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九霄的另一封信是給老丈人的,餘廣賢是太子府上的詹士,他知道了,那就表示太子也知道了海水曬鹽之事。
爲什麼不直接給太子寫信呢?皇上還在,太子只是儲君,身爲地方官員跟太子走得這麼近,是嫌棄命太長了嗎?
果然,聽了餘廣賢的回稟,太子臉上帶着笑意,“小聞大人是個有大才的,小余先生也聰慧有巧思,海水曬鹽之法若推廣開來,乃國之幸,民之幸。”
上位者自然都喜歡能幹的下屬,太子就非常欣賞聞九霄這樣的官員,有本事,還不結黨營私。此刻他是真羨慕聞九霄的運氣了,何德何能居然娶到小余先生這樣的賢內助?在海邊玩耍都能搞出個曬鹽的法子來。
既然都上報朝廷了,海水曬鹽之法前所未有,聞九霄一個久居京城的人怎麼知道的?總得編個合理的說法吧。
在信上聞九霄便提到了,是一家三口去海邊遊玩,餘枝和小崽子母子倆在沙灘上玩耍,相互潑水,有海水落到了他們的腳印裡,然後走時發現腳印邊上有白色的東西。覺得很奇怪,就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白色的東西是鹹的,於是便有了海水曬鹽之法。
信上並未明確說海水曬鹽之法是誰先提出來的,但太子覺得是餘枝,說不上爲什麼,就是一種直覺。
女婿這麼快就做出了政績,餘廣賢也很高興,嘴上卻十分謙虛,“殿下過獎了,這次純屬運氣,他要走的路還長着呢。”又開了句玩笑,“殿下在下官跟前誇他幾句便罷了,可不能當着他的面誇,年輕人不知輕重,免得人輕浮了。”
太子殿下哈哈笑,“你這個當岳父的怎麼還埋汰自己女婿了?誰不知道小聞大人是最穩重的了?憑他這份功勞,孤也得請奏父皇好好賞他,先生心裡有什麼章程嗎?”
聞九霄外放山雲縣任縣令,大家面上不說什麼,暗地裡誰不笑他失了聖心?大半年沒他的消息了,怎麼一下子放了個大雷?山雲縣不是窮山惡水嗎?怎麼被他搞出個海水曬鹽?鹽是曬出來的嗎?聞所未聞呀!
皇上看到了陳州知府範懷亮上的摺子,範懷亮也會做事,還讓聞九霄寫了條陳,隨着他的摺子一起呈到龍案上。
皇上也沒說話,直接讓太監呈上從南邊送來的精鹽,細細的,白白的,像雪一樣,不用嘗,只看就知道是上等的好鹽了。
太子卻道:“有功當賞,父皇是最公正的了。”
總之皇上看了心裡十分熨帖,隱隱有些後悔把這個能臣扔出京去。尤其早朝的時候大臣們又因賑災的事情吵個不停,連着吵好幾天了,卻一點進度都沒有。吵得皇上火大,直接就發作了,“豫州受災,災情上報都半個月了,你們連賑災的章程都沒拿出一個來,這麼多人還比不上聞卿一個,朕要你們何用?”
不怪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實在是皇上在對聞九霄的任用上太讓人琢磨不透了。都能從四品降到七品,誰又能保證不會連升幾級呢?
同樣都是人,爲什麼別人的兒子就這麼優秀呢?大臣們回到府裡,頓時看自己兒子不順眼了,狠狠訓斥一頓算好的,有的直接就關在府裡唸書,不念出點名堂不讓出府。替聞九霄狠狠地拉了一波仇恨。
隨着賞賜送到武安侯府,大臣們羨慕嫉妒恨了。都以爲小聞大人跌到了谷底,沒想到人家這麼短的時間內卻做出這樣的政績,三年一到期怕是立刻就會升回京裡了吧?到時會是幾品呢?
聞九霄的條陳特別簡練,山雲縣的現狀,他到山雲縣做了哪些事,當然重點是海水曬鹽,連平價鹽的事都說了。不着痕跡的哭了窮,然後便是討要好處。
有人給皇上道賀,拍皇上的馬屁,有人則不信,質疑海水曬鹽到底是不是真的。
餘廣賢自然是恭敬表忠心,心裡卻明白得很,賞賜應該會有,官位是不會升的。
皇上冷哼一聲,直接就把奏摺扔了出去,太監大聲念着,大臣們這才知道怎麼回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更加吃驚了。
人家的話說得可好聽了,什麼“臣深知皇上不易,不願爲朝廷增添麻煩”,什麼“百姓的日子過得太苦了,賦稅能不能減免些,也讓百姓沐浴皇上聖恩”……
同樣遭人恨的還有武安侯,這老小子除了一張臉,能力非常平庸,怎麼就攤上個好兒子呢?武安侯之所以能平安無事地呆在羽林衛,未嘗沒有聞九霄的原因。老子不怎麼樣,可兒子惹不起呀!
底下的大臣面面相覷,什麼意思?比不上誰?聞卿?哪個?大家還沒想到聞九霄身上去。
若是真的,那,那……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深知這裡頭的利益。
餘廣賢明白他的意思,道:“他出任山雲縣的縣令還不足一年,怕是不好動。”外放官員一般都是一任三年,何況他還知道女婿爲什麼出京的,升官怕是不好升啊!
又道:“什麼功勞不功勞的,都是皇恩浩蕩,他還年輕,就該沉下心在外頭好好歷練幾年。”
之前見聞九霄被貶去了山雲縣,準備給武安侯使絆子的人,現在也默默地收了手。
武安侯府門庭若市,連聞承安都有人請他喝酒,上趕着跟他稱兄道弟了。侯夫人高興得合不攏嘴,直接吩咐管事把賞賜擡進三房的院子裡,全都封進了庫房。
通過上次的事她看得更透了,老三啊,除了在他媳婦的事情上,他對她這個娘還是很孝順的。她又不缺銀子,何必寒了兒子的心呢?
當然,這裡頭也有離得遠的原因。餘枝在跟前時,侯夫人看這個兒媳總能挑出諸多毛病。這離得遠了,她反倒覺得這個兒媳除了嘴不會說話,也沒什麼壞心思。
侯夫人此舉,讓等着分東西的秦玉霜和蘇氏傻了眼。這是賞賜到武安侯府的,怎麼全給老三了?金子也就罷了,那些綾羅綢緞好歹分一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