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宓在荊州往揚州而來的路上,聽說了一個大消息……
楚國禮部博士王肅,在江陵附近,發現了一處有孔子親自篆刻的手稿的遺蹟!
孔子來過楚國郢都、也就是現在江陵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過……爲什麼還會留下手稿?還特地設計了妥善保護、以待後人開啓的“遺蹟”?
這究竟是先秦楚國的習俗,還是儒家的算計?
總之這一在內行人看來,莫名其妙的遺蹟考古,發現了孔子的手稿。
如果僅此而已的話,還不算什麼太大的新聞,即便有所懷疑,最多也只是背地裡嘀咕兩句,楚王這是想要“祥瑞”……
然而之後令人震驚的“操作”卻接踵而至,在孔子的手稿中,分明記載着從另一個角度解析的儒學理論。
解讀之後發現,“孔子”在這手稿中的意思,分明是闡述“仁者愛人”與“與時俱進”……
“仁者愛人”這個詞,此時孟子提出,並且加以引申,而白學在最初的時候,也正是打着孟子的招牌——從白圖寫出“人之初,性本善”開始,就被認爲是孟子流派的大儒。
只是後來白學越來越偏,甚至被一部分儒生所抨擊……
而現在發現的孔子手稿,卻分明是在說,孔子生前也認可“以人爲本”的想法,只是受制於時代,所以提出了以禮與仁爲核心的學說。
同時孔子也相信,只要後世的儒生,能夠秉持“以人爲本”的心,一定能夠溯本歸源,更好的傳承儒學。
秦宓在得知這一手消息之後,整個人被說得一愣一愣的——老儒生,你是否有太多的問號?
與此相伴的反應,自然就是氣憤……
和歷史上王肅的那次學術造假不同,這次不需要一千多年才能識破,畢竟……這顯得太假,而且目的性也太明確。
就差直接在封面上寫一句:楚王說的對,看到你們這些僞儒黑楚王,我這個三千弟子的老師、儒家的創始人、躺了七八百年的老孔子,都忍不住出來粉楚王了!
我信你個鬼……
“楚國難道真想要以此來亂儒道之本?”秦宓得知消息之後,忿忿的對禰衡質問道。
秦宓總的來說,還是一個口頭上比較強調道德的守舊君子。
曾經有朋友向他借《戰國策》——如今這年頭,除了楚國之外,到處知識壟斷都很嚴重,看書主要靠借,能借書那都是頂好的交情!不借也實屬正常。
然而秦宓拒絕對方的理由,就很高大上,不僅拒絕借出,並且教育了朋友,不要看那些都是縱橫家的陰謀算計的東西,孔子寫春秋的時候,就沒有參考那些雜七雜八的,不符合禮制的書,不要去看……
只是從歷史上秦宓出使與迎使的記錄看來,其人分明牙尖嘴利,最是“縱橫家”不過!
禰衡對於秦宓的質問,依舊耷拉着眼皮橫了他一眼說道:“秦先生慎言!我倒是覺得,這古文獻很有道理,孔老夫子不愧是先人聖賢,懂得因時制宜,在先秦時、提出適用於先秦的理論,不過只要根本不變,後人自會不斷的因時制宜!
就像是其後的孟學,就像是我大楚的白學……
而且我大楚禮部,目前大部分博士,都已經認可文獻的真實性,之後工部的同僚,也會從物品的保存年限來分析,真的假不了!
倒是閣下空口白話的否定我大楚的研究成果,究竟是一時失言還是有什麼用心?是代表閣下自己的意思,還是代表蜀侯的意思?”禰衡直接將軍的問道。
怎麼可能心虛,禰衡對此可是再有信心不過——遺蹟是真是假,禰衡也不知道,但既然是和白圖“不謀而合”,那禰衡堅決相信它是真的,尤其是禮部、工部也陸續爲此背書,更是再明確不過的信號。
反而秦宓被禰衡嗆得說不出話來……
雖說負責對外事務的禮部“外事處”、還有負責思想學術修訂的“德育處”,是不同的部門,但都是禮部所屬!
秦宓如果敢反對禮部背書的古文獻真實性,還想要議和?
更何況從現在的架勢來看,根本就不是禮部一家的事情,而是整個楚國都在推動此事!
“禰大人……言重了。某隻是學術爭論、學術爭論。”秦宓深呼吸之後,決定還是以公事爲重。
等完成了最後的任務,回了益州,自己辭官之後,再專門著書以正視聽也不遲!
然而不論秦宓怎麼想,楚國之外的“秦宓們”怎麼想,王肅挖掘出的孔子手稿,成爲了爲白學正名……或者說是成爲了儒學向白學貼近的理論基礎。
王肅在儒學中,強行開闢的這一支流,也被稱爲“王學”,並且迅速在楚國士林中攻城略地。
順利程度還要超過白圖原本的預期!
自此之前,白圖還以爲會有一場思想範疇內的“惡戰”,畢竟儒學在兩漢,是基礎雄厚的,並且白圖也不是沒被口誅筆伐過……
不過稍微換個思路,白圖也就明白,之所以在楚國內,如此順利的原因——儒家本來就是擅長於爲統治者服務的,而現在楚國局勢穩定、國運日隆,曾經的白州牧、白大將軍,還算不上絕對的統治者,只能說是統治階級,而楚王陛下,卻已經是穩穩的統治者。
因此對於楚國的儒生來說,支持王肅的“王學”,不僅是“爲了楚國”,也是“爲了儒學”。
楚國現在已經註定以“白學”爲核心,不僅是楚王個人偏好的問題,而是白學的內核,能夠令工坊化順理成章的進行下去。
堅持“復古”的儒學,在楚國根本寸步難行,那麼儒生的適應性,這時也將發揮作用——無論王肅的發現是真是假,不過既然“王學”能夠起到令儒學重新靠近主流的作用,那麼它就可以是真的!
此時面對白圖時的儒學,已經不是守舊刻板的一面,而是……發揮貼近統治者的特長、主動貼近的一面——至少在楚國內的儒生是如此。
甚至當初和白圖鬧得很僵,導致門前被潑糞的荊州大儒宋忠,也就近去查看王肅的發現,一開始王肅還以爲是來砸場子的,然而……
接着王肅發現,宋忠居然是抱着很有誠意的態度,在和自己探討關於“新發現”的問題,並且回家之後,也開始撰寫文章——雖說與王肅稍有分歧,但分明就是默認“新發現”真實有效的架勢!
其實“宋忠們”的心態,也完全可以理解,即使將來被發現其真實性的問題,也是王肅、是王學的問題,而不是儒學的問題,更不是自己的問題。
白圖也看了宋忠的文章,偶爾一些拽文的地方,還要問問張春華其中句意……
看過之後,對於宋忠與王學分歧,白圖根本不在意,通篇雖對王學有所反駁,但對於和白學……不,與楚學契合的幾個點,宋忠都全盤接受!
“春華,幫我找人去召王尚書。”白圖對宋忠們的文章不置可否,反而讓人去叫王朗。
張春華對白圖這位“曾經的大儒”的文學素養,早已經見怪不怪,沒什麼異狀的去召王朗——畢竟姓王的尚書只有一位。
沒多久,王朗便來到白圖面前,可以看出王朗的頭髮,也是越發灰白。
一來是城姬世界的王朗,年齡更與演義中相似,本就已經五十多歲,二來……也是爲刑部事務操勞的結果。
刑部不僅得罪人,而且新政更是千頭萬緒,王朗在朝內朝外,捱得罵怕是所有官員中最多的!
一見到白圖,王朗也又開始本能的彙報起,最近他捱罵的幾個大案、幾項法令的修訂……
白圖先是制止了王朗,讓他坐下之後,誠懇地說道:“這些年辛苦王老了。”
王朗聞言一愣,先是以爲白圖要他辭官,心中一急……還些微的有點竊喜!
不過緊接着王朗反應過來,要換刑部尚書的話,不會如此沒有徵兆,這就更加胡思亂想起來。
“子雍在荊州,也已經快一年沒有回來……”白圖又說起了王肅。
“大王!犬子出什麼事情了嗎?”王朗聞言一急,還以爲是王肅出了意外,所以白圖這麼客氣。
王肅是王朗的長子,雖然王肅也比歷史上年紀要大,但是……對王朗來說,不是老來得子、至少也是晚育先鋒。
“不,子雍在荊州一切都好,王老父子對楚國的貢獻,我也都會記在心裡!”白圖說道。
王朗也是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心裡還有些疑惑,自己和兒子這兩面,也都沒什麼突破性進展,按部就班的進行而已,怎麼大王突然如此鄭重其事的提起來?
“之前子雍的長女出生時候,他都在荊州,還沒能見過吧?”白圖話題一轉道。
“子雍正是當立業的年紀,爲國分憂,應該的。”王朗有些自豪的說道。
雖然還沒反應過來,但終究白圖是在誇讚王肅沒錯——兒子這方面,陸康可是成天對他羨慕嫉妒恨,老王覺得自己可以飄一些。
反而一旁在場的張春華,有些猜到了白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