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穿越記
梨花嶺往梨花村是條整齊平順的大路。還沒走進村子,路邊有個拄拐的陀背老嫗沿着樹蔭似在散步,遠遠地就和麪兒打招呼,“姑娘急匆匆的去哪?”
“我去青河縣。”路上聽劉二娃介紹了很多,梨花村的民風就是如此熱情。
老嫗看看天色已近黃昏,搖頭道,“那可不成。你去我們村裡借宿一晚,明晨再走,走得快,明下午就能到青河縣。”
“煩婆婆引薦一下,看看哪家可以借宿?”面兒向她作個揖,大方地道。
“你若不嫌棄,去我家吧。只是我家的屋子破舊,又有些小。不過空房間倒是有一個。”
“婆婆貴姓?”
“我姓黃。”
“那就攪擾黃婆婆了。”
順利地借到宿,面兒的確需要歇一下了。
梨花村有十幾戶人家,常有過路的人借宿的事,黃婆婆的兒子去了外地做工,她做不動重活了,便天天在村口徘徊,若有遇上過路要借宿,不是極講究的,便請回她家,通常借宿的人,次日走時都會給點銅錢她。
面兒跟着她進了村頭的一座小院子,的確很破舊,正面有三間舊瓦房,旁邊搭的茅屋草頂都垮下來不少,黃婆婆不好意思的指着茅屋道,“等我兒回來,讓他修一修。”
面兒笑一笑,只要能夠遮蔽風雨就可以了,再說她有極樂洞天可以去,而且有四個黑饅頭。借個宿,只是方便些,不用在野外出沒。
黃婆婆把她帶進左面一間小瓦房,“你晚上就住這裡吧,桌上有燈和火引。我去給你端點粥來。”
屋裡只有一張舊牀,一個裂開的木桌,和一個半人多高的小櫃子。
面兒擔心黃婆婆的行動不便,把布包放到牀上,主動道:“我跟你過去吃吧。”
黃婆婆不好意思地笑道:“也好。”
中間的瓦房是客廳兼飯廳,雖然黃婆婆家的屋子舊,不過還是不錯有三間瓦房,每間有近十二三平米大,比現代人的平均居住面積大很多了,而且院子裡種有不少樹木,只是建築陳舊些而已。
黃婆中午煮好的稀飯,還有兩大碗放在桌上。許是一方風俗,桌上也擺着半盤新鮮的醃黃瓜,和半盤清炒苦瓜,應是她中午吃剩下的。這稀飯作的堪稱稀飯,連人影子都照得出來。黃婆婆做的醃黃瓜可不象劉大嬸作的那麼好吃,甚至有一點點怪怪的難吃。
面兒把一碗稀飯當水喝了,反正天熱,多喝點水沒關係。吃了飯,面兒從腰間的錢袋下里取出十文錢,放在桌上,“黃婆婆,我出門也沒什麼盤纏,這幾文錢,算我的借宿費。”
黃婆婆客氣着,眼睛裡卻閃過一縷高興,人家都是是走時給她點錢,這姑娘一來就先給她錢,不好意思地道:“明晨我給你煮荷包蛋。”
面兒笑一笑,“有熱水嗎?我洗個臉腳,想歇息了,今天走了很多路,腳有些疼。”
“有,有。”黃婆婆數了數有十文,小姑娘出手還算可以。連忙帶着她去象危房一般的草房裡取熱水。
雖然草房頂象要垮了,可是粗糙的石牆和柱頭很結實,面兒只是想幾下洗了,進屋關起來,然後進極樂洞天去放鬆放鬆。在外面洗,是洗給人家看的,吃也是吃給人家看的。
她要進極樂洞天烤饅頭吃,和洗澡呢。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面兒便進房裡,關上門,橫上栓,抱着那幾個饅頭進了極樂洞天裡。外面的天色已是黃昏,裡面還陽光明媚,象永不會天黑。也不知劉家兩兄弟走到哪了,面兒算着,如是他們走得快,到天黑完時,應該剛剛出龍虎灘吧?
黃婆婆的稀飯根本就填不飽肚子,面兒把饅頭包抱進超級大廚房裡,挑了一個白玉質的盤子,裝好饅頭,這瓷器白瑩瑩的,看着很管錢呢。面兒小心地摸着盤子的邊緣,好冰涼光滑喲,不知在現代能賣多少錢一個。不過,極樂洞天這麼神奇,她纔不會爲了錢賣裡面的東西呢。
面兒要烤饅頭片了。
極樂洞天裡最多的就是各種香料和調料植物。憑着良好的味覺,前世認得些尋常的植物,順利找到帶胡椒香的鼠尾果,帶辣味的茱萸,還有帶辛香味的川芎,姜、甘草、茴香、芥、茐、蒜、梅、孜然、茉莉、豆蔻……簡直有幾十種的佐料,感覺比現代的還豐富。
得作個較長的計劃,每一樣佐料都制一玉石碗,以後好進來作美食呢。
哈哈……好奢侈呀,偶可是古玉碗裝佐料哦。
而且俺的菜板、小石樁等等都是選擇的玉質,玉石光滑,又不偷味。而金、銀、鐵和木器,容易被腐蝕些。
吃貨的味覺和嗅覺天生靈敏,涉及到吃的事,腦子也格外靈活,花了兩個時辰,便有面兒級別的辣子油、胡椒油、香油、蒜泥等等一大堆佐料和香料。
可是有一樣,卻沒有,鹽呢,哪有鹽呢。
會不會有一種植物是鹹的呢?
面兒知道古代的鹽都是海鹽,好奇嘛,因爲面兒真不知這世上有沒有鹹味的植物。跑進藥房和種子房裡去翻看那些分了類的標籤,竟然從藥房找到了鹹味的小格子,可是格子裡是空的。
外間的木榻上不是有書嗎?說不定有相關記載,還沒看過那是些什麼書呢。
盤坐在木榻上,背後是一面星星窗子,正好可以光線充足的翻書。不過這些線裝書,可不要是繁體的哦,繁體的筆畫多,好難認。
面兒仔細檢查這一摞書,最上面是一本薄薄的《樂》,封面是篆寫,翻了翻,薄薄的,裡面是古琴譜,古代人很聰明,用?的減字譜,這個面兒在現代見過,大學時有個同學愛好古琴,因此她知道怎麼認減字譜,開篇便是一曲《春》,接着是《夏》、《秋》、《冬》,簡直就是個四季集,每一曲都極短,只有三個小節。她同學說象這麼短的曲,只能稱爲小引或者小詞,連“吟”都算不上。
再後來還有《星辰》《日夜》等一些有關自然的譜頁。
第二本是《木經》,內頁用楷體記載,“《木經》乃天地萬木之總彙矣……”
此經厚厚的有五冊,第一冊幾乎有半本都是植物分類及目錄,跟種子房和藥房裡的分類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