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很想這個兒子了

bookmark

這幾天來李世民想的很多。

他一方面暗自檢討了自己在東征高句麗戰爭中的策略問題,他認爲自己的主要問題是因爲輕敵了。他原本認爲短時間內就可以結束征討高句麗的戰爭,因此沒有在後勤方面做好充分的補給準備。

戰爭最後打成這樣,李世民心中很不痛快。

王耀祖、孫永勝、項東雷等人雖然在關鍵時候救出了自己,可是李世民心中仍然不舒服。他覺得這些人似乎早已經預料到了這場戰爭的結局。然後特地在這個時間,在這種時刻出現在那裡的。

他現在就想聽聽這些人做何解釋。

姚東說道:“陛下,這件事情還要從半個月前說起……”

登州。

半個月前,一隊海軍的艦船,駛入了登州軍港,大批的海軍陸戰隊員登上了碼頭。

王耀祖隨後出現在了登州都督府。

王耀祖拿出了劉仁軌的來信,上面說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進展不順,眼看着冬季降臨,他希望姚東能夠組織過冬的物資,前往安市城去支援。

李佑有登州都督府都督的頭銜,他走後姚東兼任了登州都督府都督,上次李佑組織的東征軍,目前歸登州都督府節制。

劉仁軌要求姚東派遣東征軍跟隨王耀祖一起前往安市城,協助陛下攻打安市城。

按說這件事情,沒有朝廷明確的調兵命令,姚東不應該擅自調動兵馬,劉仁軌並不是他們的直接上級,他也無權調動部隊。

不過,跟過李佑的官員和將領們,都有着主動的精神。這件事情本身的出發點是正確的,姚東也猜到了是李佑暗中授意的。

否則,劉仁軌怎麼會冒着這麼大的風險,沒事兒找事兒呢。

姚東相信即便是出了問題,齊王殿下也是會保他的。

於是他就按照劉仁軌的要求,實施了對安市城的支援行動。

姚東說道:“陛下,臣等沒有兵部的調令,擅自調兵,還請陛下治罪。”

原本在李世民猜測,這件事恐怕是又是李佑授意的。

李佑這樣做,肯定是出於好意。可是他遠在波斯,竟然能夠提前預料到東征高句麗的戰爭的結局,這件事就令李世民無法接受了。

李世民聽了姚東等人的這個解釋,還算是能夠接受。

他不僅沒有責備姚東等人,還對他們大加褒獎,加官進爵。

歷史上李世民東征的這一段,李佑是十分清楚的,可是他並沒有向李世民提出建議,因爲李佑遠在波斯,如果對遠在數千裡之外高句麗局勢提供意見,那也太詭異了。

因此,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李佑沒有提出任何的建議。他的確也無法告訴李世民,說這次東征必敗。

後來,李承乾給李佑寫信,在信中提到李世民決定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高句麗的戰爭,並且沒有按照原定的計劃帶16萬人出征。李佑就意識到,李世民又走上了原本歷史上的東征高句麗的老路。

那麼這場戰爭註定是要失敗了。

這場東征高句麗戰爭的失敗,不僅僅是由於李世民的輕敵,他還犯了另外一個戰略性的錯誤,他應該聽從手下將領的建議,擒賊擒王,首先拿下平壤,而不是在安市城那裡較勁兒。

而且,在決定了奔襲平壤之後,又優柔寡斷,採納了長孫無忌的建議,因此失去了最後一個打贏這場戰爭的機會。

當然了,其實李世民犯的最重要的錯誤,就是他不應該御駕親征。他手下的大將李績、李道宗、張亮、張世貴、牛進達等人,個個都是唐朝的名將。這場戰爭如果由他們來指揮,以上的錯誤都不會出現。

正是因爲李世民的御駕親征,使得他們的才能都受到了諸多牽制。

不過,這一切李佑是不能提前說的,李佑所能做的只是亡羊補牢,暗中幫助李世民。他暗中寫信給劉仁軌,讓他出面來做這件事,而且叮囑他不可提到自己的名字。

李世民指揮援軍,最後反敗爲勝,擊潰了高句麗人,算是爲此東征畫上了個圓滿的句號。冬季降臨了,他率領大軍繼續班師還朝。

這天,李世民等人留宿冀州,李承乾轉來了李佑和程咬金聯名寫來的奏章。

李世民看完了以後,笑道:“道宗、李績,你們看看,我這個兒子啊,呵呵。”

李績、李道宗、張亮等人傳看了以後,都很興奮。

李道宗笑道:“陛下,齊王殿下和程咬金他們幹得不錯,就憑着幾萬突厥兵和吐谷渾的人,就打下了那麼大的疆域。”

上次在關鍵時刻,李佑保全了李績,李績對李佑十分欽佩。他很有戰略眼光,有些神往地說道:“陛下,臣對齊王殿下十分佩服。

波斯那裡的局勢,並不單單是軍事上那麼簡單。要想在波斯、大食還有天竺和吐s蕃之間做到遊刃有餘,非大智慧之人無法做到。”

張亮知道自己的兒子張寶貴,又立了大功了,在那裡呵呵直笑。

李世民笑道:“朕的這個兒子,剛剛打了人家大食的軍隊,轉眼又娶了人家的公主。波斯和大食打的你死我活,他卻在那裡跟人家雙方做生意。僅憑着那麼點兒人馬,就拿下了飛陀王國,吐蕃和天竺國卻只能幹看着不敢動彈。

唉,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接着,李世民說道:“這次咱們東征高句麗,回來的路上化險爲夷,援軍一定也是朕的這個兒子提前安排的。這小子,呵呵。”

李世民是個胸襟寬廣的千古一帝,並不會因爲自己打了敗仗,就覺得有什麼尷尬。

其實,李績和李道宗等人看到出現的援軍,都是李佑的部下,就已經猜到了這一點。只不過他們擔心李世民尷尬,因此沒有人提起。

現在看到李世民自己都不忌諱,大家也都輕鬆了起來。

李道宗說道:“陛下,臣跟着齊王殿下打過仗,他打仗並不單純是依靠着軍隊的勇猛作戰,而是在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之中,巧妙地進行運作。以很小的代價取得勝利,甚至是不戰而勝。”

當年他和侯君集跟着李佑去吐谷渾,結果是一仗沒打,就取得了勝利。

李世民忽然有些想這個兒子了,他說道:“朕已經快兩年沒有見到他了,是該讓他回來了。”

第七百四十二章 感情基礎第八百六十三章 少年名將第七百七十三章 直接被回絕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慘烈的一戰第八百八十五章 小鬼子就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五百四十五章 緊急狀態第七百六十三章 豆腐掉到鍋灰裡第六百零五章 多大點事兒啊第四百四十八章 好戲開始了第六百三十章 很熟悉的段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信任第六百七十二章 王爺,您說打那裡第六百九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終於開竅了第六十九章 熱血第九百零六章 惡魔終於要來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消於無形第三百八十章 寒夜來客第一千章 狗咬狗第四百零七章 吃貨的緣分第五百九十八章 請你吃舒爾包第二百零九章 讓他乖乖地把女兒送過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擴軍的模式第三百六十一章 給奴家籤個名吧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服,你來試試第四十章 吃啊,一吃就靈第二百五十六章 語言學院第三百七十五章 無敵水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被坑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恪對李佑的重要性第九百六十一章 我很放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墳塋事件第八百七十一章 吃貨的威力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甜啊第三百七十九章 把事情鬧大第七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目標第一百三十九章 術業有專攻第五百六十章 莫名的親近之感第九百八十七章 都是土老帽第三百六十八章 就讓他猖狂吧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可以信任齊王殿下嗎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一千零三章 意外之喜第七百六十九章 連環殺人案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爭債券第四百二十章 立刻捉拿李佑第三十一章 推銷磚茶第七百四十二章 感情基礎第十六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百四十三章 專業技術職稱第五百三十章 又被人家鄙視了第九百三十六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百七十三章 沉甸甸的責任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仗能發財啊第四百零四章 真正的專業人員第二百二十六章 黑幫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甜啊第四十三章 李佑在幹什麼第五百四十一章 圍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信任和期盼第八百九十章 計中計第六百五十八章 各自的對策第四百八十章 最後的機會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一盤大棋第七百四十三章 霸道夫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獲全勝的人事調整第一百九十四章 特種兵的雛形第一百四十九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八百九十五章 關鍵時刻第二百零六章 你真會騙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只記得不好的地方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世民的心願第七百二十九章 計劃被打亂之後第八百零九章 難以享受的美食第六百九十八章 託孤第五百八十八章 你簡直是瘋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李承乾的覺醒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承乾的法寶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捨和擔當第三百八十七章 敗家娘們第五百三十八章 輿論導向和報紙第七十一章 人質第二百七十一章 戲演得真好第四百七十二章 釣魚第四百五十二章 佑兒,你很好第三章 我要回家吃飯第八百八十六章 都不是等閒之輩第三百八十二章 如此狠辣第七百四十八章 心誠則靈第二百五十六章 語言學院第六十三章 全城押注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仗第九百八十六章 我是不是有點兒傻第七百四十八章 心誠則靈第一百六十三章 精鹽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孩子仁義啊第七百二十四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四百三十章 奇思妙想第四十二章 您像是我爹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還不是爲了他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