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關於許地山

示四兒叔醜許南英

我年過半生,汝年剛廿一。

男兒志四方,何事困鄉邑!

忍淚別高堂,書劍羈絕域。

爲師人之患,於意轉惻惻。·

況汝業未成,何堪作矜式!

教學本相資,此理求之得。

汝須澡汝身,尤宜浴爾德。

反躬既無慚,即以身作則。

無貪過量酒,勿漁非分色。

臨財慎操持,動氣自遏抑。

凡有此四端,皆是德之賊。

所以古君子,守身白如璧。

嗟嗟人海中,前途黑如漆。

失足入迷途,後悔何有極!

圭海畹蘭君,爲予舊相識。

可爲汝師資,汝當侍其側。

海外素心人,持此以相質。

解組謝世人,勳汝宜努力。

這篇五言古詩是臺灣許南英先生爲了送他的第四個兒子地山(乳名叔醜)到仰光教書去而寫的。那時是1913年,離開日本竊據臺灣差不多有二十年了。許地山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出生在臺灣臺南,兩歲時日陷臺灣,當時他的父親正做着臺灣籌防局統領,便分散家財,帶着妻子回到祖國,寄籍福建龍溪縣。後又到南洋各地漫遊了兩年,回國後在廣東做了幾任縣長。許地山幼年便隨着父親在各縣的任所居住,一面啓蒙讀書,研習經史,日漸長大。辛亥革命以後,他的父親又攜眷退居海澄縣,這時已經辭去官職,兩袖清風,家道很苦。他這時還不到二十歲,就已經出來做福建省立第二師範的教員了。1913年第一次遠走天涯,到仰光的僑校去教書。四年後返國,已經二十五歲了,纔到北平入燕京大學讀書,當時他的父親又填了《花發沁園春》這首詞送兒子北上,詞曰:

送汝出門,前程萬里,臨歧不盡噓唏。金臺雪色,玉蟲東霜華,此際寒生燕市。寒威若此,早凍了桑乾河水。此去好立雪程門,不知雪深有幾;不患獨行踽踽,有亞歐文人相助爲理。噫吾老矣!何日歸來,想見入門有喜。勳哉小子,不願汝紆青拖紫,只願汝秋蟀春鶊,到時寄我雙鯉。

這一次南英先生的送子詞,已經流露着對幼子的無限的關懷,也好像知道兒子這一去,不知何日歸來。果然在同一年,南英先生在蘇門答臘的棉蘭故去,客死異域。和兒子海天遠離,這時作爲人子的許地山的哀痛,可以想見。

許先生1917年入燕大,1920年畢業,得文學士學位。偏巧這一年他的原配妻子臺中林月森女士在上海逝世。到1929年,他才和湖南周俟鬆女士結婚。

許先生又繼續在燕大讀宗教學院,1922年再得神學士學位。同年的秋天,到美國留學,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1924年得碩士學位後,第二年又轉到英國的牛津大學繼續研究宗教史和梵語。1926年返國途中經過印度,又做短期停留,就地研究梵文和佛學。1927年回北平在母校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都是教授有關宗教的課。1930年又南下到廣州,入中山大學任教,同年再到印度研究,一年後返國,再回燕大。1935年,由胡適先生的推薦,到香港大學擔任中文學院的主任教授,以迄於民國1941逝世。在港六年功勞不小,把香港的陳舊的中文教學大事革新,平時又努力社會文化活動,所以他在四十九歲的英年便驟然以心臟病逝世,是很使人惋惜的。

在三十年代作家中,許地山可以說是更早期的新文藝作家。1920—1921年之際,他還在燕大讀書時,正是五四運動後第一個文藝團體“文學研究會”成立,他便是發起宣言簽署十二人中的一個,這十二位作家是:周作人、朱希祖、耿濟之、鄭振鐸、瞿世英、王統照、沈雁冰、蔣百里、葉紹鈞、郭紹虞、孫伏園和許地山。

在文學研究會成立的同時,創刊於宣統二年的《小說月報》也大事革新,刊載新文學作品,就是由文學研究會主編。許地山在1921—1923年間,中短篇小說散文的創作很多,可以說不但是“文學研究會”或《小說月報》的主要的作家,從近代中國小說史來說,在那時期他也是極有貢獻的一位作家。雖然他留學後就極少有文藝作品發表,而是專心致力於宗教的研究了,但是談到三十年代的作家,許地山不但不能漏掉,而且要提前談到他的。

他的中短篇小說及散文作品,大部分是刊於《小說月報》的,而且這時他開始以“落華生”爲筆名寫作。《小說月報》是自第十二卷第一期起革新,他的《命命鳥》在同卷第二期發表後,跟着幾乎每隔三兩期,甚至連續幾期都有他的小說發表,可說是他的文藝寫作的金色年代,像《商人婦》、《換巢鸞鳳》、《綴網勞蛛》、《海南孤星》、《空山靈雨》、《醍醐天女》、《枯楊生花》、《月淚》等都是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的。

至於《春桃》,則是刊於《文學》雜誌上的,其他還有《黃昏後》、《愛流汐漲》、《玉官》、《女兒心》等篇分別發表在《大風》、《東方雜誌》等刊物上。他的文藝作品結集成單行本的並不多,只有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解放者》和散文集《空山靈雨》而已。倒是有關宗教的作品,特別是對道教的研究著述,爲數不少。在當代學人中,他也被認爲對道教的探討,是一時無二的。因爲那是學術的研究,不在我們的範圍中,所以不多談及了。

“文學研究會”的宣言中第三條,曾有下面的幾句話:“將文藝當作高興時的遊戲或失意時的消遣的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這正說明五四運動後的文藝作家的路子,是擺脫“消閒”而邁向類似“文學應當反映時代”的觀念了。所以那個時代新文學作家們的作品,常常在小說中放進了作者的人生觀,或者問題的研究,更多的是反封建的色彩。

落華生的小說,在當時是有他獨特風格的,故事背景的安排,也是其一。他有幾篇小說頗有“異國情調”,像以馬來半島爲背景的《綴網勞蛛》,以印度爲背景的《醍醐天女》、《商人婦》等。

國內爲背景的:《春桃》在北平,《黃昏後》在廣州灣,《換巢鸞鳳》在陽江等。一般人都把他列入浪漫主義的一派作家,其實他在小說中不但常常表現他的“人生觀”,同時更有寫實的傾向。就拿他的中短篇小說《綴網勞蛛》來說,就是作者藉故事女主角之口,說出了他對人生的看法,所以小說的一開頭就是四段詩,第一段已經說明了主題:

我像蜘蛛,

命運就是我的網。

我把網結好。

還住在中央。

呀!我的網甚時受了損傷!

這一壞,教我怎地生長?

生的巨靈說:補綴補綴吧,

世間沒有一個不破的網!

這篇小說的女主角尚潔,是童養媳出身,遇人不淑,又因被丈夫誤會而離婚,自己到馬來半島一個採珍珠的海邊棕林裡生活。後來丈夫悔過,向她致歉後,卻以遺贈全部財產遠走檳榔嶼來懲己。尚潔便以蜘蛛結網來比喻她對命運的看法。實際也就是作者借尚潔之口說的話,這些話,該是作者自認爲是合理的人生觀:

我像蜘蛛,命運就是我的網。蜘蛛把一切有毒無毒的昆蟲吃入肚裡,回頭再把網組織起來。它第一次放出來的遊絲,不曉得要被風吹到多麼遠;可是等到粘着別的東西的時候,他的網便成了。

他不曉得那網什麼時候會破,和怎樣不破法。一旦破了,他還是暫時安安然然地藏起來,還有機會再結一個好的。

他的破網留在樹梢上,還不失爲一個網。太陽從上頭照下來,把每條細絲映成七色;有時粘上些少水珠,更顯得燦爛可愛。

人和他的命運,又何嘗不是這樣?所有的網都是組織得來,或完或缺,只能聽其自然罷了。

另一篇《黃昏後》,是寫鰥居的父親帶着兩個女兒在廣州灣的海邊居家,某一個黃昏後,他和兩個純潔可愛的女兒回憶愛妻的生前種種,透露出他對愛妻的懷念和專情,因此當他的女兒問他爲什麼不再給她們找一位可愛的後孃時,他說:“什麼?一個人能像禽獸一樣,只有生前的恩愛,沒有死後的情愫嗎?”

又說:“……一個女人再醮,若是人家輕看她,一個男子續娶,難道就不應當受輕視嗎?……”

《黃昏後》,我懷疑也是許地山自己的悼亡之作,男主角對女兒們所發的感想,應當也正是他久蓄在心中的思念亡妻的話吧。對於生命,他這樣對女兒說:

你和你媽媽離別時年紀還小,也許記不清她底模樣,可是,你須知道不論要認識什麼物體,都不能以外貌爲準的,何況人面是最容易變化的呢?你要認識一個人,就得在他底聲音容貌之外找尋,這形體不過是生命中極短促的一段罷了。樹木在春天發出花葉,夏天結了果子,一到秋冬,花,葉,果子多半失掉了,但是你能說沒有花葉的就不是樹木麼?池中底蝌蚪,漸漸長大成爲一蝦蟆,你能說蝌蚪不是小蝦蟆麼?無情的東西變得慢,有情的東西變得快。故此我常以你媽底墳墓爲她的變化身:我覺得她的身體已經比我長得大,比我長得堅強。我到她的墳上,不是盼望她那臥在土中底肉身從墓碑上挺起來,我瞧她底身體就是那個墳墓,我對那墓碑就和在屋對你們說話一祥。

在五西運動那個大風暴之後,女權的提高,也是那時代所要求的,不止於在法律、在婦女運動,就是在文藝作品上也是常常有的。許地山有許多小說都很替女人講話,《春挑》也是一例:“女人也是人”——我們讀後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在許地山的並非產量豐富的小說創作中,所以選刊《春桃》,實在是因爲我特別喜愛“她”,這並非由於背景是北平,或者我自幼熟悉“揀爛紙的”這類的婦人的生活,而是從小說寫作技巧上說,它很完整,所描寫“春桃”這個人物很成功。春桃不識字,除了揀爛紙,應付生活,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五四運動”在“鬧着”,更不知道有許多知識婦女正在要求男女平等、提高女權,或者反封建、打倒舊禮教的事情。但是她自己會處理她的生活,她知道她需要什麼,這也是作者許地山所安排下的合理的“人”的生活吧!春桃很可愛,她並沒有窮兇極惡地做出一副婦女運動家的姿態,她對男人還是體貼的、關懷的、愛戀的,因爲她是女人。希望讀者自己來欣賞這篇小說。

第92章 遙念胡蝶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12章 蘭姨娘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55章 一件旗袍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32章 虎坊橋第2章 惠安館 (1)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32章 虎坊橋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63章 奔向光明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58章 墮胎記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8章 惠安館 (7)第29章 賣凍兒第75章 蟹殼黃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13章 蘭姨娘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31章 一張地圖第64章 雨第75章 蟹殼黃 (2)第68章 會唱的球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75章 蟹殼黃 (2)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53章 初 戀 (1)第48章 新竹白粉第64章 雨第2章 惠安館 (1)第47章 愛玉冰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1章 一張地圖第67章 玫 瑰 (2)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46章 竹第29章 賣凍兒第65章 冬青樹第12章 蘭姨娘 (1)第75章 蟹殼黃 (2)第13章 蘭姨娘 (2)第69章 兩粒芝麻第5章 惠安館 (4)第53章 初 戀 (1)第69章 兩粒芝麻第6章 惠安館 (5)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31章 一張地圖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30章 臺上臺下第74章 蟹殼黃 (1)第47章 愛玉冰第6章 惠安館 (5)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55章 一件旗袍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23章 看華表第70章 貧非罪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35章 我的童玩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45章 相思仔第64章 雨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45章 相思仔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49章 愛與牽手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45章 相思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