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後的煙臺顯得熱鬧了許多。總數已經多達16艘的移民運輸船中的半數開始到煙臺港內駐泊,準備將滯留在這裡的大量青州府移民帶去澳洲。這些移民都是去歲東岸大軍從青州、兗州二府主動撤退時帶走的,人數大約在七八千人,其中手工業者的比例相當高——而這也正是東岸本土着重提出的要求。
而隨着這些移民船到來的,還有一堆堆的物資:六千餘枝槍管(這是火槍部件中最易損耗的部件)、四十五門火炮(缺炮架,擬在濟州島工坊就地改建)、二十餘臺機械設備(附帶一定備品備件)、一千套鎧甲以及其他一些日用奢侈品。
隨着遠東自給能力的加強,現在本土運來的武器裝備是越來越少了。黑水開拓隊下轄的養馬島工坊目前有硝田制硝配火藥,濟州島工坊還利用豐富的原料(牧場)製造皮甲、弓箭,同時也能簡單修理槍械、火炮、鎧甲以及後勤車輛。這些能力的增強,已經極大地緩解了本土的運輸壓力,使得運輸船從本土開來時能夠更多地攜帶棉衣、酒類、染色皮具、優質金屬器具、菸絲、蔗糖、可可、肥皂之類的日用消費品,多少也能補貼一下運輸成本。
如今黑水地區的經濟在東岸人的整頓之下真的發展越來越好了。去年全年,邵樹德在煙臺、寧海州、登州、威海衛等東岸人有效控制的地盤上屯田,全年共收穫玉米、紅薯、土豆、小麥等糧食計8000餘噸。此外,阿穆爾河地區各據點如今也出產了約2500噸糧食,基本實現了自給;黑水港、大泊港、利尻島、南庫頁墾殖局以及濟州島等成熟地盤,共出產1.09萬噸黑麥和燕麥。以上全年產量共計約2.14萬噸,即便不算和朝鮮、日本以及荷蘭貿易得來的9400噸穀物(大部分出自朝鮮,強制購買價二兩八錢銀子一石),東岸人的糧食自給率也達到了80%以上(全年黑水地區12.8萬軍民共消耗糧食3.15萬噸)。
從這些數字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黑水地區全年糧食缺口約在1萬噸左右。這些糧食去年全靠荷蘭人運來的五千噸大米庫存(技術轉讓費),以及東岸大軍在萊州、青州、濟南、兗州四府數十縣搶收的糧食彌補。另外,邵樹德主持的“抑豪強、均田地”的計劃也在登州府全面鋪開,由於是生地,第一年種植的幾乎全是大豆或苜蓿,但就是這些大豆、苜蓿有力地補充了東岸牲畜飼料和食用油的缺口,有力支持了前線的作戰。
陸地上穩步發展,東岸人在利用千島羣島漁場這座極其豐富的海上糧倉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黑水造船廠用庫頁島魚鱗松、柞樹打造的中型漁船(滿載排水量約150噸,是黑水造船廠目前所能製造的最大船隻,帆布、繩索、網具、錨鏈、蒙皮等需從本土進口)數量已經持續攀升到了38艘。
這些漁船利用每年三次大漁汛:從千島羣島向日本東部沿海洄游的秋刀魚(秋種)漁汛、同樣從北向南洄游的遠東擬沙丁魚魚羣,以及在庫頁島、千島羣島、阿穆爾河流域爆發的每年最大規模漁汛——大馬哈魚漁汛,再加上平時捕獲的一些雜魚,全年共捕獲了3297噸海魚。要知道這些可都是脂肪含量豐富的冷水魚,不似那些熱量極低的淡水魚和暖水魚,它們所能提供的熱量已經與穀物不相上下甚至猶有過之,而這也是減少東岸軍民穀物消耗量的重要替代品之一。
相信隨着水手培養的深入以及漁船數量的增加,今年全年魚產量頗四千噸幾無懸念。去年全年東岸大軍在山東東征西討,大量船隻被抽調去運送軍事物資,極大影響了漁業生產。今年戰事如何還不得而知,但在邵樹德等人看來卻不會比去年規模更大了,因此今年漁業產量應該會創歷史新高。
捕獲的魚類部分在黑水港就地加工,然後存進地下冰窖內,作爲戰略儲備物資。有時黑水港地方政府也會在上級授意下,在開春後專門清理出一批去年的存貨,到市場上公開出售,以回籠部分貨幣。除此之外,還有相當部分的魚類被送至大泊港的罐頭廠進行深加工,這家規模不大的廠子在本土請來的技術專家的幫助下,專門開發了幾種野戰軍用罐頭食品,如鯛魚蘑菇罐頭、紅燒大馬哈魚罐頭、雪敖蟹肉罐頭等等。這種廠生產的產品在供應軍隊之餘,還少量到市場上進行出售,購買者多是大泊、黑水等地的居民。偶爾也會有一些日本人專門來購買這些魚罐頭、肉罐頭,算是黑水地區第一家面向民間需求的工廠了,效益還算不錯。
給黑水地區治下軍民補充動物性蛋白質的除了漁產品外,就數在利尻島、禮文島以及奧尻島上散養的各類動物了。這些島植被茂盛,但面積狹小,對這些散養動物來說是天然的監獄。前些年東岸人每年都往島上放生大量的牛、羊、駝鹿、馴鹿和狍子什麼的,經過幾年時間的繁殖,現在種羣數量已經大爲增長,計有狍子1435只、牛4218頭、羊12800餘隻、駝鹿300餘頭、馴鹿769頭。按照捕獵計劃,每年大概能爲黑水開拓隊提供數百噸的肉食。
而在濟州島上,東岸人在接收了朝鮮人的遺產後,這些年也開始下大力氣經營。漢拿山牧場上的朝鮮矮馬、驢騾數量在大幅下降了幾年後,從47年開始已經連續兩年得到了恢復性增長,目前總數已經突破了1.3萬匹(頭)。每年穩定出產的大量皮革、牛角、牛筋什麼的,又爲島上的兵器製作工坊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有力保障了前線僕從軍的軍需供應。
以上這些都是莫茗莫大帥在時打下的家產,而在他離任後,魏博秋也苦心孤詣地對其進行了擴大,使得黑水地區的經濟生產得到了長遠的發展。而新任開拓隊隊長邵樹德上任後,魏博秋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阿穆爾河流域、北海道東部以及南庫頁墾殖局這些新領土的開發,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展開的。
爲了邀買軍心,邵樹德除在登州將土地均分給僕從軍官兵們外,他還將大量傷殘軍士分配到了南庫頁墾殖局一帶肥沃的河谷地上,同時給他們分配房屋牲畜和媳婦,這些人將成爲東岸人掌控這片新領土的中堅力量。
總而言之,如今的黑水地區在經歷了莫時代的狂飆突進後,開始進入了邵時代或者說魏時代的休養生息。雖然前線仍舊在連番大戰,但後方黑水港、大泊港、南庫頁墾殖局、利尻島等地約1.6萬永久居民卻始終生活在平靜之中。他們與數量超過七萬的臨時居民(待運移民)一起,用勤勞的雙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創造出了大量的財富,有力支持了前線的戰鬥消耗。
邵樹德上個月(2月)中旬煙臺港解凍後去了一次濟州島、釜山,然後又到利尻島與魏博秋商談了下經濟工作。辦完這些後,他便匆匆乘船返回了煙臺,開始本年度另一項重要工作——膠州灣地區棱堡及簡易港口修建計劃。
其實這個計劃在1648年時就已經陸陸續續展開了,當時東岸大軍在山東縱橫馳騁、高歌猛進,新上任的邵樹德在莫茗的建議下,抓取了大量民夫,拆掉了殘破的膠州城,開始在海灣內覓了一處深水海岸修建要塞。這座要塞的規模比煙臺略大,磚石水泥結構的棱堡,用於拱衛碼頭的安全。
畢竟,遼海每年冬天最冷的那段時間都會封凍一兩個月左右,這時候東岸海軍的運輸船將沒法出動,這極大影響了部隊後勤物資的供給。因此,在冬季不結冰的黃海岸邊修建一座新碼頭,就成了邵樹德着力推行的新政策。
從48年年初開始,黑水港的磚窯廠、石灰廠和水泥廠等建築材料企業,就開始從每月的生產計劃中扣出相當一部分,然後裝船運往膠州灣,供當地修建棱堡和碼頭之用。而在進入49年後,邵樹德對棱堡及碼頭的修建進度感到有些不滿,因此決定向這裡加大投入,即調用更多的建築物資(不足部分通過拆膠州城牆、徵發民夫到海邊採石獲取)、投入更多的人力,以期在今年年底之前將這座棱堡及碼頭修建完畢。
到了那時候,新組建的挺身隊第四大隊兩千名官兵就將與部分炮兵一起,進駐這個黃海岸邊的堅固要塞,將山東半島的腰部牢牢控制在手裡。目前第四大隊兵源剛剛募集完畢,尚在煙臺整訓。邵樹德本人對這支部隊也非常上心,他甚至爲此親自去大泊港考察募來的山丹、日本士兵,而從軍夫隊抽調進來的明人軍夫他也都進行了細緻的考察,確保沒有兵油子混入部隊中。在煙臺訓練期間,他更是抽空找每個軍官噓寒問暖,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這一全套做下來,挺身隊第四大隊官兵們的戰力提供相當快,士氣也保持了相當高的程度。邵樹德琢磨着,等忙完煙臺春播的事情,如果前線戰場形勢不錯的話,他就帶着第四大隊兩千官兵親征濟南府、東昌府,也讓這些兒郎們去積累些戰鬥經驗,同時也給自己刷一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