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德武駕崩

德武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大漢在位近十三年的德武帝於凌晨撒手人寰,其一生爲大漢江山的鞏固、邊防安定以及留與後代的功業,讓萬人所景仰。他這一生,沒有在自己的身上花過太多的人力物力,有生之年也沒有爲自己建造一處宮殿。在孝文帝逝世後留與他的國庫,存銀只有兩千萬兩和一大批追不回來的國庫欠款、動亂不斷的邊防、險惡的周遍關係,但德武去世後,留於後代的,卻是國庫存銀近一億三千萬兩,百姓徭役減少一大半,地方留糧不斷增多,疆域擴大了不少,這不能不說他的確是一代偉大的君主,也是唯一一個不曾吃過外敵屈辱的大漢君主,享年六十七歲。

太和殿內。

領侍衛內大臣和顧命大臣劉本站在衆臣與衆皇子跟前,劉本掃視一下衆人,打開手上的聖旨,大聲道:“大行皇帝遺詔,衆皇子、王公大臣跪聽!”

呼啦一聲,衆臣與衆皇子全部跪下,低着頭,仔細聆聽這關鍵的一刻……

時光回到一天前……

“劉大人,皇上到底怎麼樣了?”

呂賢跟着劉本急匆匆地來到養心殿,一路之上,劉本沒有說一句話。整個養心殿裡看守非常的嚴密。

呂賢走進皇上的休息室裡,發現德武帝躺在那裡,嘴就那麼張着,靠嘴在呼吸空氣。

“皇上,您怎麼了?”呂賢看見德武帝的樣子,撲通跪下,哭泣道。早在十天前,德武帝就因病不再上朝,也不見任何大臣和皇子,所召見的臣子只有劉本一人。

“呂……呂大將軍,你……您來了。”德武帝上氣不接下起,聲音也異常的微弱。

呂賢急忙爬前幾步,跪在牀前,哭道:“皇上,臣在。”

德武帝雙目已經睜不開了,呼着氣道:“呂…呂賢,朕的時間不多了,朕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你,朕……死後,朕的兒子們……必定會擾亂朝政……阻礙新君即位,朕給你們選了一個很合適現在時機的皇帝……但朕擔心他即位不會順利,因此……朕要你……竭盡你所有的力量幫助他登位,你要學學冷無爲……在關鍵的時候幫朕一把……咳……”猛烈的咳嗽聲打斷了他的話聲。

呂賢哭着磕頭道:“皇上,您放心吧,臣一定不負皇上厚望,就算拼上臣的姓名也要保護新豬主順利登基,皇上……”

出了養心殿後,劉本擦乾眼淚,道:“太醫說皇上恐怕過不了明天早上,明天一早便是決定大事的事情。呂將軍,咱們還是商量商量怎麼保證新主登基吧。”

呂賢擦乾淚水,道:“皇上讓我學習冷無爲,我決定按他的做法做。將京城戒嚴,然後率領護衛軍包圍整個皇宮,並且將各位皇子和衆大臣用士兵們親自看押到宮裡來,這樣才能萬無一失,斷去和外界的連絡,不至於出什麼亂子。”

劉本沉思一會兒,道:“好象整個皇宮裡的禁軍有不少是八爺和十三爺的人,這方面你要動一動,其餘的就按你說的辦。皇上大限的日子,只有你我知道,太醫們已經讓我看起來,全部集中在這個養心殿裡,出不了什麼事情。現在可都看你的了。”

呂賢沉默不語,過了盞茶時間,道:“劉大人,。我聽到消息你手上有一道密詔,十爺的人不斷在找那道密詔。你派人押來的幾次罪犯我都讓他們招了,是十爺的門人派的,我雖然不明白那道密詔有什麼用,看樣子關係不小啊。”

劉本稍微一愣,道:“想不到你也知道這個事情了。的確皇上是給我一道密詔,那是針對冷無爲的,可惜的是,那道詔書早已經被人偷去換掉。開始我以爲是八爺的人乾的,可後來我覺的不像是八爺。按說如果真的是八爺的人偷走了,十爺不會幾次再派人來,應該是有人想嫁禍給八爺。但從我找到的玉佩來看,應該是前太子的,那樣的玉佩只有前太子和八爺有。既然不是八爺,前太子要了那東西也沒有用,那只有可能是和前太子有關的人乾的。”

呂賢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道:“當時查抄太子府上的官員是冷無爲,會不會是冷無爲乾的?”

劉本搖搖頭,道:“這我也想過,於是我找了當時和冷無爲在一起查抄太子府的官員。雖然冷無爲拿了不少東西,但惟獨沒有這樣的玉佩。那官員也沒有見過,於是我想到一個人,也許是他們乾的。”

呂賢一下子就驚住了,“你是說四爺?”

劉本點點頭,道:“沒錯,是四爺。以前四爺和十三爺他們都是太子的人,太子將這樣的玉佩給他們一點都不奇怪,而且現在唯一能有資格成爲將來皇上的只有四爺和八爺。說實在我真的有些擔心,如果這位置是四爺的,那自然是最好,萬一是八爺,恐怕天下就要大亂了。”

呂賢的身子有些顫抖,舌頭都有點打結,道:“那現在怎麼辦?”

劉本道:“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到時候什麼事情也不要發生,皇上爲了大漢,可不容易啊……”

畫面回過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四子文真,人品貴重,深效朕躬,必能克成大統,朕即傳位於四皇子文真。欽此。”

文真跪着哭道:“父皇,您將如此重擔交給我,兒臣如何能擔當啊!”

然而當劉本宣讀完遺詔,除了十三皇子文祥磕頭口呼萬歲外,其餘的大臣並沒有立即磕頭跪拜新君。突然間,只聽文諤叫囂道:“遺詔?父皇什麼時候留下了遺詔,劉本、呂賢你們竟然敢私造僞詔,難道不怕殺頭嗎?快點承認,我們赦你們無罪,是不是有人指示你們這麼做的!”

九皇子文堂也叫道:“父皇生前就沒有立太子,何來有遺詔之說。這份詔書我們不承認!”他這一帶頭,下面的衆臣也紛紛喧擾了起來。

蕭貴中突然站了起來,冷冷對着劉本和呂賢道:“劉大人,呂大人,同身爲軍機大臣,爲何你二人知道有詔書,而我和陳大人卻不知道有詔書。是不是你們脅迫皇上立下的詔書還是你們自己私造的?素聞劉大人一手的好丹青,且非常熟悉皇上的筆跡,冒充對劉大人來說並不是很難,而且我還有一個證人可以證明這份詔書是僞造的!”

所有的人都是一驚,有的甚至是戰戰兢兢,冷汗直流。劉本全身都流着冷汗,而呂賢的嘴脣卻在發抖,當前的形勢逼的處在浪尖上的他們喘不過氣來。

文真的目光射出一道陰狠之色,而文祥卻被怒火充斥的滿臉通紅。

劉本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道:“蕭相,不知道你的證人是誰?”

蕭貴中冷笑一聲,大聲道:“王總管,你來說說當時的情況吧!”

王英從一處陰暗的角落裡緩緩行來,細着嗓子,道:“各位皇子,各位王公大臣們,今天這麼重要的場合,不應該由咱家一奴才出來摻和。但事關大漢江山,咱家也顧不得許多了,壞了規矩,咱家死也甘願了。”說着用衣袖擦了擦眼中的淚水。

誰也沒有想到蕭貴中口中裡的證人居然會是大內總管王英,他是德武帝身邊的近侍,說的話自然有人相信。

蕭貴中掃視一下羣臣和各位皇子,冷笑一聲,對王英道:“王總管,你可將你看到的事情說一遍?”

王英低着頭,略微回憶一下,道:“那天就發生在昨天早上,皇上不住的咳嗽,說心裡難受,咱家便急忙前去請太醫。可剛走沒有多久,咱家就看到劉大人和呂大人一起進了養心殿。咱家生怕他們驚動了皇上,就跟去瞧了瞧。讓咱家奇怪的是,劉大人把看守養心殿的守衛遣走,大殿內只有他們二人,咱家就感覺奇怪。但更奇怪的是,劉大人從懷裡掏出一道象詔書一樣的東西,呂大人則把皇上枕頭底下放着的玉璽拿出來,然後交給劉大人蓋上。可憐的皇上,竟然眼睜睜的看着他們這樣做卻無力反抗。咱家跟隨皇上那麼多年,最明白皇上心思,皇上雖然有意從四爺和八爺當中挑選一個當未來的主子,可一直就在猶豫,沒有下定決心,加上皇上一病不起,這未來皇上人選肯定要推給衆王公大臣們選舉,因此根本就沒有遺詔之說,咱家不知道劉大人手中的詔書,是不是那個詔書。”

“聽見了沒有,聽見了沒有,這詔書就是假的!”文諤站起來,對着滿朝的文武大臣有恃無恐的叫道。

文堂也接道:“這背後肯定是有人指使的,好在王總管深明大義,揭穿這大陰謀……”

這個時候,劉本突然對王英喝道:“王總管,你知道不知道你剛纔說的話,可以殺一百次頭,皇上這麼器重你,對你一直非常的信任,爲什麼你會背叛皇上,爲什麼!”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王英會突然在這麼個時候反水,無疑現在真的也變成假的,假的也變成真的,有口也難辯啊。

王英卻道:“劉大人,咱家一直很敬重你,知道你是我們大漢的良臣,可咱家怎麼也沒有想到您和呂大人能幹出這樣的事情出來。呂大人一心想保四爺登位,是因爲之前受了四爺的恩惠,免去牢獄之災,咱家能理解,可劉大人您爲何也會這樣做?”說完拿出手絹擦了擦眼淚,顯出寒心之色。

蕭貴中看了王英這麼出色的表演,暗道:這一百萬兩銀子花的值啊,他這麼一說把呂賢和四爺綁的結結實實,就算劉本沒有幫四爺的理由那也不重要了。

當王英說完後,羣臣也激動起來,童維叫道:“劉大人、呂大人,你們居然敢犯如此之‘謀逆’大罪,欺君罔上,不可寬赦。凡有良知之人都與爾等誓死周旋。”

其他大臣也一同攻擊劉本和呂賢,那討罵之聲不絕於耳。

文真緊緊的握住拳頭,有一股將衆大臣全部殺死的衝動,最可恨的就是那王英,但現在他也只有忍着。

劉本和呂賢彼此全身都顫抖,他們都清楚,自己在這一刻恐怕就要成爲歷史的罪人,無論是流傳於史冊還是民間,這都說不清楚了。呂賢看了看劉本,面對現在這有口難辯的場景,雖然之前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可沒有想到處境會這麼艱難,他們二人現在說什麼也不會有人相信。

劉本嘆了口氣,點點頭,默許了呂賢將要執行的行動。

“來人啊!”

呂賢突然大喝一聲,一隊禁軍衝了進來,將衆大臣全部包圍起來。

文諤看到突然出現這麼多兵馬,當場咆哮道:“怎麼了,誰敢啊!這是什麼地方?呂賢難不成你敢血染太和殿嘛!”

剛纔還在喧譁的王公大臣立刻禁聲。

呂賢上前走一步道:“臣是皇上選的顧命大臣,皇上交代臣,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情況也要保新主登基,哪怕就是死也要力保。今天無論是誰再敢出言不遜者,殺無赦!”說完拿出一把匕首,插進自己的胸膛,血立刻噴涌了出來。

場面一下子把所有的人都給震住了,劉本也萬萬沒有想到呂賢會這麼做。

緊跟着呂賢把匕首從身上抽了出來,任血直流,雙目瞪着衆臣,大喝一聲,道:“朝拜新君!”

目光所到之處,衆臣都低下頭下來,而站着的文諤和文堂,也不得不跪下來,原因是離身邊近的幾名侍衛已經做出拔刀的樣子。王英面如土色,也跪下來,手足發顫。

劉本將文真扶上龍椅,之後在下面跪下,口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其他衆大臣也跟着呼道。

跪着低下頭的蕭貴中臉上並沒有失落之色,反而冷笑起來。

在場的所有的人都知道,呂賢雖然以自己流血的代價,震住羣臣,強扶文真登位,但這皇位並不牢靠,各位大臣對先皇遺詔的懷疑不但沒有減少,相反卻增加了……

第二十章第303章 大漢危機(三)第七十四章第78章 留也難,走也難第210章 喜出望外第一百七十八章第366章 黃、何、楚、衛(一)第一百六十四章第278章 後宮風雲(五)第266章 無賴當政(七)第378章 指日可待(三)第77章 亂中取利第408章 認祖歸宗(四)第194章 皇宮風雲第409章 退(一)第417章 帝后之爭(一)第226章 抉擇(一)第297章 刺殺(三)第104章 初戀(二)第379章 不論成敗(一)第四十九章第331章 大戰在即(二)第401章 天下大局(六)第二百七百十章 三國結盟二第321章 一人得道(六)第一百四十八章第413章 退(五)第258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第304章 大漢危機(四)第272章 寧國宰相張銳第339章 大戰(六)第87章 漕幫大會(一)第396章 天下大局(一)第98章 母老虎要來了第一百八十章第81章 辛苦逃楚(一)第382章 不論成敗(四)第336章 大戰(三)第298章 秦雯當家第二十五章第97章 興大獄第二十七章第114章 院試風波第385章 不論成敗第277章 後宮風雲(四)第369章 鬥心機(二)第400章 天下大局(五)第390章 新的轉折(五)第389章 新的轉折(四)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264章 無賴當政(五)第五章第131章 李相逝世第397章 天下大局(二)第95章 冷無爲推行新政(一)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299章 朝變第351章 權力之爭(八)第212章 北方變故第248章 平冤案(三)第115章 笑話,我是誰第203章 逼宮(三)第77章 亂中取利第五十七章第235章 出行南李(二)第一百六十八章第282章 夜襲毛化龍第349章 權力之爭(六)第409章 退(一)第327章 出兵(三)第一百四十八章第297章 刺殺(三)第134章 審判(一)第328章 出兵(四)第123章 移花接木第378章 指日可待(三)第308章 大赦天下(一)第116章 風波再起第302章 大漢危機(二)第387章 新的轉折(二)第一百八十九章第105章 初戀(三)第128章 重建天龍(二)第115章 笑話,我是誰第五十二章第286章 朝內之爭第五章第二十一章第291章 連降三級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315章 大赦天下(八)第一百七十五章第87章 漕幫大會(一)第90章 異想天開第197章 九門提督第408章 認祖歸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