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立爲王

bookmark

常何說道:“齊王李佑的四個女人,兩個手握重兵,一個掌管着朝廷的商業,一個掌管着朝廷的科技,您想想看,這是一股多麼大的力量。

按說他有了這麼大的實力,陛下和太子殿下對他又是那麼支持,他應該爲朝廷發揮更大的作用纔對。可是去年開始,他就離開了長安,這是爲什麼呢?”

張玄素倒是知道這件事情的原因,李佑當初是去處理草原上的問題,可是後來卻留在了勝州。這件事的確是跟李承乾有關,李佑是爲了避嫌,或者說是給李承乾留下自己的空間。

張玄素問道:“你認爲他這樣做是爲了什麼?”

常何說道:“據我所知,那個波斯人哈米德,背叛了他的父親,自立爲王。李佑跑到波斯,跟他攪和在一起,名義上是爲了替朝廷接收那個什麼安戈特省,趁機調動了吐谷渾和薛延陀的人馬,他的兩個女人也都帶兵去了那裡。

接着,掌管朝廷商業部的那個女人也去了那裡,還帶走了大批的糧草和財物。接收安戈特省是朝廷的事情,爲什麼他的家人全都參與了進去?

您不覺得奇怪嗎?”

張玄素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的,他說道:“齊王殿下去接管安戈特省,是朝廷的決定,不還是也派了宿國公和唐軍去了嗎?再說了,齊王殿下去了波斯有危險,他那些王妃去幫助他也很正常啊。”

常何搖搖頭說道:“張師傅,這件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您想想看,安戈特省背靠着西域和吐谷渾,李佑在西域的影響力很大,吐谷渾就更不必說了,宿國公跟他的關係走得最近,到了波斯還不是他一手遮天?!

他當初就賴在薛延陀不回來,現在又主動跑到波斯去了,難道就是爲了替朝廷辦事嗎?”

張玄素好像悟出了點什麼,他問道:“常將軍,你怎麼想的就直說吧。”

常和說道:“在朝堂上,能夠爭奪太子之位的皇子,魏王殿下離開了長安,蜀王殿下現在已經被邊緣化了,就剩下了齊王李佑,他爲了給自己尋找出路,會不會跑到波斯去擁兵自重,謀求自立呢?”

“這……”張玄素忽然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張玄素對李佑很瞭解,也很欣賞李佑,也知道李佑對李承乾的情誼,假如不是因爲李承乾是太子的話,張玄素喜歡李佑會更多一些。

李佑能力太強了,對於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是個威脅,因此,張玄素和長孫無忌纔會針對他。

歷來皇子爭位,失敗者的下場都不好。李佑不願意跟李承乾爭奪太子之位,他是個聰明人,他也會爲自己的未來尋找出路,他躲到薛延陀去恐怕就有這個考慮。

不過,薛延陀的實力太小,北面地廣人稀,物質匱乏,發展空間也太小,況且還有強大的回紇雄踞北方。

波斯的安戈特省人口和麪積都很大,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背靠着唐朝的西域和吐谷渾,西面是他的盟友哈米德控制的波斯,向南有富饒的印度大陸可供發展,如果真是想自立的話,那裡是個不錯的選擇。

張玄素認爲,假如是他自己的話,也會這麼選擇的。他心裡認同了常何的看法。

張玄素望了常何一眼,心道:“看不出來,這個粗俗的傢伙,竟然還有這樣的眼光。”

其實,常何是個粗人,沒有文化。可是常言道,世上就怕認真二字。他整天琢磨李佑,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個上面,能夠研究出點兒名堂也就不足爲奇了。

他是想通過這件事情,給李佑扣上叛國或者謀反的罪名。

不過,這件事情太大了,張玄素可不能表態。他說道:“你說的或許有道理。不過,我和太子殿下卻不這樣認爲。”

他嘴上說不贊成,可是他的表情分明是認同了這件事情。

常何久歷官場,這點察言觀色的本事還是有的。他看到自己達到了目的,也就不再多說了。

張玄素覺得這件事兒可以做些文章,不過他又不願意將自己和太子殿下牽扯進去。他說道:“這件事情我和太子殿下是不相信的。不過,這件事情要是公佈出來,或許會有人相信。誰知道陛下會怎麼想呢?”

常何明白了他的意思,張玄素和太子殿下不出面,讓常何出頭來提出這件事情,他和太子殿下會在背後推波助瀾的。

常何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張玄素的意思。

張玄素說道:“常將軍,咱們素無來往,也沒有見過面,今後也不會有來往。就此告辭。”

常何說道:“張師傅,請先行一步,一炷香時間後我再離開。”

常何回到家裡,對自己的親信手下交代了一番。

不久以後,街頭就傳得沸沸揚揚的。

一家酒肆裡。

“聽說了嗎,齊王殿下跑到波斯去了。”有人說道。

“他去那兒幹什麼?”有人問道。

“就是啊,我好久沒有聽到齊王殿下的動靜了,不是說他去了草原嗎?”有人問道。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一個消息靈通人士說道。

“那你快說說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啊?”衆人急切的問道。

消息靈通人士說道:“原本齊王殿下是去了草原,你們知道他爲什麼去草原嗎?”

“爲啥呀?”有人問道。

消息靈通人士說道:“大家都知道齊王殿下能幹,可是他卻跑到草原上不回來了,那是因爲他在長安感到憋屈,想自立爲王。”

長安的百姓們就守着朝廷,熱衷於打聽朝廷的事情,對於宮斗的事情也聽說過不少。說齊王殿下想在外面自立爲王,大家還都覺得有可能。

消息靈通人士說道:“齊王殿下現在已經不在草原了,他去了波斯。因爲草原人丁稀少,他在那裡想自立爲王的條件不成熟。

波斯國王跟齊王殿下是好朋友。他在那裡給齊王殿下準備了一塊兒地方,叫什麼安戈特省,那裡縱橫千里,人口百萬。於是齊王殿下就跑到那裡,準備在那裡自立爲王。”

有人問道:“你這是瞎猜的吧?我怎麼聽說齊王殿下是爲了朝廷去拓土開疆的呢?”

消息靈通人士說道:“你知道啥呀?齊王殿下的四位王妃,現在已經有三個都去了波斯,這是爲啥?”

“真的嗎?還有這樣的事兒?”有人問道。

“我的一個親戚就在齊王府當侍衛,我的消息絕對準確。我可是聽說了,一旦齊王殿下在波斯那裡站穩腳跟兒,他們齊王府的人都會跟着去的。”消息靈通人士說道。

不僅僅是這家酒肆,其它很多地方都流傳着這樣的謠言。

右僕射府。

長孫無忌正在跟諫論大夫褚遂良談話,管家進來稟報道:“相公(唐朝對丞相的官場之外的尊稱),張玄素大人求見。”

“他來幹什麼?”長孫無忌疑惑的問道。

褚遂良笑道:“長孫相公,恐怕跟咱們剛剛談論的話題有關。要不,下官先回避一下。”

長孫無忌點點頭說道:“你先去客房喝茶,回頭咱們再談。”

褚遂良離開後,長孫無忌說道:“請張大人進來吧。”

“是,相公。”管家出去了。

不一會兒,張玄素進來了,他行禮說道:“下官張玄素見過僕射大人。”

長孫無忌說道:“張大人請坐。”

張玄素問道:“僕射大人,關於齊王殿下的傳聞您聽說了吧?”

“略有耳聞。”長孫無忌說道。

張玄素說道:“僕射大人,下官就是專門爲這件事而來的,有些想法想跟您探討一下。”

“你有什麼想法?”長孫無忌問道。

張玄素說道:“齊王殿下對於太子殿下一貫是支持的,他很明智,留在長安,不僅對太子殿下不好,對他自己也不好。

魏王殿下已經離開長安了,齊王殿下也離開長安就是件好事,他走了以後,蜀王殿下也就沒有留在長安的理由了。

因此,無論從任何角度上來說,齊王殿下離開長安都是一件好事兒。”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說道:“你的分析有道理。”

張玄素說道:“姑且不論街頭的傳言是否屬實,齊王殿下現在去了波斯,不如就讓他留在那裡,替朝廷鎮守西部邊陲。對於朝廷、太子殿下和齊王殿下個人,都是個很好的選擇。”

長孫無忌問道:“太子殿下是什麼意見?”

張玄素說道:“太子殿下重情義,他現在對齊王殿下深懷愧疚之感,恐怕不會同意的。因此這件事情,我還沒有跟他說。”

長孫無忌說道:“張大人,我是贊成你的意見的。不過,這件事兒辦起來比較麻煩。

首先,陛下對齊王殿下極其信任,他恐怕不會同意的。其次,太子殿下還有皇后娘娘欠着齊王殿下的人情,他們恐怕也不會同意。還有,齊王殿下的能量很大,他要是不願意,這件事情恐怕也辦不成。”

張玄素說道:“僕射大人不必擔心,這件事情我已經反覆考慮過。

首先是太子殿下那裡,他雖然跟齊王殿下關係密切,可是他畢竟是太子,齊王殿下太出色了,他留在長安對於太子殿下的壓力很大,如果是在齊王殿下不受傷害的情況下,能夠離開長安,太子殿下應該是樂觀其成的。

其次,皇后娘娘那裡,齊王殿下再跟皇后娘娘親近,也比不上太子殿下。只要跟她講清利害關係,說明這件事情對太子殿下和齊王殿下都有利,皇后娘娘應該也不會反對的。”

其三,陛下那裡恐怕也不會反對。齊王殿下去年就離開了長安,陛下爲什麼就沒有催促他回來呢?現在的朝堂上十分平靜,沒有內耗,這和齊王殿下不在長安也有關係。如果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朝廷內部的紛爭,陛下應該也是願意的。

其四,齊王殿下是個聰明人,他要想回長安,有誰能夠攔得住?可是自從他去年離開了長安,就沒有主動要求回來。這次波斯發生問題,他沒有向長安請示,就直接離開了勝州去了波斯。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內心深處就想這麼做,說不定他根本就不想回到長安。

齊王殿下才能卓著,讓他替朝廷拓土開疆,對於朝廷是功德無量,也能夠充分發揮他的才能,何樂而不爲呢?”

其實,長孫無忌的看法跟張玄素差不多,他剛纔跟褚遂良商量的意見,也跟張玄素所說的差不多。不過,沒有張玄素想的這麼透徹。

他看到跟張玄素沒有分歧,於是對僕人吩咐道:“你去請褚遂良大人過來吧。”

隨後,長孫無忌、張玄素和褚遂良商議了下一步的計劃。

立政殿。

長孫無忌把街頭關於李佑的傳言,告訴了長孫皇后。

第一百零八章 李淳風來訪第五百八十六章 武則天的怒火第九百一十三章 暴發戶第一百九十章 連升七級第五十一章 椰風擋不住啊第九百一十七章 利害變換線第六百六十九章 很想這個兒子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救救我家郡主吧第八百三十二章 王妃詩集第八百五十四章 亢奮的李世民第七百九十九章 比較第六百五十章 神奇的一幕第十四章 我在做學問第八十五章 李佑的禮物第五十章 邂逅第五百零四章 什麼也沒看見第八百五十五章 決裂第六百六十二章 撿到了大便宜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瘋狂的羅馬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還有什麼秘密可言第七百五十九章 任我行的創意第六百四十七章 無可避免的一戰第六百三十九章 談判第九百四十三章 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第八章 被彈劾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突然造訪第一百九十四章 特種兵的雛形第二百八十八章 有沒有人彈劾啊第七百五十七章 天子門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雄心勃勃的松贊干布第二百五十章 遍地是黃金啊第六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勉強小人第一把七十三章 用聖人學說教化他第二百章 神蹟第六百一十三章 我打算這樣第二百三十七章 這個彈劾我喜歡第四百二十一章 野蠻的殺神第三百九十四章 兒臣無話可說第六百六十六章 閃電戰第九章 朝堂辯論第七百八十四章 國寶換破爛第二百九十一章 麥子熟了第九百九十四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唐造不出一顆螺絲釘第七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目標第二百八十九章 又被打臉了第九十八章 父皇,啥意思?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虎出彩第二百一十七章 狼王九百四十八章 到底是什麼目的第四百二十九章 深入虎穴第一百七十九章 突然牛叉的李承乾第七百四十六章 李承乾的判斷第五百一十五章 信任第九百七十六章 多派點兒船過去第七百七十二章 褚遂良的感慨第五百八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八十章 悄然萌芽的種子第六百零一章 影響深遠的戰略思想第九十二章 李恪發燒第二十九章 相信歷史第九百九十章 傲慢與無知第一百七十九章 突然牛叉的李承乾第六百七十三章 沉甸甸的責任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兩個國第二十七章 內定的黑鍋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能讓王爺失望第五百零八章 政令通暢的問題第三百四十章 李佑的決斷第八百零八章 越來越麻煩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兒子的事情最大第四百三十九章 遠洋青樓九百五十七章 咱們又見面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八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留下遺憾第九百三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四十九章 兒臣有辦法第五百零九章 危險逼近第八百二十四章 你也可以利用他呀第六百八十三章 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一役第九百八十三章 我家王爺不是好惹的第一百零六章 郝連博特的證明第八十二章 朕的兒子也是親生的第七百四十八章 心誠則靈第五百一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三十七章 明星效應第九百零一章 這些人不好對付第八百一十章 私人訂製第八百七十八章 專心打麻將第八百八十九章 王玄策的疑問第一百二十四章 跟我沒關係第五百零四章 什麼也沒看見第二百七十五章 立竿見影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家不見第五十二章 臥底計劃第五百六十二章 還不是爲了他兒子嗎第五百六十三章 腦子一熱的後果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一盤大棋第四百七十二章 釣魚第六百五十一章 奧妙原來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