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啦看報啦,我朝聖上伏爾加河再破俄軍……”
“寒風雪原,千里奔轉,二十萬俄軍灰飛煙滅!”
“以逸待勞,四萬虎賁全殲三倍俄軍……”
“六萬俄人做戰俘,戰俘營再添新人……”
當塔拉幹達之戰的結果傳出之後,整個中國再次一片歡呼喜悅,聲勢竟然不比塔城之役的小多少了。國人都是很瞭解自家情況的,沒人認爲自己能跟英法兩國比力量,雖然也都自認爲自家陸軍戰力無雙。可這些年的開國開化,英法兩國龐大的殖民地和世界排名一二位的艦隊,還是讓國人惴惴不安。
不管是沒啥見識的老百姓還是有着一定文化基準的士子、官僚,地盤越大,財力越足的認知都是根深蒂固的。人家英法的地盤加一塊十倍於俄國啊,並且還都是富裕之地。有英法兩國在背後跟俄國人撐腰,那老毛子的兵不是要源源不斷啊。並且《華夏日報》、《大公報》都都開有戰爭專欄,專門介紹各場戰事和地理,國防軍在皇上的帶領下已經殺到歐洲了,殺到老毛子的腹心位置了,那伏爾加河就好比中國的黃河長江,是老毛子的核心精華地帶。無數中國人爲國防軍和自家皇帝驕傲自豪的同時,也很清楚地知道——離人家核心地段越近遭遇到的力量就越強。
不少報紙還由此分析了在伏加爾河流域作戰中俄兩軍後勤的利弊,中國國防軍從後方往前線部隊運送一箱子彈的消耗完全在俄國人向前線軍隊運送一箱子彈的十倍以上。活脫脫的就是《孫子兵法》裡‘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的現實體現了。
國朝上下至今爲止已經非常信任國防軍的戰鬥力和劉暹的不可戰勝了。但因爲這諸多認知,對塔拉幹達之戰卻都提心吊膽的。實在是雙方的兵力、物力懸殊太厲害了。可現在劉暹又一次漂亮的完勝,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贏得乾淨漂亮。國朝所有人的心頭就跟掀掉了一塊大石頭一樣,輕鬆地要飛起來了。
所以整個中國再次表現出了可比塔城之戰時候的浩大歡慶。這紅喜喜的慶祝落在現任英國駐華大使竇納樂和法國駐華大使李梅眼中。是那麼的令兩人難堪。
竇納樂,1852年出生於陸軍軍官家庭。1872年加入英國陸軍,1884年入英國外交部工作。現在擔任英國的駐華大使。在原時空歷史上他也曾在中國擔任過駐華公使,但時間要推後好幾年。
李梅的資歷和在中國的時間則要比竇納樂強上許多許多。他在1855年就入駐法國在上海的領事館任翻譯。並任法租界違警裁判所審判員。1859年在駐廣州領事館任翻譯。次年任法國在華遠征軍司令部翻譯。1861年獲榮譽勳位團騎士勳位。1865年升任駐北京公使館一等翻譯。1872年任駐福州領事館二等領事。1875年4月24日署理法國駐上海總領事。
在1875年之前,劉暹的出現並沒有打亂這個人的人生歷程。如果劉暹知道李梅的話,就明白在原時空上他也是這麼走過的。
1878年李梅再度署理法國駐上海總領事,第二年升任一等領事。但隨着中法之間的矛盾衝突,法國在戰爭期間關閉了他們在中國各地的領事館。李梅被調任到了日本任二等公使。1886年3月獲榮譽勳位團軍官勳位。同年4月,任劃定國界委員會法國政府代表。1887年7月開始任駐北京的全權大使。
與竇納爾相比,李梅可謂是經歷了法蘭西在遠東的榮耀和低谷,他自內心裡很敵視現在的中國政府。跟懦弱只知道退避的前清相比。現在的中國政府太不友好了。可這並不意味着他的這種反、華情緒就比竇納爾要強烈。竇納爾從本質上講,也是李梅的一丘之貉。這兩個人在反、華這個立場上是相同的,是一致的。這些年來英法駐中國公使也好,大使也罷,再沒有像他們兩個相處的如此友好的了。
“真是讓人心情糟透了。遍地都是紅色,討厭的紅色!”李梅眉頭皺的能夾死一隻蚊子。他討厭中國紅,討厭中國的勝利。
竇納樂雙手扶着陽臺欄杆,這羣中國人跑到東交民巷來慶賀,這是故意做給英法兩國使館的人員看的,是故意來氣他們的。也是來扇英法臉的。他當然也憤怒的很。但是在憤怒之餘,他和李梅也必須要商討一個結論,一個對倫敦/巴黎回覆的電文。
“這場戰爭不能繼續打下去了。中國皇帝陛下是一個不可戰勝的戰神。而中國人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以後。他們已經有足夠的勇氣來面臨失敗!”
“一個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敗的民族、國家,並不可怕。一個能接受成功,也能直面失敗的中國纔是真正可怕的。”
竇納爾最近與中國交涉關於南洋局勢的意見,事情進行的並不順利。中國不吃這一套。直接表現出了一種對英國人在巴爾幹地區動手腳的不以爲然的情緒。
雖然趁着俄國人跟中國激戰的時候,英法和奧匈確實在巴爾幹咬了俄國人一口肉,但對於英帝國來說,最重要的佈置還是在遠東,在南洋這一塊。這裡纔是縛住中國這條惡龍的鐵鎖。只要大英帝國能在這裡穩得下形勢,中國人的發展之路就等若干掉一半了。
“該死的中國人!”怎麼同倫敦交代。竇納爾想想頭就疼得厲害。
於此同時的聖彼得堡。加特契納行宮裡,俄國宮廷和中樞幾乎全部的重臣、大貴族都集中到了亞歷山大三世的面前。
亞佐夫騎兵上將戰死的消息已經傳到了他們的手中。十一萬俄軍在伏爾加河畔全軍覆。兩萬多丁壯也被中國人抓走了五千多人。
算上之前的損失,這一場在後世被稱爲伏爾加戰役的戰鬥,俄軍真的是損失了二十萬軍隊。
但是亞歷山大三世等俄國的頂層權貴卻都不能說亞佐夫的不好,把責任推脫到亞佐夫的頭上。就算之前接到了亞佐夫軍中將領諸多電報的亞歷山大三世,在看到新的電報之後,也必須迅速的改口,將之前的打算全盤拋棄。
只因爲劉暹那麼高的評價了亞佐夫騎兵上將。只因爲這一聲評價讓整個俄羅斯帝國都能感到與有榮焉。
可是榮耀歸榮耀,亞佐夫死了,也能被沙皇拿來當豐碑立一下,但這些都改變不了事實——中國人在伏爾加河大勝,俄軍在那裡兵力大大的空虛,劉暹帶着部隊返回到了烏拉爾河流域,可他手中多了兩萬名卡爾梅克人,這是能毀掉整個伏爾加河下游的力量。俄國面臨的難題是:要麼迅速增派兵力,將頓河、喀山等地的兵力都集中到伏爾加河下游,連同那裡剩餘的力量還能湊出十多萬來。要麼直接向中國皇帝求和!
☢ттkan☢c ○ 俄羅斯現在面臨的危險是失去整個伏爾加河下游,失去俄羅斯南疆的精華。這是亞歷山大三世和整個俄羅斯帝國都決不能接受的。
亞歷山大三世必須迅速的做出決定。因爲卡爾梅克騎兵的速度並不比哥薩克慢了。他們很快就會在劉暹的指揮下掃蕩整個伏爾加河下游的。
可派兵增援伏爾加河,二度組成防線,又談何容易?!
劉暹靠着五萬部隊分口吃掉了二十萬俄軍,帶走了六萬戰俘,給俄羅斯也留下了差不多數量的傷病員。這戰績太讓人驚悸了。誰敢說中國皇帝就不能殺一個回馬槍?
要是這二道防線再度失敗了。俄羅斯南疆糧庫在中國人面前就再沒有任何的遮攔,俄羅斯在談判桌和現實中會失掉更多利益。
“陛下,俄羅斯的失敗可以歸結於陸軍的無能。和談吧。帝國現下真的找不出一個有信心抵擋中國皇帝的將軍。陸軍辜負了陛下的信任,辜負了無數斯拉夫人的期望。我會辭去戰爭大臣的職務,退出軍隊和政府……”
一個滿頭白髮的老軍人對亞歷山大三世這麼的說着。他的臉上還浮現着堅毅,可目光中全是失敗的沮喪。因爲在今天的會議召開之前,他就發電訊問了諸多駐守西歐和聖彼得堡的陸軍將領的意見,問他們有沒有人願意去伏爾加河,去指揮和組織那第二道伏爾加河防線。結果自然是讓他失望的。
且也是因爲這場失望,讓老人明白了現在俄國陸軍的狀態——失敗氣息徹底吞噬了陸軍。
“陛下。帝國陸軍的信心已經被中國皇帝粉碎了。只要是面對中國皇帝,陸軍將軍的心靈就在刻印着失敗。這場失敗的戰爭確實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亞歷山大三世整個人作戰沙皇的寶座上一動不動。他並不是一個堅定地人,也不是一個容忍失敗的人。在戰爭開啓前的一年,沙皇一家人外出旅行遊玩,在離哈爾科夫不遠的一個名叫博爾基的小站附近,因鐵路工作人員失誤,造成亞歷山大三世的專列出軌。事故造成23人死亡,19人受傷。沙皇全家安然無恙,但亞歷山大三世在幫助家屬脫險時受風,加上事故造成的心理陰影,讓他開始暗中酗酒,並且開始疏遠國政。特別是戰爭爆發以後,亞歷山大三世除了堅持戰爭繼續下去以外,一切的事情都交給了中樞政府和他的侍從們。從借款到徵發新兵、調遣部隊、委派指揮官……
現在又到了他做出決定的時候了。是繼續的將失敗的戰爭進行下去,還是承認戰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