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雄心勃勃的李世民

bookmark

李佑笑道:“這麼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留在這兒幹嘛?都回喀布爾去吧。”

加西夫問道:“那些大食人怎麼辦?”

李佑笑道:“不出所料的話,咱們的人撤走了,他們也會離開的。不過,加西夫將軍,你的人在這一代要多留些遊騎,監視大食人的行動。”

不久以後,唐軍拔營離開了。

望着唐軍遠去的背影,副將問道:“世子殿下,唐朝人撤走了,咱們怎麼辦?”

裴迪蘭無奈地說道:“還能怎麼辦?難道留在這裡喝西北風不成?撤兵吧。”

很快,大食人也留下了大批的遊騎,主力向北撤走了。

喀布爾城。

李佑等人終於回到了喀布爾,哈米德等人在城門口迎接了李佑等人。

看到了李佑平安回來,哈米德一顆懸着的心,終於落下了。

在歡迎的人羣中,李佑還看到了馬周。

馬周自從離開了長安以後,將家人暫時安置在了輪臺城,自己來到了喀布爾。

隨後,在總督府,哈米德設宴款待了李佑等人。

暫時解除了大食人的威脅,下一步就要開始進行安戈特省的移交工作了。

安戈特省面積92萬平方公里,目前人口共有78萬人,民族多達21個,十分複雜。除了喀布爾城以外,波斯共設置了相當於唐朝的縣的16個城守,其中7個城守主要居民爲帕爾斯人爲主體的波斯人,其餘9個城守爲自治城守。

總督府擁有一支2萬人的波斯軍隊,其中駐紮在喀布爾7千人,其餘在16個城守分別駐紮。

李佑、哈米德、阿布哈桑和馬周等人,研究了唐朝接管以後的管理體制。

阿布哈桑建議,爲了避免動盪,暫時維持原有的政治體制,增加各個城守駐軍的力量,確保交接的順利進行。

李佑爲了確保哈米德的利益,決定在安戈特省與哈米德控制的波斯接壤地區,爲哈米德保留三個城守,作爲後方基地,由波斯和唐朝共同管理。

決定允許目前在安戈特省的波斯官吏、軍隊和百姓,在三個月時間內,可以自主選擇。他們可以跟隨跟隨哈米德進入他控制的波斯地區,也可以選擇留在當地成爲唐朝百姓。

李佑決定,設立安戈特省唐朝總督府,由馬周擔任總督,請阿布哈桑留任副總督一年,協助馬周進行交接。

程咬金爲副總督,兼任安戈特省行軍道總管,李同山任副總管,薛仁貴爲參謀長,轄飛虎軍、其餘唐軍、吐谷渾、薛延陀等各路兵馬。

米淮爲安戈特省司馬,負責全省治安。

接着,李佑跟哈米德和阿布哈桑商議,在4月20號,召開全省城守和各族酋長聯席會議,正式進行交接。

隨後,李佑將他代表唐朝跟哈米德代表波斯簽訂的交接協議,安戈特省的軍政領導班子名單,以及安戈特省相關的波斯人和大食人的情況,寫成了奏本,派人向李世民彙報。

長安城。

這天,蕭婉玉被叫到了立政殿,長孫皇后問了她李佑的真實想法。

蕭婉玉也不避諱,她說李佑希望太子殿下能夠更好地得到鍛鍊,而李佑擅長與外邦打交道,也更能夠放開手腳去做事,他們兄弟二人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對於大唐更加有利。

她說,只要是陛下、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能夠信任李佑,李佑願意爲大唐鎮守邊陲。

其實,李佑在朝堂上走動,需要顧及很多事情,根本就放不開手腳,讓他去拓土開疆,雖然艱苦和危險,可是那種獨立自主的愜意,決勝疆場的成就感,在長安那個安樂窩裡,是很難體會得到的。

得知了李佑的真實想法,長孫皇后不再有什麼顧忌,同意了長孫無忌等人的安排。

於是長孫無忌等人就在李世民面前吹風,希望李佑留在西北邊境。

魏徵對於李佑的想法很清楚,他也希望李承乾能夠正常的,不受干擾的成長,因此也不反對李佑替朝廷經營西北地區。

房玄齡和李靖只是希望朝廷內部安定,對於李佑的想法也抱着支持的態度。

侯君集是李承乾的岳父,他當然希望李承乾能夠穩固自己的地位,希望李佑離開後,能夠讓李恪也離開長安。

一時間,朝廷主要人物都贊成了目前的安排。

李世民權衡了利弊,決定採納衆人的意見,任命李佑爲西北王,兼任草原和西域宣撫使,全權處理西北事務。

李佑原所兼任的西北邊境事物局、民生研究院的職務仍然保留。海軍也依舊歸李佑節制。

一時間,李佑的權勢極大。

李佑很滿意,他的地位很特殊,不僅大權在握,有自主權,還不必擔心後方的牽絆。因爲他有李世民、李承乾和幾乎所有大唐重要人物的信任和支持。

爲人臣者,做到這個份兒上,也不枉穿越一回了。

這一切,都是因爲他能幹,又沒有野心,是他小心翼翼地經營來的。

這下,李佑可以放開手腳,在西北大展拳腳了。

兩儀殿,書房。

“兒臣參見父皇。”李恪行禮說道。

“恪兒,你寫的奏章我看了,很好啊,你打算去哪裡啊?”李世民問道。

不久前,李恪寫了奏章,也想離開長安到外面去建功立業。他很聰明,看到爭奪太子之位已經不可能了,也是決定離開長安,給自己留下後路。

現在的李世民,如日中天,朝堂上的反對勢力,隨着對門閥氏族的打壓,基本上形不成氣候了,他現在是真正的一言九鼎。

剩下的內耗就只有皇子之間的爭奪了。

李泰走了,李佑也主動離開了,現在李恪也要離開了,問題就全部都解決了。

當這一切都解決後,他就可以放開手腳去實現他千古一帝的夢想了。

目前,唐朝內部安定,政治昌明,經濟繁榮,軍力強大,李世民的野心就充分地開始膨脹了,他要對外征戰,拓土開疆了。

李佑目前所做的,正是他所期望的。這也是李世民支持李佑當西北王的重要原因。

現在,李恪要走了,李世民希望他也能夠像李佑一眼,爲他去征戰四方,他很期待地望着李恪,希望他能夠主動請纓去經略邊陲。

第六百三十三章 真正的狠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老李,我餓了第四百零二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二百四十九章 兒臣有辦法第九百九十四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八十八章 枕旁風第十六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百九十一章 推背圖第七百一十四章 只怕你無福消受第一千零九章 百年海軍第八百零八章 越來越麻煩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敗家娘們第四百八十四章 濟州島羈縻州第七百三十五章 高句麗新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朝堂上最好的時候第九百四十九章 櫻花計劃第四百三十一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服,你來試試第六百零二章 是王爺跟你要錢第五百六十四章 豁然開朗第七百五十二章 李佑的目標第六百八十五章 魏王堤和心機男第二十六章 出大事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雌雄不分第五百二十六章 延續生命的人第六百零八章 兵行險着第四百一十章 這不是姓李的那個人嗎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獲全勝的人事調整第一千零一章 早有準備第三百零七章 李泰的絕招第三百零二章 美女總動員第一百六十章 老婆你來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瘟疫第四百六十章 水師老將的感慨第八章 被彈劾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西域的羊皮卷第九百六十八章 來自哈米德的邀請第五百九十六章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第八十四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一十六章 盜墓賊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七百零五章 格物改變生活第二百七十三章 阿史那晴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卑鄙的羅馬人第二百零三章 還讓不讓人好好吃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捨和擔當第九百三十八章 悲壯情懷第八百零一章 敢給老子上眼藥第九十一章 耍賴第九十五章 勝過十萬大軍第七百五十七章 天子門生第六百四十九章 唐軍將領是個菜鳥第三百一十三章 還有什麼意外第八百一十二章 有粉抹在臉上第七百章 解決李佑的好機會第四百七十九章 立即攻擊,打沉它第一百零四章 像聽評書一樣過癮第二百八十九章 又被打臉了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月夜第七百八十五章 有誰不服站出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幹好咱們自己的事情第六章 豬肉價格暴漲第八百六十四章 啊,有毒第六百零五章 多大點事兒啊第八百一十四章 意外的原因第二百五十六章 語言學院第一百四十八章 告訴你們一個壞消息第一千零五章 第二次海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甜啊第一千零二章 肯特坦卡的手段第九十章 不愧是我老婆啊第五十六章 來者不善啊第四百五十三章 訓練有素的海盜第七百七十五章 挖一個大坑第七百一十七章 毒招第十七章麪包第四百四十三章 打死這隻蟑螂第四百三十七章 懷英是誰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佑的任務第二百六十九章 買馬第七百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安浪漫第八百二十五章 大明宮第三百三十八章 擴軍的模式第三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一擊第四百五十五章 海盜背後的陰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輿論導向和報紙第二十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五百七十五章 問題如何定性第四百七十七章 黑鍋背定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幫人精第一百八十三章 坑人的前奏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國的真正含義第八百七十八章 專心打麻將第七百零六章 靈光一閃第四十五章 義商個屁第二百四十四章 暴烈的脾氣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傻作詩第四十章 吃啊,一吃就靈第一百四十九章 胡蘿蔔加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