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我亦貪生

bookmark

第1551章 我亦貪生

衆臣面面相覷的原因,倒不是說此計有多麼高妙,而是奚孟府彷彿失了智!

懷慶府與夏都貴邑之間,也就隔了一個桑府,

盡割懷慶府以南之地,近乎等同於拱手獻出半個夏國、置腹心於楚人面前!

奚孟府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到底被齊國嚇成了什麼樣,才能夠想得出這樣的“妙計”?

“諸位且聽我細細道來。”

在滿殿文武大臣看傻子般的眼神裡,奚孟府卻是胸有成竹地道:“楚國不肯來援。無非這麼幾個原因,一則歷史上咱們與楚國也沒少爭鬥,積怨甚久。二則南域環境複雜,有書山橫隔,理、越爲屏,宗門勢力錯綜複雜。無論楚人來,還是咱們去,難免得不償失。先帝當年之所以選擇東進,亦有此因。其三嘛,秦楚大戰未久,河谷平原已爲白地,秦國的壓力,楚國不能忽略。他們人來少了,恐送羊入虎口。人來多了,恐秦人有異動……”

“能夠消解這些因由的,只有一件事——利益!”

“利益足夠,怨恨休提。利益足夠,值得冒險。咱們主動割地,書山也沒有理由干涉。如此前怨既消,未來在望,現實無礙。楚軍豈有理由不來?”

奚孟府左右掰扯一番,竟也掰扯出了幾分歪理。

“此乃飲鴆止渴之策!奚孟府你居心何在?!”

那位出使楚國的安國侯靳陵,此刻面紅耳赤,激憤已極。竟是連一聲國師也不願尊稱了,以神臨境的修爲,直呼真人奚孟府之名。

“安國侯不要激動,有理不在聲高。”奚孟府卻很從容,對他一拱手:“敢問此策如何是飲鴆止渴?”

靳陵怒聲道:“齊人貪婪,楚人難道就是什麼善男信女?今割半國以奉楚,且不說齊楚是否會暗通款曲,索性分了咱們大夏。便叫他們真個鬥了起來,幫我們擊退了齊國,楚國難道不會對我們有想法?楚帝難道不想一統南域?齊之刀鋒尚在國境外,楚之刀鋒你卻迎進腹心來?!”

奚孟府興致勃勃地道:“可以叫楚人擊齊,咱們掌控局勢,叫他們兩敗俱傷。如此齊人一退,我們再逐楚人,豈不是兩全其美?”

“你只把別人當傻子!”靳陵道:“兩虎相爭,竟由你一隻綿羊來決定他們的爭鬥烈度嗎?”

奚孟府若有所思:“安國侯纔出使楚國回來,雖然無功而返……但你對楚國的熟悉程度,我是信任的。以你之見,看來楚國的確是沒有出兵的可能了?”

靳陵卻是懶得再與他說,而是轉向丹陛之上:“臣無能,未能說動楚人。但以臣此行觀之,楚人表面上雖然態度曖昧,實際上卻很是堅決。河谷之戰的創傷,需要時間來消化。他們在短時間內沒有再與另一個霸主國相爭的想法。”

這當然只是安國侯靳陵個人的意見。

但無疑也說服了很多人。

“也罷!”奚孟府大手一揮:“楚人不來便不來,咱們也不求着!”

他又道:“老夫還有一計!”

大夏國相柳希夷忍了半天,終是忍不住:“你快別有一計了,今日大放厥詞,我只當你是老糊塗了,趕緊歇着吧你!軍國大事,豈容你裝瘋賣傻?!”

但珠簾後的聲音卻道:“國師請講。”

夏太后儼然仍是對奚孟府的智略懷有期待,壓制了國相柳希夷的聲音。

奚孟府也以當仁不讓的氣勢說道:“此計是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咱們從此以書山爲聖地,立儒門爲國門。以咱們這二十一府國土,全力構築儒家文脈,請得書山支持。書山強者如雲,定能幫我們阻攔齊國兵鋒!”

“好!好!好!”

這下子就連觸家老祖、當世真人觸公異也忍不住了。

他本來常年閉關修行,不問外事。當此國危之時,才破關而出,和觸家家主觸讓同來廷議。不意想竟聽到這些荒謬言論。

“好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觸公異怒極反笑:“我觸公異便在這裡,你且來罷黜!”

宣平侯樊敖乃是三刑宮出來的修士,此前羣情洶涌的時候,也未對奚孟府有惡聲。這會真是無法忍耐。“奚真人,你可也不是正統的儒門弟子,你現在身上穿着還是道袍,罷黜百家,黜不黜你?”

奉國公周嬰、廣平侯酈復、陽陵侯薛昌,一時也都吵嚷起來,整個寶華宮內,喧囂難止,直如菜市場一般。

奚孟府已是犯了衆怒,有人甚至恨不得殺他祭旗。

王座之上,虞禮陽終是伸指敲了敲座椅扶手,有些頭疼地道:“奚真人,你是怎麼想的?我夏國包納百家,容收各宗,方有這些與強齊相抗的基業。你這麼一弄,書山來援的人,還未必有咱們夏國出走的人多!大戰當前,竟要自廢武功嗎?”

岷王虞禮陽,生得好相貌。年輕時候,便是脣紅齒白美少年。未滿三十便神臨,自此青春不老。

自小天賦卓絕,秀出羣倫。夏國以傾國之資源培養,他也不負衆望,成功登臨超凡絕巔,成爲國家柱石。

他的一生,是輝煌燦爛的一生。

此刻坐在王座之上,沒有什麼嚴厲的表情,聲音也不甚洪亮,但整個寶華宮都安靜了下來。

奚孟府對着他行禮:“岷王殿下!”

又對武王姒驕行禮:“武王殿下!”

也不管武王是否還在神遊物外,又對天子行禮:“陛下!”

再對珠簾之後行禮:“太后!”

大約這便是他心裡的尊位排名。

而後直起身來,在國相柳希夷的瞪視中,在宣平侯樊敖嚴肅的表情前,拱手一圈:“諸位同僚,諸位大夏棟樑,你們的聲音,我都聽到了,你們的意見,我都知曉了!”

“看來除了我之外,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

“所謂和議不可取,楚國不可倚,書山不可靠,景國?景國連儀天觀都撤了!”

“所以你們都認爲,面對齊國兵鋒,咱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戰!”

他環顧一週:“你們都這樣認爲,對嗎?”

“很好!”

他陡然慷慨激昂起來,聲音似把穹頂都震破:“那就戰!”

“不要再心存幻想!”

“不要再首鼠兩端!”

“我們已經沒有別的路可走!”

“要麼戰,要麼亡!”

“我奚孟府!有別的想法,有別的念頭。我貪生怕死,我軟弱怯懦。我與你們不同!但我也與你們相同!我們同爲夏臣,同食夏祿,同受夏恩。我尊重你們所有人的意見,我也願意執行廷議的所有決定,且接受由此導致的所有後果。因爲這是我們……一同決定的未來!”

他右手並起劍指,在自己的左掌掌心慢慢劃過。

劃開一道創口。

真人之血,一滴一滴,落在地磚上。

他在這大殿之中,面向所有人陳詞:“我問龍礁將軍,鎮國軍若覆,他何以教我?”

“龍礁將軍沒有給我答案。”

“我也沒有答案!”

“但是需要什麼答案呢?”

“擺在我們眼前的只有一條路。”

“此戰若是勝了,我們什麼答案都可以去慢慢找。此戰若是敗了,咱們就亡國滅種,也不再需要答案!”

他高舉鮮血淋漓的左掌,高聲道:“龍礁將軍說,十萬鎮國軍將士,皆有死志。奚孟府不才,也願死國,唯此而已!”

整個寶華宮,又一次靜了。

陷入另一種安靜中。

是那種可以聽得到自己心跳如戰鼓般有力擂動的安靜。

靜聽此心,靜得此志,靜感此懷!

岷王虞禮陽都肅容了。

即便是神遊物外如姒驕,也一時睜開了雙眼。

千古以來,人們所爭所求,無非名利二字。

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而人生在世,誰不爲聲名所累?誰不想青史留名?

沽名釣譽者有之,訕君邀名者有之。

唯獨這奚孟府,於利一無所得,於名遺臭難洗,只爲統合夏國朝臣意志,把自己變成一灘爛泥,叫所有人都來踩上一腳,絲毫不自我顧惜。

他不是什麼沒有身份的人,他是大夏國師。奮鬥一生,才成爲整個夏國最尊貴的幾個人之一。今日卻能爲國如此。

實在令人感佩!

忽而有珠敲玉撞聲。

嘩啦啦。

御座之後,那珠簾一掀——

夏太后竟從珠簾後面走了出來!

三十二年來第一次掀開這垂簾,就這樣端立在滿朝文武之前。

這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呢?

她親自撥開珠簾的手,明明美麗纖柔,卻有一種分付江山的力量。玉色貴極,覆手遮天。

珠簾掀開,顯現的是她的世界。

她像是從一個厚重的故事裡走出來,如此從容地、展開她的人生畫卷。

她並不年輕了,眼角細紋裡,是沉澱的歲月。

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她年輕時候的美麗。

眉如新葉,眸有秋痕。

人似玉就,儀態雍容。

可她獨具魅力的地方,更在美麗的姿容之外。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讓人心安的氣質。

“母后。”夏天子喚着,便要起身避座。

但夏太后往前一步,伸手已經按在他的肩膀上,將他輕輕按坐下來。

“天子不該爲哀家避座,哀家當爲天子扶椅。”

夏太后掀簾而出,具有非凡的意味。本是“聽政”,而今“視政”。

夏天子起身避座,是讓出國柄,奉獻威權。

但她拒絕了。

她不爲尊權獨握,站出來只是要抵對風雨。

她的手在御椅上輕輕一按,彷彿真的替夏天子、替她和先帝僅剩的這個兒子,穩定了這個風雨飄搖的江山。

她往前一步,似乎踏在夏國的萬里山河,行在萬里龍脈之脊上。

所有人都看着她,看着這個曾經在事實上挽救了夏國社稷、又一手將夏國撐扶至今的女人。

“國師說自己貪生怕死……哀家又何嘗不是?”

她用這樣一句話,做她掀開垂簾後的開場。

她的眸光移動,看向在場的每一個人:“當年立在城牆,面對齊天子兵鋒,看着那杆紫微中天太皇旗,彷彿天幕一樣覆蓋下來……哀家害怕得幾乎喘不過氣!

哀家的手心都是冷汗,心一直在顫!

哀家太怕死了,太怕就那樣死去,太害怕死在被打破的貴邑城裡。怕屍體橫在那斷壁殘垣中,天上飄着的是血雨,人間蕩着的是孤魂。

哀家害怕……害怕死後世間已無夏國人,害怕百年後世上不聞有夏!”

“諸位卿家!”

她情真意切的眼眸看過來。

“夏國不是哀家一人之夏國。”

“夏國也不僅僅是你我、不僅僅是我們的夏國。”

“我們的父輩、祖輩……我們的親友、師徒、同窗、街坊……所有出現在人生軌跡裡的人和事,共同成就了這個名字。”

“而今它將要被人抹去!”

“這難道不可怕嗎?”

她問道:“這難道不讓人恐懼嗎?!”

“龍將軍說,鎮國當死國。國師說,死國可也。但哀家不希望你們死國,哀家希望你們好好活着。哀家希望你們帶着對夏國的記憶,好好活着。”

“屆時如若事不可爲,諸卿便自去吧。天下之大,總是有處容身。”

“但是在這之前,請不要輕易讓人抹掉這個‘夏’字。”

“因爲它不僅僅屬於你我。不僅僅屬於我們的父輩祖輩,也應該屬於我們的子輩孫輩!我們如何能讓本應該屬於他們的這個名字,在我們手裡丟掉?”

她站在丹陛之上,龍椅之前,對着所有人深深一躬。

這下子就連武王姒驕和岷王虞禮陽也起身回禮。

丹陛之下,百官更是盡皆拜倒。

而夏太后仍然躬身未起,懇切地說道:“諸卿!請一定顧惜你們的生命,也請爲‘夏’這個字,至少做生命之外的努力!”

是日,大夏滿朝文武,盡劃左掌,以血盟誓。

誓破齊賊!

於是以武王姒驕爲主帥,龍礁爲副帥,岷王虞禮陽鎮軍隨行,盡發神武、鎮國兩軍二十萬人,全國府兵百萬盡發。

相國柳希夷、國師奚孟府、廣平侯酈復、宣平侯樊敖、安國侯靳陵、陽陵侯薛昌……盡塞軍中!

其中奉國公周嬰自發周氏家兵萬人,親領出徵。

觸家家主觸讓發觸氏家兵萬人。觸家老祖觸公異鎮軍隨行。

太家家主太煦曰:“太氏已有真人死,天地以血雨爲悲,生者可爲死者而哀乎?”

於是舉族中青壯,盡發太氏家兵一萬三千人,皆往前線!

一時間,夏國舉國而戰!

第1795章 已在寶山外,還不進寶山?第2421章 視壽第一百二十二章 陽光燦爛時第303章 心甘情願第1577章 雷霆碎玉第九十九章 第二事第1007章 宣懷伯第1736章 蒼生憐我,我憐蒼生!第1411章 ?見我無須避道(求月票)第九十二章 使天下人皆能視前路第1045章 哭祠第1259章 萬里避真人(爲盟主Bili八個牙露加第二十九章 舊地會重遊第820章 人爲刀俎第2595章 焚字到何時第七十一章 孫橫鎮豎筆峰於此第2287章 命衰矣第一百二十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第1463章 神名何在第776章 燕子來時新社第1808章 迷途知聞第744章 皆空第1097章 ?豐城第二十六章 捨生第2316章 仙瞳第1628章 極樂第1204章 ?千鯉池第1520章 涅槃,明鬼第710章 瞑目第516章 “老朋友”第1732章 此劍起自野人林第513章 試着殺死我第九十八章 箭在弦上第2220章 虎披人皮第1068章 天下英雄應知我(爲月票六千五加更第二十六章 捨生第633章 爲什麼?第1286章 ?不悔此時第2539章 相逢於故事第2467章 來路是去路第2380章 使此鎮如不周第1461章 此時如有月第五十一章 山陵崩第1079章 ?人不同第191章 山川河流第2384章 唾沫也算刀第三十五章 一劍指間橫赤攖·第二幕·鳳陽孤鳴第1656章 萬里爲一橫,萬年爲一縱第1716章 爲了誰第九十六章 多少行人望天愁第1898章 驚弦第1070章 豎子猖狂第1791章 何處不相逢第一百零四章 爾等瓜皮勿念我第207章 驕烈第1709章 竟如水中之月不可及第2310章 萬古驚龍第407章 不能決定的一切第1760章 我怕猿仙廷誤會第2240章 弱者搏生謂求死,愚者陷死不自知第2424章 登山步步難,山崩一世輕第1789章 眸光似水鏡如湖第2494章 歲月無非一頁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故人心第611章 駝峰第1545章 明月照江河第1626章 臨淄城的夏天第1602章 又見神臨(爲大盟燕少飛加59/78)第十章 山高路遠(待更新)第四章 請決死第1394章 不言之言第九十章 如我願第三十五章 你只是太無聊第151章 人不平,有人鳴第197章 日出而天下明第一百零五章 行於刀尖第1221章 天驕案第912章 公竟渡河第364章 樂候醉酒第1177章 羣星閃耀時(最後一天雙倍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欠我一帖第1777章 地獄之主,閻羅之君,刺客之神!第五十章 舊債四千年第488章 勇敢者第1398章 元鳳三十八年敘第597章 星月原第218章 見羊不詳第909章 半個時辰第501章 謀算第2380章 使此鎮如不周第172章 通天塔第178章 故人第2491章 天子當國第1624章 相見時難第2213章 諸空妙有因緣混仙陣第2479章 南無聖地藏佛第2332章 凡“天不予”,皆“我自求”第898章 真作假時第1548章 旌旗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