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貴妃是很有表演天賦的,不但身段美,表情也如泣如訴,唱腔更是能夠聽出,每一個字,都是細心打磨過的!
可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焦點,卻並不在臺上,他聽戲,只是爲了能夠跟懿安皇后張嫣找到共同的話題。
周皇后偷偷的越過瀛國太夫人看了皇帝和懿安皇后張嫣一眼,她從來沒有見過皇帝這副模樣,似乎歡喜的跟撿到了寶貝一般。”“
看這些花蔭月影,悽悽冷冷,照他孤零,照奴孤零。(白)夜深人靜,不免抱琴進去吧。
此情空滿懷,未許人知道。明月照孤館,淚落知多少。
潘:聽她一聲兩聲,句句含愁悶。看她人情道情,多是塵凡性。你一曲琴聲,悽清風韻,怎教人不斷送青春?那更玉軟香溫,那些兒不動人?她獨自理瑤琴,我獨立蒼苔冷,分明是西廂行徑!老天哪,早早成就少年秦晉。
結束時,田貴妃聲淚俱下的哭倒在戲臺上做尾聲,連瀛國太夫人都忍不住站起身來鼓掌,“好,好,皇帝,看賞。”
崇禎皇帝朱由檢看了懿安皇后張嫣一眼,張嫣快速的抹了一下自己的眼淚,這個動作,教皇帝一陣的心神恍惚,這個動作,同樣也被周可兒看見了,更是酸意上涌,卻未有露出聲色。
“恩,好,唱的好。”崇禎皇帝朱由檢敷衍着外婆。
田貴妃喜盈盈的過來給瀛國太夫人和皇帝答謝,崇禎皇帝朱由檢一高興,將自己隨時攜帶的一枚玉佩賞了田貴妃。這讓許多宮人都看紅了眼睛。
周可兒也很大方的對田貴妃褒獎了幾句。誇讚她唱的不錯。田貴妃卻只是淡淡的道謝一句,並不是很熱情,兩廂比較下,高下立判,崇禎皇帝朱由檢對周可兒點點頭,在周可兒的手上拍了拍,示意她不要跟田貴妃計較。
整個過程,懿安皇后張嫣都看着眼中。她很奇怪,皇帝在跟所有人接觸的時候,都氣勢十足,涵養到位,唯獨跟自己在一起,會顯得單純幼稚,心中也不知道是喜歡,還是擔憂,再不去跟皇帝的目光接觸一下。
最後的一出是《紫釵記》,由袁貴妃主唱。是大明傑出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中的第一夢(其他三夢:《牡丹亭》《邯鄲記》和《南柯記》),取材於唐代蔣防的《霍小玉傳》。其主要情節爲:才子李益元宵夜賞燈。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兩人一見傾心,隨後以小玉誤掛梅樹梢上的紫釵爲信物,喜結良緣。不久李益高中狀元,但因得罪欲招其爲婿的盧太尉,被派往玉門關外任參軍。李益與小玉灞橋傷別。後盧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門參軍,更在還朝後將李益軟禁在盧府。小玉不明就裡,痛恨李益負心。黃衫客慷慨相助,使兩人重逢。於是真相大白,連理重諧。該劇熱情謳歌了愛情的真摯與執著,深刻揭露了強權的腐敗與醜惡。
只有瀛國太夫人看的津津有味,而皇帝和懿安皇后,還有周皇后的心思都已經不在戲文上面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很是爲自己剛纔算是大膽的表白而有些後悔,卻又不知道該說出一句什麼話來挽回。
懿安皇后張嫣也頗爲後悔,不敢跟皇帝談戲文中的男女之情的,這本身就有些逾越了,爲自己的言行感到羞愧,覺得做了一件很荒唐失措的事情。
直到三齣戲唱完,崇禎皇帝朱由檢和懿安皇后張嫣,都沒有再說過什麼。
感情的事情,越是說不出口,越好似那濃烈的美酒,讓崇禎皇帝朱由檢心中患得患失,並沒有太多失態,卻一直處於深深的自責當中。
“皇帝,該去承天門看煙火了,普天同慶,萬民同歡,這是我大明的盛世啊!”瀛國太夫人非常的有活力,彷彿是她要接受萬民朝拜一般。
崇禎皇帝朱由檢有些失神的點點頭,還在想着剛纔的事情。
“皇上,哀家累了,想先回宮。”懿安皇后張嫣禮貌的跟皇帝說了一聲,並沒有看皇帝,她只是出於禮貌性質,其實她即便不說,也沒有什麼。皇帝並不能夠管她。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眼淚都差點下來了,這樣的感覺,他不想停,即便是要停,他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停!不願意停留在這個令他覺得意猶未盡,且不是很樂觀的瞬間,再這樣苦等一年啊?
所有人都能夠看得出來皇帝的意思,但這不是別的事情,沒有皇帝親自開口,別人並不方便邀請懿安皇后登上承天門!這牽扯到政治了,宮人是不得干政的,即便瀛國太夫人和周皇后也不方便說什麼。
崇禎皇帝朱由檢半天沒有說話,就這麼十幾秒的時間,對於懿安皇后張嫣和崇禎皇帝朱由檢來說,都是很漫長的,懿安皇后張嫣的芳心也很難平靜,她不由的看了一眼,正迎着了皇帝炙熱的目光。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第一次這樣勇敢的看向了懿安皇后張嫣!他面對的壓力實在太大,他每天都在刀口上度日,如果這次就這樣分離了,他很怕他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作爲一個成年人,作爲一個皇帝,他今天必須要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皇嫂受萬民推崇,賢名遍佈大明的每一個角落,朕想,如果皇嫂能夠跟朕一同登上承天門的話,百姓們是喜歡看見這樣的畫面的,皇嫂,你的意思呢?”崇禎皇帝朱由檢說的字字珠玉!並沒有任何的猥瑣。
懿安皇后張嫣的芳心一震,沒有想到皇帝會這樣說,這個念頭並不是如何的過分,她是可以去的,事實上,她去也可以,不去也可以,沒有什麼人會注意他,但皇帝當着所有的宮人這樣向自己提出邀請,這份將感情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勇氣,和這份不管不顧的任性,將懿安皇后張嫣給嚇着了。
周可兒過去握着懿安皇后張嫣的手,“皇上這樣邀請,姐姐,你就一起去吧,不要掃了皇帝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