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火銃

“火銃,臣會,臣就自己製作過一把火銃,咱大明軍械製作局裡面就有批量的火銃,火銃,有時又稱火筒,在野戰當中,威力是趕不上建奴的鐵騎硬弓的。”徐光啓談到火銃的時候,並沒有很興奮,如果無法提高射程和威力的話,這樣的東西,不但做工費事,成本增高,還沒有人家的武器厲害,根本就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啊。

崇禎皇帝朱由檢知道,火銃是中國最早的金屬射擊火器,屬於火門槍。中國宋元時期對火銃的發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元代和明代前期對金屬材質管形射擊火器的通稱。有時又稱火筒。火銃通常分爲:單兵用的手銃,城防和水戰用的大碗口銃、盞口銃和多管銃等。火銃是中國古代第一代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它的出現,使熱兵器的發展進入一個的階段,也對後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中國元朝和明朝前期對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的通稱。有時又稱“火筒”。火銃以火,藥發射石彈、鉛彈和鐵彈,是在南宋長期使用的各種火槍的基礎上,隨着火,藥,性能的提高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是元明時期軍隊的重要裝備。元朝時,管形火器得到發展。

火槍,火炮的竹管改用金屬製作, 起初是用銅鑄造,叫做銅火銃,後來又改用生鐵鑄造,稱爲鐵火銃。這時金屬管形火器不僅裝填火,藥,而且還裝有球形鐵彈丸或石球。從而開創了在金屬管形火器中裝填彈丸的先例。是中國勞動人民對兵器發展的重要貢獻。這一時期火銃的發展。大量生產和裝備軍隊。特別是專用火器軍隊的組建,使交戰雙方開始發生了變化。火器的巨大作用,已便它成爲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知道,徐光啓說的沒有錯,這只是在攻防戰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真的到了野戰當中,作用還是很有限的。

元朝製造的火銃最早始於何年,目前尚缺乏文獻記載。現存最早的有銘文的元代火銃。火銃採用青銅鑄造管身。能耐較大膛壓,可以填較多的火,藥和較重的彈丸,因而大爲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銃使用壽命長,能反覆裝填使用發射。因此,在發明以後不久就成爲軍隊的重要裝備。

“在元代火銃問世後,發展很快,元末,太祖爺建立我大明朝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大明朝建立後。大量製造火銃,加強了邊防、海防和城防設施。並於永樂年間組建了專用火器的神機營,促進了明軍訓練和作戰方式的改變,創造和發展了火銃同冷兵器相結合的戰術。嘉靖以後,明軍裝備的輕型手銃和重型火銃,逐漸被鳥銃和火炮所取代。”說起自己知道的東西,徐光啓當即讓人拿來一把目前在徐光啓手裡面最先進的火銃,跟皇帝介紹着,實際上,按照皇帝的要求,大明的御林軍,所有步兵都裝備的是火銃,這一萬多一點人馬,還是足夠裝備的,只是火銃的射程近,威力也不大,完全用於裝備軍隊,比起八旗鐵騎來,其實沒有什麼優勢,人家的弓箭比你的火銃都要厲害的!

這也是爲什麼清人入關後,對火器並不重視的原因。在原本的歷史中,火器在明末戰場上,並沒有成爲主角。

在這個時期的歐洲,火槍則發展的比較快,15世紀初,歐洲開始出現最原始的步槍,即火繩槍。到16世紀,由於點火裝置的改進發展,火繩槍又被燧發槍取代。從16世紀至18世紀的300年間,囿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步槍都是前裝槍,使用起來費時費事,極爲麻煩。

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對螺旋形線膛槍作了改進,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藥室的步槍,並一改過去長期使用的球形彈丸,發明了長圓形彈丸。德爾文的發明對後來步槍和槍彈的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明顯提高了射擊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稱德爾文爲“現代步槍之父”。但德爾文步槍仍是從槍口中裝彈的前裝式槍。

徐光啓一邊跟皇帝說着大明的火槍知識,崇禎皇帝朱由檢也在跟徐光啓說着這段時間當中,全世界的武器變化,進步。

突火槍出現在宋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以粗竹筒爲槍身,內部裝填火,藥與子窠(鐵砂、碎瓷片、石子、火,藥等的混合物,其實就是反射彈藥,突火槍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爲是散彈槍)。突火槍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發射時以木棍拄地,一手手扶管身,一手點火,發出一聲巨響,射出碎石或者彈丸,未燃盡的火,藥氣體噴出槍口達兩三米。因當時生產技術上的限制所用火,藥的推力相當有限,射程也就百米左右,它的射擊精度和射程較難控制,再因爲其槍管爲天然竹管,在射擊了幾次之後,槍管末段的竹質就會因爲火,藥燃燒時的灼燒而變得十分脆弱,甚至直接導致炸膛,所以突火槍的真正實戰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火銃初創於中國元代,它是依據南宋火槍尤其是突火槍的發射原理製成的。雖然長期以來對火銃創制的年代無據可依,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蒐集到的出土和傳世的元代火銃日漸增多,從而爲分析其創制的時期和有關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資料分析表明,火銃應是中國最早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元代創制和使用的火銃,使中國管形射擊火器出現了由原始的竹筒火槍向金屬材質鑄造的火槍的一次飛躍性過渡,同南宋創制的突火槍相比較,它們在構造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火銃對突火槍的繼承性。也可以認爲元火銃是突火槍發展的產物。相比宋代的突火槍。火銃的優點無疑是明顯的,突火槍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銃是金屬鑄造,在使用壽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槍都是難以比擬的。突火槍是最早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管形射擊火器,元火銃也是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較爲先進的金屬材質管形射擊火器。

元火銃與突火槍相比,有許多改進之處。首先,元火銃的使用壽命較長。金屬製元火銃銃壁的熔點高,耐燒蝕性好。抗壓力強,不易炸裂,能夠適應因火,藥性能的改良和裝藥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壓,所以一支元火銃能夠使用多次而無須更換,使用壽命大爲延長。其次,元火銃的製造規格易於統一。元火銃是按一定規格進行成批鑄造的,同一批火銃的各部尺寸事先都有設計,除了因製造工藝不平的限制所產生的誤差外,其他誤差甚小。這樣便可嚴格控制火銃藥室的尺寸,保證裝藥量達到標準。既能保證發射威力,又可提高發射時的安全性能和控制射程、設計精度。再次,元火銃的構造比較合理。在外形上已能明顯區分出銃膛、藥室和尾銎三個部分,各部分的橫截面都呈圓環形,口徑、銃長、銃膛長、藥室長之間,雖無準確的數量比值,但其外形結構已反映出適合發射需要的粗略的數量關係。如藥室部呈燈籠罩式隆起,內外徑大於銃膛的內外徑,因而使藥室具有較大的容積和橫截面,這種構造的特點,能使火,藥在較大橫截面的藥室內迅速燃燒,增大了橫向燃燒面,提高了燃燒的瞬時性,瞬間生成具有較大壓強的大量高溫氣體,並被擠壓(壓縮)入截面較小的銃膛中,使壓強再次增大,從而提高了發射力和彈丸飛行速度及殺傷力,最後一點,元火銃的射速較快。元火銃的內壁較光滑,發射後殘存於銃膛內的藥渣清除較易,費時較少,因而提高射速。由於火銃的優越性,所以在創制成功後,便裝備軍隊,用於作戰,不但元軍使用,而且元末農民起義軍也多有采用,尤其是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使用最多,爲其奪取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火銃在元代創制以後即被用於作戰,到元末時期使用逐漸頻繁。

由於火銃在元末戰爭中顯示了較大的優越性,所以在明代前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其間又可分爲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爲開端,以建文帝失位而結束。建明之初,朱元璋不斷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發展兵器製造,把元代創制的初級火銃,加以規範統一,根據實戰的需要,發展成包括大中小三種類型在內的洪武系列火銃。洪武系列火銃按形體大小、構造特點和作戰用途可分爲三類:其一是裝備單兵使用的手銃,其二是裝備於戰船和關隘守備用的中型碗口銃,其三是專用於城防要塞的大型銃炮。

第二個階段自朱棣稱帝至正德末年佛郎機傳入前爲止。朱棣稱帝后,對火銃的發展尤爲重視。他利用發達的手工業、礦冶業所提供的技術和原材料等有利條件,大力推動火銃製造業的發展。火器研製者也根據當時的需要和可能,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火銃結構的改進、質量的提高、品種的增加、性能的改良、威力的增強等方面,從而使火銃得到長足的發展,成爲明軍的制式裝備。朱棣以後的各代繼承者,也都利用其成果,不斷加以發展,直到製成重達千斤的大型銃炮,從而形成大中小相結合的永樂系列制式火銃,把洪武時期的火銃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其改進之處有:外形的改進,前膛由直筒改爲由筒口到藥室逐漸增大的形狀,即藥室壁加厚,使設計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學,反映了當時的科技水平。其二是增加了火門蓋,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於作戰。其三是增配了裝藥匙,使藥量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避免了藥多或少帶來的危險。四是增加了“木馬子”,用以壓實火,藥,增加爆發力,增大射程。總之,在火銃的製造和使用上,更加規範、合理和科學。自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佛郎機炮與火繩槍傳入後,興盛兩百餘年的中國火銃纔在明軍中退居次要地位。(想知道《崇禎盛世》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啓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衆號,搜索“zhongwenwang”,關注公衆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

第960章 反民要拼了第876章 殺人只是揮揮手第564章 全殲許心素第1017章 崇禎,你怕了嗎?第326章 危如累卵第519章 高德猛被冷第1083章 殖民法第710章 銅錢第526章 調鄭芝龍第145章 威震大衚衕第463章 入套第591章 朕要大方第431章 押寶第621章 以死效命第696章 身份證第34章 錦衣衛小旗第127章 回宮第709章 上朝第1041章 張敏第318章 反軍進城了第1044章 打遼陽第994章 一手遮天第797章 皇子問題第435章 大火第199章 大仙君第165章 朕很難平靜第851章 禍根!第530章 騙自己第126章 孫承宗的顧忌第374章 汽車第980章 張偉業家第406章 最溫暖的地方第95章 瀛國太夫人管很寬第96章 袁妃和田妃第3章 皇帝的節奏第44章 都是神人在夢中告訴朕的第970章 又怎麼了第24章 朕喜歡聰明人1112 黛琳求婚第408章 工廠第651章 工業母雞第550章 混血兒嚴婷第374章 汽車第614章 山海關第123章 放炮第142章 砸雞窩第512章 手腕第414章 最大的悲哀第157章 叫魂第446章 魏忠賢死了第263章 衝關第105章 文黛琳第10章 糾糾大明共赴國難第799章 談婚事1111 回到現代第506章 投標第667章 美女機械師第317章 嘰嘰嘎嘎第331章 要出大事第79章 徐應元的精明第240章 三個女人第349章 文萃希第578章 感覺第183章 傲嬌小姐第142章 砸雞窩第617章 一腳踢死第616章 曹文詔第1021章 瘋了嗎?第240章 三個女人第675章 很疼1130 國之大者第487章 朕是朱由檢第1047章 整編遼東軍第505章 江蘇巡撫史可法第263章 衝關第560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389章 教育改制第248章 大兵很兇第646章 不斷殺人第578章 感覺第699章 逛街第807章 把握未來的眼光第582章 閣臣第740章 武裝直升飛機第362章 不能放棄第407章 皇家公司第537章 魏曼婷和文黛琳第693章 倔強第75章 徐國偉第642章 一次一千多第611章 閉上了眼睛第627章 反敗爲勝第23章 三個臭皮匠也賽不過諸葛亮第399章 現場改卷第255章 直升機第175章 亂世用重典1104 倭奴攻擊第861章 大明是朕的家第464章 步步跟進第1077章 超級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