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朱元璋:你皇考打不死你

bookmark

在大觀園過完大年初二,楚禎就先回了海城,等元宵節再去。

從初一到元宵,寧榮兩府和大觀園內,到處都是走親戚,太太小姐們圍棋抹牌,吃宴聽戲,賈璉等男人則是出外交遊,也是每日喝酒。

楚禎回到家裡,在第二天九點時,召喚了他們來。

李清照第一個到。

“郎君與林妹妹過年了?”她走過來,高挑的身子站在他面前,笑盈盈問。

臉頰上似乎有幾分羞澀。

“對,從二十六到初二,還沒過元宵。”

楚禎摟住李清照纖柔腰肢,抱起她,讓她雙腳懸空,帶着她坐到了沙發上。

李清照連忙掙扎,嗔道:“待會有人來呢!”

就算林妹妹也和他如此了,可還有洪武帝三人也會來。

楚禎與她坐着,握住她柔軟玉手。

“郎君。”

李清照側着頭含羞看他:“大觀園冬季冷不冷?”

“還好,我給林妹妹她們買了電熱毯。”

“郎君真照顧妹妹,郎君你呢?”

“我?我不怕冷!”

“果真如此?郎君…有沒有要暖牀丫頭?”

“……”

楚禎轉頭看向她,李清照用團扇遮住臉蛋,“上回…楚郎抱妾時,郎情爲妾動……”

她羞得遮遮掩掩。

楚禎竟聽懂了!

並想明白了爲何晴雯主動要來給他暖牀,那封李清照給林妹妹的信是關鍵!

郎情爲妾動。

這詞真好。

“清姐姐~”

林黛玉來到,依舊身穿着冬季的衣物,見到二人在一起後,倒也沒說什麼醋意的話。

李清照起身迎她,又拉着林妹妹上四樓,去幫她換衣裳。

她們剛走,樓下就有喊聲傳來:

“楚史官可在家?”

是靖難中的朱棣!

“上來吧。”

楚禎朝樓下喊了一聲,招呼他上來。

很快,朱棣順着樓梯快步上來,這一次他沒有再穿着鎧甲,只穿着隨意的一件衣裳,見到他後作揖禮。

他臉上倒是風塵僕僕的模樣,應該是正在趕路。

“不必太多禮節,坐。”

“我如今是坐立難安!”

經過上次北平府起兵之事,朱棣與楚史官關係近了不少,再次上到二樓後,他徑直來到地圖前,仔細觀看起來。

楚禎啞然失笑剛想說話,朱國瑞也走上樓了,他見到朱棣站地圖前,神情一下子沉下來,走到了朱棣身旁,開口問:

“你的兵馬走到哪個地方?”

朱棣嚇了一跳。

這聲音他不熟悉,但說話的語氣卻讓他陡然一驚,實在太像了!

李世民也上樓了,也看着地圖。

不一會,李清照和林黛玉下樓,爲他們端來了茶水和水果,都落座後,楚禎才先問李世民:

“剛纔我見你看着太原那邊,是突厥南下了?”

“未曾有消息傳回,我是把電臺送往了各地。”

李世民解釋道。

楚禎點了點頭,見其餘人都沒什麼說的,就笑問朱棣道:“自上次我離開後,如今燕王的北平府情形如何了?”

朱棣看了下四周,見朱國瑞在慢悠悠喝茶,李世民吃着一些荔枝,對面兩位小姐挨着坐一起,手中拿着書看,似乎是明史。

“史官上次離開已是一個月前,這兒好像只過去了不久?”

“對!距離你第一次來,也只過去了幾天。”

“……原來如此。”

解了心中疑惑後,朱棣才緩緩開口:“史官離開後第二天,我領軍回北平……”

“先別說這些個。”

“朱國瑞”打斷他,吩咐說道:“你先從楚禎上次跟你去北平府講起,講講伱是怎麼在北平府謀反的!”

謀反這話可不太好聽。

李世民都被餘波震到了!

朱棣斜眼瞥他一下,坐在位置上,冷哼道:“我舉兵靖難後,召集北平府將士、官吏、民衆,告訴了他們事情緣由,張榜佈告:我皇考起布衣,提三尺劍,東征西討,肇造帝業,豈能被朝中奸臣壞了江山?

將士百姓聽了後,都說我此舉乃是舉天理人心之正,上天與祖宗都會保佑燕王!”

說完,朱棣再對朱國瑞強調:“我此舉乃是爲國靖難,非是造反謀逆!”

“……”

“……”

楚禎差點憋不住笑出聲,李清照三人也努力維持住表情。

朱國瑞表情淡然:“你皇考只想提劍宰了你們這些不肖子孫!”

朱棣沉默一會,問:“我那大侄兒呢?”

“廢了他。”

“……”

“咳。”

楚禎打斷父子兩人的對話,給朱元璋和他們說了上次在北平府的事。

“張昺、謝貴,這兩人如何了?”朱元璋問。

朱棣看了看楚禎,纔回答他:“一個殺了,一個看管。”

“還留着做什麼?兩個蠢材連人都抓不住,砍了!家裡男丁充軍!”

面對他的怒火,朱棣低着頭,反而沒有說話。

楚禎開口道:“謝貴有功,自然不能殺。殺一個張昺是爲了定軍心吧?”

爲國靖難,也是造反。

既然是造反,那就需要讓將士下定決心,殺一個從二品的布政使張昺,逼得所有人再無與朝廷講和的念頭,一條路走到黑。

朱棣半天才“嗯”了一聲,從剛纔那句話的震懾中回過神。

李清照對他說道:“如今燕王領軍與誰在作戰?”

楚禎看到朱元璋表情不太好。

張昺謝貴如果聰明一點,就沒現在那麼多事,當然這些話純屬馬後炮。

“長興侯。”

“耿炳文?”

朱棣剛說出哪個侯爵,朱元璋立刻知道了他名字,並皺着眉說道:“他領軍?他守城還可,領大軍不如他人。當個副將都勉強,更難當主帥。”

朱棣不吭聲。

李清照看向楚禎,她已經看過明史的這部分內容,知道大概事情經過。

楚禎還沒開口,林黛玉先說道:“至建文一朝,洪武開國功勳,一則病逝大半,二則被洪武帝在胡惟庸、藍玉兩起大案中被誅殺。燕王靖難時,建文朝中只有幾人尚在,姐姐可知道是哪幾人?”

黛玉將問題拋給她。

李清照自然記得:“靖難時,開國武勳只餘三人,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越嶲侯俞淵。”

李世民爲之側目。

但到底沒說什麼,他先前就知道洪武帝立的太子朱標病逝,廢殺功臣是怕司馬懿再世。

“耿炳文領軍也不差。”

朱元璋馬上改了口:

“他爹戰死後,他領軍作戰,守了長興城十年之久,領軍時只需穩紮穩打,以十萬兵馬步步進逼北平,再讓幾支兵馬從後方襲擾,你燕王幾萬人擋不住。”

“擋不住也要擋!”

朱棣恢復了鎮定神色:“如今北面、東面、西面,以北面我十七弟寧王朱權擁兵最重,如今建文削藩,他也樂得看我與朝廷作戰,不會派精銳兵馬南下攻打北平,且會爲我斡旋一二。

何況我已馳援遵化,劉真、陳亨退守鬆亭關。”

“你要南下?”

朱棣才說劉真退守鬆亭關,李世民就猜出他的意圖,見她們不懂,就解釋說:“燕地三面環山,地形險惡,易守難攻,如今燕王據守於此,三面皆難以突圍,只有南面一馬平川,且大軍自南而來,宜出城尋找有利地形,與之決戰於城外,不能守城!”

“他自然守不了城。”

朱元璋淡淡道:“大明十三個布政使司都在建文掌控中,他拿什麼來守?誰會來支援他?守城則必死。”

“打也是死。”

朱元璋又補充。

“打還有活路!”

朱棣不認同他的話,喝了一口茶後,站起身來到地圖前,指着地圖上兩處地方:“我得了諜報,耿炳文領軍三十萬在真定,徐凱領兵十萬在河間,都督潘忠等人在莫州紮營,近萬人先鋒軍到了雄縣。”

“真有四十萬軍,你燕王死定了!”朱元璋冷哼一聲。

“約十五萬。”

朱棣報出自己對耿炳文所領朝廷軍的猜測。

李世民看向地圖,說道:“這一帶無天險可守,只能奇襲,以計破敵。”

“只能如此。”朱棣贊同了他。

三位擅長打仗的“皇帝”,在幾句談話間就定下了該怎麼打這場仗的大戰略。

一,不能守城,守城則必死。

二,敵衆我寡,又無天險,只能以奇襲或計謀纔可獲勝。

計謀難以湊效,需敵人來配合,唯有奇襲是必選之策。

楚禎也看向地圖。

雄縣離北平府已經很近了,行軍一日就能到。

“你現在在哪?”楚禎問他。

“剛到雄縣城下!”

朱棣笑稱:“正是中秋佳節,城中敵軍喝酒時,我率軍至城下他們方纔察覺,在城牆上大罵我軍不識趣,擾了他們興致!”

李清照再看向楚禎,這時間點與史書裡一樣,可見他之前的舉動並未改變任何事情,燕王依舊在中秋來到雄縣。

並即將攻城。

見朱元璋臉色不好,楚禎就沒提打仗過中秋的話題,問朱棣道:“燕王有幾分把握贏下這仗?”

朱棣站在地圖前,幾人都看向他,等着他的話。

“在部下面前,我會說,我等此乃安社稷,保生民,天佑我軍,此戰必勝!”

朱棣緩緩道:“但在史官面前,我照實說,此戰只有三成把握,其中兩成來自史書!”

他一指李清照手中捧着的明史。

“只一成把握……”

李清照看了看他,此刻的燕王朱棣,跟史書裡明成祖運籌帷幄完全不同。

“打贏了這場你也是死路一條!”

朱元璋再次開口打擊朱棣:“大明可徵調百萬大軍,十三布政司之力伐你一個北平,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你,你打贏了這場,再打贏一場,又能怎樣?只要敗一次就得死。”

楚禎看向他,卻見老朱的目光落到地圖北邊。

“天時地利的確不在我,但人和,我也有!”

朱棣手指北平左邊:“我打下懷來後,谷王逃離封地,代王欲要響應我起兵,但被控制,建文不敢殺他,只把他廢爲庶人。建文又召遼王、寧王返京,寧王不從。”

楚禎幾人都沒說話,這是老朱家事,朱棣的人和,指的就是諸藩王向着他!

李清照掩脣笑了下,史書裡,明成祖領兵殺進應天府後,開城門的人就是谷王。

楚禎看出她笑些什麼,說道:“如今谷王從封地逃回,倒是件好事。”

埋下了將來的伏筆。

“谷王是誰?”朱元璋問。

“十九弟。”

朱棣答道,報出谷王的排行後,朱元璋就知道是誰了,只不過如今他才三歲……

衆人沉默下來。

燕王朱棣的處境他們都看到了,危在旦夕,且是持續危機,非得有一次大的勝利,才能稍稍獲得喘息之機。

但大的勝利,意味着大明遭受重創。

建文帝朱允炆所指揮的軍隊,都是老朱親手一點點訓練培養出來的,即便藍玉、馮勝、傅友德等大將被誅殺、賜死,但諸多中低層將士仍在。

他們本該爲大明開疆擴土,即使是戰死,也該是死在對韃靼的戰場上。

如今卻不得不陷入內戰,被燕王朱棣這一位千年不出的藩王殺死,埋骨燕地。

“耿炳文的副將是誰?”

朱元璋忽然問。

“是李堅、寧忠,另有顧成作爲左軍都督。”

李清照特別點出顧成的名字。

“顧成是……”

朱元璋頓住,改爲誇讚道:“此人有勇有謀,曾經被擒獲,結果他不但逃了,還率衆奪回城池。在大明前不久平雲南時爲先鋒,立功被封爲世襲指揮使!”

朱棣竟沒有吭聲。

楚禎聽出來了,老朱是巴不得朱棣戰敗,早些打完這場靖難。

先前大明二十萬軍平雲南時,除開年輕朱棣和傅友德、藍玉、沐英等人外,許多大明將領也參與了。

如耿炳文、顧成等。

“此一戰,勢在必行!”

朱棣轉身看向楚禎,拱了拱手:“等我打贏了耿炳文,望史官助我一二!”

“你想要什麼東西?”朱元璋問他。

“只需三五部電臺!”

朱棣答道,又解釋:“我出外征戰,最放心不下家中妻兒,我妻乃徐達將軍之女,從小在高皇后身邊伺候,與我自少年時就相識。”

李清照怕楚禎不知道,小聲解釋:“徐氏十二歲入宮,接受馬皇后教誨,燕王就藩北平方纔離開應天府。”

朱元璋沉默了。

楚禎點頭答應:“好,等你要對雄縣作戰時叫我去。”

朱棣告辭離開,臨走前,給李世民和朱元璋分別行了一禮。

第310章 絳珠仙子買菜圖第15章 楊廣泛舟遊江都第282章 說媒人第7章 從天而降林妹妹第213章 太白經天見秦分第229章 平梁王第139章 科學第377章 李宮裁赴宴神仙府第121章 晉陽謀反第270章 點狀元第90章 虎牢關外第182章 有了盛唐,纔會有李白第48章 三句話救一個丞相第129章 時空史官的私人展會第61章 文官,科舉,沈萬三第93章 真巧,你也受了九錫之禮?第214章 北宋皇帝趙佶何在?第185章 林黛玉打理大觀園第234章 大宋朝會第57章 望遠鏡,指南針第79章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下)第298章 勇晴雯甘當暖牀第28章 佛祖見了我,也要拜山頭第17章 茶與手電筒第97章 唐詩宋詞,盛世風韻第320章 大明電報司第123章 你是秦王,他是齊王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378章 果脯宴第193章 無線對講機第112章 薛蟠案第341章 賈府電臺第144章 大明數學家第180章 楚禎:我是史官,驚不驚喜?第406章 重陽日可卿欲語還休第279章 婚事,出門第281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63章 正式史官第56章 十萬鐵甲,十萬大明軍第127章 朱元璋:我看現場版第189章 大明應天護國楚真君第219章 賣報的第228章 應天府參謀處第309章 解圍北平第3章 奪地圖洪武大帝第209章 史官之筆,仙官之玄第300章 朱元璋:你皇考打不死你第60章 別罵了別罵了,朕改!第176章 楚先生,請!第126章 歷史博主:明太宗VS明成祖第277章 大唐有了自己的電臺第50章 我爲元帥,兄長請先回長安第17章 茶與手電筒第343章 瀟湘館打仗了第9章 落筆改史第198章 大爺好俊的指法!第62章 贈禮,回禮第160章 夜語,大逆不道第350章 天下之勢,在南陽第361章 賈詡:爲了活命第398章 大唐滅DTZ第311章 暖閣脈脈情第71章 五姓七望,托塔天王第276章 冊命皇太子李世民第382章 大唐工業革命從東宮織布機開始第175章 楚大爺一進大觀園第204章 報紙,出征第274章 泳衣裝第285章 襪剗金釵溜第5章 北宋李小娘子第397章 慶中秋孽緣生孽情第227章 先飛無人機,再定計策第130章 朱元璋:這猴子怪好看的第110章 青銅器判多少年?上新強了,感謝大家支持第153章 秦王破陣樂第311章 暖閣脈脈情第240章 朱元璋:我要五百電報機第367章 贈妙玉喜糖第59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24章 帝皇家事第266章 劉姥姥仙姑轉世第84章 大明海軍都督府第6章 不會寫詞李清照,寫詞一般蘇東坡第66章 藥方,本草集,玉米第214章 北宋皇帝趙佶何在?第178章 唯願萬邦來朝第121章 晉陽謀反第321章 朕沒死呢!第357章 櫳翠庵品茶第393章 慶中秋趙姨娘心生計第247章 兩封聘書,一份你的,一份林妹妹的第11章 仙官楚禎點迷津,城外破廟癩頭僧第215章 我竟是宋徽宗!第202章 大明國子監,孔廟第2章 亂世天機,廟號:唐太宗第312章 黛玉:好小氣的神仙第372章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第392章 慶中秋甄家被抄第295章 雪滿瀟湘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