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要進尚書省

bookmark

武珝說道:“王爺,如果在全國各地都開辦成這樣的機構,相互之間開出憑證,就用不着帶着那麼多錢去各地了。既安全,又節省了大筆的費用。”

一貫開元通寶就重達6.4斤,一千貫、一萬貫是個什麼概念?要裝多少個箱子,用多少馬車來拉着?

戶部收稅,軍隊發軍餉,商人長途行商,官員調動,都會帶着大筆的錢財,路上人吃馬嚼的,就是一大筆費用。

這還不是關鍵的,帶着這麼多錢財趕路,路上很容易出問題。當年程咬金劫皇槓,不就是路上劫走了靠山王楊林的軍餉嗎?!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

武珝不愧是天下頂尖聰明的女人,她居然能夠想到異地支付的問題。

這下,高靜明和杜新元的思路徹底打開了,他們你一句我一句,把自己能夠想到的都說了出來。居然就和後世開銀行的辦法差不多了。

李佑笑道:“不錯,就是這個意思。”接着,李佑把後世銀行的組織形式,運作方法等,向衆人科普了一遍。

高靜明十分激動地說道:“殿下,臣這就和杜大人進宮,向陛下稟報。”

張寶貴也聽明白了,他問道:“你們把這個機構叫個什麼?”

衆人就開始開動腦筋,來爲這個機構起名字。

李佑笑道:“你們啊,動那個腦筋幹什麼?這麼大的事情,可以說是發展大唐經濟最重要的舉措之一,這個名字該咱們取嗎?”

高靜明一拍自己的腦門兒,說道:“看看,臣高興糊塗了,這個名字該由陛下來取啊。”

“是啊,是啊。”衆人全都贊成。

只有蕭乾在那裡撇撇嘴,腹誹道:“一羣馬屁精。”他問道:“高大人,教育部辦學的計劃怎麼辦?”

高靜明說道:“通過,我絕對沒有意見了。您明天就可以在早朝上提出,我堅決支持。”

蕭乾這才滿意的笑了。

高靜明今天一下子就解決了兩個大問題,興奮的有些坐不住了,他已經吃不下去了,急着去向李世民稟報。

杜新元還惦記着另外一個問題,他問道;“殿下,民間私自鑄錢的事情,如何解決呢?”

李佑笑道:“今天就不談這個問題了,等你們發行了彩票,辦起了這個機構後,就有辦法了。”

高靜明和杜新元走了,蕭乾也走了。武珝的注意力又轉到了張寶貴的兒子身上,她羨慕極了,於是又有些不滿地斜了李佑一眼。

李佑吩咐道:“白虎,通知寶琪,讓他開始生產特種紙。”

“是,王爺。”白虎出去傳令去了。

李佑對武珝和杜梅說道:“你們先到外面玩一會兒,我和寶貴有話要說。”

武珝等人走後,李佑說道:“寶貴,我想擴大特戰大隊,推薦你來統帥。”

經過了西域和東征軍的事情以後,李佑覺得特戰隊很好使,這樣的一支部隊,還是要掌握在自己人的手裡。薛仁貴已經離開了特戰隊,目前特戰隊由周青暫時代理大隊長。

張寶貴說道:“行,反正我現在也沒什麼事情可做。”

……

唐朝周邊地區,西北部大食帝國和波斯帝國正在生死搏殺,沒有精力找唐朝的麻煩;西部,吐谷渾與大唐友好,西南部吐蕃人也沒有找事,南部的交趾郡的叛亂,已經被段志玄平定,東部海盜的蹤跡已經消失,東北部,唐朝的海軍橫掃一切,高句麗也罕見地老實了起來;北部草原上,三大部族都忙着跟大唐做生意,也沒有人鬧事。

大唐四海昇平,進入了良好的和平建設時期。

李佑整天在研究院上班,朝廷裡的很多大事卻都要來找李佑解決,李世民覺得不方便,於是又動了讓李佑上早朝的念頭。

兩儀殿,書房。

“父皇,王珏從倭奴國傳來了消息。”李佑說道。

李世民接過了王珏送來的軍報,看完後,把軍報交給了長孫無忌、房玄齡、侯君集傳看。

他自己看了一陣地圖,問道:“倭奴國內的形勢,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李佑說道:“倭奴國人自從統一以後,就逐漸疏遠中原王朝,到了聖德太子執政之後,就不再向隋朝稱臣了。

倭奴國統一以後,大伴氏在朝廷中把持朝政,後來被物部氏和蘇我氏取代,後來,兩大家族進行了搏鬥,掌管財政的蘇我氏戰勝了掌管軍事的物部氏,一直到現在把持着朝政。

兒臣已經查明瞭,現在在九州島的高橋家族,就是物部氏的後人,他們與當今執政的蘇我氏是宿敵。

目前,在大唐海軍的幫助下,高橋家族基本上統一了九州島,王玄策正在那裡策動他們獨立,挑起倭奴國內戰,徹底削弱他們的實力。

兒臣已經和高橋家族達成了協議,支持他們獨立建國,建國後臣屬於大唐。有了這個臣屬國的牽制,倭奴國基本上就對朝鮮半島失去了影響力。”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經過了這些年的努力,大唐周邊的形勢前所未有的安定,撫民以靜的政策就能夠得到平穩地實施。”

房玄齡說道:“陛下,這幾年朝廷大力發展工商業,朝廷的財政收入大幅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臣認爲,繼續擴大工商業的發展,是增強國力的一個正確方向。

可是,臣對於如何發展工商業不是十分熟悉,有種力不從心之感。臣建議,請齊王殿下上朝,到尚書省行走,以便指導工商業的發展。”

長孫無忌說道:“陛下,臣也有同感。最近戶部搞的彩票和錢莊,這些都是新事物,也都是齊王殿下的主意。就是這個主意,就解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臣等是想不出這樣的主意的。

臣贊成房玄齡大人的意見,請齊王殿下來參與朝政。”

侯君集自然是沒有意見,他進入尚書省以後,每天跟房玄齡、長孫無忌接觸,面對着這兩個老狐狸,他覺得有些吃力,他太需要李佑給他指點了。

他說道:“陛下,臣贊成房大人和長孫大人的意見。”

李佑對於他們的提議感到十分鬱悶,他在研究院待得好好的,隨便遲到早退,想幹嘛幹嘛。

要是跑到這兒來和這些老傢伙們一起辦公,每天免不了還要鬥心眼兒,實在是無趣。

還有,他不想讓李承乾感到壓力。他只想躲在李承乾背後給他出主意,如果自己來了尚書省,直接參與參政,難免會令李承乾難堪的。

他急忙推辭道:“父皇,兒臣對於朝廷大事兒不熟悉,在研究院搞些科學發明,那是兒臣的強項,還是在研究院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朝廷裡有事兒需要兒臣的話,兒臣就來出個主意,供大家參考。到尚書省來辦公就算了吧。”

正如房玄齡所說的,大唐全面進入和平發展年代,李世民等人積累的經驗,已經不敷使用了。如何搞好經濟,他們都是門外漢。現在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都有李佑的建議。

李世民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跟李佑商量,他早就萌生了讓李佑上朝的想法。

他說道:“衆位愛卿言之有理,朕決定採納房玄齡的意見,讓李佑到尚書房行走。”

說完,他對李佑說道:“齊王李佑聽旨,自今日起,到尚書房行走,協助尚書省制定經濟發展政策。欽此。”

“啊?”李佑滿心的鬱悶。

第八百八十四章 愛國者第八百九十三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三十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五十七章 海盜必須從根源杜絕第八十三章 女兒心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老李,我餓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五百六十二章 還不是爲了他兒子嗎第八百九十章 計中計第五百零二章 巨大的收穫第六百三十六章 致命的秘密第九十八章 父皇,啥意思?第七百二十九章 計劃被打亂之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佑哥接旨第五百七十一章 危機信號第四百一十六章 同生共死第五十七章 下馬威第二百二十五章 洗錢妙招第一百九十八章 飛檐走壁第五百六十章 莫名的親近之感第六百七十八章 廣場舞第八百零九章 難以享受的美食第九百二十八章 軍隊的根基第一百八十六章 薛仁貴第四百八十四章 濟州島羈縻州第八百三十章 長孫皇后的智慧第四百八十八章 攻勢從美食開始第三百零八章 一盞油燈第六百五十七章 幹嘛讓小的去第七百三十七章 我也太厲害了吧第五百七十九章 無法掩飾的失望第七百九十七章 爭取最好的結果第九百九十二章 危急時刻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被坑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輿論導向和報紙第七百六十九章 連環殺人案第五百八十章 悄然萌芽的種子第一百七十章 中招了第四九十四章 大國臉面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開始燒包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立即攻擊,打沉它第三百四十八章 可信賴的朋友第六百八十六章 東征第一戰第五十六章 來者不善啊第四百二十章 立刻捉拿李佑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誰讓我有個好兄弟呢第五百一十七章 對紙幣的質疑第七百零九章 李恪帶來的難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繼續幹你的老本行第五百七十四章 機敏的李世民第四百一十章 這不是姓李的那個人嗎第九百四十七章 勝利者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最大限度的成果第一百四十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四十二章 雄心勃勃的松贊干布第七十八章 劫道者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一盤大棋第四十一章 皇子們的謀劃第六百三十八章 是非的分水嶺第五百三十六章 打上門來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甜啊第二百八十九章 又被打臉了第九百一十八章 夜幕之下第七百七十章 敲山震虎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將軍的感慨第六百一十六章 這還差不多第六百五十一章 奧妙原來很簡單第二百五十七章 狡猾的大將軍第三十二章 中計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二百三十七章 這個彈劾我喜歡第一百二十章 天降祥瑞第七百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獲全勝的人事調整第三百六十二章 脫胎換骨第九百一十七章 利害變換線第九百一十七章 利害變換線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上老君不在家第八百七十八章 專心打麻將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東方帝國的實力第六百六十二章 撿到了大便宜第七百四十九章 先聲奪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程咬金請戰第九百零九章 就知道欺負我第八百零三章 也許是好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推背圖問世第七百七十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零二章 慰問團第二百五十九章 這樣也行啊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仗能發財啊第八百五十二章 箭已上弦第四百零四章 真正的專業人員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大難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雄心勃勃的松贊干布第六百六十五章 泱泱大國王霸之氣第二百零一章 危急時刻第六百二十五章 下馬威第九百二十一章 英雄救美第七百七十四章 險惡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