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什麼是民國範兒

城管無敵

三、什麼是“民國範兒”?

好了,對於當代某些知識分子懷念民國的深層次根本原因,在上一部分已經有了初步的描述。那麼,他們有關於提高自身經濟待遇的要求,到底有沒有一定的合理性呢?

……這個……該怎麼說呢?尊重知識分子這個說法,應該是絕對沒有錯的。

但有一點請大家先弄清楚,我們到底應該尊重怎樣的知識分子?

或者說,究竟是哪一類的知識分子,才能給我們這個社會真正地創造出財富和價值?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有個很時髦的名詞,叫做“民國範兒”。大概意思就是說,民國時代雖是社會政治上的動盪亂世,卻是人文精神上的蓬勃盛世——大師輩出、精英涌現,一個個都有着獨特的人格魅力,自由的生活方式和高昂的精神氣質,把這些民國時代的節操和風骨歸納起來,就是所謂的“民國範兒”。

總之,從清朝上溯整個中國古代的那種士子之氣,那股“以天下爲己任”的博大胸懷,於民國時代的教育界和學術界猶有遺風。可惜隨着眼下的社會風氣日益浮躁,在如今我國的大學裡,已經幾乎沒有那種清高不凡的氛圍了。所以,過去那些充滿古典中華士人風骨,又結合了近代西方進步思想的“民國範兒”,實在是我輩信仰空虛的現代人,應當仰慕和借鑑的經典對象!

嗯,這番論述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點,這些“很有範兒”的“民國時代精英人物”,如章太炎、蔡元培、陳寅恪、梁漱溟、梅蘭芳、徐志摩、聞一多、魯迅、張愛玲、梁啓超……雖然確實是名聲如雷貫耳,令人高山仰止,肅然起敬,可他們基本上都是搞社會科學的文化人,學的和研究的都是教育、文學、外語、歷史、哲學、藝術之類,卻很難找到什麼工科和理科的人才。

而我們比較熟悉的老一輩科學家,例如錢學森、李四光、竺可楨等等,幾乎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因爲國內沒有培養和扶持優秀科學家的條件,在民國時期也看不出什麼很特別的“範兒”——這就有些奇怪了,以北洋軍閥時代的教授待遇之優厚,大學經費之充足,難道就蓋不起一個實驗室嗎?要知道,20世紀早期的科學研究,其所需經費還遠沒有後來那麼龐大啊?

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在民國前期,北洋軍閥統治時代的中國各所大學裡,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極度不平衡——學習文法藝術的文科生獨佔鰲頭,竟然達到了學生總數的90%以上!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大學裡攻讀工科、農科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連商科都沒啥人,講這些課程的教授也很少。只有醫科稍微強一點,但也好得有限。

唉,在當年北京的那些大學裡,第一是文科,第二是文科,第三還是文科!

除了醫學和外語之外,如果你還要想學一點實用的先進技術,就只能到國外去留學了。而且在學成之後,也很難歸國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只能留在海外謀生——舊中國的工業實在是太落後,海歸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除非是自己辦廠創業,否則簡直是毫無用武之地。

總之,在民國前期的大學裡,理科的情況真是叫做一個悲劇!據說就連學家政的女孩子都要比學工程技術的人更多!哪怕是在日後以“理科第一”而聞名全國的清華大學,當時的教學內容居然也還是以政法、文學和神學爲主,每年的理科畢業生從來都不曾超過100人!

上帝啊,民國時代的舊中國,明明最缺的就是現代化工農業,最落後的就是現代科學技術,但卻偏偏只培養了這麼少的一點兒理科大學生,其中很多最優秀的人才還要移民出國,對一個好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有啥用啊!民國的工業要能發展得起來,那纔是有鬼了!

那麼,民國時代的大學教育,爲什麼會辦得如此不科學?明明國家在工業和科技上全面落後,急需建設現代化產業的科學技術人才。可是在大學裡卻把經費向文科極度傾斜,反而對理工科毫不重視?

民國的大學教育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怪誕的狀況,自然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事實上,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後,民主與科學的觀念,已經在中國的知識界深入人心,社會上一直都在強烈要求發展實用科學,培養實用人才。

但問題是,當時的中國經濟落後,人才匱乏,尤其是研究自然科學的人才更是奇缺。而且,文科大學只要有圖書館和教室,再湊齊了教師即可招生開辦。理工科大學卻必須購置大量昂貴的教學儀器設備(國內基本不能生產,進口則需要天價)、教育經費要求更高,教師的聘請也極度困難。

因此,在當時想要辦一所兼具文科和理工科的綜合性大學,實在是難上加難。於是,很多辦學者不得不降低大學設置標準,先把耗資較少的文科學院創辦起來。

上面說了在中國興辦理工科大學的客觀困難,而另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則是由於主觀方面的不重視。

——在傳統上,中國就是一個由文官統治的國度。而所謂的文官,在很多時候就是文化人的另一副面孔。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那些知名的文人們無論是否出仕,總是與統治階層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在封建科舉體制之下的高等教育,例如“國子監”、“太學”之類,其實就是高級官僚的專門培養機構。而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同樣也是如此。一定要做個類比的話,基本相當於如今的黨校。因此自然會更注重於傳統文學、政治、法律、財政乃至於傳統禮儀道德方面的教育,最多再加一些外語、國際政治和世界歷史之類的“新式”內容進去,就已經算是符合時代潮流了。

而當時的學生們之所以要去讀大學,大部分人的最終目標也跟過去封建社會的讀書人類似,就是爲了當官——所以自然要學法律和行政,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學習跟仕途無關的理科。

至於西方人在中國開辦的大學,最初的目標是培養一批親近西方的中國本土政治精英。在民國年代,每年都有上千名甚至幾千名大學生,從英美教會和民間教育機構在中國創辦的大學畢業,然後進入政府或工商業領域就業,而他們的政治觀點自然普遍傾向於親美、親英。

爲了適應這一需求,這些學校的課程也是以文科和神學爲主——前者用於滲透上層建築,後者則向底層民衆傳播影響力——最多再辦一些醫科課程,以便於懂得醫術的傳教士擴大在貧民之中的影響力,卻並不怎麼願意爲中國培養出工業和科技人才,從而爲自己本國的企業在中國市場上製造競爭對手。

唯一的例外就只有德國,或許是因爲德國人的心眼兒比較實,在割佔了青島之後,於1909年開辦了一所當時亞洲第一的理工學院——德華大學。並且以德國式的嚴謹,爲中國培養了一批相當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可惜這所學校僅僅辦了5年時間,就隨着日本在1914年攻佔青島,而從此灰飛煙滅了。

外國人在中國的辦學,有着各自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民國初年那些主持大學教育的中國人,儘管在一輪又一輪西方堅船利炮的猛轟之下,已經明白了西方科學的重要性。但出於傳統士大夫的理念,對這些“奇技淫巧”仍然多少有些牴觸,不怎麼願意把它們放進相當於“國子監”的大學校園之中。

——傳統上,中國文人讀的是聖賢書,滿口的仁義道德,號稱以天下爲己任,其實卻是遠離實際的社會生產,喜歡在書齋裡做學問,卻極度輕視體力勞動和實際建設。哪怕到了建國之後的時代,這些傳統文人依然把“兩參一改三結合”視作極大的迫害,更不用說“文氣風骨”尚存的民國年間了。

例如民國時代的教育界泰斗蔡元培先生,在早期就認爲大學不應該開辦理科,只要有文科、醫科和藝術類的內容就已經足夠。至於理工之類的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工作,則應當由專科職業學校來承擔。

他的觀點也不能說是全錯,畢竟近代的德國就曾經這麼搞過(後來改了)。但問題是,當時北洋政府撥下來的非常有限的一點教育經費,幾乎都給了諸位耍筆桿子的大師們去鑽研傳統國學,順便教導諸位未來的官老爺們各種傳統文化,實在是沒錢再辦各類理科的專科職業學校了。

同樣的道理,在民國初年,那些北洋軍閥之所以對待大學校園裡的師生們十分客氣,也不是因爲他們思想進步、重視教育,而是恰恰相反——在他們的腦子裡,依然延續着過去清朝的舊思維,普遍把北京城的那些大學,看成是“太學”、“國子監”之類的高級官僚預備隊,自然要待遇優厚,態度客氣才行。

——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時代,那些讀書人,尤其是身具功名的士子們,就和民國年間的大學生一樣,經常做一些集體請願或者集體抗議的事情,甚至還有罵皇帝的,很類似現代西方國家的示威遊行。例如康有爲這位廣東舉人,就在甲午戰爭期間搞過“公車上書”,一度拉起了上千名進京趕考的舉子共同行動。

而對待這些未來的官僚成員生力軍,不管是再怎麼專制腐朽的朝廷,也都總是表現得異常的寬容,一般都會派出重臣耐心勸解,最多就是懲處幾個帶頭的人,幾乎從來沒有過查封國子監,把師生盡數下獄的瘋狂舉動——因爲這些人就是未來的朝廷官員,如果過分地得罪了,豈不是就要擔心在日後被秋後算賬?

相反,要是鬧事者並非身份特殊的士人,而是一般草民……那麼通常就是血腥鎮壓沒商量了!

於是,就在民國初年的動盪歲月之中,面對着遍地的文盲和失學兒童,一片空白的民族工業,這些充滿了“民國範兒”的大師們,卻心安理得地揮霍着僅有的一點兒教育經費,悠然自得地研究着歷史、哲學、書畫藝術之類缺乏實際意義的“傳統國學”,或者翻譯一些西方文學名著,同時對落後愚昧的國民視而不見,還自詡爲國家柱石、社會脊樑……這究竟應該說他們是沒良心呢?還是說他們沒頭腦?

有人看到了這種現象的荒誕,比如說魯迅,他認爲不事生產的知識分子獨自富裕,是很恥辱的;有人卻覺得這纔是知識分子應當享受的待遇——沒有人民的苦難,哪有士子的享樂?例如說胡適。

在過去,我們認爲魯迅是對的。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推崇胡適的理論。

另一方面,那些理科大師們既不會舞文弄墨地給政府歌功頌德,使當政者心花怒放;也不會以筆墨爲匕首揭露社會黑暗,令當政者有所忌憚。因此自然只有坐冷板凳的份了。

大家在這裡不妨設想一下,假如在百廢待興的建國初期,我黨不肯花錢搞現代化建設,構築自己的獨立工業體系,而是富有超前意識地組織了大批國學宗師和考古學家,去搞“夏商周斷代工程”,號稱要以此來提高民族榮譽感……不知老百姓會怎麼想?恐怕只會大罵政府昏了頭本末倒置吧!

所以說,北洋政府投入僅有的經費,養了一羣窩在大學象牙塔裡的“國學大師”和“留洋高材生”,卻無視了遍地的文盲和一片空白的科研領域……這樣只重視“貴族教育”的“民國範兒”,難道就很好?

在此摘錄一本雜誌《翻閱日曆》當中對“民國範兒”的一個定義:“……如果非要定義“民國範兒”的話,我想,或許可以用‘貴族精神’來指稱……第一是‘自尊精神’,第二是‘講求原則’,第三是‘保持低調’,第四是‘淡薄名利’……”

上面的這些描述不能算錯,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如果我只要寫寫文章上上課,就能跟這些大師們一樣每月收入10萬以上,還有大筆稿費和版稅進賬的話,那麼我想我應該也可以變得很有“民國範兒”……

六十六亡靈天災的開啓下第13章 “勇士”的悲嘆一百七十揮師香港五十二八方風雨匯英倫中第20章 羅馬皇帝的遺產(下)五十四泰晤士河口的炮聲上一百十五石原莞爾的如意算盤第9章 城管闖龍窟二十四地下黨的衆生相中求月票一百八十血債血償九十四招兵買馬和造謠唬人上第14章 從石器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六十七世界毀滅的前奏上五十二南京還是上海下二十六真白女王駕到一百二十三人間地獄七十五來自紅河的風暴一百四十七大伊萬氫彈降臨日本四十九紅旗下的狼人將軍中四並不浪漫的宇宙生活上十七注意這裡有高達出沒上前言闖入龍窟的城管六十我的妹子不可以這麼豪放第一更一百六十二帝國主義列強的震怖中二十五每一箇中二病切開來都是黑的一百三十三核爆前夕上一百五十一摧枯拉朽的進軍第5章 泡麪的魅力六十四簡單粗暴的屠神方法一百五十三佐爾格的驚疑三十六好人小加圖來訪一百五十二出乎意料的邀請第8章 傳說中的寶藏傳說第18章 復仇的怨靈(上)四發展瓶頸中七十五來自紅河的風暴二十轟殺凱撒中第12章 福島之秋七十五硝煙中的黎明一百三十五核爆前夕下三十六劇變的前奏上第32章 見面分一半?!八建立在糞堆之上的歐洲名城第12章 “蒙古十字軍”?!三十一我的後宮不可能這麼奇葩下四所謂不重視知識分子的真相二十九萌之自衛隊上一百六十九嶺南攻略第3章 消失的南極科考站(下)第5章 蘭州拉麪館裡的屠龍作戰會議一百三十九同志們這核彈不能停啊一百十九布爾什維克之鐵拳二十七這個世界上沒有天國下四十六全民導彈時代第14章 從石器時代到電氣化時代三十我的後宮不可能這麼奇葩上五十三我們的敵人是全世界三什麼是民國範兒第20章 羅馬皇帝的遺產(下)四十二羣魔亂舞的霍格莫德村中六十八喵星人就不必穿越了三十七小鳥遊同志的野望下三古埃及的飲食生死攸關的嚴酷考驗一百十二民國版的戰時工業建設下第18章 羅馬皇帝的遺產(上)六來自英國的邀請上四十四一曲忠誠的讚歌七十八日本還是那個日本下三十北平之行下三十五蒙特蘇馬皇帝的決斷上六十二喝腐屍水還是洗澡水這是個問題第29章 亞得里亞海的新娘(下)場景1穿越到古埃及六十九送給侵略者的聖誕禮物五第12章 “蒙古十字軍”?!二十三萌點滿滿的吸血鬼女王第7章 這裡是洪休提茲幹王國第22章 大傾銷四十一最後的和平時光一百六十七我們來自未來下第8章 最沒出息的穿越者(下)九十二全塑料貨幣四十打飛機小結病態的優雅浮華第18章 復仇的怨靈(上)九十八壯哉我無敵之高達部隊中第19章 蘇丹の最期六十九時空後勤線上七十二血與火之中的赤阪町三十二埋葬機關的宣傳功力六十四蒐集古董的意義下二十一轟殺凱撒下第6章 城管實習生的平淡日常(下)六十六自尋死路的瑪雅人七十七日本還是那個日本上七十六就地募兵第6章 失意的穿越者(中)五十二末代皇帝的來訪下三十一我的後宮不可能這麼奇葩下一百五十九羅斯福總統的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