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11月、12月這兩個月的作戰計劃,直接就可以將莫斯科囊括進去。寢宮裡的俄羅斯地圖前,劉暹沉沒了良久,然後拿起了尺子在地圖上比比劃劃,隨後一個藍點標記在了莫斯科位置。
已經要到11月份了,這兩個月對應的就是西曆的12月到1月,是俄羅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在原時空的二戰,德國戰車都要在這兩個月裡大受影響,何況是現下技術的發動引擎。魯道夫.狄塞爾是個天才不假,卻也不能超越時代。
裝甲部隊肆虐的時間已經要到頭了。可能明個一早起來,夜間一場大雪不期而至,溫度驟降十幾二十度,所有的裝甲車、坦克車和卡車就都凍的無法動彈了。
可是這兩個月也不能白白空費,那等於白讓俄英法西荷等國兩個月的準備時間,甚至兩個月後歐洲人的坦克車也會出現在戰場上了。國防軍必須把這兩個月時間充分給利用上。除了後方源源不斷的向着前線輸運補給、軍需和戰士以外,還需要國防軍發揮吃苦耐勞的精神,從機械化時代迴歸到19世紀末,用自己的兩條腿,用雪爬犁、馬匹去奪取一個又一個城市。
裝甲部隊趴窩以後的下一場作戰計劃早就擬定好了,國防軍會馬不停蹄的繼續向西進攻。
內地已經運送了五十萬生力軍抵到中亞,後續的部隊還在運輸當中,這些軍隊加上原有的作戰部隊,總兵力已遠遠高過現在俄國的軍隊數量了。
烏拉爾河會戰的失敗,一百五十萬軍隊的損失,抽掉了整個俄軍的脊樑。即使聖彼得堡能夠飛快的再度拉起一百萬、兩百萬的軍隊。這些部隊也都是新兵,也都是連步槍可能都配不全的新兵。指揮帶領他們的軍官也遠比不上之前的精銳。用這樣的軍隊來跟國防軍作戰,後者即使沒有了裝甲部隊助陣,也能橫掃敵人!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要趁你病要你命,不能給敵人留下喘息之機。這是劉暹一直來所信奉的人生信條。
俄羅斯肯定在顫慄。在恐懼。尼古拉二世不是斯大林,羅曼諾夫王朝不是蘇維、埃,要是自己的敵人換成了二戰時候的蘇聯,劉暹一定不會像現在這麼的興奮。因爲勝利還早着呢。斯大林是鐵人,真正的鐵人,他領導下的俄羅斯纔是耐操的俄羅斯,真正的戰鬥民族。
尼古拉二世這個廢材能跟斯大林比嗎?不管從個人能力還是韌性、精神,他都是戰5渣。
尼古拉二世現在絕對在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壓力和負擔,劉暹要逼到他崩潰。用一場接一場的勝利。用從不停歇的勝利。
當年拿破崙用三個月的時間就打到莫斯科,並佔領了它。劉暹用半年的時間,還不夠嗎?
看看從伏爾加河到莫斯科之間這片廣大的區域裡,俄國人還有多少軍隊把?有十萬人嗎?沒有。絕對沒有十萬。這一年裡即將到來的最冷兩個月,莫斯科最可靠的依仗只有嚴寒的天氣。
而同樣是這個時候的緬甸,雖然也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時候,可氣溫怎麼着也在20°以上。
冬日也炎炎,很有一種秋老虎的趕腳。此時一支長長的隊伍捲起塵煙。氣勢洶洶的向着仰光挺進。這是追擊英印殖民軍的雲南國防軍和太平軍一部。
駐紮在緬甸的英印軍隊先後在曼德勒、內比都與中國國防軍和抗英軍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會戰,尤其是內比都戰役。英印軍數量前所未有的提高到了十二萬人,可還是敗在了國防軍的裝甲部隊手中。十二萬人損失超過了五萬。
這場大敗讓英印軍隊徹底失去了翻盤的機會,也讓印度總督府喪失了打贏緬甸保衛戰役的信心。這不是中國的國力有多強,而是中國的軍隊戰鬥力很強。就跟二戰時的德國一樣,一個剛剛擺脫枷鎖沒有幾年的國家,一個喪失了全部殖民地的國家。縱使兼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總體實力又怎麼可能比得了英法呢?
真正讓德國橫掃歐洲,對抗全世界的原因,只有他們的軍隊。這就跟眼下的中國一樣。西面同大半個歐洲作戰,東面也壓得美國灰頭土臉。可論綜合的國力,一個單單的老美就能徹底壓到中國。
現在的戰無不勝,現在的勢不可擋,更多是新式武器帶來的虛火。
明年開始的戰鬥纔是真正的戰鬥。中國能不能保住戰果,能不能保住南洋、緬甸、暹羅,能不能在俄羅斯和老美身上咬掉一大塊肥肉,明年的戰鬥纔是最關鍵的。
沒人知道國庫已經乾淨的養不起老鼠,沒人知道現在的軍費完全是靠戰爭債券、國債和國民捐款來籌集,沒人知道秦氏財團已經開始處理產業,大筆的資金都直接劃賬到財政部,變成了一堆不能當錢用的國債。
英法還沒傷筋動骨,中國已經傾盡全力!
20多度的天氣讓士兵們一人人一身臭汗,伴隨着裝甲部隊挺進的是一批騾馬化的部隊,而不是西線戰場上的機械化部隊。因爲緬甸的交通條件太差,河流衆多,實在不適合坦克車的作戰。這裡的裝甲部隊那真的是裝甲車部隊。
可就是這百十輛裝甲車,就幫助總兵力只有英軍三分之二的國防軍、抗英軍打贏了意義關鍵的內比都戰役,太平軍是在內比都戰役之後,才新加入的。
這支裝甲車部隊的番號是第七裝甲營,西南軍區的幾支裝甲部隊多是裝甲車,而非坦克車。指揮官叫杜舉,草根出身。祖上並沒什麼地位和出衆的人物,上述三代,全是農民,連小地主都算不上。
部隊現在行駛的地方是勃固省,位於該國中南部的平原。如果把勃固省向南走到頭兒,也就可以望見仰光瑞大光寶塔的燦燦金輝了。
不過對比仰光的瑞大光寶塔,第七裝甲營和配屬的一萬多步兵更注重的還是追剿落後的英印軍殘敵。他們不是一支進攻部隊,而是一支追擊部隊。
這支裝甲兵部隊是從內比都直接開出的,唯一的任務就是追擊潰敗的英印陸軍部隊,與步兵配合,儘可能多的消滅落荒而逃的英軍。
幾百裡的追擊道路上,被他們吃掉的英印軍隊沒有一萬也有八千。眼看着仰光就要到了,而此刻仰光的英印守軍似乎還不到三萬人,自家的追擊效果大大的有。
至少還有兩萬英印軍隊流落在外頭,或是說被追擊部隊拋在了身後,英軍除非是不想要這支部隊了,否則他們就必須在仰光組織起一場防禦戰,以等待零散的殘軍好從別的方向抵到萊河和勃固河。仰光就是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萊河與勃固河交匯處。
河流的的入海口處和仰光港處都停留着大批的英國船隻,除了軍艦,就是運輸船。他們將會運載着戰敗的英印軍隊和搜刮來的財富離開緬甸,通過孟加拉灣,回到印度。
但現在英屬緬甸省的首席專員不得不下達部隊就地防禦的命令,準備以仰光正北二十里的永盛爲依託,建立防禦陣地,以呆滯中國軍隊的進攻步伐。同時全力派出小股騎兵,聯繫各地零散的英印敗軍。
南下追擊部隊距離國防軍和太平軍的主力最近也有一百五十里,但英國人從沒想過包吃掉這支孤軍深入的部隊。軍隊的士氣低迷,鬥志敗壞,士兵們已經半點戰鬥的意願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打阻擊戰還靠譜,去打殲滅戰,只會自尋死路。可能軍隊在運轉當中,自己就會崩潰瓦解掉。
不過,在零散的英印軍隊沒有趕回來之前,這裡的英軍就只能依靠他們自己來扛,還必須要堅持的住。不然,主導這一切的長官、將軍們就要揹負上主動丟棄兩三萬英印軍隊的恥辱了。
永盛不過就是一座緬甸小城,一萬英印軍以此爲據點,準備跟圍上來的中國國防軍來個‘魚死網破’,這就是‘困獸猶鬥’。
對於英國人的企圖,追擊部隊的主官們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戰鬥一打響,國防軍那就是在全力以赴。
而被自家長官和對面的敵人逼到絕路的英印部隊,上上下下也都變得瘋狂起來。
想想看,他們從內比都一路潰敗的逃來仰光,還沒安下心神呢,中國人追來了,他們又被上峰丟出去送死,人不瘋狂纔怪呢。
也是因爲現金仰光的英印軍都是對英國比較有忠心的部隊,不忠心的人早就在半路上逃跑、潰散了,究其根本原因是這些部隊的軍官發揮了作用。
這些直接掌控部隊的中基層軍官90%都是英國人,他們不願意對中國投降,即使現在被逼上了絕路。這些人的反應也不是希軟的投降,而是拼死的抵抗。
失去了全部的重武器不算什麼,永盛有的是小河。最重要的是永盛城太小了,小的讓英軍部隊只能把絕大部分的主力拉到野外,依靠野戰工事與中國國防軍進行戰鬥。一切的努力也不過是暫時的推遲了他們的覆滅而已。
一萬多英印軍隊在永盛只堅持了兩天一夜,當第二天太陽偏西的時候,中國國防軍發起總攻之後,兩個小時永盛的戰鬥就結束了。一萬多英印軍隊,只溜走了三四千人,餘下的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虜。