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身爲醫者,竟不會愛惜自己的身體?一味地胡來,醫術竟是白學了。”
祁川把瓷碗擱在牀頭矮几上,黑着臉對蘇瑤也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這次確實是蘇瑤也粗心才以致發燒,祁川口口聲聲說着罵人的話,卻都是關心人的。
蘇瑤也知道他嘴硬心軟,便揪着祁川的衣袖晃了晃:“我知錯了,都怪我粗心大意,再不會如此了,殿下莫要生氣可好?”
祁川背對蘇瑤也坐着,餘光撇到被蘇瑤也揪着的衣袖,面色稍緩。
“你不在這幾日,前線遞來消息,之前情況緊急,大舅與二舅都未詳細交代,幾日前二舅來信,說大舅此番兇險,那苗疆女子手段非常,多虧了你贈送的解藥。”
原來如此……上官震結局的改變竟是以她爲主導因素,其實當時給解藥只是想以防萬一。
“那就好。”蘇瑤也心懸多日,至此纔算放下心來,只要上官震不死,將軍府就不會敗落,祁川也不會黑化,祁川的結局,真的被她所改寫。
“你很開心?”祁川觀察入微,蘇瑤也眼底情緒的波動瞞不過他。
“能爲殿下略盡綿力,我很開心。”蘇瑤也虛弱一笑,“殿下,我有些累。”
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只是在國公府短短數月的心思算計,就讓蘇瑤也心力交瘁。
好在苦盡甘來,所做的努力沒有白費。不知是不是她燒糊塗了,意識模糊不清時好像看到祁川心疼地用手探了探她的額頭,聽他柔聲道:“累了就睡吧,說的好像我不讓你似的。”
“蘇瑤也……”
是誰?
“蘇瑤也。”
是什麼人在叫她?蘇瑤也睜開眼,發現自己正站在一座火光沖天的府邸門前。
火光籠罩着的匾額上,赫然寫着四個大字“鎮國公府”。方纔喚蘇瑤也的聲音如鬼魅般再度在她耳邊響起:“蘇瑤也,你誰都救不了,任何人的結局你都無法改變,別做夢了。”
話音剛落,蘇瑤也眼前就換了一副場景,是燃着熊熊大火的鎮國公府花廳。
花廳裡橫七豎八躺着好些屍體,蘇瑤也望過去,躺在地上的人有甄氏、上官震、老將軍……
所有上官家的人,一個都沒落下,全都死了,和原書的結局如出一轍。
就在蘇瑤也驚懼之際,一柄長劍貼上蘇瑤也的脖頸,祁川一邊手執長劍,一邊手死死掐着蘇瑤也的脖頸,面色猙獰道:“你們所有人,通通都得死!”
說罷祁川劍鋒一轉劈向蘇瑤也,蘇瑤也“嗬”地倒吸一口寒氣,猛然從夢中驚醒。
蘇瑤也才睜眼,臥房隔間驟然傳來巨響,蘇瑤也來不及多想,鞋也沒穿連忙跑過去。
蘇瑤也剛繞過屏風,一隻花瓶裡迎面砸來:“該死!通通該死!”
祁川發了瘋似的摔砸着房裡的東西,眼底陰鷙畢現,在燭光下他的眼神冷得像淬了毒的暗器,令人心驚。
更令蘇瑤也覺得可怖的是,祁川情緒失控的模樣與夢裡如出一轍。
祁川心緒大亂,連蘇瑤也走過來都未發覺,他要去砸桌上的燭臺時,手猛地被人按住:“殿下稍安勿躁,不知發生了何事令殿下這般動怒?”
蘇瑤也出現地突然,他想掩去眼神中的陰鷙時爲時已晚。祁川被蘇瑤也按着的手微僵,面色痛苦地坐回輪椅上,這次,他沒有甩開蘇瑤也的手。
“邊關遞來密信,大舅舅爲追下毒着,進了南疆與我國交界處的迷霧森林,生死不知……”
說出“生死不知”四個字時,祁川的聲音梗了一下。
迷霧森林乃臨近南疆邊境的兇險之地,十進九死,就連南疆人都不敢輕易涉足。
蘇瑤也撿起落在地上的毯子蓋在祁川腿上,與毯子落在一起的,還有那封未燒掉的書信。
書信最後上官齊還苦口婆心叮囑祁川要沉住氣,莫要衝動,好好治腿。在明面上上官是已死之人,不能派人搜救,上官齊無法置之不理,決定親自前往迷霧森林尋找上官震。
蘇瑤也把落在地上的信撿起,湊到燭燈前燒掉。
燒到最後,信上只剩最後一句話:切記自保爲上!
祁川的目光從那行字上略過,眼神微動,挫敗地垂下頭。
上官齊遠在邊關,他所做任何決定祁川縱然知道卻無法勸阻,也勸阻不了。
他對着燭燈沉默地坐着,不知過了多久,一陣冷風吹開窗戶灌進來,把桌上的灰燼吹散,蘇瑤也被凍地打了個噴嚏,擦着鼻子去把窗戶關緊。
祁川不經意瞥見蘇瑤也光着的腳,不悅道:“爲何不穿鞋?是覺得病得不夠重?”
“殿下誤會,只是方纔事發突然,我擔心殿下……”蘇瑤也聲音頓了一下,這麼說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祁川聞言面色怪異地看了她一眼,倒是難得的沒有繼續數落她。
次日正午,上官玥親自前來爲祁川送藥,說的自是些安撫祁川的話。
臨走前上官玥把一封信遞給蘇瑤也,是上官齊寫的。上官齊瞭解自家崽子的心性。在信中囑託蘇瑤也一定要穩住祁川,莫要讓祁川亂來。
蘇瑤也目送上官玥離開,看了眼手中的信想起昨夜所做的惡夢,不由嘆了口氣。
自己這是怎麼了?近來總是頻頻夢到原書情節。
是她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還是有什麼在暗示她,命運難以轉寰?
命運難以轉寰……
那她出現在這裡的意義是什麼,總不能是繼承炮灰的身體,繼續成爲炮灰。
蘇瑤也攥着信回到房裡,一進門就看見祁川正在收拾東西。
墨兒在邊上着急不已,不住地給蘇瑤也使眼色,蘇瑤也對墨兒搖了搖頭。
將軍府是祁川的心靈歸宿,亦是他真真正正的家人,他不可能坐的住。
蘇瑤也沒有勸,而是上前幫祁川收拾需要用的東西。
祁川一怔:“你,不說些什麼?”
“我自知勸不住殿下,勸也無用,不如跟着殿下一同前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