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不太正常

張玄素問道:“長孫相公,您有什麼疑惑?”

長孫無忌說道:“新皇登基了,可是地位卻不穩固,現在還有三個大問題沒有解決,我總覺得是巨大的隱患。”

張玄素猜到了他要說什麼,他一直也在考慮這些問題,他試探着問道:“您是說那三位?”

長孫無忌點點頭說道:“陛下現在的處境,你不覺得尷尬嗎?”

此刻,兩人是在一間密室裡談話,張玄素明知道周圍沒有其他人,他仍然下意識地有些緊張的四處望望。

他說道:“長孫相公,請慎言。”

長孫無忌說道:“這裡就你我二人,沒有什麼可顧忌的。”

張玄素點了點頭,說道:“您請講。”

長孫無忌說道:“第一個問題是太上皇,他雖然退位了,可是他的影響力仍然不可小覷。陛下新皇登基,竟然不能啓用新的年號,名不正言不順啊!”

張玄素作爲李承乾的老師,跟着他受了很多年的委屈,好不容易熬到了李承乾登基稱帝,仍然沿用貞觀年號。這樣改朝不換代的做法,令他感到十分憋屈。

他問道:“長孫相公言之有理,您有何想法?”

長孫無忌說道:“讓太上皇繼續居住在宮城,顯示了陛下的孝心,此乃十分明智之舉。等到晉王殿下修建好了新的宮殿,太上皇就可以搬過去了,這件事情也就解決了。

可是,繼續沿用太上皇的貞觀年號,似乎就有些不太妥當了,顯得陛下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張玄素對此深有同感,他說道:“是啊,我也是這麼認爲的。”

長孫無忌說道:“我的意見是,咱們一起向陛下進諫,動員大臣們一起上書。我再去找皇太后,請她勸說太上皇,由太上皇主動提出更改年號的事情。”

張玄素說道:“相公好主意,我贊成。”

按說這件事情,李承乾究竟是如何考慮的,長孫無忌、張玄素等人應該是知道的。在李承乾登基的時候,當時他們就提出過相同的意見,但是李承乾乾綱獨斷,直接就做出了決定。不更改年號的事情是李佑提出的建議,李承乾卻沒有告訴長孫無忌的人。這是爲什麼呢?

李承乾才智平平,在這一點比不上英明睿智的李世民。因此,在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他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反覆的推演,才能做出相對正確的決定,李承乾深知自己的缺點,他必須揚長避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不輕易地發表示態度,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三思而行。

所謂天威難測,就是要讓臣子們猜不透。皇帝在想什麼?這不僅僅爲李承乾留出了足夠的思考時間,還讓大臣們覺得他很神秘,甚至感覺到李承乾比起快人快語的李世民更加難以對付。

張玄素問道:“相公說到另外兩件事情是什麼?”

長孫無忌說道:“陛下登基普天同慶,可是西北王殿下卻沒有及時趕回來慶賀,如果說當時是在征戰的過程中不便於抽身,可是如今倭奴國的戰爭已經順利結束,殿下卻仍然沒有回到長安來,而是要出海巡遊,你不覺得有些奇怪嗎?最起碼是於理不合。”

對於李佑,張玄素是敬畏有加,長孫無忌提到了關於李佑的事情,他就不便於發表意見了,於是他沒有吭聲。

長孫無忌也有些緊張,同樣地下意識看了看四周,他說道:“張大人,陛下對西北王殿下十分信任,可是一同個朝代,竟然有另一位可以跟陛下權利相當的人物,總是令人感到擔憂,從歷史上來看,這是一種很不尋常的狀況。”

張玄素十分聰明,他心中早已經做出了決定,凡是關於西北王殿下的事情,他一概不發表意見,於是他繼續保持了沉默。

長孫無忌也很忌憚李佑,他看到張玄素不吭氣兒,也覺得自己有點兒冒失了,甚至有些擔心張玄素會將此事告訴李佑,於是,他也不在這件事情上繼續說下去了。

他說道:“第三個問題是,嶺南王殿下再打下真臘之後,已經擁兵達到了30萬之衆,西北王殿下卻又給他調去了5萬人馬,作爲一個藩王,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你不覺得令人擔憂嗎?”

說到李佑的事情,張玄素不敢發表意見,對於李恪,他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了,他說道:“這件事情,我跟相公的想法是一樣的,嶺南王殿下當年就曾經跟陛下爭奪太子之位,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在登基之後,都會消除這樣的隱患的。可是如今,陛下不僅沒有這方面的舉動,還放任他有如此巨大的實力,這實在是有些、有些那個什麼了。”

他不敢說李承乾遲鈍,只好含糊其辭了。

長孫無忌現在有些看不透李承乾,不過,他按照正常的思維來推斷,認爲對於上述三件事情,任何帝王都是不會允許的,李承乾一定是出於無奈,有難言之隱罷了。

長孫無忌作爲朝廷首輔,他自然有爲陛下解除隱患的責任,他鄭重地說道:“張大人,你是陛下的師傅,如今也是朝廷宰輔,爲陛下分憂也是你的責任,咱們應該做一點什麼事情,陛下解除隱患。”

長孫無忌明明知道他所說的三件事情,要針對這三個人都是厲害人物,爲什麼還要主動招惹他們呢?

原來,長孫無忌如今是百官之首,以他自己的才智加上對李承乾的瞭解,對付李承乾,他是有相當的把握的。在新的一朝中,應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在朝中,除了皇帝陛下,居然還有三位影響力如此之大的人物,這種情況實在是令他感到有些憋屈。

其實張玄素和長孫無忌的想法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這麼多年來他輔佐李承乾也算是吃盡了苦頭,終於熬到了李承乾登基稱帝,他認爲自己的地位也應該提到相應的高度,可是呢,朝中還有這麼多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心裡自然也有些不舒服。

第四百四十二章 給臉不要臉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又是什麼情況第三百八十八章 熱鬧的齊王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藏頭詩第五百二十四章 溫柔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果然厲害啊第五百零九章 危險逼近第七百零一章 做一個有秘密的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請你吃舒爾包第六百七十一章 王爺,不能走啊第九百九十二章 危急時刻第二十八章 混不吝勁頭上來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一聲嘆息第五百一十七章 對紙幣的質疑第二百七十三章 阿史那晴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重要的結果第三百六十三章 武則天的智慧第四百三十九章 遠洋青樓第一百三十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八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一百七十章 中招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四十章 吃啊,一吃就靈第四百五十二章 佑兒,你很好第五百九十七章 老李,我餓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歡迎彈劾啊第八百六十章 皇帝的驢耳朵第五十一章 椰風擋不住啊第六百七十八章 廣場舞第七百五十四章 您來當戶部尚書吧第三十六章 被人欺負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產業工人的誕生第九百二十七章 還有後招第二百七十九章 你們還要不要臉啊第六百一十八章 諺語怎麼說的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點點地改變着唐朝第九百二十四章 騙人的訣竅第三百六十五章 都是些老狐狸第七百八十三章 李佑的福氣第一百八十二章 李淳風和推背圖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可以信任齊王殿下嗎第五百三十九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六十二章 還不是爲了他兒子嗎第九百零二章 我女兒是傻子第七百九十九章 比較第九百二十八章 軍隊的根基第六百五十二章 意義重大的勝利第八百八十章 真是好手段啊第二百五十一章 絕世武功第六百九十八章 託孤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國陽謀第七百二十九章 計劃被打亂之後第九百一十五章 突然造訪第二百三十四章 歡迎彈劾啊第六百三十三章 真正的狠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黑幫第二十一章 隔壁王寡婦第三十九章 我沒錢,一分也不捐第六百九十二章 肯動腦子的李承乾第七百一十四章 只怕你無福消受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世民的尷尬第五百五十九章 深層次的信任第二百八十一章 真是神人啊第四百四十五章 讓他無路可走第八百九十四章 箭在弦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五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六百六十九章 很想這個兒子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神童狄仁傑第四百四十章 這個不能說第八百三十八章 絕不退讓第五百六十九章 路有些走偏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我難道也不是好人嗎第四百一十四章 金錢美女來者不拒第四百零三章 全都是狠人第二十六章 出大事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高級秘籍第三百五十九章 您有錢,您給他好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神奇的王爺第八百三十五章 想死別帶上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立竿見影第八百三十三章 忠貞不二的岑文本第五百零三章 撬開蛋殼第七百七十三章 直接被回絕了第八十章 老公老婆第七百六十六章 一盤大棋第八百三十六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五章 可怕的沉默第二百三十六章 正義的怒吼(謝司馬焱龍萬賞加更)第七百一十四章 只怕你無福消受九百四十八章 到底是什麼目的第八百一十章 大國情節第三百八十一章 原來真的是你第九十八章 父皇,啥意思?第九百零九章 就知道欺負我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佑的任務第五百二十三章 慘烈的一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一十二章 繼續幹你的老本行第五十五章 簡直是佛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