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信心重新提振!

張獻忠被高迎祥一通開導,也就不便再說什麼,但是內心中是不認同去北京的見解的,其實李自成也並不認同舅父高迎祥,還有大首領王自用想攻入京畿地區的見解,現在不單單是缺衣少食的問題,而且,自從大軍進入山西之後,也沒有遇到過大股的官兵圍剿,這是非常反常的事情,李自成一直覺得哪裡不對勁,但是具體怎麼個不對勁,他也說不出來!

跟洪承疇比起來,現在的這幫義軍首領們,可以被洪承疇一個人的智商就給完爆掉!

曹文詔,孫傳庭和秦良玉在檢荀樓的住處坐着,四個人圍住火堆,小聲的交談,其實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沒有說什麼,他也不想說什麼,心裡在想着自己重生以後的事情,覺得哪裡還是不對勁。

他重生之後,如果不能夠再回現代的話,可能興許比現在的局面還要好一些也說不定,就因爲能夠回到現代,能夠一次次的提升大明的科技,讓他將着眼點,並沒有完完全全的將重心放在改制上面,並沒有完完全全的將重心放在變法上面,他原本在自己剛剛重生的時候,具備很強大的信心,就是因爲那個時候,他是將重心放在變法上面的!

崇禎皇帝朱由檢相信,靠着自己在現代多年的從政,還有這麼多年對古今政治改革的分析,是有能力領導整個國家走出困境的,如果再給他一個十七年,絕對不會像上一世一般,可惜。讓他又能夠回現代了。而且能夠回現代之後。三年過去,他雖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但是因爲重心沒有完完全全的放在政治上面,拖緩了他改革的進度!

也可以說是他的立場不夠堅定吧,或者說,換了任何人,一旦發現能夠有一個更快的捷徑,無論這捷徑通往何處。都很難把握住自己!

崇禎皇帝朱由檢通往現代的捷徑,可以讓他快速的取得科技,可以快速的取得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這就非常的難讓人再沉下心來去搞什麼改革,去搞什麼體制,那些事情,有多繁瑣,崇禎皇帝朱由檢看着他從現代整理的比人還高的法律條文就很清楚,曾經,他都想過要放棄改制了!一旦讓大明整體性的度過糧荒。整體性的利用大毀滅性的殺傷力武器使得軍事有一邊倒的優勢,其實用什麼體制。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這就是人的惰性,即便是意志力堅強如崇禎皇帝朱由檢,也是有着惰性的,惰性是人性的基礎特性之一!

秦良玉,曹文詔,孫傳庭幾人都很談得來,想法相似,都有一顆忠於朝廷,忠於皇室的心,這讓他們走的很近。

商鞅變法、王莽改制、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並稱中國古代四大變法。這四大變法之中只有商鞅變法沒有“人死政廢”。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這樣,而其他的變法都最終失敗了呢?

正統教育中,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順應理歷史潮流的發展趨勢。

二、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有效的辦法。

三、敢於同舊勢力鬥爭。

四、取信於民,得到百姓信任

五、國君的支持。

但仔細想想又不對。以上特點不只是商鞅變法才具備的,其他的變法也完全具備。以上的答案過於流於表面。

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一、秦國舊有勳貴勢力最弱。在“戰國七雄”中,秦的立國時間最晚。秦正式立國以前,秦的領地被稱爲“西戎之地”,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秦立國以後秦國也一直是“夷狄雜居”的狀態。在商鞅變法以前秦是最貧弱的國家。因此,在秦國,舊有的勳貴勢力是最弱的,變法的阻力最小。

二、君王支持力度大。商鞅變法時得到了國君的全力支持,甚至可以說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就連太子的面子都不給。

三、變法施行時間。商鞅自公元前356年開始變法,至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王“車裂”於彤,滅商君之族,商鞅變法一共已經實施了十八年。

十八年啊,就是現生個孩子也已經成年了,在古代更可能已經作父親了。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在新法中受益的新興利益階層走上朝堂並站穩腳跟,至少也能獲得與舊有利益階層對抗的實力以保證新法不被廢除。而且隨着新法的繼續實施新興的利益階層會越來越強大,舊有利益階層則會日益衰弱,最終被新興利益階層取代。

當然,以上三點只是輔助原因。崇禎皇帝朱由檢以爲,以下兩點纔是商鞅變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四、政府公信力的確立。

對一個政府來說,最可怕的是什麼?不是“政治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更加不是“軍事危機”。能夠從根本上毀滅一個政府的是“信任危機”。商鞅“城門立木”的故事基本上大家都耳熟能詳。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商鞅確立了自己所代表的變法派政府的公信力,使“商君變法,說一不二”的觀點深入人心。而之後的“太子犯錯,刑太子之師”更是震懾了所有官吏使之不敢不嚴格執行新法,才使得變法得以順利實施。

而其他三個呢?

“張居正改革”首先就是變法者本人死的過快,且沒有得到皇室的有力支持。

“王莽改制”幾乎成了“朝令夕改”的代名詞。

至於“王安石變法”就更不用說了,連王安石自己都在爲了打擊政敵而“變相執行”。

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最有名的政治現象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變法者自身都不能做到毫無偏差的嚴格執行,那麼當變法的政令最終執行到百姓身上的時候,只怕是這份政令已經被“對策”的面目全非了。

而更加嚴重的是,如果變法者和變法者自己所代表的變法派政府沒有能夠在廣大民衆中確立起自己政府的政府公信力的話,那麼普通百姓是沒有能力分辨這些法令到底是變法者的意思還是官員的“對策”。民衆只會把這些被“對策”以後的法令當作是變法派的法令。

這種情況最終將導致變法者成爲衆矢之的。

五、舊有利益階層的分化和新興利益階層的確立。

崇禎皇帝朱由檢認爲,這纔是“商鞅變法”沒有“人死政廢”的最最重要的根本原因。

如果仔細分析商鞅的變法內容,就會發現兩個非常有意思的政令。

1、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

商鞅變法對舊有的勳貴勢力的利益剝奪最大的就是“廢世卿世祿制,實行二十等軍功爵制”。

什麼是“世卿世祿制”?

世卿世祿制是指按血緣關係的遠近任命世襲的貴族擔任各種官職,並且世代相傳。

卿是古代高級官吏的稱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諸侯國君之下的貴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繼,連任卿這樣的高官。祿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財物。世祿就是官吏們世世代代、父死子繼,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賦稅收入。

也就是說,“世卿世祿制”類似我國建國後曾經施行的“固定工資”式的“鐵飯碗”制度。

如果不是處於末世,亂世,其實在資本主義社會早就有了萌芽的明末時期搞改制,真的是事半功倍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的信心,在重新提振當中!

第433章 滾出去第55章 鷹翅楚尋風第208章 朕要靜一靜第1014章 興子天皇第30章 言官串聯第465章 鄭芝虎第440章 喂喂喂第863章 大淩河守軍突圍1124 樹林激戰第1079章 念頭第5章 鄉幹部的權謀第912章 拼命的御林軍第614章 山海關第583章 錢謙益被罷免第517章 十歲女童陳圓圓第565章 揚子江畔遍地人頭第823章 走神第1035章 碾壓洋狗第957章 天地都裝不下的愛第43章 到底是要改革還是要革命!?第206章 坤寧宮第902章 強者太多第469章 貴妃第867章 正大光明第373章 回到大明第72章 大明報第252章 職業軍人第1068章 破天際第836章 惠安伯張慶臻的案子第66章 這是政治第180章 爺爺給我一個降落傘吧第244章 乾淨第550章 混血兒嚴婷第781章 雙刃刀第196章 堅韌的意志力1094 虎與虎皮第882章 腳踏實地第468章 皇帝和檢荀樓第810章 首要任務第792章 思路第1027章 琳貴妃第300章 呆若木雞第801章 步子第673章 白蓮教第533章 實力第435章 大火第182章 高處有愛情第515章 罷市的擔憂第581章 殺氣騰騰第340章 用嘴第40章 皇帝要捱打了第847章 公平的版本第424章 交心第867章 正大光明第92章 樂平伯王景亮第288章 討厭的很第1023章 你傷了嗎?第866章 魂飛天外的多爾袞第597章 接見林丹汗第1060章 眼界第326章 危如累卵第284章 騙自己第996章 上兵伐謀第475章 放鬆第701章 錢很重第810章 首要任務第579章 公平第182章 高處有愛情第1088章 皇太極還在第289章 韓城第681章 送花瓶第587章 泡澡第862章 總老大第1083章 殖民法第764章 不再掌控第919章 王承恩不信第188章 你親我一下第937章 陳圓圓第983章 出兵朝鮮第843章 孤獨的境界第827章 聯合反對皇帝1097 曹大將軍第347章 沒落第242章 魏明波沒陽氣了第1066章 最後時刻第323章 舞動第1031章 朕是皇帝第392章 小學中學大學第416章 搭帳篷第966章 雙女王制度第942章 大明一舉奪下海權第120章 豪格大軍第133章 小姐都要二百二十兩第741章 你是我的女朋友第491章 燒茶禁茶第113章 建奴傷兵第564章 全殲許心素第846章 愛的太深第307章 一行白鷺上青天第111章 建奴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