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糧食問題

1643年9月30日的黑水港,天氣已經漸漸寒冷了下來。港口四周那大片筆直的白樺樹林,也在凜冽西風的吹掃中灑下了大片金黃色的樹葉。而在這大片金黃色的白樺與白楊樹中,偶爾還點綴着一些充滿綠意的冷杉,使人多多少少能在這個枯黃蕭瑟的寒冷季節中找到一點慰藉。

庫頁島的冬天,就要到來了啊!

一艘蒸汽機帆船吭哧吭哧地開進了黑水港碼頭,一羣早就穿上了棉大衣的朝鮮裔碼頭工人立刻衝上前去,殷勤地接過水手們從甲板上扔過來的纜繩,然後熟練地將其系在岸邊的木樁上。

“快找人過來搬魚!大豐收!”“蹈海”號甲板上上,長着濃密大鬍子的德意志水手長哈哈大笑着朝岸上吼道,吼完他又猛地往自己嘴裡灌了兩口河中大麴,那辛辣的酒味嗆得他直翻白眼。

隨着他的吼叫聲,碼頭周圍低矮的小木屋內頓時涌出來了大羣碼頭工人,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是前陣子剛從南方的芝罘島後送過來的明人。他們將在黑水港一邊幹活一邊調理身體,等待10月中下旬乘船前往澳洲金山港。這是東岸人對他們說的原話,他們不明白這邊是什麼地方,也不知道金山港是什麼地方,更對別人傳說中的東岸本土毫無概念,他們只對東岸人給自己分地的許諾感興趣。

大明已經活不下去了,那麼找個能活下去的地兒也是很正常的事。雖然不是很樂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但爲了掙口吃食,爲了活命,也只能漂洋過海了。而且這些東岸人雖然看起來兇巴巴的,但處事還算公正,再加上又許諾會給自己分地,那麼就隨他們去吧!自己賤命一條,本來也快餓死了,還是吃了他們施的粥才僥倖撿回一條命,如今就算把命還給他們又如何?

許多穿着棉大衣的漁民從船上下到了碼頭上,他們兩兩提着一桶經過初步處理的大馬哈魚,徑直朝碼頭邊不遠處的晾曬場走去。在晾曬場上,則是更爲壯觀的一幕,只見無數被鹽碼過的鹹魚被懸掛在高處,隨風輕輕擺動着。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來拿眼粗粗一掃的話,很快就會發現這裡怕不是得有數萬條魚!而更顯而易見的是,這裡的數萬條魚多半並不僅僅是全部,更多的魚怕是已經被東岸人收走儲存起來了。

晾曬場旁邊,是一排上百口鍋,每口鍋旁邊都有兩名新來的移民,他們這是在煮海水熬鹽。他們熬出來的粗鹽會被專門的技術人員收走,然後進行下一步的提純,以便可以食用。其實東岸人過來時帶了相當巨量的精鹽,完全夠所有人吃很久了。但悲劇的是今年漁汛季節的大馬哈魚、秋刀魚、鮐魚等尤其是大馬哈魚獲得了大豐收,因此這些鹽在醃製鹹魚的過程中飛速消耗,最後莫茗不得不下令開始煮海水熬鹽,以補充飛速下降的食鹽庫存。

今年大馬哈魚的捕獲季已經基本結束,雖然接下來一個星期內還會有最後幾小波的魚羣洄游,但已經影響不了大局了。東岸人在黑水河、韃靼海峽、黑龍江口以及產量極爲豐富的擇捉島一共捕獲了超過十萬尾的大馬哈魚,製成鹹魚後怕不是得有數百噸。可惜東岸人這邊一共才六條船,要是船再多一些的話,估計捕獲量會更大。尤其是據去千島羣島附近偵查秋刀魚漁汛的“伏波”號反應,擇捉島上的駝背大馬哈魚資源之豐富,令人無法想象。

只可惜東岸人的準備還不是很充足,無論是船隻、人手、漁網都很欠缺,導致今年的漁獲量還不夠理想。要知道,當年蘇聯人在遠東也沒幾條漁船,他們甚至還要向日本買漁具,但他們一年光在庫頁島周邊就能捕獲大約八千至一萬噸大馬哈魚。相比較之下,處於黑龍江上游的中國,每年的大馬哈魚漁獲量甚至都不到老毛子的一半,很多時候甚至只有三分之一。而這個時代的鄂霍次克海,還沒有經過後世俄國人、日本人的瘋狂捕撈,漁業資源之豐富,世所罕見。因此,今年東岸人的大馬哈魚漁獲量,真的只能說是一般般。

“蹈海”號是今年最後一條結束大馬哈魚捕獲季的船隻,在它之前,“伏波”號等幾艘船隻早就開始轉戰南千島羣島海域,一路追蹤開始南下日本沿海地帶的秋刀魚羣。據最先追蹤到秋刀魚漁汛的“伏波”號描述,被大魚追逐着的秋刀魚不時躍出海面,密密麻麻的魚羣真的像紐芬蘭那邊的鯡魚、鱈魚一樣讓船速降低了一些。

目前東岸人的幾艘船除了一艘定期往返煙臺碼頭與黑水港之間外,其餘四艘全部在那邊捕魚。莫茗等人樂觀地預計,這個捕獲季結束後,秋刀魚及其他一些魚類如遠東擬沙丁魚、鮐魚等的漁獲量起碼在五六百噸以上,甚至更多。

20世紀日本是捕撈秋刀魚的大國,他們每年在自己近海捕獲的秋刀魚數量極爲龐大,五六十年代時達到了50萬噸的高峰,後來逐年下降,但一直維持在20萬噸左右。當然,這是因爲日本人的漁船基本都是採用燈光誘捕的舷提網漁船,所以產量特別高。而在採用傳統捕魚方法的1947年以前,日本每年的秋刀魚捕獲量大約只有數萬噸,而參與捕魚的漁船大概爲200-300艘,噸位很少有超過100噸的。

而在沒有經過後世濫捕的17世紀,且在漁業資源比日本更豐富(日本沿海的秋刀魚爲春羣,多爲小魚)南千島羣島海域,秋刀魚的密度遠遠超過後世。雖然東岸人的幾艘船中只有那些多功能探險船上載有專業的大型拖網,其他幾艘船都得臨時改裝;雖然東岸人的水手大多沒有太多的捕魚經驗;雖然東岸人的漁網比不上後世的流網,但衆人仍然相信,這一個捕獲季捕獲個六百噸以上的秋刀魚不成問題。

甚至於,如果他們運氣好找準別的魚羣的話,再大量捕獲一些後世此地年產100-200萬噸的沙丁魚也不在話下,更別說此地還有大量的鮐魚、魷魚等魚類了。鄂霍次克海以及西北太平洋,真的是一個天然的糧倉!

“蹈海”號的船艙內最終取下了60多桶魚,計有一萬餘尾,按照前些日子的經驗,他們這一趟大概捕獲了50-60噸的魚,算是相當不錯了。晾曬場上的工人們一邊往上面掛新到的魚,此時西風很大,這些魚基本上要不了多久就會自己風乾。

而已經風乾的鹹魚也被取下來裝進了乾淨的木頭箱子內,然後統一存放到了挖好的一處冰窖內。冰窖的容積不大,大概六百多立方米的樣子,呈立方體狀。四周牆壁爲磚砌,牆面用水泥塗抹;頂層爲水泥預製板,中間由磚砌成的立柱做支撐。本來莫茗是準備修兩層牆壁,中間塞以棉花等物隔熱保溫,不過考慮到這邊簡陋的條件,最後他還是放棄了這種想法。

再說了,以黑水港這邊相對寒冷的氣候,再加上現在處於小冰河時期,氣溫本就偏低,因此,只要做好密封措施,這個冰窖裡的冰可能整個夏天都不會融化。

工人們將裝滿魚乾的木箱挨着牆壁依次碼放整齊,然後便出門去了。此時這個冰窖內自然是沒有一點冰的,這需要等到黑水河結冰後派人去河裡鑿取。也就是說,這個冰窖其實更多地是爲明年準備,即明年大家捕獲到的魚就不用爲了防止變質而做成鹹魚了,而可以直接塞進冰窖內保存。包括他們宰殺的各種肉類,都可以保存在裡邊。

離明年清兵入關中原大亂已經不遠了,那個時候將是東岸人收集流民的一個良好時機,這個時候不多加儲備食物,那等到明年青黃不接、流民四起的月份,可就啥都歇菜了。今年東岸人在煙臺要塞、利尻島和黑水港周邊開墾了一些荒地,也陸陸續續收穫了一茬土豆,但是收成很不理想。幾千畝的荒地一共只收獲了一千五百噸不到的土豆,單產幾乎創下了歷史新低,這些地收穫後,隨着天氣的變冷,基本上可以宣告今年的種植季已經過去了。

目前外面除了利尻島上還有幾百畝春小麥,以及煙臺要塞附近還有試種的少量紅薯、玉米間作田外,便再也沒有任何收成了。而之前從本土帶過來的數百噸穀物經過這段時間的消耗,也基本去了大半,看來要順利頂住明年春夏季節的難民潮,這糧食還得想辦法再籌措一些。實在不行,就只能再去朝鮮人那裡“借”了。

朝鮮人經過東岸人的多次擄掠,甚至還失陷過縣城,要說他們沒有提防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再提防又有何用,等本土的第二批援軍過來,東岸人能組織起兩千人以上的隊伍,那個時候去朝鮮王京借糧都可以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第七十七章 參謀旅行(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義(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一百十三章 物資準備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七十二章 聯合艦隊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場(一)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二十九章 大開發:貿易第八十八章 表兄(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第六十三章 鎩羽而歸的艦隊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會變遷(四)第五章 鴨子湖(一)第七十七章 參謀旅行(三)第四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六章 風起雲涌(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底線不容侵犯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區(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義(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第三十六章 戰爭機器(五)第一章 非洲航線(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與突破(三)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渾水(七)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六十六章 海軍與海盜(一)第五十一章 波爾多風雲(八)第七十章 突然惡化的局勢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五十七章 “破浪”號的首航(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四百十二章 且戰且退(一)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四十一章 血河(四)第五十章 波爾多風雲(七)第五十章 獵殺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二章 還是政治任務第七十二章 決戰:高潮(二)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業與外交(五)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北墾殖局(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搶收”行動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二百十二章 遊擊(二)第一百十九章 見聞(二)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場(一)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亂象(一)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統治與朝鮮人第一百零二章 開拓總局(二)第八十章 偉大的航行(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將軍的報告第三十一章 新華堡(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十六章 善後處置(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六十八章 決戰:間奏(一)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經濟學(三)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將軍的報告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第二十七章 聖奧古斯丁(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熱的經濟(三)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四十七章 恢復性發展(一)第一章 非洲航線(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五十二章 狼來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七十六章 目標:蘇伊士港(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與航運(一)第七十章 海軍與海盜(五)第七章 狼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