與西特軍合作,趁此機會一舉剿滅直系和奉系軍隊,國家即可統一,百姓也不再受苦。

思慮着西部特區的實力,馮玉祥非常心動,他知道趙守宏如果能夠問鼎全國,絕對是個好的領袖。他也非常清楚,西部特區之所以始終引而不發,並未發動內戰統一全國,是因爲列強的虎視眈眈。

如果西部特區沒有任何藉口的發動內戰,列強諸國就有了干涉的藉口,他們甚至會以幫助中央政府鎮壓反叛的名義,出兵進入華蘭國。有着全局戰略眼光的馮玉祥很清楚,西部特區的富庶讓各國垂涎,它的強大也讓各國忌憚,一旦有這樣的機會,各國會不惜代價的介於到華蘭內戰之中,那時一旦西部特區戰敗,剛剛擺脫各國屈辱條約和租界的華蘭國,將再次萬劫不復。

如今的情況確是另外一回事,國內正在爆發大戰,誰也無法成爲正統掌控中央政權。如果西部特區現在以平復內戰的名義出兵全國,列強國家除了抗議以外,根本找不到出兵的理由。尤其是在有人內應,能夠在短時間內席捲全國的情況下,各國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等到趙守宏掌控了全國,諸多列強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 !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內戰終結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不一樣的戰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首次核爆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兩黨合併第五百六十五章 偷襲橫須賀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廉皇儲來訪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舉反攻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皇姑屯事件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軍艦試探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空中鏖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相互妥協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反擊”白蘭國第八百五十二章 起兵反叛第七百三十二章 佔據達爾文港第六百四十六章 老者的回憶第六百七十九章 領土與殖民地的區別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軍政不和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一次齊射第一百七十五章 援軍趕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故意找茬第八百四十四章 亡國之心第七百三十章 夜戰政府大樓第四百四十三章 忽悠俘虜第八百五十二章 起兵反叛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各有手段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海口的重要性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我的承諾第二百五十章 孤立政策第五百一十九章 執意離去第四百九十二章 主動出擊的湯薌銘第二十二章 酒桌上的試探第九百六十四章 前線空襲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海口的重要性第三百三十九章 兵棋推演第四百四十一章 改變計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排隊起飛第一百八十五章 孟買條約第一百八十五章 孟買條約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噴氣式發動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費德勒三兄弟第二百四十五章 收音機的興起第二十四章 啓程迴歸第五百零四章 孤膽對敵第二百四十一章 仗義出手第九十八章 神秘科學家第六百三十六章 博爾賈攻防第一百六十一章 山谷伏擊第六百八十九章 追購武器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馬德里巷戰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戰前動員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超遠射程第二百八十五章 業務收縮第七百四十二章 千米絕殺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敵強我弱第三百九十三章 勸降軍艦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高深莫測第七百零七章 側翼襲擊第九十八章 神秘科學家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攀巖而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破壞規則第一千零十六章 平射的防空炮第五十三章 洗腦舵把子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談判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潛艇監視第九百七十六章 先禮後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嚴厲警告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奧運會開幕式第一千章 控位射擊第八百八十七章 轉戰倫敦第一百三十章 聯合各族第九百一十九章 遊行隊伍第二百七十六章 喬裝進入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經濟繁榮第二百八十八章 站臺刺殺第一千二百章 企業大遷徙第二十四章 啓程迴歸第七百九十五章 拒不執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山谷伏擊第四百零四章 掌控光海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空中突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秘密擴張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自投羅網第五百一十三章 接收來的新軍艦第一百二十九章 秘密出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抵制倭貨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視同仁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加浪岸第六百零一章 段瑞泉的手段第九百六十三章 與敵皆亡第九百九十四章 備用方案第二百一十二章 克虜伯工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全速前進第六百一十八章 路遇火車第九百一十章 布寧的異動第九百四十五章 殘酷巷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高手對決第五百八十章 華蘭援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超時代武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戰略利益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式炮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